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吧!少年》,死從來不是終結】
國慶檔沒怎麼宣傳,被低估了的電影有兩部,除了《一點就到家》之外,就是這部《再見吧!少年》。
對於不喜歡的人來說,它是一部不配進院線的網大,以及故事老套。
但,網大就沒有精品了嗎,以及進院線的片子就沒有爛片了嗎,這個需要另開篇討論。
而至於故事老套,本來,太陽底下從無新鮮事,在你身上的泰山壓頂,其實別人也經歷過,所以不能總用你有限的見識世界的眼光去評判你沒見識過的和沒經歷過的,這點不需要異議吧?!
《再見吧!少年》,需要學會說再見的,從來不止是少年,還有父母和我們。如何面對生離,如何應對死別。
如果你知道了這個故事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是有一個孩子真實的經歷過這些,痛苦的化療,回不到學校,面臨著治不好,病情復發,以及媽媽說要隨他一起去,這些困境要如何讓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去完美應對?!
一個可以明明很煽情,喊著1234哭的好段子,但導演很克制,沒有過分放大痛苦,明媚的鏡頭和光線,仿佛是每一個普通的日子,淡化了孩子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對於一個也經歷過病房長住過的人來說,這種鈍刀子割肉慢慢疼的感覺更難過,哭的也更憋屈。
電影裡幾個印象特別深的鏡頭,都是劉敏濤演的媽媽帶給我的。
給王新陽剃頭髮之前,媽媽還要平靜心情,給兒子講笑話,說檢驗一個男生帥不帥的最新標準是剃光頭,光頭還帥的才是真的帥。但兒子不領情,媽媽躲在門外偷偷哭,還要告訴爸爸,你去看看孩子,別管我。
另一段是,王新陽為了逗笑媽媽,問「你為什麼不問那個問題,你和我女朋友掉進海裡,我救誰?!」媽媽毫不猶豫地回答,「兩個都別救,我怕你出事。」
還有一段其實並不是讓絕大多數人哭成狗的,兒子走了之後,媽媽抱著兒子的衣服痛哭,並且想要選擇一起死。而是,媽媽在抄遍了網上的各種偏方之後,坐在家裡剝花生紅衣,鏡頭划過她的手,手指血紅。
她不是不知道偏方不可靠,但那個當下,這個花生紅衣就是她要救兒子的終極信仰,不能被放棄。
看完之後,我問我媽,如果當年我被誤診需要動刀,萬一死掉了,她會怎麼做?她也沒有猶豫地告訴我,跟你一起去。
這一份沉重的愛啊,父母覺得我們是她們的命,甚至可以拿她們的命來換我們的命,但殊不知,我們亦如王新陽一樣,也希望留下一個讓她們完不成的任務,度過那段失去了我們的最痛苦時間,然後認清一個事實,相比起跟我們一同去了,我們更希望她們可以好好地活下去。即使是帶著痛苦,也要好好地活下去。
這才是《再見吧!少年》的終極奧義,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如何說再見,如何面對再也不見!
十分推薦你去看這片,不要因為太好哭而拒絕,而是去看看平淡生活裡,有多少人想活而不能夠,有多少愛不因為離開而淡漠。
珍惜當下,從來都不該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以上。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我是@居委會頭牌阿姨豆包子,一個既無美貌也無智慧的中二女子,若你喜歡怪人,那麼我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