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會談 第四季》記錄貼/關於每一期的碎碎念(11.10更至第十期)

2020-11-09 和棗

我是從第一季開始看非正的,還是因為天涯的推薦貼。那會兒還沒後來的真情實感,權當打發時間的綜藝看。

但節目進步的速度卻遠超預期,在中間棄了一段時間後,臨近第一季尾聲,再次被安利的我重新撿起來看,這一看覺得很驚喜,甚至開始每周持續追這個綜藝。特別是一整個第二季,幾乎是期期必看,最開心的是看著節目裡的嘉賓主持人們融洽的相處,加上適當有意思的提案,最後上陳銘老師的總結,我對這個節目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感情。甚至在第二季結尾時還真情實感地寫過安利長文試圖拉友人入坑。

不過也沒想到自己沒能完整看完第三季。從一開始的興致勃勃,到後來的興致缺缺,人的喜好真是說變就變。所以節目組不斷吸納新人,變換笑點這點我能夠理解,至少現在打開第四季視頻時我很開心節目組的新變化。:D

衝著這新變化讓我燃起的熱情,我就開了這個記錄自己第四季追更的碎碎念貼(・ω・)ノ

————————————————

第一期| •關於新嘉賓

本期其實重點就是介紹新嘉賓。這季四個新人,快樂噴泉樂天,精英臉小阮,呆萌的寧大人以及能忍的小可愛一之瀨。前半段介紹,後半段的討論其實也是圍繞這四個人,幫助他們確定好節目人設以及融入整個嘉賓群體。所以關於這期討論我覺得沒什麼好講的,但四個新人整一期下來還是能說都有各自的記憶點。

樂天不說了,這老哥絕對是個寶貝,節目組真是很會找人了,繼錢多多後第二個能靠自然的幽默調動全場氣氛的人才,他的到來,也給在上一季有點疲軟的華波波、經常被觀眾片面理解的耿直boy小強帶來了新cp組合,搞笑效果的確很棒;至於法國的小阮,臉是真帥啊,陳老師一臉寵溺和被吸引的樣子也讓人期待他能在辯論環節給觀眾帶來新的驚喜;寧大人乍一看像第一季的左右,以為走的是花瓶人設,不過看完第一期覺得口語好點還是更有表達欲的,節目上的他看上去也很陽光向上,這點讓人看著舒服;一之瀨君形象就是可愛,萌了,這點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完全軟萌的樣子成為團寵想想也沒什麼不好,畢竟這個類型以前也沒有,說不定也能碰撞新火花。

*

第二期|•媽媽刷抖音怎麼辦/泛娛樂化的影響

這一期總體還不錯,開頭的《對你愛不完》看得我可樂。

樂天兄每次都能七拐八拐地把話題扭到聽樂天講故事,最後再cue一句土味情話也十分和諧,笑點基本被他承包了。

這一期論題應該是近兩年的日經貼了。代表裡也有一些抖音達人,不記得是誰說的,提到中國人喜歡看外國人花式出糗……嗯,居然看破也說破了。而關於長輩刷抖音該不該規勸,身為一個連抖音都沒下的人實在是不好意思去片面理解進而大放厥詞。但我們家屬於不怎麼幹涉各自興趣的,我想有一天母上大人要是刷抖音,我還是能去支持的。打擊長輩的興趣其實太殘忍,每次我媽問我微博等各類問題我的不耐煩和不回答的理所當然其實就是一種下意識的排斥。她們能跟上時代潮流我又有什麼權利對他們指指點點呢。

而泛娛樂化,的確能感受到當下社會風氣的浮躁。在我高中時期買咪蒙讀物被我爸嗤說是快餐文學時,我還不以為然,現在掉回頭想想,當初的不以為然有點可笑。我最慶幸的一點是,我有閱讀的習慣。儘管現在因為工作等種種原因遠沒有大學泡圖書館那種勁頭,但我深知閱讀一本書所能帶來的喜悅和滿足。也正因為這樣,有了書本做對比,我也深知我其實平時刷的微博,微信,乃至豆瓣,進行的那些碎片化閱讀其實都是消磨時間的工具,但可笑的是我就是掙不過。大腦不思考的時候太簡單了,嘻嘻哈哈又一天,如果我腦子裡沒有恐慌感就更好了,我還不需要去煩惱這些,偏生有時候腦袋弦一蹦,微博微信豆瓣都變得不再能讓我心安理得沉迷其中,那就是我開始逼自己讀書的時候。

如鍾逸倫所說,每個時代都有愛浪費自己時間於娛樂的人;也如揚揚所說,當代泛娛樂化情況很容易讓人想到奶頭樂理論;更如陳銘所說,娛樂項目演變對不同人所帶來的影響是統計才能準確算出的,難以一概而論。這期有挺多人的觀點都挺棒,而我自己的看法,是在揚揚提到的奶頭樂理論時想到了最近看完的《美麗新世界》。當世界精確地計算著每個人所需的欲望和刺激並給以滿足,當每個人都安於自己的崗位和位置,當一切歸於和平和友好,這個是不是美麗的新世界呢?我想,每個人還是有權決定自己到底需要什麼。雖然,由此可能帶來的泛娛樂化的泛濫,但那也許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們主動選擇並適應泛娛樂化的生活。

那關於當今娛樂工具到底會對人產生各種影響,這最後的答案,也許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

*

第三期|•各國熱搜分享/如何面對客戶無理要求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很久沒看,明明記憶裡的薩沙還是那個被眾人懟的中二病,這幾期卻變成帶著一臉姨母笑看著新嘉賓的老油條。這反差意想不到。

一開始討論各國熱搜。倫兒提到的是川普,這大名鼎鼎的新任總統中國網民絕對不算陌生。儘管不是每個人都了解他的選舉歷程,但不妨礙大家在出結果時,都一臉幸災樂禍地期待美國在新總統的帶領下出現混亂;儘管不是每個人都了解美國的大政方針,但不妨礙大家刷到相關信息時嗤笑一句不靠譜;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明白中美貿易戰始末,但不妨礙大家在相關新聞下痛罵美帝霸權主義。如今什麼都能被用來消費娛樂,網民對這位總統的了解,大概最熟悉的還是他的各類段子和表情包了。接著小強天樂土味情話插科打諢後,小阮提到了最近的「metoo」運動,很尷尬的是國內相關微博大多被屏蔽,開展過程中還有不少正義路人跳出來指出這項運動太過偏激,中國田園女權爭論不休等等,節目組也沒在此多展開本國話題,只是讓各國分享了對於性騷擾的各自界定規則。

辯論環節是探討設計師和客戶關於設計的爭議。天樂綜藝效果爆棚,然而辯論的確沒辦法從他這聽到什麼新穎的論點。這回只有倫兒,四姐,小貝三人選擇的是設計者不應聽從客戶建議。倫兒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他認為如果設計師一味聽從客戶需求放棄自身審美,那職業生涯中是不是只會有這些被客戶胡改的渣作呢,這樣自己很有可能陷入缺乏優秀作品的窘境,進而影響未來職業生涯。〈順便學習新詞彙:分眾,意思是在多元化時代,受眾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分成不同的群體。〉;小貝認為當下妥協事情太多,反而堅持專業態度成了一種珍貴;社會人小強表示年輕人too young too simple ;大多數認為該修改的代表也是基於客戶是上帝這個角度。最後老司機陳銘發言表示分情況,如果是操作層面有矛盾,我們需要做的,反而是揣摩甲方的想法,甲方溝通者往往會雞蛋挑骨頭是因為基於他的工作立場要顯出他的價值,因而機敏的乙方初稿內容可能通常故意留有修改的餘地,而若是審美方面的矛盾,那就看乙方自己對待作品的態度是商品還是藝術品了。

不得不說對陳銘老師的觀點五體投地,對倫兒偶爾新穎的觀點也覺得驚喜。甲方乙方這個問題我工作中還真沒怎麼遇見#捂臉#,所以也很難切身體會提案裡主人公的崩潰,但要現實講,真處那環境裡,我大概會選擇妥協。當市場競爭者一大片,我們處於賣方市場時,我想可能由不得我們隨心所欲,麵包和理想,總得要用麵包先餵飽自己才行啊。

之後的創意提案大賽,各有亮點,值得一提小阮開口唱歌簡直耳朵懷孕,媽耶穿著紙板西裝還是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地覺得小阮帥炸。

最後,換位思考很重要。:D

*

第四期|•微信要不要已讀功能/社交網絡文化是否拋棄老年人

很多代表表示,不想因為已讀功能暴露自己的內心;一之瀨說沒有這個功能能增加戀愛、人際交往間的趣味,還能化解尷尬;寧大人說已讀功能讓人難以撒善意的謊言;小貝對上述情形統統表示自己不需要,不care;倫兒一旁搖旗吶喊,認為已讀能讓社會變得誠信;我則站揚揚的觀點,已讀不見得能推進社會的誠實,反而能滋生更多的套路。人總是聰明的,如果內心真不想做某事,並不會因為小客觀原因而放棄。已讀功能讓我們收起原本的無數藉口,卻側面刺激我們去思考新型藉口。大概亞洲文化類似,我們的恥感文化教育得當,如一之瀨說的,人際交往總是避不了尷尬,若真能做到小貝那樣坦蕩蕩,屏幕裡也不會有那麼多勾心鬥角後宮政治大劇給群眾們自我安慰了,而大家交往過程中肯定有心照不宣的套路,看破不說破,大概就是中國人的相處之道。

所以,怪不得張小龍很懂大家來一句「給他撒謊的機會」呢。

衍生到微信聊天的常見潛臺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的區別我也愣了神。不由得想到和死黨聊天的情況……沒有哈哈哈和表情包,我覺得聊天得先死一半。我屬於懶人款,對於不能經常聯繫朋友這點很無奈,對於不能經常愉快地和朋友聊天哈哈哈這點也很無奈。

後面的議題我代我媽實名表示,年輕人為主的社交網絡,沒有中老年人踏足的地方。每個時代的話語權,基本都在年輕人手上,他們愛發聲,愛表現,愛玩梗,且更新速度快。隨著年齡增長,人反而是越來越不喜歡在網絡上發聲。這也造就一個現象是低齡用戶的盲目跟風。跟風,也意味著新梗的出現分分鐘,影響力擴大的速度真的出乎我們意料。每年中國都有十大流行詞彙公布,然而現在眼光回看從前諸如咆哮體的「有木有!」「神馬都是浮雲」,只會覺得尬。而我國的中老年人仿佛這些新生卻被迅速拋棄的詞彙,被時代潮流拍在沙灘上。我不否認有很潮的老太太老頭子,外國有,本國也有,不過本國正面報導十分少,在媒體有意忽略的推波助瀾之下,我國社交顯得十分分裂,年輕人難以理解老年人審美和社交,老年人難以跟上時代腳步,從這角度來說,社交網絡對中老年的確很不友好。

然而陳銘老師說的情況我也沒辦法反駁。他認為只是我們年輕人自己認為老年人是被拋棄,老年人群體和年輕人群體網絡社交固然分裂,但不屬於拋棄,我們需要相互尊重——然而有道理歸有道理,可兩者分裂之間沒有互通的渠道,難以相互融入,從進入成本而言,我還是認為老年人進入年輕社交會顯得更加困難,再從在當下主流消費和傳媒宣傳的傾向來看,也是偏向年輕人的,這是不是又是另一種不公平呢。

*

第五期|•巴西印象/月光來支撐品質消費好不好

龍爹回來了,解決完人生大事後一臉意氣風發。今天話題圍繞一日代表巴西小哥展開,比較驚訝日本和巴西的淵源,順便一提,小野麗莎的歌我的確很喜歡~巴西人對女性臀部的追求也能理解,;至於和鄰國阿根廷的愛恨情仇,大概如揚揚所說,鄰國都是此類矛盾不斷,哪天握手言和才是不痛快;點球大賽,小阮再次帥出新高度…明明冠軍是龍爹,然而視線真是難以從小阮身上挪下(/ω\)

辯論環節,明顯感覺龍爹水平又漲了不少。看到論題的時候就感覺這大概就是看雙方消費觀念是否能夠折中妥協的問題。

如果例子發生在我國,前十幾年幾乎人人都在實踐著未雨綢繆的攢錢生活,社會的消費水平遠遠低於經濟發展,而到了當今,消費觀念在各種因素作用下開始盛行,超前消費也變得流行起來,比如我現在的觀念就是,花錢,開心就好。但這是基於我自身滿足了衣食住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我去追求一種更好的品質生活。我既對小貝所說的依靠各種社會保障制度的理所當然態度好到嫉妒,也對揚揚說的當今貨幣貶值問題感到贊同。我現在選擇活在當下的消費,還有一種原因在於時代的特定性,即,我看不見未來,難以用攢錢能帶來的未來幸福生活說服自己節衣縮食,給未來的自己積攢財富,這種時代特徵使我難以把錢放在靠譜的地方等他孵化財富,抓住時機儘早消費倒顯得成為了保值的唯一手段。

我其實還蠻喜歡看代表們互動的,特別是這種喜聞樂見的真心話環節,代表們誰和誰玩的好就一目了然了,感覺後期節目組可以就此多搞點事出來。

*

第六期|•中國文化輸出/比拼流量的選秀好不好

中國文化輸出……擱以前人們共識應該是傳統文化輸出。近年來各國流行文化軟實力刷了不少存在感,比之鄰國,其實中國做的並不算好。官方一直停滯在刻板宣傳的層面,普通群眾的精神世界和官方宣傳儼然兩個天地。

年輕人都喜歡潮流,官方若是能轉換思路,從流行文化入手,未必就不能造就一條中國特色流行文化道路出來,比如網文,比如影視劇,這倆仗著中國地大人多,人多力量大匯聚的各類智慧,其實十分有優勢,然和官方想法不對路,沒辦法擺在檯面上宣傳,後者更是卡著廣電爸爸一道關卡,給你上鐐銬讓你跳,當然也有蹦噠高的,但你不能天真地就指望這個環境能造無數個驚豔作品。

這一次的提案環節,明顯和今年大火的101,偶像練習生有關了。我個人觀點覺得這是時代造就的產物,流量社會必然催生一批流量偶像,存在即合理,至少有他的必然性。首先賽制既然是由觀眾決定選手的去留,那麼一開始比賽的本質就是赤裸裸的人氣比拼。而這樣的比賽,能讓人氣最大程度地變現,同時讓觀眾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從娛樂性角度來說,沒什麼不好的。

說到人氣,真是個玄乎的東西,遠的不說,就說當今中國娛樂圈,你很難說屏幕上的那些明星就是你喜歡的,但他們出現在屏幕上必然有對應的觀眾為他們買單,或多或少,那就是各個明星之間的人氣差距。有的時候觀眾覺得人氣比賽不公平,或許怕的就是自己不喜歡的明星堂而皇之地成為勝者(還有可能那個勝者一點優秀的地方都沒有),劣幣驅逐良幣,造成惡性循環。那我覺得如果是這個理由,倒並不是討厭人氣比拼這個比賽,這類觀眾討厭的只不過是現在他們對立面那群「審美奇差」的另一群觀眾,因為是他們的選擇才造就了現在一群所謂空有皮囊的流量明星。那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本質上和賽制的好壞並沒有關係。

這場辯論大家都有點跑題…如果單純說賽制的話,只有倫兒,小貝和小阮挨上了邊。倫兒說這種比賽方式很可能彌補了以往比賽的不足,能夠發掘更多有特殊才華的人;小貝認為這種人氣比拼賽制和以往比賽並無區別,甚至更加直觀;小阮則提出了這種賽制可能導致多數人暴政的情況。果然我還是傾向於和稀泥的陳銘老師,比賽結果重要,但經過時間考驗後仍能收穫人氣或許才更重要。與其爭來爭去比賽結果的公平性,不如交給時間判斷吧,陪自己的偶像成長,或期待自己討厭的偶像隕落,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

第七期|•各國護膚方式/男友和媽媽過分親密好不好

一之瀨介紹的蝸牛,揚揚介紹的全麥麵包加牛奶diy面膜,倫兒介紹的注射血清,都不如o總一句多睡多護膚來的拉仇恨,當然現世報來的太快,大家在後面一個廣告推廣環節找回了場子。

這一期感覺內容沒多少,辯論也沒多少,其實關於男友和母親過分親密這點可以展開來說,節目卻只是隔靴搔癢,點到為止。波波這一次提出的觀點非常好,首先男友和媽媽親密,我們需要分清這是精神依賴,還是單純的親近。所謂媽寶男,指的是自己生活所有一切依賴著母親打理,精神尚未獨立的男人。但題目這種情況也能用只是因為和媽媽關係親密來解釋。在座的很多代表表示自己就是題中那樣,但我們並不能就說他們是媽寶,他們有獨立人格,在各自領域都做的不錯,只是感情上對媽媽保留了一份尊重和親密,我覺得並沒什麼不可以的。女朋友總是在乎男友如何對待她和男友的母親,但那取決於男友對待愛情,而不是因為他是個愛媽媽的人而判他是個媽寶男怪胎的死刑,而且真要和一個不尊重母親的男人在一起,也需要很大勇氣。家人是我們的軟肋和港灣,我覺得愛他們不一定就要學上一輩人隱忍地愛,這樣大聲宣告我愛你,家人也會更開心。但換個方向,如果說題中主人公已經不止是上述行為,精神層面還依賴著母親的話,那我也認為這是不正常,不可取的。

這期辯論環節短小到一定程度了,不過後面討論環節很有意思,關於中國人對外國家庭關係的刻板印象,投票結果很出乎意料,歐美國家的家庭關係並不都是我們想像中的民主,開放,自由。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爸媽,然而澳大利亞的家庭關係實在太秀了。

視頻環節太狡猾了,明明預告了催淚,但還是非常非常非常感動。家人真的是最能戳中淚點的利器,肉麻的話就不多打了,希望以後等我臉皮厚些,這些肉麻的話能當面告訴他們。

第八期|•各國童年陰影/減肥的是是非非

這一期讓我意識到,非正式會談畢竟不是純辯論節目。

外表,形象上對小孩子的衝擊的確很可怕,復活節兔子實力證明了眼睛高光有多重要。不過心理陰影大概是背負一輩子的。

小時候的精神羞辱我也有過,那是當時能讓我整天整天懼怕上幼兒園的巨大力量。我既不敢和爸媽吐露心聲,也不敢抗爭,只能藉助於習慣來逃避和漠視,然而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也只是騙騙自己罷了。十分難以想像寧大人從小時候是怎麼成長的,每一期都能感受到他父親對他的嚴格,對他「疼痛」教育,儘管他一再強調理解父親,並覺得父親是為他好,但我依然難以把自己代入,只能隔著屏幕贊句佩服。減肥那個提案本身我認為就有點問題,節目組提案每次都以「正不正常?」來劃分兩種觀點,我都覺得難以理解。存在即是合理,正常與否不是社會定義的,更不是他人定義的,我覺得用「同不同意?」來劃分觀點,也比正常與否來的好。

回到話題本身,那我只能說當然正常,誰都能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他認為減肥比吃美味食物而發胖重要,那他完全有理由這樣做。

但另一方面,我們、乃至整個社會打著「健康生活好」的旗號讓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以瘦為先的時代,讓他們覺得減肥是值得的,綁架了他人思維,那才是正真的不正常。所以辯論到最後,話題理所應當的偏向了這方面,小貝、大左是真的感同身受, 他們身為公眾任務,還承擔著我們所沒有的網絡輿論壓力,這並不是輕描淡寫就能撇開不談的,只能說他們比我們更辛苦。

第九期|•各國奇葩獎品/該不該鼓勵小孩正義小報告

這一期點讚,整體看下來很流暢,除了一日代表存在感不高外,各方面都能兼顧。

關於日本對「一年份xxx」的執念,我覺得從小熟讀哆啦a夢、蠟筆小新的人絕對不會陌生,小時候就在想這類獎勵到底要怎麼兌現,到了現在一之瀨也沒給我解釋清楚;冠軍獎勵的話,各國國情就理所應當的不同了,小阮說的沒錯,伊朗獎勵之所以大,是因為兌現的可能性低,空頭支票嘛,開開沒壞處;美國納稅喪心病狂,當然再過幾年我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嘲笑大洋彼岸花老美們了。(順便get知識點,剛果(金)屬於非洲第二大國家,資源豐富,被比利時掠奪後一蹶不振。)

這一期議題真是可喜可賀沒再用「正不正常?」了,感謝提案的媽媽粉,我覺得是個很棒的議題。

先談我個人觀點吧,題目中這種情況,小孩如果向我詢問,我應該是會鼓勵他的。前提是在這兩種選擇之下,沒有和解的第三類選擇。

大家都是從童年過來的,對一年級學生而言的的小學老師地位是多麼神聖超然不可侵犯;而到了六年級乃至初高中學生,老師成了可以隨意議論八卦的對象,再沒有曾經一句話就能當金科玉律的能量。家長也一樣,如果處於幼年期,我們的一句話都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觀感受,這時家長的話必然大打折扣,但後者的情況也得看家長一直以來給孩子帶來的印象影響。

我希望我能成為維護孩子正義天性的家長。我選擇鼓勵他,同時也會會告訴他維護自己正義可能帶來的後果,但最重要的,會告訴他我會為他的行為感到驕傲,不管事情能不能順利解決,這件事他做的沒錯。

代表裡四姐對於是非對錯一向執著且坦率,從他後續說的自己小時候被退學家長反映來看,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就可見一斑了。然後我當然是同意小貝觀點的,除此之外這一期辯論時間很短,反對方有印象的論點就在於擔心孩子因為打小報告而被同學孤立、大人不應該插手小孩的事、不影響學習的小事並不值得打報告。論點都有道理,也確實存在於具體事例或是現實生活中,像陳銘老師所說,孩子會有成長的困惑和抉擇,但說到底並不能因為遲早要面對的複雜和尷尬而過早的教孩子妥協。說是理想主義也好,我還是希望我們會保護孩子的每一份可貴的正義感。

我很喜歡看節目裡大家互相插科打諢揭短的樣子,天樂真的很可愛;恭喜阮奕信喜提阿阮小名,反差萌萬萬沒想到;一之瀨的問題我之前也有提到,這一季節目組不止一次委婉地提出觀眾評論問題了,當然這個放八組應該又是一番嘲諷,我個人還是只能默默為一之瀨打氣,這年頭公眾人物都這樣,批評永遠比表揚亮眼,從我角度看四個新代表都不錯,也希望一之瀨以後能打起精神,做自己就好。

至於衍生的話題投訴維權,我在以前的確是偏一之瀨式處理方法的,收到的各種教育也是這樣告訴我的,不過到現在,隨著脾氣的增長,忍受不了的事我再也不會為難自己,為他人錯誤買單,永遠不是善良,而是助長歪風。

第十期|•各國特色藥品/期待朋友同等回報的我正不正常?

題外話,今天一日代表突然cue到了田園皓,有點感動,並且想念起了小田田。

討論各國藥品這一趴,美國的聰明藥、日本的記憶力口香糖、法國的安慰劑,本質上都是一類,小阮也解釋了這類療法/現象叫做「順勢療法」,到了天樂所說的美白藥沒做過功課,也不好考究,今天全部重點都在期待華波波的增發藥,然而直到最後也沒聽到名字,難過:(

節目裡小小提到了《我不是藥神》中關於對正品藥和仿製藥的現實討論,嗯,其實還是蠻好奇節目辯論社會熱點會是什麼效果的。

辯論環節,首先吐槽一下又是關於「正不正常」類論題🙄️。每次這種論題我覺得看到最後都不算是辯論了,因為誰都無法確切說明到底是「正常』或是「不正常」,加上陳老師一貫總結偏中性,辯論失去了意義,只好從每個人觀點中找亮點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一次的討論大家觀點都有不同切入口,看下來覺得說的都挺好,至少感覺的到大家對這類論題比較有話聊:天樂認為愛別人不需要期待回禮,所謂付出不要奢求回報;寧大人認為愛是等價交換,當然應該期待回報;四姐觀點則是更深地講明用於交換的物品不算禮物而是貨幣,期待有來有往的送禮是種自私行為;一之瀨覺得友誼本身比送禮重要,後者容易讓彼此產生壓力;小阮和薩沙觀點類似,認為友誼意義並不需要用禮物闡明;揚揚卻認為送禮是種儀式感,是一種交往方式;小貝說出本場名句,朋友是互相虧欠,而不是相互給予。(話說現在是流行小貝揚揚壓軸嘛……)

陳銘的總結是基於小貝的觀點,認為感情本質是情債,一切的親密關係本質都是自由的置換。至於置換了什麼,那就是個人的選擇,只有花心思花成本,才是當今快時代社會交友的本質。所以話又說回來,到題目本身,其實期待對方回禮並沒什麼不正常,但必須承認,由於價值觀的不同,雙方間對於願意置換的程度肯定也不一樣,越長大才發現,朋友靠緣分。

然後小小討論了下新代表國家送禮的習俗,法國的送小孩支票習俗說明本身是很重視儀式感的國家;日本婚禮禮金高到令人咋舌,回禮的自選小冊子習俗也很特別;話說廣州人一百元習俗是真的嗎;土耳其婚禮順序先吃飯後收禮……

好的,本集又放催淚彈。從節目上看,四姐是個實心眼很聰明很耿直的人,大概是越相處越會覺得他細心,一本正經煽情什麼的,殺傷力太大;寧大人,第四季到現在,莫名覺得他眼睛裡包著泡眼淚,看得出來是很用心做節目,禮物也非常有心;大左大概是真的開心,心情也飄了,對著小阮開車我才看不出來呢;最後求求節目組以後溫情牌多多拍,雖然嘴上說拒絕,最後還是真香真香(˶‾᷄ ⁻̫ ‾᷅˵)

相關焦點

  • 《非正式會談 第四季》觀影實錄(個人向)
    至于波波,第一季第二季之後地位急劇下降,這一期的有效鏡頭就更少了。其他老代表們似乎也沒找回之前的感覺,總覺得差點什麼。再說議題,前期看的我很尷尬,因為我不喜歡抖音,最近也被朋友圈裡密集的抖音浪潮弄得很煩,結果一整期抖音相關讓我真的頭皮發麻。而且整一期除了最後升華,前期都讓我有種……抖音植入的『錯覺』(我希望是錯覺)。還有廣告。
  • 《非正式會談 第四季》鎮魂女孩、香蜜女孩全都靠後!泣血尋「爸爸」的「非正女孩」只此一家
    》將迎來第四季節目的倒數第二期,捕娛記(ID:ibuyuji)得到的可靠消息是,9月14日,《非正式會談》第四季會正式完結。因為存活於一個二線平臺(湖北衛視),《非正式會談》的製作費用只能是其他平臺同時段節目的十分之一,這檔節目曾因道具簡陋、舞美「塑料」被暱稱為「窮穿地心」,一旦有200元的交通卡做粉絲禮品,都會引來「非正女孩」的狂喜。
  • 《非正式會談 第四季》這是我發在微信朋友圈的內容,複製過來。
    和正常的星期五一樣,追了非正式會談。第四季的最後一期來的猝不及防。覺得很傷感,失落。從15年第二季開始追,然後把第一季從第5集開始全看了一遍,接著第三季,第四季,一集不落的全追了下來,也算是唯一一個我覺得還值得追也真正追完的節目。第三季的時候,湖北衛視在沒有冠名商的情況下,堅持錄了幾期以後,因為經費問題停播了。復播的時候,冠名商是魅族手機,而贊助商是由一位非粉不忍節目停播而幫忙找的贊助。
  • 《非正式會談 第四季》無法棄的綜藝(沒有之一)
    (估計得要個一年吧) 不得不說 第四季換了新舞美之後整個節目大氣了很多 但我還是喜歡3.5季後面那個不同國家語言的舞美啊😂比較能反映出非正特色的!好了說重點,第四季老代表們依舊出色,奶倫中文變好辯論力upupup(尤其是第二期超級出色 由抖音講到傳播學分眾 很有深度了),小貝辯論也仍舊發光(剛播出的第八期關於"胖"真的很心疼他 也由他的觀點反思了一下自己 其實自己也有一丟丟從胖瘦來評價別人的)其他的功總四姐薩沙也超棒啦 然後,新代表都很讓我驚喜!
  • 《非正式會談 第四季》越來越好了^0^~(不定期更新)
    超級喜歡第二期的論題,講抖音,短視頻啊啥的會不會讓人變得越來越傻越來越笨。有時候看完一期我會思考講了什麼,有時候沒意識到其實每一期是有一個核心主題的,主題存在於開頭主席團的開場白裡頭或者話題轉變的銜接詞裡。非正式會談算是我上大學以來會去追會去期待會去跟著節目一起去思考的綜藝了,而且個個有梗,娛樂性和意義都有。
  • 非正式會談 | 綜藝屆的尖子生
    這一期兔兔除了給大家找好看的綜藝外,還看了另外一部綜藝:《非正式會談》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看過?《非正式會談》這檔全球文化相對論節目,前四季由湖北衛視打造,第五季第六季由嗶哩嗶哩與湖北衛視聯合打造。THEP——天樂第四季加入非正式會談的土味達人,還有受虐傾向,跟著非洲人學習中文的泰國mc。所以在搞笑上,他天賦異稟一開口就是笑話。Maybe,他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專門去學習了如何改變自己的聲音。
  • 《非正式會談 第四季》憑藉「長壽基因」,成功突圍成為同類NO.1
    《非正式會談》如今已經播至第四季節目,也是名副其實的「綜N代」節目,儘管近年大都在唱衰「綜N代」節目,大量小眾垂直化的節目興起,但在這一波內容迭換的浪潮中,《非正式會談》依然葆有初心,獨善其身。自節目播出以來,豆瓣評分均在9.0左右,這一成績在眾多臺網綜藝節目當中也是亮眼的成績。
  • 楊迪「安利」《非正式會談》:是真的好看!
    原標題:楊迪「安利」《非正式會談》:是真的好看!   5月26日,微博娛樂綜藝視頻大V「理娛打挺疼」發布了一條綜藝推薦相關微博,9條綜藝推薦中並未看到湖北衛視《非正式會談》的身影。
  • 《非正式會談 第四季》被流量和娛樂化綁架的新一季
    當所有的非正我都看完以後,可以說非常期待第四季的到來。但是新一季不論是舞美燈光,還是每一期的內容,都透露出一種彆扭的感覺。看節目的過程中,我不否認確實笑點不少,整期節目都是在哈哈哈中過去的。但是,然後呢,看完節目以後呢?我一直在前幾季當中,每每一期節目結束之後的給我帶來的啟發呢,一些對事物看法的豁然開朗呢?
  • 中國第一檔靠粉絲養活的綜藝——非正式會談
    高顏值天團「IT11」陣容有沒有改變?《非正式會談》第五季真的來了《非正式會談》?這是什麼節目?在國產綜藝遍地開花的背景下,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個節目。雖然受眾率不是很廣,但是只要在微博、豆瓣這些平臺上隨意搜索一下,會發現看過的人紛紛變成「自來水」,花式安利。
  • 《非正式會談 第四季》新視界,新視觀
    切入點(節目的變革轉型) 1欄目風格的異同 1.1思維內涵的差異性 1.2娛樂感觀的統一性 2欄目風格的對比 2.1莊重沉穩的儀式感 2.2詼諧幽默的既視感 3嘉賓陣容的分歧 3.1思想碰撞的包容性 3.2文化融合的開放性 《非正式會談》如何後來居上 ————評析同類型節目的發展走向 當今傳統綜藝節目在網絡綜藝的衝擊之下已舉步維艱,力求開拓創新才能在視聽洪流之下得以立足,而《非正式會談
  • 《非正式會談》第五季開播引發網友熱議
    5月17日晚8點,由嗶哩嗶哩與湖北衛視聯合打造的全球文化交流節目《非正式會談》第五季正式上線。節目依然由會長大左、副會長楊迪、秘書長陳銘、書記官陳超擔任主持人,11位外國小哥哥顏值與才華兼具,與四位主持人相互成就,圍繞世界各國文化的異同和當下社會熱點展開話題討論。
  • 《非正式會談4》告訴我們:節目窮不是病,爛才是
    《非正式會談》這檔把老外聚在一期聊天的節目,儘管前幾季身處宣傳力度弱、贊助商頻換、桌面上蕩著灰、嘉賓調侃節目「窮穿地心
  • 《非正式會談》第三季人氣高漲,繼續釋放正能量
    然而在12月第三周的榜單之中,橫衝出一匹黑馬,將以上的王牌綜藝「掀翻在地」,直奪豆瓣綜藝榜榜首,它就是《非正式會談3》。top1,閱讀量破10億。《非正式會談3》開播後,評分立刻上升至9.8。在「TV中國微博微信影響力排行榜」中,《非正式會談》超越湖南衛視老牌綜藝《快樂大本營》,排在《天天向上》之後躍居第六。在取得如此佳績的背後,《非正式會談》究竟擁有怎樣的獨特吸引力?
  • 鮮綠園獨家冠名《非正式會談》,12月11日華麗回歸
  • 《非正式會談 第四季》很搞笑啊啊啊!
    非正式會談informal talk!!是我唯一看的國內綜藝!非常好看。像我高冷的女孩紙,每次看會談都發出殺豬似的笑聲。跟著代表們魔性的笑所以每周五我都守著。代表們每一個都很帥,很可愛。我是始於顏值,忠於才華,迷於肉體。並且每個代表的學歷都很高。每個周的提案都是根據近期最熱的話題談談的。14個代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觀點。簡直打開了我的新世界!每次都記下來當做作文的論點。通過節目看世界。
  • 高分綜藝《非正式會談》,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推薦
    這個節目不是季播節目(季播節目通常只有12期左右),每一季節目都很長。一期節目大概有80分鐘。列舉一下《非正式會談》幾季以來的豆瓣評分。第3.5季(正在播出中)目前8.7分說實話我到現在也不知道這個節目算不算「火」。因為《非正式會談》在微博上的粉絲和在B站上的粉絲特別多,我的愛好圈跟這些粉絲又有很多重疊,所以我也非常喜歡這個節目。
  • 《非正式會談 第四季》世界
    非正式會談非正式會談非正式會談非正式會談非正式會談非正式會談
  • 牆裂推薦國產下飯綜藝——湖北衛視《非正式會談》
    此節目都是用非正式的詼諧調侃的方式交談,85分鐘的節目絕對不會感到拖沓,輕鬆搞笑之餘還能了解到其他國家的文化,覺得是裝逼利器~《非正式會談》這檔節目由不同國家的青年和4個主持人圍繞熱點話題和青年關注的問題進行討論,每一期都有著不同的話題。比如「全球男女關係大討論」、「票選非正式語言暴力狂,網絡暴力造成的傷害」、「各國女性美的標準是什麼呢?」等等。
  • 《非正式會談5》收官在即 楊迪大喊不舍
    《非正式會談》《非正式會談》第五季即將於8月2日晚八點播出第12期。大左、楊迪、陳超與11位外國嘉賓,將圍繞各國學校的宿舍文化與展開探討,更有代班秘書長熊浩到場,金句頻出,高情商言論引發全場點讚。被網友稱為「快樂源泉」的天樂,激動地分享了一段關於洗澡的尷尬經歷,引發全場爆笑。副會長楊迪隨後也講述了自己因為「違禁物品」與宿管阿姨產生的糾葛,究竟這件費盡心思藏起來的物件是如何被發現的?楊迪又是如何應對這場在所難免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