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現代偶像劇一直是收視率霸主,但真正指點江山的,卻要數製作精良的古裝劇。從韓流開山鼻祖《大長今》到《黃真伊》、《一枝梅》,再到《成均館緋聞》、《擁抱太陽的月亮》、《雲畫的月光》、《樹大根深》、《步步驚心·麗》,堪稱部部見證時代。
韓劇負責投餵狗糧,女人則負責在審美……男體驗中閱人無數。So,韓劇割春心如割春韭,男人們則檸檬精上身,發出「看韓劇變弱智」的幽怨吐槽……
沒錯,跟美劇比,韓劇節奏太慢。跟英劇比,韓劇劇情不燒腦。跟國劇比,韓劇……算了,跳過。「韓劇是沒營養的泡菜劇」、「韓劇弱智」、「看韓劇腦殘」,刻薄又極端的吐槽,反應著網際網路時代公共話語領域快捷廉價的成就感,那就是標籤化。
「貼標籤」本質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分類法,但往往愛貼標籤的人自詡慧眼獨具,疏於客觀論證,喜歡主觀臆斷。省去論證之苦的思維極端化,恰恰反應著認知的懶惰與偏頗。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小覷韓劇與收視群體才真是對女性智商的侮辱!
沒錯,如果不看臉,女人憑啥對溫吞劇情如此寬容?But,如果只看臉,又怎對得起女人的智商!在韓劇裡只看見男色的,往往是陣腳大亂的男人自己!
當然是基於「乾淨、清爽、斯文、儒雅」的審美印象,韓劇古裝男神才hold住了不討喜的韓服造型。完美消化道袍笠帽的秘訣,還是韓國美男清俊的顏!然而只有顏,充其量不過是養眼的衣架。古裝劇考驗演員的,最難的不是顏值,是神韻。
人的神韻作用於外在就是氣質。底蘊發之於中,而姿容外化於形。演員氣質,在古裝劇裡絕對是超越美貌的存在。清一色韓式丹鳳眼古裝男神,乍看確實挺臉盲的不是。因為他們身上氣質之典雅更勝五官之精緻,而他們的古典氣質的確有共性!
論容貌高下,古今標準或有殊異。但於男性審美,韓國卻有著一以貫之的文化共識,那就是——風流。「風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指代名士風度與氣質的價值傾向。而在韓國,「風流」則是民族審美意識的「原型意象」,文化哲學的「價值追求」。
韓式「風流」不但有審美內涵,甚至以「道」相釋,上升為「風流道」哲學理解。甚至有社會文化學者認為,「風流精神」就是「韓流」風靡亞洲的內因。
哎一古,是不是特拗口?不是學術論文卻感受到來自學術的暴擊,您受累了!但其目的,是為了便於我們真正理解,相對於「古裝男神」們的容貌基於基因與遺傳的有限相似度,受儒家文化浸淫薰陶基於文化信仰的「風流氣質」,更有國民屬性。
韓國男性清秀斯文的審美觀裡,有著我國「魏晉風度」的內涵。所謂魏晉風度,就是相對於魏晉之前,越來越繁瑣古板不合時宜的儒家精神,更率直任誕的個性表達。通俗講,就像傳統文化發展進入青春期,體現出對前儒家文化鮮明的叛逆性。
叛逆來源於政治動蕩中,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帶來的審美多元化。也源於世事無常下,反思戰爭、思索生命的玄學興起,人們反感尚武、崇尚自由的意趣。
此外,在外族入侵、政權更迭背景下,不管出於思想教化與統治需要,還是溫飽是談藝術的前提,總之,魏晉文化的活躍者是氏族文人。貴族精神,精英藝術,自然不可避免的帶著高雅不可親近之感。魏晉朝的審美風向,自然也就偏向陰柔秀逸。
魏晉玄學興起對審美產生思想影響,而文人參與則促成文藝理論振興。《文賦》、《文心雕龍》、《詩品》、《古畫品錄》等中國古典藝術理論基本建立於該時期。而若干重要美學原則不僅深化了中國古代美學,也草蛇灰線影響了韓國審美思想的發展。
韓國文化深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極其推崇「天然天成」之美。禪中有深意,靜中有乾坤,內隱著儒家文化的底色。而「風流精神」則繼承了魏晉風度的不滯於物、不拘於禮,通過「竹林七賢」般的「花郎徒」修行實踐,經過美學理論升華而成。
史載:取美貌男子裝飾之,名「花郎」以奉之。徒眾雲集,或相磨以道義,或相悅以歌樂。遊娛山水,無遠不至。因此知其人邪正,擇其善者薦之於朝。
美男子「花郎」的誕生,竟出自朝廷人才選拔的動機。看臉這事吧,本來不稀奇。中國科舉也有「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和「明朝科舉排名看顏值」的實錘與逸聞。但像「花郎徒」這種,明確以「外在美」為前提的人才選拔,的確是獨特的。
正由於「花郎」這獨特審美文化的存在,男性「容貌美」以空前熱情,進入了新羅人「評價人、選拔人」的視野和考察體系中——這大概是韓國男性審美,在「看臉」這門功課不輸女性的根源所在。畢竟,「顏值不僅是正義,更是前途」啊!
值得說明的是,「風流精神」並不是被束之高閣的,故紙堆裡發黃的一個美學概念。它仍對當代韓國人的生活範式,以及當代韓劇審美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就是韓劇的「唯美主義」。具體來說,就是「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
韓劇裡的生活有著藝術質感,是粗糙生活的提純,平淡日子的加成。人物起居、服飾、談吐、言行,無不奉行「生活藝術化」宗旨。俊男靚女,韓式濾鏡,細節處理,讓瑣碎生活充溢美感。養眼顏值,唯美視聽,跌宕情節,如藥方般精準治癒……
古裝韓劇就更不用提了!細膩的劇情、考究的細節,得當的節奏、精緻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共同建構起紋理細膩、質地絲滑、香氛四溢的韓劇古裝世界!
如《夜行書生》,大人的居室芸窗映月,芝蘭盈室,珠簾繡幕,玉帳案幾,幀幀似畫。與美到爆的環境登對的,是大人的服飾。黑衣如墨、白衣勝雪、彩衣賽錦……好吧,全組服裝費都花在大人身上的寵,也只有《德魯納》滿月社長可媲美啦!
而前奏一響便擊中心臟的OST:《悲傷之風》、《Don't Cry》、《再次相愛》、《秘密花園》……像多年老中醫扣著腕把脈,小貓爪般輕輕撓著痒痒的心。傷痛昭然若揭,溫柔觸手可及,一條哀切的情感心路,就這樣穿透時空直直行進到聽者耳中……
古裝韓劇還擅長使用空間張力。「以人物所處房間為心靈避難所」的唯美處理,得以間歇隔離落後、簡陋、粗鄙的古代社會實景。雖有選擇性屏蔽之嫌,但空間隔離得到的審美化的藝術空間,提升了主體的審美體驗,也渲染了審美對象的美感。
古裝韓劇不僅蘊含「風流精神」的審美趣味,更有深邃哲學理解。題材相對具有深度,雖然離不開愛情,但也不乏飽含家國情懷,反映時代發展的力作。
譬如《醫道》、《大長今》、《一枝梅》、《快刀洪吉童》、《風之畫員》、《夜行書生》、《公主的男人》、《王的面孔》、《樹大根深》、《朝鮮神槍手》等,作品普遍具有家國情懷與民族意識,而人物則從道德情操到人格質地,都閃爍人性光輝,充溢情懷。
這又與服務於人才選拔的「花郎徒」制度有關。成為賢臣或良將,通過「花郎徒」修行實踐,結合「儒釋道」思想的「花郎道」,更貫穿忠烈報國、臨戰無退的大義。作為「跆拳道」前身的「花郎道」,對新羅乃至後世韓國人身心修養影響深遠。
了解完這些,誰能說「韓劇弱智」、「看韓劇腦殘」?在「看臉!看臉!看臉!」的簡單粗暴背後,還有「走腦!走心!走腎!」的底蘊啊!原來,受限於服飾造型卻不乏美感,化腐朽為神奇的,正是從「魏晉風度」到「風流精神」的文化加持!
可以說,韓劇古裝男神的魅力源於崇尚「風流精神」的男性審美文化淵源。而這具有歷史底蘊的古典美,正伴隨韓流時尚文化的腳步不斷與時俱進……
韓國歷史厚度有限,所以史劇取材局限,內容也相對單薄。然而這些難不倒深諳女性受眾心理的編導!宏觀單薄?那就用微觀的情感豐盈。看,So Easy!螺螄殼裡做道場的確難,然而「比女人更了解自己的」編導,卻有鬼斧神工的塑造力!
愛情是韓劇殺手鐧。或狼或奶可甜可鹹的唯美古典愛情,從《新晉史官具海玲》「和羞走倚門回首」,到《百日郎君》「心有靈犀一點通」,從《成均館緋聞》「畫眉深淺入時無」,到《擁抱太陽的月亮》「直教人生死相許」……總有一款,入眼入心。
當然,除了甜到齁的粉紅,觸及靈魂的剝洋蔥,韓劇讓人卸下防備哭成狗的功力更是至臻至深。愛情是虐的別名。《雲畫的月光》相愛相殺,《一枝梅》有緣無分,《步步驚心·麗》生離死別……甜虐、殘虐、痛虐,有事被虐,無事找虐,無虐不歡!
而古裝劇在現代偶像劇「收視圍剿」中屢屢出圈,也得益於建構其世界觀的風流精神。正所謂,既尊重歷史又離經叛道,在復刻與顛覆間令人慾罷不能!
前面說過韓國文化兼收並蓄,就像AB血型的「萬能受血者」,既深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又接受著更多西方文明的衝擊,兼有「保守與開放,傳統與現代」對立統一的雙重性格。所以,我們很容易在現代偶像劇中感受到,時尚與傳統的共生。
就像酷蓋的西式時尚風潮,不會淹沒東方式的倫理傳統,韓國古裝劇也並不會因為歷史感而暮氣沉沉。畢竟「風流精神」所追求的,融入自然享受生命的無限與美麗,主張自由無礙的情感抒發的精神境界,與今人追求悅己的審美心理高度重合。
那「人生得意須盡歡」的風流豪逸,讓我們在古裝劇情裡,也會品到富有現代審美氣質的朝氣超脫。所以韓劇特別擅長演繹古今奇幻的浪漫題材,譬如《來自星星的你》、《仁顯王后的男人》、《屋塔房王世子》、《步步驚心·麗》、《德魯納酒店》……
說到底,古裝韓劇的魅力,是根植於其民族文化深處的「風流」二字。是「風流」的慷慨、豪逸與浩蕩,讓韓國的歷史得以跳脫單薄局限,於細節處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