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昨天坐車去看望母親時,車內飄過了陳奕迅的《好久不見》,隨著那淡淡的憂傷旋律,瞬間勾起很多回憶,引起自己無限感慨。
「我來到你的城市,走過你來時的路,想像著沒我的日子,你是怎樣的孤獨。拿著你給的照片,熟悉的那一條街,只是沒了你的畫面,我們回不到那天。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在街角的咖啡店,我會帶著笑臉,回首寒暄,和你坐著聊聊天。我多麼想和你見一面,看看你最近改變,不再去說從前,只是寒暄,對你說一句,只是說一句,好久不見。」
看著手機通訊錄裡的一千多聯繫人,有的名字默默躺在在通訊錄裡,只是一個聯繫方式而已。
很多人好久沒聯繫了,就連自己曾經最好的閨蜜,最好的高中同學,和她的對話框還停留在去年的春節期間。
那時候也是彼此客氣地寒暄、禮貌地發個節日祝福而已,然後沒有了下文。
不知什麼時候起,曾經最好的朋友、同事,因為各自忙著各自的生活、工作,在一起聊天仿佛成了奢侈。
年少時候的親密無間,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份熟絡越來越生疏,尤其是不在一個層次的好友,有時打開她的微信對話框,可是猶豫半天,不知從哪一句問起,想問問她的生活怎樣,工作怎樣,又怕對方外一忙,或者生活不便,反倒讓她的回答增加了負擔。
所以不管自己心情好與壞,事業順利與否,有時候你打算分享的人卻寥寥無幾。打開手機通訊錄,從頭看到尾,權衡半天,可以傾訴心聲的原來只是那一兩個。
所以呀,成年人的生活不在乎圈子有多大,而更看重有幾個能走進彼此內心的世界。
雖然平時聯繫少,可是你有困難時,距離再遠,朋友也會雪中送炭。人生得一知己足以,看來真是至理名言。
也有一些平時交往過,但過了很久彼此不再有交集的人,聯繫方式未變,但只是限於不刪除、不拉黑,這樣的關係在我們的社交裡,是常態了。
忙碌的現實,快節奏的生活,都讓我們無暇去修復曾經擁有過的情誼,即使深交過,可是經歷了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迎來的是陌生,和認真後的失望。
《千與千尋》有一句話是:人生是一輛開往墳墓的車,路途上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陪你走到最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要心存感激,揮手告別。
深以為然。
02
朋友小雲最近和我講了她的一段感情經歷,曾經以為的一見鍾情是那麼美麗,可是最終卻成為愛而不得的思念。
張愛玲說:
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一種緣分;
對的時間遇到錯的人,是一種不幸;
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一種無奈;
在錯的時間遇到錯的人,是一種殘忍。
小雲就屬於在錯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即使她和對方兩情相悅,可還是註定了無奈的結局。
小雲雖然已過中年,但她身材仍窈窕,皮膚白皙,再加上她的文藝氣息,讓她的氣質超凡脫俗。
小雲是在事業編制內工作,她業餘時間喜歡旅遊,喜歡寫作,因為機緣巧合,她在去上級機關辦事時,見到了高中學長書豪,這時候書豪已經是某機關的一把手。
兩人多年未見相談甚歡,雖然書豪已四十七八,可他睿智成熟,又不乏幽默,事業有成,但為人真誠、謙遜,和小雲的認知異曲同工之感。
書豪從小雲的工作,到她的文章,特別欣賞,尤其是小雲寫的關於婚姻情感的文章,更加讓書豪讚不絕口。
書豪恰逢趕上上面來檢查,他又是上任不久,難免壓力山大,小雲了解後,總是在書豪加班期間,發微信給予書豪鼓勵的話語,書豪也是體貼的回覆她,「沒事,自己會處理好,別擔心。」
一來二去,兩個人在惺惺相惜中,慢慢生出了一絲情感,這情感雖不是熱戀那樣,但也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
小雲在認識書豪第二個月,就每天中午和書豪通電話,互相說說工作上的事,因為有時候書豪很忙,甚至中午書豪的會議都開不完,小雲每次都是響一下語音電話,如果書豪正好不忙,也會默契的馬上回復。
03
兩個人如膠似漆的情誼發展了兩個月,就在小雲工作遇到了難處,向書豪尋求幫助,她心急如焚來到書豪辦公室,沒等坐穩當,書豪直接開門見山就說:「現在形式嚴峻,任何一點違反規定的事也不能幫忙。」
然後書豪藉口有事,頭也不回徑直先出去了。
只留下小雲一個人在書豪辦公室有些措手不及,沒想到兩個人平時感情那麼好,可自己一遇到難處,書豪就變了臉,讓小雲有些難過,兩人的情意看來是塑料情啊。平時看著美麗,一遇到惡劣環境,這情意很快就分崩離析了。
後來,索性小雲的電話,書豪都不肯接,小雲發微信也變成了石沉大海,不是輪迴,而是沒有回音。
小雲明白了,書豪用這種體面的方式和她訣別,不刪除、不拉黑,保持著對過去的回憶,但今後不需要在聯絡了。
小雲和書豪的感情定格在微信那特殊的關係中,小雲深知,不在勉強書豪曾經對她的關心,有些人適合走一段路,留下一段美好的時光,所以小雲沒在給書豪發消息。
小雲把內心的眷戀轉換成最後的溫柔,那就是不打擾、不見面,不思念、不回頭。
於是他們只剩下了彼此的聯繫方式。
或許在每個人的心底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欣賞過、愛戀過的人,但因為種種原因錯過,縱使情深,奈何緣淺。
其實成年人的世界裡,交朋友也要勢均力敵,彼此需要,才能長久維持下去。
你身上有對方仰慕的地方,對方身上有你仰視的優點,你們才可能有發生交集。
如果雙方所處層次相差懸殊,即使一開始有好感,也難以抵擋現實中身份地位的差距。不平等的關係往往促成一段情感的變冷。
其實不管愛情,友情也一樣。
那天看見初中同學娟在朋友圈發的旅遊照片,看著娟燦爛的笑容,本來想評論她近來變得好美,可突然停住了。
和娟的互動大約有兩年了,如此唐突的評論,不知娟會怎樣想我這個曾經的同桌。
平時她不聯繫我,我也不聯繫她,有很多次想約她出去小聚,可又擔心娟拒絕或者沒時間為難,就這樣彼此的感情一直停留在不聯繫、不拉黑、不刪除的狀態。
開始時,對於這種關係,我深深的失落,那些遠去的記憶時常促動我,和不常聯繫的朋友互動,經過幾次後,才發現他們都在各自兵荒馬亂的生活裡忙碌。
最好的相處就是人走遠心未曾走遠,不聯繫不代表忘記。不強求永久的情意,不拼命留住遠走的緣分,不苛求抓住留不住的人。
有緣的人,經過百轉千回後,仍會相遇;
無緣的人,縱使你在討好,在主動,在迎合,在懂事,終歸在茫茫人海裡走散。
有句話說得好:「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
所以人情事故,不要過分糾結,不要過分在意,看淡人情冷暖,人來人往順其自然。
詩人顧城說:「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人與人舒服的關係,除了經常聯絡,還有一種,即使不常聯繫,但我卻篤定你一直把我在意。
點個(在看)吧,願我們每一個遠在他方,不常聯繫的朋友一切安好,更願和我們心有默契的每一個朋友,即使不(少)聯繫,餘生仍會相知。
作者簡介:雲淡風輕story,多家平臺原創作者,寫走心文字,用有溫度的文字寫世間溫暖和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