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又快到了。這也提醒著我,去年生日當天發布的索尼FE20mm F1.8 G這支鏡頭用了快一年。是時候來匯報一下長期使用的感受了。
索尼FE20mm F1.8 G小檔案:
20mm焦距,94度視角。最大光圈F1.8,最近對焦距離0.19米,最大放大倍率0.2倍,濾鏡口徑為67mm,重373克,體為73.5x84.7mm,鏡頭結構12組14片,其中2枚AA高級非球面鏡片和3枚ED超低色散鏡片,手動光圈環,9片圓形光圈,並且具備雙XD線性馬達,氟塗層、防塵防潮設計、線性手動對焦、視頻Click切換撥杆等一系列向G大師鏡頭看齊的配置。
Alpha7C的最佳廣角搭檔
買FE20mm F1.8 G在先,Alpha7C在後。但很快我就發現,雖然索尼FE16-35mm F2.8 GM這支鏡頭也極其優秀,但在Alpha7C上,用FE20mm F1.8 G顯然更加協調,更為搭配。373克的FE20mm F1.8 G鏡頭重量,配合509克的Alpha7C機身重量,總重量不超過900克,非常輕巧。並且整體的體積也控制的非常好。我現在越來越喜歡這一類小巧輕便同時素質又非常高的器材搭配。我為索尼Alpha7C系統搭配了20mmF1.8G、35mmF1.8、55mmF1.8ZA、85mmF1.8這一堆小巧輕便的F1.8軍團。真的很小很輕,沒什麼負擔。
F1.8的景深控制
最大光圈為F1.8,我覺得它帶來的靈活度一方面在景深控制上,一方面在弱光拍攝的表現上。我們先講景深。如果靠近拍攝,結合0.19米的最近對焦距離,可以在全畫幅機身上獲得非常淺的景深。在街頭攝影和一些風光攝影時,可以嘗試這種景深極淺的拍攝手法。某個主體彈眼落睛,背景柔和虛化鋪陳敘事,但又不喧賓奪主。所以,合理地利用這支FE20mm F1.8 G的大光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這支鏡頭的作用。
收小光圈,獲得儘量大的景深,從畫面最前端的湖水到遠處的城市天際線都是清楚的。但一直這麼拍,會不會有點乏味?是不是可以換種方式來拍風光?
當我放大光圈,放低姿態,從低角度拍攝過去,地面上不起眼的冰也散發出神奇的光。
前景的光斑,依靠這F1.8的大光圈獲得,這是F2.8的鏡頭很難達到的效果。極淺的景深,帶來了電影般的質感。有大光圈在手,控制的餘地就大了許多。同樣,我們在拍攝某些場景時,也可以通過光圈的控制,來調整畫面的空氣感。
風光輕便利器
超廣角鏡頭,歷來都是風光攝影師的最愛。官方信息表面,這支鏡頭使用了兩個AA高級非球面鏡片和三個ED低色散玻璃鏡片,可大幅度減少徑向眩光,從而精確顯現點光源。顯然,拍星空是它的強項。
為了測試慧差,我開了兩個小時車,到多倫多北面的TorranceBarrens暗黑星空保護地去拍了星空。
冬季銀河很微弱,那天還有近乎滿月的月光,拍攝條件很不理想,不過為了給大家了解一下慧差結果,在刺骨的寒冬熬一晚也是值得的。
從照片裡可以看到,在光圈全開時,中心大約aps-c畫幅的部分,有著極高的銳度和慧差表現。
總的來說,這支鏡頭拍攝星空是可以勝任的。另外,67mm的口徑也很容易使用風光濾鏡。
人文掃街
正因為這支FE20mm F1.8 G鏡頭非常小巧輕便,是讓很多街頭攝影師、紀實攝影師、旅行攝影師心動不已的地方。我帶著它搭配索尼Alpha7C和Alpha7R IV拍攝了不少掃街的照片。總的來說,對焦飛快,畫質優異,抗眩光能力強,並且具有一定的防塵防潮能力,堪稱是全天候的掃街利器。
對焦速度非常快,從24GM之後的XD線性馬達已經毫無懸念了,極其迅速而且安靜。
畫質考驗
其實當初24mmGM發布時,索尼高層就和我透露,這些鏡頭不是給4000萬像素的相機準備的。當時6100萬像素的a7R4還沒發布,所以G大師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這次FE20mm F1.8 G這支鏡頭的定位並不是G大師,而是低一檔次的G,我一開始是有疑慮的,銳度是不是夠滿足6100萬像素的Alpha7R IV呢?
光圈收到F2.8就已經銳不可擋
色差極低,紫邊不明顯。並且廣角鏡頭容易出現的桶型畸變基本不可見,這點在室內拍攝時特別有用,尤其是拍攝視頻。
暗角比較有趣,F1.8光圈下有明顯暗角,F4下依然有暗角,到F8左右暗角消失。
銳度與暗角的特點,讓這支鏡頭的成像帶有一點現代與古典結合的氣息,暗角可以讓鏡頭體積不過分增大,並且提高解析度。其實我個人比較喜歡廣角鏡頭適度的暗角,它會給照片帶來一些古典感。如果你接受不了,可以在機內把鏡頭補償裡的陰影補償設為自動。或者在Lightroom裡選擇針對這支鏡頭的鏡頭配置文件,獲得更均勻的成像。
我也在白天和夜晚測試了這支鏡頭的星芒情況,可以看到從F8-F22都有非常乾淨利落的星芒,並且沒有明顯的眩光。我個人比較喜歡F8左右光圈下的星芒,不至於太大,又很乾脆。由於鏡頭是9片光圈,所以星芒射出來的光線的數量是18根。
(上圖放大效果)
適合視頻拍攝
一般我會搭配FE20mm F1.8 G這支鏡頭,開super35,進行裁切超採樣。30mm左右的等效焦距,既不太廣,也比較容易在室內操作。為什麼不用2470GM呢?因為這個鏡頭是82mm口徑的,我的提詞器最大隻支持77mm口徑的鏡頭,沒法裝。20那支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在拍ARoll的時候,我一般不開log,不做後期調色。而是現場嚴格控制光線亮度和質感,機身顏色直出就是成片效果。而燈光配置方案一旦成型就固定下來了,不用每次調,所以也節省了大量設置燈光和後期調色的工作,效率會高一些。
並且這個體積重量也非常適合上一些小型的穩定器,不需要增加巨大的視頻拍攝負擔,不需要麻煩地調平,就可以快速設置完穩定器。甚至是直接安裝索尼的多功能拍攝手柄,再結合Alpha7C、a7S3之類自帶的穩定系統,就能獲得足夠穩定的視頻拍攝,20mm的大視角也給穩定需要的裁切留下了足夠的餘量。
光圈click撥杆,方便拍攝視頻時切換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