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熊強 李永琴)內江文旅資源豐富,文旅發展優勢突出、潛力巨大。內江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成渝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成渝特色消費聚集區,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進一步提升內江文化影響力。「這是市委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推進內江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做出的戰略部署。」內江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楊忠說,「十四五」期間,內江準備從培育三大文旅產業集群、實施四大文旅推廣工程、建設五大文旅重點項目、打造六大文旅特色品牌等四個方面入手,進一步推動文化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力爭把內江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重要旅遊節點城市、成渝地區重要旅遊目的地和川南旅遊中心城市。
培育三大文旅產業集群
建設「巴蜀文脈」人文旅遊產業聚群。以儒家文化為核,推進資中古城文化旅遊區建設;以大千書畫為核,推進內江大千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建設;以牌坊文化為核,推進隆昌世界石牌坊之鄉建設。
建設「巴蜀脊梁」紅色旅遊產業聚群。依託毛澤東視察隆昌氣礦紀念館、威遠紅村石油大會戰遺址、範長江紀念館等紅色旅遊資源,統籌規劃紅色景區建設,形成渝西川東和川南地區紅色旅遊產業集群。
建設「巴山蜀水」生態康養旅遊產業集群。加快建設九曲沱江.甜城內江300裡生態人文景觀長廊、威遠穹窿康養運動旅遊區建設,形成一批集自然觀光、鄉村度假、運動康養為一體的生態文旅帶。
實施四大文旅推廣工程
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展演工程。挖掘內江歷史文化,創作一批現代川劇、舞蹈、歌曲、書畫等文藝作品。抓好《革命理想高於天之羅世文》等電視劇拍攝工作,推動大型川劇《糖坊風雲》巡演,建設資中木偶、「資陽河」川劇等非遺傳習基地。
實施文旅精品線路推廣工程。瞄準成渝市場,優化完善線路,提升「大千故裡古牌坊.騎馬踩水遊內江」精品線路品質。推動石牌坊、石板河、川南大草原等嵌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精品線路。
實施節會活動品牌培塑工程。爭取舉辦全省性文旅活動,持續提升海峽兩岸張大千文化藝術交流、大千龍舟經貿文化節、大千美食文化節等活動的質量和水平,辦好世界無花果大會,舉辦資中祭孔大典等特色民俗節會活動。
實施文旅交流合作工程。推進川南經濟一體化、內自同城化,推進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參與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推廣聯盟,加強文旅資源共享、文旅活動共辦、文旅基地共建。
建設五大文旅重點項目
推出一批特色景點景區。按照文化之旅、山水之旅、美食之旅、鄉村之旅、研學之旅等類別,重點建設資中古城、沱江新畫廊、市中區旮旯溝、威遠古佛頂等景點景區。
打造一批文旅特色小鎮。圍繞球溪鯰魚、內江黑豬、隆昌羊肉湯、內江牛肉麵等特色美食,推進萬達內江文旅城、藍城「花萼裡」文旅康居小鎮、東興區德國海德堡啤酒小鎮、資中回鍋肉小鎮等重點文旅項目。
開發一批特色旅遊商品。推動內江蜜餞、黃老五花生酥、威遠無花果、資中血橙等特色商品進景區。深化「民間手藝人」技能大賽成果運用,開展「十大旅遊商品」評選,開發特色文創產品。
復興一批特色古鎮古街古村落。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俗特色的旅遊村鎮,建設「美麗內江.宜居鄉村」。重點抓好隆昌雲頂古寨、市中區龍門鎮、東興區椑木鎮、資中羅泉古鎮二期、威遠鳳凰古寨等開發建設。五是建設一批重大文旅公共服務項目。重點建設市文化館新館、博物館、大劇院,推動圖書館、美術館等公共數字平臺建設,實現公共文化資源共享。
打造六大文旅特色品牌
以大千文化為核心,依託大千龍舟經貿文化節、大千園景區等打造國際國內聞名的中國書畫藝術之,打造大千書畫品牌。
依託隆昌石牌坊和青石雕刻等傳統技藝,爭創天府旅遊名縣、全域旅遊示範區和世界石牌坊之鄉,打造世界有名國內知名的石牌坊文化旅遊目的地,打造石牌坊品牌。
以範長江紀念館等紅色旅遊資源為重點,打造富有影響力的紅色旅遊品牌,打造紅色旅遊品牌。
依託石板河、倆母山、連界足球競訓基地等打造穹窿康養運動休閒旅遊目的地,打造穹窿康養品牌。
依託文廟武廟、資中祭孔大典等打造西部儒家文化傳承之鄉,打造傳統國學品牌。
依靠隆昌小龍蝦、資中血橙、威遠無花果等,打造旅遊美食、文創特色的農旅A級景區,打造農旅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