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2月17日電 題:老宅「重生」記——武警重慶總隊執勤第五支隊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側記
劉新、李海林、周宇恆
3年前,58歲的譚承明守在老宅裡愁眉不展,找來幾張廢報紙糊一糊破洞的牆面,就算能擋風了。如今,譚承明住在修葺後的老房裡喜笑顏開。老宅子煥發出新的生機!
譚承明住在重慶市黔江區白土鄉大山深處,這裡是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他家方圓五六裡內,以前還住了5戶人家。後來,鄰居們得益於政府易地搬遷政策,都過上了好日子。
山溝溝裡剩他一家,靠著兩畝薄田望天吃飯。有人勸他也搬家,他回絕道:「這宅子風水好,我是家裡老大,守祖宅是責任。」
去年年初,武警重慶總隊執勤第五支隊官兵了解這一情況後,主動上門幫扶。譚承明一見來了幾個當兵的,忙說:「這房我不拆,也不搬。」武警官兵卻說,我們是來幫您修房的。
官兵們先把譚承明家門口坑窪不平的小道,硬化成了一條行車道,接著又幫他翻修了舊宅,確保居住安全。看到家裡家外大變樣,譚承明喜上眉梢:「感謝武警官兵!祖宅沒毀在我手上,對祖先和子孫算是有個交代了。」
路通了,去他家的客人也漸漸多了起來,不光有武警官兵的身影,還有官兵們帶來的技術專家。
「可以嘗試中蜂養殖!」面對專家的建議,譚承明心動了,但一想到沒技術沒本錢,他又開始「犯了難」。
支隊黨委精準施策,為他制訂了未來的致富藍圖:請技術骨幹連續兩個月上門教學,幫他培訓養殖技術,幫他搭建蜂舍、採購蜂種,聯繫地方農業公司疏通市場銷路。
譚承明抱著嘗試的心態幹了起來。經過一年辛苦付出,蜂蜜賣出了好價錢,譚承明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擺脫貧困,譚承明感觸頗多:「現在腰包鼓了,與其說老宅風水好,不如說武警官兵對咱親吶!」
今年,譚承明拿出了一部分養蜂賺的錢,繼續修繕老宅,又拆了一間廢棄的吊腳樓,在原址上蓋起了豬圈、雞舍,還盤算著再延伸個桑蠶養殖副業,讓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在外打工的兒子也主動回到家中創業。在武警官兵的幫助下,父子倆成功註冊上「中蜂養殖」的本土商標,準備繼續擴大養殖規模。
近年來,武警重慶總隊執勤第五支隊全面參與打贏駐地脫貧攻堅戰,累計投入資金近1000萬元,在重點發展羊肚菌、中藥材種植和桑蠶、中蜂、生豬養殖等規模化扶貧項目的基礎上,始終堅持「一戶一策」原則,為結對貧困戶量身制定脫貧措施,成功幫助2個市級貧困村整村脫貧、300多個貧困家庭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