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十分深遠,尤其是對二胎家庭的兩個孩子來說,父母可能會在教育二娃的時候做出一些「改進」,導致兩個孩子的成長出現極大的差距。
前段時間,郭麒麟因為一檔名叫《拜託了冰箱》的節目上了熱搜,和土豪的李湘一家相比,他實在是太「摳」了!
節目中郭麒麟展現的生活完全不同於其他明星,或許是因為住在租的房子裡,他的生活以「湊活」為主。
我們可以看到,他用超市的購物袋當成垃圾袋,能少換一個就省下一個;點外賣的時候,哪怕是自己最討厭的鮑魚,也要點兩隻,因為第二隻只花一毛錢,便宜;就連洗澡用的噴頭,也是在網上買最便宜的,因為搬家帶不走……
這期節目之後,郭麒麟的「摳門」被網友津津樂道,也有人翻出來他弟弟郭汾陽偶爾出現的鏡頭,表示:你們倆是親兄弟嗎?怎麼消費觀念差這麼多?
網友的疑問不是沒有道理的,郭汾陽小朋友人不大,心卻很大。郭德綱曾經爆料,小兒子平常和別的小朋友一塊玩,經常說:「你有xx嗎?沒有我讓我爸給你買」,那叫一個「豪氣」。
郭麒麟自述,郭德綱是在自己小學四五年級之後才出名的,在那之前自己也就是普通家庭。
因此勤儉節約的習慣是從小養成的,也不會去跟其他人攀比,對物質也沒什麼太高的要求。因此即便是郭德綱後來火遍大江南北,家裡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他也不會大手大腳的花錢。
郭汾陽就不一樣了,他出生的時候,郭德綱家裡條件已經相當好了,而郭汾陽作為老來子,又受到了郭德綱夫婦的寵愛,有求必應,因此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也不足為奇了。
不過雖然郭德綱把小兒子大手大腳的習慣當成笑話講,但是我們不建議各位家長過早的讓孩子養成這種消費觀,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有不少網友覺得,郭德綱家境優渥,是郭汾陽的資本,怎麼玩都不為過。但是實際上,對郭汾陽來說,這個觀點的出發點就是錯的。
用錢能買到很多東西,但是錢得來的太容易,就會讓孩子覺得金錢易得,可以隨意揮霍,因此缺乏責任心和進取心。
巴菲特說:想要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和投資觀,越早越好。
幼兒時期的孩子對金錢沒有足夠的認識,正是家長灌輸恰當理念的合適時機,等到孩子長大了,可能就晚了。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成長老師,因此在培養孩子的金錢觀方面,家長一定要提早準備。
2-3歲,通過小遊戲幫孩子認清貨幣價值;
3-4歲,幫孩子嘗試自主消費,了解金錢使用概念;
5歲之後,教會孩子理財,定期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嘗試計劃消費。
對於孩子金錢觀和消費觀的教育,要依賴家庭經濟基礎來決定,同時要幫孩子養成理財和計劃消費的好習慣,避免鋪張浪費和大手大腳。
你是如何幫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習慣的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