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要到了,你準備好禮物了嗎?受到西方的浪漫啟迪,市面上琳琅滿目的巧克力產品似乎已成為情人節首選禮物,而其中最讓中國人最熟悉的,或許還是那一顆顆金色包裝的巧克力球——費列羅榛果威化巧克力。研發了這款熱銷中國產品的費列羅集團,不僅是享譽全球的巧克力品牌,還是以305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二十二名最富有家族的家族企業。
靠賣巧克力賺到305億,難道巧克力利潤這麼高?其實不然,相反在1946年,因二戰資源緊缺,可可豆價格很高,義大利點心店的老闆皮耶爾·費列羅(Pietro Ferrero),想到在可可油裡加入當地盛產的、便宜很多的榛子來節約成本,所製作出的巧克力醬很受當地人歡迎。隨後皮耶爾的兒子米歇爾(Michele Ferrero)接班,用「更多牛奶、更少巧克力」改良了配方,研製出至今仍風靡全球的榛子巧克力醬——能多益(Nutella)。此後的費列羅在米歇爾領導下儘量不收購、完全憑藉自身能力創新,生產出巧克力蛋(kinder)、薄荷糖(Tic Tac)等熱銷產品,從一家點心店發展成了跨國企業,並堅持不上市的家族式經營。
而能讓費列羅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離不開米歇爾的營銷政策——只主推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發的費列羅榛果威化巧克力。米歇爾為貼合中國人的喜好,把新品設計成球狀,並用金光閃閃的金箔紙包起來。在各公司猛攻中國市場時,米歇爾卻「不著急」,專門用了 1 年來研究最完美的球狀。1982年,費列羅先通過屈臣氏進入香港市場,香港每一家屈臣氏都擺上了費列羅,尤其在春節等傳統節日,金光燦燦的費列羅榛巧克力堆高到天花板,完美迎合了香港人對富貴和好運的追求。而隨著旅遊政策放寬,費列羅也跟著屈臣氏進入了內地,在外觀上保留了金色包裝,但設計了三顆組合、心形禮盒等不同規格,符合不同消費人群的購買需求。而在中國興起情人節概念後,費列羅很快推出了 99 顆等不同規格的巧克力花束,也因此激起了情人節送巧克力的風潮。
如今,費列羅家族生意已傳至第三代,在米歇爾的長子皮耶爾(Pietro)去世後,次子喬瓦尼成為費列羅集團新的繼承人。喬瓦尼對費列羅的發展似乎有自己的想法,他重新改革了公司的組織架構,讓各地分公司發揮職能,研發迎合本地口味的產品。而與父親米歇爾儘量不收購的想法不同,在喬瓦尼接班後,費列羅開始收購一些品牌,以此擴張業務規模及估值,減輕被其他公司收購的可能性。此外,費列羅集團還首次聘用了非費列羅家族人士——拉波·西維萊蒂(Lapo Civiletti)擔任CEO,這意味著費列羅要以更開放的風格專注於海外市場。在談及上市時,喬瓦尼曾說:「上市就要承受短期內派發股利和獲利的壓力,而目前的模式能讓企業有更長期的發展計劃。」
不論是一顆研究了1年的巧克力球,還是堅持不上市的戰略決策,費列羅70年經營傳承三代人的發展,就正如《家族企業》雜誌在遊學義大利時,長期致力於研究家族企業的教授所分享的一樣:「『不要著急,一步步走,不搞多元,不輕易上市』的長期家族導向,才是企業成功的秘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