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種類型的影視劇層出不窮,綜藝節目也同樣不甘示弱,用各種新穎的方式吸引觀眾的目光。然而,並不是每一個綜藝都能夠在競爭中生存下來,並成為爆款,《我們的歌》第2季目前就面臨著這樣尷尬的局面。
正如如今觀眾對於演員演技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樣,綜藝節目的質量好壞,觀眾們也自有一套評判的標準,尤其是在看過如此多的綜藝之後,觀眾也變得挑剔起來。
好看的綜藝自然熱度極高,口碑也同樣是自來水似的,質量一般的綜藝節目則會處於低谷狀態。而不少綜藝走起下坡路,與嘉賓也有直接的關係。
從《我們的歌》第1季播出之後觀眾的反饋來看,的確值得推出更多節目,然而第2季卻讓觀眾頗為失望。
在高期待之下,觀眾並沒有如意料之中看到意外的驚喜,反倒是不自覺的拿來與第1季做比較,也因此第2季顯得頗為平淡。
其實單單從節目組請到的嘉賓來看,無論是譚詠麟或是鍾鎮濤,都是觀眾十分熟悉的老一輩歌唱藝術家,而李健和張信哲在如今也同樣擁有著頗高的熱度。
這樣的嘉賓陣容在國內音樂節目中的確是首屈一指的,然而單單是嘉賓有影響力是遠遠不夠的。
第1季請到的節目嘉賓是那英,費玉清,周華健和任賢齊4人,同樣是觀眾耳熟能詳的音樂人,而未播先熱的原因,也是因為這檔綜藝節目是費玉清的閉麥綜藝。
單單是衝著情懷,也有不少觀眾加入到這檔綜藝節目的粉絲大軍中,再加上歌手們的天籟之聲,更是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口碑。
當然,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在有如此多大咖級別的歌手嘉賓陣容的情況下,節目組還選擇了不少新晉的音樂人。
比如嘻哈歌手王琳凱以及頂流肖戰,與此同時,還有大家熟悉的網紅歌手劉宇寧,以及擁有治癒嗓音的周深等等。
可以說這幾位嘉賓不單單是歌聲讓觀眾眼前一亮,他們本身自帶的流量也為這檔綜藝帶來了熱度。再加上歌壇前輩與新晉歌手的新穎組合,也讓這檔節目更值得一看。
然而反觀第2季,即便是同樣請到了高知名度的主要嘉賓,但是新晉歌手的流量相比起第1季來說,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單單是請第1季肖戰所帶來的熱度,便是第2季開場無法超越的,也因此《我們的歌》第2季給人一種出師不利的感覺。
不過對比兩季,在嘉賓選擇上並沒有太多的差距。比如劉宇寧和馮提莫都是網紅歌手出身,兩人的粉絲群同樣十分龐大,但是網紅圈中的更迭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而劉宇寧的發展更是要好過馮提莫,因此相較於劉宇寧在第1季中帶來的熱度而言,馮提莫並沒有達到,比如:馮提莫的演唱被網友們吐槽「缺乏感情」、「聲音顯蒼白」等口碑兩極化。
而在第2季中,還有對於觀眾來說十分陌生的歌手太一,儘管在中國的新生代音樂人中,太一完全能夠稱得上是全能,甚至早前在綜藝節目《歌手當打之年》中險些贏過華晨宇,但是對於綜藝節目來說,能力只是一方面。
其實不僅僅是綜藝節目,即便是影視劇,在過去也同樣是更加看重流量明星。畢竟歌手的唱功都是首屈一指的,是否是頂流就成為了這檔綜藝節目,能否吸引更多人觀看的重要因素。
而《我們的歌》第2季就恰恰缺少這樣的頂流存在,新生歌手相對「面生」就成了整檔節目的「累贅」拉低了整個嘉賓陣容的檔次。
儘管在《我們的歌》之前,無論是馮提莫或是希琳娜依高等人,都曾經參加過其他綜藝節目,也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但是相較於頂級流量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可見對於綜藝節目來說,不單單是常駐嘉賓陣容要足夠強大,邀請的嘉賓是否是頂級流量,也同樣對綜藝的熱度有著很大的影響。或許這也是為何如今越來越多的綜藝,在選擇大咖位的嘉賓同時,也會選擇在這一領域擁有超高熱度的新人的原因。
即便是頂級的音樂嘉賓陣容,也難擋《我們的歌》第2季的短板,這些新生歌手們在觀眾眼中還是有些陌生,不熟悉自然不會有太高的興趣。
儘管對於流量盛行的當下,有不少人為此感到詬病,但是不得不說,沒有流量效應的確是寸步難行。而一檔綜藝節目,也的確需要有能力的流量明星加入,為節目帶來更多熱度和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