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回眸的瞬間,
我已淚流滿面。」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藝非凡(ID:efifan)
12月8日,《至愛梵谷》在國內上映。
作為世界上第一部全手繪油畫風格動畫長片,預告片一出就驚豔全球。在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榮獲了觀眾選擇獎,也毫無懸念地斬獲上海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動畫片。
《至愛梵谷》用一封無法投遞的信件串聯起梵谷在去世前最後六周裡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物之間的秘密,帶觀眾穿越回十九世紀末的歐洲,並陪伴梵谷走完他最後的人生。
導演Dorota Kobiela曾是畫家,後來成為電影製片人。她始終希望能有機會將自己在這兩方面的熱情相結合。在尋覓的過程中,她讀到了《梵谷書信集(The Letters of Vincent Van Gogh)》。
這位不善言辭、卻渴望傾訴的畫家,一生中有800多封信,寫滿了他創作時的情感。而絕大多數信件,都寄給了當時在巴黎的親弟弟提奧。
在他的最後一封書信裡,有著這樣一句話:「只有畫畫才能表達我心中之所念。」
導演Dorota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希望能如他所願,他的內心,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就由他的畫來講述吧。」
導演Hugh Welchman與Dorota Kobiela
她和另外一位導演Hugh Welchman,也是她的丈夫合作導演此片。Hugh Welchman曾有作品《彼得與狼》,獲得第8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紅色的葡萄園》
梵谷死後受世人無比推崇,生前卻是坎坷潦倒,窮困至極,鍾情作畫卻無人欣賞,唯一一幅賣出去的畫作《紅色的葡萄園》,也僅售400法郎。
然而這沒有終止他對畫畫的追求。在他37年的一生中,一共創作了1000多幅作品。
《馬車和遠處的火車》
明晃晃的陽光,一望無際的麥田,浩瀚璀璨的星空,灰白無光的生活,全部都轉化成手下色彩明豔的畫作,直到1890年7月份麥田裡的一聲槍聲。
《麥田裡的烏鴉》
當時的梵谷已經患有精神病,焦躁,多疑,幻聽·······讓他出現如吃顏料、喝煤油等怪異行為。最後因為割掉自己的耳朵,被送進了法國南部的精神病院。
在清醒之際,他向醫生申請外出畫畫,筆下的作品,看不到頹喪與失望,反而充滿生命的張力,努力在痛苦中掙扎和奮鬥。
《星夜》
與其他天賦異稟的藝術家不同,梵谷是29歲才開始拿起畫筆,在短短8年內,創造出這一幅幅感人至深的藝術品。
故事從梵谷去世後一年說起,阿爾芒從父親手中接過梵谷的一封信,本要交給梵谷弟弟提奧,卻得知提奧已經死了,一系列問題困擾著阿爾芒,於是他開始探尋梵谷死亡的真相。
這一路探尋的過程中,梵谷的故事開始展開,其作品也一一出現在觀眾眼前。
《紅色葡萄園》
《蒙馬特的小坡路》
《蒙特瑪居街道上的鐵軌》
《阿尼埃爾塞納河大橋》
《阿爾勒的臥室》
《瓦茲教堂》
《在觀景臺俯瞰蒙馬特區》
《煎餅磨坊》
導演力求以其畫講其事,既要真實貼合他的信件,又要匹配上畫作和歷史,因此操作顯得困難重重。
相對於梵谷傳奇的一生,這部影片的製作過程也同樣令人震撼:將近7年的時間,來自15個國家125位畫師,65000幀油畫,全手工繪製,構成這部95分鐘的動畫長片。
光在前期的劇本開發,就花了3-4年時間。團隊深入研究了梵谷的800封書信和其他相關的書籍,再現了梵谷的生活細節,以及那些讓他瘋狂,熾熱精神世界。
而畫作是解讀梵谷情感的重要途徑,所以要保持電影畫面與原始畫作相接近;但電影畢竟與油畫有區別,於是畫家們根據劇情時間等需要,在保持梵谷風格的基礎上,做了相應的調整和創作。
對於畫幅的調整,繪畫本不受限制,但電影需要統一畫面尺度,所以畫家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放大或縮小畫面,或者使用移動畫面來呈現整幅繪畫。
在梵谷畫作中沒有出現的畫面,他們則採用「閃回」的方式呈現,黑白畫面既區別了原作,又符合當時的攝影技術。
這些油畫背後的125位畫師,由來自全球5000名申請者中篩選出來。他們絕大部分有油畫功底,或者參與過藝術品修復工作。
畫師們接受為期3周的課程訓練後,他們在接近3年的時間裡,創作了1000多幅油畫作品,然後又花1年時間,把靜態畫面轉變為動態來適應電影。
為了還原梵谷真實生活,他們設計了20多位相關人物,而人物的化妝造型,都是高度遵循原畫。團隊請來了多位演員,如道格拉斯·布斯,西爾莎·羅南······進入綠幕拍攝,然後轉換成CG動畫,最後由畫家們畫出來。
片名Loving Vincent,來源於梵谷每次信件的末尾,中文翻譯為「至愛梵谷」。
在影片末尾,當那首《Vincent》響起時,梵谷佝僂著身體回眸,黑白畫面逐漸變成他獨有的筆觸。
預告片
—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點擊以下 關鍵字 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中國青年報最老的攝影記者走了|告別鐵矛
守候微光放映會 |亞洲大學生攝影大賽|
黨代表|全運會|偶像
七年 |在日本上大學
我是攝影記者13
震後九寨|朱日和|
歷史上最有名圖片編輯去世|
海拔4200的藏校|烈日和雪花共存的地方
雄安樓市|離開北京 |北京租房記
再道一聲 小平您好| 翻開家庭相冊|
中青報2016年度照片
河北治霾 | 迷失在北京|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
《紐約時報》年度照片 | 2016年度畫冊|
耀邦百年 中青報老照片
國慶這些年 | 大閱兵探營 | 閱兵細節 |
攝影與留學
【頭版半月圖】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國外報紙頭版中的APEC |
歷史向東 攝影向西 中國青年報大理影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