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之前有個外設界的爭論說的是鍵盤難做模具原創還是滑鼠難做模具原創,如果你從字面意思上看肯定會說是滑鼠,但你忽略了一個問題。
滑鼠相比其鍵盤更需要匹配人的手型,當有了這個基礎之後,你還敢說滑鼠比較好做原創模具麼?
所以現在做滑鼠其實是很難的,模具造型怎麼做都有可能撞衫,同時還得加上重量的控制,苦了那些設計師了。
所以我覺得這兩年鏤空滑鼠的扎堆上市其實也是很多廠商迫不得已的,新品迭代不僅僅是滿足品牌粉絲的需要,也是要和友商競爭市場潮流,同時還體現著一個品牌的健康程度。
▲賽睿要推這種鏤空滑鼠的消息有一段時間了,而且是有線和無線兩款,型號為AEROX3,有線售價479元,搭載賽睿專用的TrueMove Air傳感器和TTC防塵防水微動,並有IP54級認證。
▲全家福展示,線材採用TypeC插頭,支持插拔;
▲線材採用了較少見的傘兵線,非常柔軟,因為機身比較輕,有線版的不帶線僅重56G。
▲儘管AEROX是新系列,但AEROX3的模具其實就是Rival3的模具打孔,兩側裙收腰較淺,機身修長,背面除了固定底座的螺絲幾乎是全鏤空。
▲外觀展示,不開燈沒啥看的,只能看到裡面的PCB。儘管是有IP54級防水防塵,估計很多人還是會擔憂,沒轍,要想時尚一把就得頂著風險上。
▲左右鍵採用對稱式設計,指槽較淺,表層磨砂質感分明;滾輪依舊是賽睿常用的,阻尼感和刻度感都比較輕;
▲細節展示,DPI按鍵無燈,因為本身的燈效已經很亮了。
▲尾部展示,底部有一圈燈效。
▲機身底部展示,四個腳墊設計因為底部的鏤空也採用了封口式圓形設計,更換腳墊得準備好了再動手哦。同時注意看裡面的,儘管底部鏤空了,但是有一層白色塑料塊搭載燈帶,所以它並不是上下穿堂的。
▲默認燈效展示,未下載驅動,個人不好燈效這一口,若是我操刀這滑鼠燈效,我只會在輪廓上做文章。
▲鏤空過後的燈效就顯得過於直接,儘管是RGB的,也談不上好看哈。
▲賽睿這款AEROX是底盤四周有燈帶,底盤也有燈珠,如果撤掉底盤燈珠,把燈效坐在後背輪廓上,雖然更像光汙染, 但也更具個性不是?好吧,這個其實也無傷大雅,咱就不嘮嗑了。
▲說說手感部分吧,三圍尺寸方面,還沒看到上市的頁面,所以沒看到官宣具體尺寸,就當是和Rival3同等的吧。反正對於我19.5cm的手長來說,它是顯得較小,加上輕量化沒有Rival3給我的那感覺。
想要趴握也不是不行,但是我潛意識的總是會半鉗握半趴握,連續玩了三天,每天四個小時以上,AEROX3左側裙按鍵全無誤觸之憂,在CSGO的快速操作裡滾輪鍵有三次誤觸的樣子,算是很低了。
之所以玩那麼長,一開始真的不喜歡。前些日子體驗HyperX的那款更輕的都是一會上手,賽睿這款玩了七八個小時才得心應手。
在CSGO裡拿著P90打閃後快速攻擊,迎面滅地,轉身、橫移是AEROX3的長項,至於大狙切槍更適合手小一點的吧,鉗握類型,個人感覺如此。其左右鍵可能是白點微動,反饋感明顯,反正我最近遊戲打得頻繁,開槍換槍速度明顯加快,而且也在刻意訓練自己感受各種武器的特性,所以現在咱就是一把快槍。
▲整體總結部分
關於這種鏤空設計成輕量化的滑鼠,個人有意觀察了下,儘管各大廠紛紛推出此類滑鼠,也有很多各廠粉絲追捧,但仍有很多人報以懷疑和牴觸態度。
個人覺得很正常,如果你有本身合適的滑鼠其實也沒必要隨便嘗試。這種輕量化的滑鼠對於中小型手型的玩家肯定匹配度更高。
賽睿在此基礎之上不過是加了燈效和防水防塵的微動,很難對此類滑鼠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其實我覺得底部沒必要鏤空,把重量保持在80-90k之間會更好,但是很明顯現在做這種鏤空滑鼠的就是為了輕量化,至於是不是太走極端我也不好說。
如果能有實心和鏤空兩種殼可換的設計,我估計也是一個新方向,因為我覺得只要是滑鼠的三圍造型匹配了玩家手型,重量其實是可以適應的。
我之前玩過很多滑鼠,但2020年一整年最常用的其實是賽睿的RIVAL700,夠重吧,但是我用它玩狙玩出了水準。
所以至於滑鼠怎麼篩選,第一點肯定是看三圍造型能否匹配自己的手型,其次是配置啊重量啊等等,不知各位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