賀綠汀 - 牧童短笛

2021-02-19 音樂基礎知識課堂

  1931年,賀綠汀考入上海國立音專(即現在的上海音樂學院),師從黃自學習理論作曲,從歐薩柯夫學習鋼琴。1934年,時逢俄羅斯鋼琴家、作曲家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齊爾品(Alexander Nikolayevich Tcherepnin)發起並出資「徵求中國風味鋼琴曲」,還是學生的賀綠汀投稿應徵,經蕭友梅、黃自、查哈羅夫、歐薩柯夫和齊爾品組成的「審查委員會」 評審,《牧童短笛》榮獲頭獎,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的地位。同年11月27日,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現上海音樂學院)7周年校慶音樂會暨中國風味作品比賽授獎儀式在上海新亞酒店樓上的大禮堂舉行。賀綠汀親自演奏了獲獎作品《牧童短笛》。演奏完畢,全場是一片讚賞的掌聲。第二天上海各報報導了這一盛況,中國樂壇第一次知道了賀綠汀這個名字。《牧童短笛》首演後,次年即由齊爾品帶到日本東京,交由龍吟出版社出版。以後又帶到德國、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美國等許多大城市巡迴演出,介紹給國外的聽眾。在國內,此曲半個多世紀來一直是鋼琴家們音樂會演奏的保留曲目和教學曲目。1993年被列入《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當年一併投稿的還有一首《搖籃曲》也獲得了二等獎。

  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為帶再現的單三部結構:A段優美恬靜,用對比式復調二聲部寫成。處於上方聲部的主要音樂旋律悠揚婉轉,流動自然,極富民族音樂的韻味。下方的對位聲部與之或呼應補充,或穿插襯託,音樂此起彼伏,跌宕綿延,意趣盎然。猶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畫,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閒地吹著笛子,在田野裡漫遊,天真無邪的神情令人喜愛。可以說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寫照;B段熱烈歡快,在速度、節拍、調式、織體等方面與A段形成鮮明的對比。主旋律仍然象笛子,模仿了竹笛特有的顫音技法,明亮而高亢,伴奏跳躍歡欣。是傳統的民間舞蹈風格;第三個段落基本是A的原樣再現,曲調稍加裝飾變化,更加活潑歡暢。末尾漸慢漸弱,在高音區結束,餘意未盡。

  《牧童短笛》結構簡潔,為典型的三段曲式。呈示段:(1-24小節),G徵調式,C宮系統,4/4拍,共包括6個樂句,每個樂句都由4小節構成,句與句之間的音樂材料呈對比關係,主題帶有濃鬱的江南水鄉風味。整個呈示段速度較緩慢,旋律十分悠揚、寧靜。採用的是二聲部對比復調的寫法,高聲部與低聲部一呼一應,一對一、一對二、一對四,上緊下松,上靜下動,樂節與樂句之間左右手互為補充,形成呼應交替進行,既有密切關聯,也形成了明顯的對比。中段(25-52小節),為「並置型」中段,採用了中國音樂中的「旋宮」手法,主調性為G徵調式,2/4拍。復調音樂變為了主調音樂,音區提高,速度加快,採用了民間舞蹈的節奏,旋律歡快有趣,描繪了天真無邪的牧童在愉快的玩耍、嬉戲的情景。從主題材料、節拍、速度、和聲調性、音樂織體和情緒等各方面都與呈示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段分為3個樂句,每句4小節,系同一主題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移位重複,採用了動機模進發展的手法,與前一段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樂段自身反覆了一遍。第一句為D徵調式,第二句為第一句的上五度屬方向嚴格模仿 ,A徵調式。第三句又為第二句的上五度屬方向變化模仿,A宮調式,但只進行了兩小節,因要進行樂段反覆,所以在後兩小節又回到了第一句的G宮調式。為了與前後的對位風格統一,中段採用了平行的三度下行與持續的低音,減弱了功能進行,從速度、力度、和聲調性上為回歸再現作準備。再現段(52-76小節)是呈示段的變化再現,在保持呈示段骨架的基礎上又添加了一些裝飾性的音符,其方式多是在二個八分音符的節奏中再加入兩個音符變成了十六分音符,使主題的旋律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再現段的調性先在G徵調上,然後在D商調上,最後逐漸減弱音量而結束在主調G調上。「加花變奏」手法的應用,達到了「變化再現」的目的,使音樂更為婉轉動人,更深入而富於動感。

  《牧童短笛》這首鋼琴小品以清新、流暢的線條,呼應、對答式的二聲部復調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國民間樂器——笛子的特色,向聽眾展示了一幅傳統的中國水墨畫。作曲家曾經這樣說道:「我所寫的《牧童短笛》,有人說是這個民歌或那個民歌,其實什麼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民間風格……由於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來的自然就有民間風格。」

  事實上,《牧童短笛》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其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在創作立意上,用歐洲音樂的藝術形式,表現中國的民族生活——「小牧童,騎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這是一幅中國老百姓熟悉的民間生活圖景,樂曲將這一場景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鋼琴藝術從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殿堂走到中國民間,《牧童短笛》即為最早的一次成功嘗試。

  2、在表現技法上,如何使中國的民族音樂語言(音階、調式、旋法)與歐洲多聲音樂的技術規範加以結合,是中國近現代作曲家面臨的重要課題。《牧童短笛》在復調音樂的對位技巧和曲式結構等方面,堪為典範,給後人以啟迪。

  《新晚報》評論說:「最重要最值得紀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國音調與西洋樂理的界限,他那作品的成功鼓勵了我們復興改進中國音樂而研究西洋樂理的技術,經與一般極端保守古樂者和主張完全歐化者以同樣的警醒。」作曲家瞿維多年之後還能清晰地描繪出聽了這次音樂會的感受:「它的出現有著很不尋常的意義,為鋼琴音樂的民族化開創了一個新天地。」

  的確是這樣,《牧童短笛》既運用了西洋音樂的技法,又展示了民族音樂的特點。從它問世以來,以其濃鬱的清新的鄉土情令國人歡欣感動。美麗的江南田野,上有浮雲,下有流水,牧童和老牛,笛聲和歌聲。它是一首聽得見的抒情詩,也是一幅看得見的風景畫。

-

掃一掃,關注 音樂基礎知識課堂 微信公眾平臺,獲取更多資訊

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

相關焦點

  • 賀綠汀:牧童短笛
    音樂創作必須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賀綠汀 年輕的賀綠汀考入上海國立音專(上海音樂學院的前身)時,還是個著實的窮人。當時他和妻子姜瑞芝住在一家裁縫店的小閣樓,絕對的冬冷夏熱。賀綠汀時刻面臨著輟學的危險,甚至有露宿街頭的可能。但這些都沒能打倒他。賀綠汀一邊念書、一邊打工、一邊創作,同時關注著音樂界的動態。1934年春天,35歲的俄國鋼琴家齊爾品從歐洲旅行來到上海,舉行了一場鋼琴獨奏音樂會,他作品的個性和風採深深打動了上海的愛樂人士。同時,他也對中國民族音樂饒有興致,一個新奇的想法在孕育。
  • 賀綠汀鋼琴曲《牧童短笛》的成功秘訣與啟示丨中國現代鋼琴音樂的創造性典範.
    少年王羽佳彈奏《牧童短笛》鋼琴曲《牧童短笛》創作成功秘訣新探   《牧童短笛》是中國著名作曲家、音樂家賀綠汀在上世紀30年代創作的一首鋼琴獨奏曲。賀綠汀也決心試試看。由於天氣太悶熱,賀綠汀又住在樓的頂層,白天根本無法工作,只好利用夜間和黎明前的那一段時間進行創作。為了有更多的獲獎機會,他一連寫了三首鋼琴曲,即《牧童短笛》、《搖籃曲》和《往日思》。寫完初稿,他去請教黃自老師,根據老師的意見又進行了修改。
  • 12歲王羽佳演奏《牧童短笛》&郎朗演奏《牧童短笛》
    王羽佳演奏《牧童短笛》郎朗演奏《牧童短笛》《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賀綠汀先生創作於1934年的一首鋼琴曲。
  • 鋼琴曲《牧童短笛》,聽幾遍都不會膩!
    【所見 】袁枚牧童騎黃牛
  • 《牧童短笛》太著名,掩蓋了這首作品
    他用音樂搭建人類通往天國的階梯古典鋼琴協奏曲的結構欣賞古典的三種境界    1934年在賀綠汀(今天是先生的生日,1903年7月20日)的一生中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俄國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齊爾品(Alexander Nikolayevich Tcherepnin)來滬舉辦「徵求中國風味鋼琴曲」的比賽,賀綠汀寫了3首鋼琴曲應徵,除了大家熟知的《牧童短笛》獲得頭獎外,《搖籃曲》亦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賀綠汀《搖籃曲》    《搖籃曲》屬於典型的ABA+尾聲的三段體結構。
  • 梁曉聲/江南春色/牧童短笛/冥王星 數字資源推薦80
    ——席慕蓉《如歌的行板》| 本期關鍵詞 |梁曉聲江南春色牧童短笛冥王星好刊推薦▼刊 名——來自「ARTBASE藝術圖片資料庫」好樂推薦▼賀綠汀|牧童短笛他的器樂作品以鋼琴獨奏《牧童短笛》、《搖籃曲》,管弦樂曲《森吉德瑪》、《晚會》最為著名。其中《牧童短笛》在1934年亞歷山大·齊爾呂舉辦的「徵辦中國風味的鋼琴曲」活動中獲第一名。
  • 《牧童短笛》中國第一首鋼琴曲,郎朗演奏~
    《牧童》 唐·呂巖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
  • 中國鋼琴名曲《牧童短笛》欣賞與演奏指導【附鋼琴譜】
    《牧童短笛》是我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先生於1934年創作的一首鋼琴獨奏曲,並在俄國作曲家齊爾品舉辦的中國民族作品比賽中獲得頭獎,為鋼琴音樂的民族化開創了一個新天地。《牧童短笛》將西洋音樂的技法與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中國鋼琴音樂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牧童短笛》描繪了美麗的江南田園景色及牧童笛聲、歌聲,動靜結合,傳神又抒情。
  • 歌劇電影《賀綠汀》殺青!劇組200人戰高溫克難關,廖昌永瘦了
    》立足上海紅色基因,以20世紀上半葉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宏大歷史為背景,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賀綠汀如何把個人融入大時代,成長為人民音樂家的故事。明年,歌劇電影《賀綠汀》上映時,還將伴生一部紀錄片、一本連環畫和一本畫冊。
  • 歌劇電影《賀綠汀》殺青!劇組200人戰高溫、克難關,廖昌永瘦了
    有軌電車叮叮噹噹駛過南京路,黃包車夫匆匆奔去,小商販們在路邊賣力吆喝……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街頭,賀綠汀參加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學子們在街頭組織的抗戰募捐活動。鼎沸的人聲呼應青春的臉龐,學生們的義舉激起民眾的愛國熱情,越來越多人加入了募捐隊伍。歌劇電影《賀綠汀》8月27日在車墩影視基地殺青。
  • 2018湖北劇院第四屆暑期「童心嘉年華」&原創歌舞劇《賀綠汀》重磅來襲!
    這裡是最好的音樂課堂,建設新中國需要精神脊梁…」 7月26、27日晚,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由上海音樂學院原創的歌劇《賀綠汀》將在湖北劇院上演。賀綠汀,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1903年出生於湖南省邵東縣九龍嶺鎮新庵堂村(現改名綠汀村),是從普通農民家庭走出的人民音樂家。
  • 牧童騎黃牛 詩歌裡的孩童
    詩中的孩童,多為牧童,或者漁童,有些是表現孩童本身的天真,有些則有自己仕隱的寄託;再或者便是身在田家,捕個黃蝶,捉個柳絮,總歸身處自然,一片爛漫。讀著這些詩,多少是有些羨慕的,因為他們成長的環境是如此的自然美好,現如今要想找片黃花、捕個蝴蝶,或者下水摸個魚、劃個小船,可不是那麼容易便能實現的事情。其實,詩中的孩童也未必儘是輕鬆,看上去自由飄逸的牧童,是小小年紀就在做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