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這群臺灣青年會成為德陽最好的代言人和推廣者。
2017年7月31日,當14名臺灣青年結束了在四川德陽市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工作與生活體驗後,臺方負責人動情地表示。
像這樣「走心」、「有感」的交流活動還有很多。2017年,「兩岸情深·青春同行」成為德臺交流的主旋律,依託創新服務模式與交流方式,兩地青年在熱絡交流中感受了德陽的別樣美,而德陽也憑藉良好口碑成為川臺交流的「流量小花」,圈粉無數臺青,吸引他們到這裡參訪交流。
「流量小花」的美譽從何而來
且聽川越俠為你娓娓道來
「德陽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成立不到一年時間,能吸引22家臺灣青年企業入園,這是很了不起的成果。」2017年3月17日,兩岸企業家峰會副理事長盛華仁率峰會調研組到四川就臺青創業就業情況進行調研時,點讚德陽成績,並將德陽經驗總結為「一個園區、雙重服務、一套政策」。
兩岸企業家峰會對德陽服務臺青工作的肯定,更加促進了獲批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的德陽青創園走出西部,遠播兩岸。截止目前,已有28家臺青創業企業入駐園區,其中入駐園區的無線充電技術項目——「電贊」尤為吸睛,該項目參加德陽舉辦的成德青年創客大賽獲二等獎,並獲得德陽天使投資基金注資300萬元,其產品更光榮入選《「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和「復興之路」展覽。
3月1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兩岸企業家峰會副理事長盛華仁一行,專題視察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建設情況,並與入駐園區的臺灣青年創客——無線充電技術項目「電贊」負責人劉惠菁交流。
視察期間,在園區召開臺灣創業青年座談會,盛華仁聽取了德陽市市長趙輝就德陽相關工作的情況匯報,對德陽以「一個園區、雙重服務、一套政策」的模式,鼓勵、吸引臺灣青年來德陽創新創業給予充分肯定。
7月7日,在2017年「兩岸青年創業就業研討會」上,吸引臺灣青年創業的「一個園區、雙重服務、一套政策」德陽模式,作為典型經驗在會上交流。圖為共青團德陽市委書記魏宇分享「德陽經驗」。
「兩岸青年創業就業研討會」期間,舉行了「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專題展覽會」,德陽青創園亮相「四川館」,吸引不少臺青目光,大家在「四川企業招聘信息一覽表」前尋找職場「藍海」。
「流量小花」當仁不讓
創業園啟動以來,積極開展與臺灣創業青年和臺灣青年學生的交流參訪活動。舉辦創業論壇、創業沙龍、項目對接會等活動16場,參加臺灣青年1100餘人次。
以三星堆為代表的燦爛古蜀文明;以「二重」「東電」「東汽」為代表的「重裝之都」、「智造之城」,加上德陽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的「青春力量」,讓德陽成為一座古老與傳統、科技與活力並融的城市。基於這樣的城市氣質,德陽在與臺灣開展青年交流活動中往往獨闢蹊徑,效果顯著。
7月3日至31日,成功舉辦「臺灣大學生來德陽實習」活動。來自臺灣4所大學的14名青年學子,深入「大眾汽車」「快單手」、德陽海峽兩岸青創園等6家企業開展實習活動,是近年來臺青在川參與人數最多、時間最長、實習單位最多的一次實習活動。
左圖:臺灣東海大學學生在中國民生銀行德陽分行跟崗實習
右圖:臺灣大同大學學生在德陽藍星機械有限公司實習
除內容豐富的實習體驗,臺灣學生還與當地大學生一一結對,以參觀遊覽、聯誼交流、遊戲互動等方式感受德陽別樣美。
兩地青年在拓展訓練和CS對抗比賽中增進了解,結下深厚情誼。
臺灣學生前往三星堆博物館和三水鎮「易家河壩」開展參觀體驗活動,切身感受三星堆古蜀文明和德陽新農村建設風貌。
在兩岸青年聯誼晚會上,臺灣學生用熱舞開場,臺灣學生張庭維也擁有了一次難忘的與大陸小夥伴兒一起的生日聚會。
7月31日,結束了難忘的實習生活,14位臺灣青年與結對的大陸青年以及6家實習企業單位代表在總結會上,分享收穫、互訴衷腸、感恩致謝,為活動畫上圓滿句號。
12月28日,舉行「看見臺灣、築夢德陽」德臺青年企業家交流會。來自全國臺企聯、廣州、重慶、深圳、崑山等地臺協會的青年企業家以及德陽市青年聯合會、青年企業家協會、臺資企業協會的創業導師、青年企業家、青年創客等200餘人參加活動。兩岸青年企業家圍繞企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德陽經濟發展與兩岸青年創新創業等內容進行主題演講。
在交流會現場,臺企聯青年團、德陽青企協、德陽市臺協會共同籤訂《共同推進德陽、臺灣青年企業家經濟交流與合作協議》。
活動期間,還舉行了德陽、臺灣青年企業家代表圓桌會議上,雙方就「德陽、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合作與共贏」、「德陽、臺灣網際網路產業的共通和不同」、「德陽、臺灣現代服務業的特色和結合」等話題進行深入交流。
11月9日,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塗金助帶領雲林、新竹、嘉義等地14所高中職、特殊教育學校校長等一行15人到德陽參訪交流,並舉行了「川臺高中職教育交流座談會暨德陽——臺灣高中職學校結對籤約儀式」。四川省商貿學校等5所德陽中職學校,分別與臺灣華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等6所中職學校成功牽手,籤訂姊妹校結對協議。
左圖:臺灣高中職教育參訪團考察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
右圖:臺灣高中職學校參訪團考察德陽黃許職業中專學校。
此外,受德陽豐富文化資源和經濟發展吸引力影響,臺灣青年、高校學生、基層代表、書畫家、工商界人士紛紛到德陽參觀三星堆古蜀文化、綿竹年畫,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德臺基層交流熱絡,來德陽臺胞達3200餘人次。
左圖:臺東教育參訪團29名師生來到德陽開展兩岸青少年文化教育交流活動。臺東與綿竹兩地學子體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綿竹木板年畫」的手工創作。
右圖:臺灣桃園書畫藝術界代表團在綿竹年畫博物館與德陽書畫家開展筆會交流活動合影留念。
德陽到成都,只有45公裡的空間距離,隨著成綿樂城際高鐵的通行,時間也被縮短到約20分鐘。這樣的區位優勢,直接促成「德陽臺商產業園」的落成並獲批省級涉臺園區,將打造成為西南地區「宜居、宜業、宜商、宜遊、產業互動、文旅相融」的臺灣風情特色小鎮式現代產業園區。
德陽臺商產業園位於中江縣成德工業園興隆鎮區域,首期規劃面積2.2平方公裡,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精密機械製造、綠色食品等主導產業。
12月27日,在2017年全國臺協會長座談會暨「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授牌儀式上,商務部臺港澳司孫彤司長(右二)向德陽市委副書記何禮(右一)授牌「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德陽產業園」,助力臺商把握「一帶一路」德陽機遇。德陽廣漢市市長、德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杜尚武作德陽產業園發展推介。
據了解,2017年,德陽與臺灣經貿合作成效顯著,新增臺資企業19家,新增投資6850萬人民幣。全市現有78家臺資企業,投資總額2.51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2.41億美元。
豐富的德陽、臺灣兩地交流活動多次受到島內媒體關注。臺灣《旺報》、《臺灣導報》多次聚焦德陽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兩岸活動、臺青創業故事等內容進行專題採訪報導,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中天電視臺、臺灣「中視」等媒體也多次到德陽採訪,讓更多臺灣同胞了解德陽發展新貌、創新創業活力。
《臺灣導報》記者團到德陽開展臺青創業專題採訪活動。
《臺灣導報》記者採訪「2017國際高校建造大賽」一等獎《南北鴿舍》房屋改造農戶。
兩岸媒體記者隨「蜀意我創」川臺學生文化創意體驗營活動到訪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
在德陽投資的臺商、臺資企業在自身取得良好發展的同時,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投身公益事業。
德陽臺協會會長潘詠民、常務副會長張慶麟以及臺灣慈濟基金會向149名貧困學生捐贈助學金20餘萬元。
「羅江中學帛漢公司助學金」由臺資企業德陽帛漢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德陽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潘詠民先生於2017年2月發起設立。圖為3月7日,該公司在德陽市羅江中學舉行助學金發放儀式,向羅江中學高一年級20名貧困家庭學生每人每學期捐贈1000元助學金。
德陽什邡大愛感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環保推廣事業,聯合當地政府連續4年開展「世界環境日」環保主題宣傳活動,每年向來訪的6000餘人次幹部群眾介紹環保形勢、環保知識,宣傳環保理念。
這樣的「流量小花」
你是否心動?
多次去德陽的川越俠
可是被這座城的魅力深深吸引
百去不厭
2018
德陽約你一起出發
相信臺灣小夥伴兒來了
定會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