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間。
掌握主權的一方,是賢者;
失去主權的一方,是痴人。
不。男女之間。
痴人有痴人的愚蠢,
賢者有賢者的哀傷。
比痴人之愛嗜虐而戀物,是賢者之愛。
周末,恰逢陰雨,不宅窩裡看劇都對不起天氣。
朋友推薦了大紅的迷你日劇《賢者之愛》,共4集,一口氣追完。
以為是單純的情愛倫理劇?發現錯了。
以為是橫跨30年的隔代復仇劇?發現又錯了。
看完才嘆息,編劇真沒這麼單細胞。
《賢者之愛》人物關係圖
預習過片花,也聽過閨蜜流著口水的渲染,故事梗概可以用「你睡了我男人,我就睡你兒子」概之,作為「色女」一枚,對於這樣的重口,自然嗷嗷地想要獵奇。一個豔光依舊,一個鮮嫩欲滴,46歲的中山美穗與23歲的龍星涼之間究竟會燃起多少烈焰。
然而,除了第一集結尾處男女主人公如約而至的「肉戲」之外,編劇並未花費過多筆墨在男女之欲上。寂靜的沙灘、昏暗的室內,裸露的脊背,悠揚的鋼琴曲,深沉的目光,這些都給不倫之戀鍍上一層奇幻的唯美色彩。女主在唯一一次精心策劃的藕合之後便狠狠地推開了男孩,表示「肉體的相戀終究會令人厭倦,唯有特別的關係和愛才能長久」。
劇情反覆拉回到女主真由子的少女時代,並在現在進行時和過去發生時之間來回切換。湛藍的大海、靜謐的庭院、燦爛的陽光、溫情的家庭、嬌豔的少女,怎麼看都越發口氣清新起來。
一邊是優美的畫面,一邊是憂傷的敘述,在鋼琴曲和古典鼓聲的暈染下兩者慢慢滲透,一點一點以平靜的筆觸將人性中最隱秘最幽暗的部分呈現出來。
女二號百合開始頻繁地出現在鏡頭裡,在第三集中,編劇用了專門的篇幅大段地描述百合千瘡百孔的家庭生活。
與被侮辱被損害的貧困家庭孩子不同,百合家不缺錢,她住著比真由子家更大更豪華的房子,只是極度缺愛。父母一心攫取和炫耀財富,漠視她的存在,父親的助理膽敢對她猥褻,弟弟們缺乏教養頑劣不堪,甚至小弟弟還溺死在自家無人打掃的天台浴缸裡,作為財富象徵的露天泳池淪為骯髒的浴缸,最後成了奪去親人性命的兇器,而一家人竟都表現的麻木不仁。
百合厭棄這一切的同時也深深地厭棄自己,她用「暴發戶」向真由子形容自己的家庭,反覆強調自己從來不被人疼愛。陰影之深以致成年以後還充滿豔羨地告訴丈夫兒子,真由子才擁有與生俱來的幸福。
從她成為真由子鄰居的第一天,看到同齡的女孩擁有著父慈母愛的溫暖家庭,擁有著上流階層的優雅品位,她那乾裂如沙漠的心靈頓時浮現了一片綠洲,如同瀕臨渴死的幼獸,以「閨蜜」為名死死地攀住真由子這株水汪汪的嫩苗。她餘生的唯一目標成了「過上像真由子一樣的生活」。遺憾的是,她的蛻變過程是掠奪,通過掠奪她人來獲取自我的新生。
她會使出狠辣手段幫助真由子擺脫太妹的欺侮,目的是保持真由子生活的完美性。對真由子的喜歡的東西,小到項鍊、娃娃,房子,她會死纏爛打地索取,而對真由子如親人般的未婚夫,如偶像般的父親,她則用偷,用搶去攫取。於是,缺乏教養反而成了她對付上流人士慈悲心的利器。
最終她令真由子的父親蒙羞自盡,和真由子的未婚夫奉子成婚,並促成真由子一忍再忍而後忍無可忍繼而隱忍了20年,通過調教其子來實施報復,找回內心平衡。
如開篇所敘,女主成功地讓百合和初戀的兒子直巳愛上自己並心甘情願聽從自己擺布。與其說是「賢者之愛」,毋寧說是「忍者之愛」。
你以為這就算完了嗎,令人驚掉下巴的是百合得知真相後的表現。她第一反應是企圖殺掉親生兒子,因為不希望真由子得到最愛,當真由子表示兩不相欠,老死不相往來之時,她哀求無果,無法承受生活中再也沒有真由子存在的事實,仿佛突然失去了人生的參照系。巨大的空虛和孤獨將她壓垮,連丈夫和兒子也無法挽回,於是她選擇了和真由子同歸於盡。
故事至此才算基本交代完畢,剝開層層的愛恨情仇,男人們更像是兩個女人爭奪的道具,真正深刻到不惜用生命攫取和佔有的感情恰恰來自這兩個女人相愛相殺。
這份畸形情感的扭曲程度和深度令人髮指,背後的成因又令人唏噓。
整個影片N次提及真由子小時候反覆偷偷閱讀爸爸書櫃裡谷崎潤一郎的《痴人之愛》,並受其影響一生,她的報復手段也是效仿書中的情愛養成故事,她看不起反被俘虜的教養者,發誓要從「痴人」變作「賢者」,自主掌控這段關係。通過作家父親的口,明顯感覺到編劇似乎在通過這部劇向谷崎潤一郎致敬,表達著什麼。
谷崎潤一郎
谷崎潤一郎何許人也,他是貫穿日本二戰前後的唯美派文學大師,早期作品追求在肉體的殘忍虐戀中展現女性的美,故有「惡魔主義者」之稱。他善於幽微而私密地描述中產階級男女的性心理,在醜中尋求美,在惡中肯定善,在死亡中思考生存的意義。
與很多傳統日本男權作家把女性作為一種物化的「客體」來欣賞甚至把玩不同,谷崎潤一郎在骨子裡和生活中對女性具有深深尊敬乃至膜拜的情結。
谷崎潤一郎的妻子千代是個賢妻良母型,他不喜歡,愛上了千代15歲的三妹,經常把千代打發回老家,自己在東京和三妹半公開地同居。
這一段培養少女的經歷被他寫成了代表作《痴人的愛》。後來三妹在其資助下成為了演員。谷崎潤一郎覺得要幫千代解決好今後的生活才能離婚。為此刻意撮合他的好友詩人佐藤春夫照看妻女,最終促成兩人。
《賢者之愛》中一直提到的谷崎潤一郎的《痴人之愛》
谷崎無論生平還是作品都可以說是日本近代文人的代表。他本人曾說:「藝術就是性慾的發現。」日本文化中精神和性是相互並列緊密結合的,很多知名作家如芥川龍之介、渡邊淳一、川端康成等善於用敏感而纖細的筆致,賦男女情愛以高貴、優雅的氣息來抵禦現實的各種荼毒和侵蝕,在極盡聲色描寫之後,達到日本文學傳統之一的「物之衰」——認為在人的世界經過性的欲望和榮華富貴後,最後還是空虛的悲哀。
渡邊淳一毫不避諱地說:「現代人的情感生活越是複雜和隨心所欲,當遇到真情時就越是脆弱得不堪一擊。我的筆就是針,要刺痛都市人心裡最脆弱的神經。讓人們在心痛之餘,不要在感情面前變得麻木!」
日本文學傳統裡,認為生命最美的時刻是櫻花凋落的瞬間。短暫、奇豔、死亡的意味攙雜在一起。這樣的民族審美在文學和藝術中必然傾向了虐戀、宿命和唯美。
有人說虐戀是變態。且不說心理學上每個人都有變態傾向,即使所謂正常之情愛,也是攙雜著種種不可理喻的幽暗之處。日本物哀裡說,用淤泥栽蓮花,觀賞的是蓮花,不是泥巴。
美國學者羅斯·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裡用優雅素美的菊花和殺人不眨眼的刀對大和民族的性格進行了既如下概括:「日本人既好鬥又和善,既保守又善於接受新事物,既尚武又愛美,既蠻橫又文雅,既順從又不甘任人擺布,而且這一切相互矛盾的氣質,都在最高程度上表現出來。」
《菊與刀》
日劇作為日本文學的重要載體,總是有一種在純真與變態中折返跑的能力,總是能在唯美和醜惡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點,總能叫你在矛盾的撕裂中直面人性的種種真相。總是能同時流下最溫情也最冰冷的眼淚。
影視的魅力,是一個民族特有的張力呈現,這個民族的愛,也可以稱之為忍者之愛吧。
日本影視獨特的人性拷問也根植於愛、倫理和正義的錯亂關係的文學作品之間。
當愛、倫理和正義出現分歧,你選擇站在哪邊?
日本當紅推理小說家湊佳苗,同樣講述一個復仇的故事,卻深刻到拷問人性面前,愛、倫理和正義改如何抉擇。
這個故事就是湊佳苗的暢銷推理小說《告白》:
「愛美的死並非意外,而是被我們班的學生殺害的。」
故事以愛女死於校內的中學女教師在班會上的告白開始。這個單親媽媽獨自撫養著可愛的女兒,卻在學校遊泳池內發現四歲的女兒意外溺斃,經過私下調查,她發現女兒是被自己班上的兩個學生殺害的。痛失愛女的女教師辭去教師職務,開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
小說從復仇者、殺人者、殺人者家屬等不同的角度展開,層層揭開事件真相。在這場令人震驚的校園犯罪中,教師、家長、學生,誰才是罪魁禍首?
以暴制暴,究竟是對善的維護,還是惡的張揚?
愛與痛,善與惡,罪與罰,頻頻敲擊我們內心的道德尺度。
▼
《告白》
日本當紅推理小說家
湊佳苗成名作
極善與極惡
只在一念之間
▌本文經看賞編輯發布。
▌本文作者:鰭魚兒,業餘碼字人。描擬浮世流光,記錄生命成長。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往期精彩內容
▷大冰:辭職退學去旅行,這是對自己人生的不負責任|故事
▷如果分手能快樂,何必煎熬到白首|故事
▷「我愛的人得了抑鬱症」|故事
▷《七月與安生》:不相信任何藉口,只相信被走過的路|故事
▷「道德綁架」也是一種可以吃人的「罪行」|故事
▷年齡30+的單身女意味著什麼?|故事
▷你既然喜歡她,不如就耿直一點|故事
▷患公主病的女生,你們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故事
▷後來我終於知道了,媽媽為什麼要催我結婚|故事
▷她既然不要你送的iPhone7,那就不要給了|故事
點擊立即購買《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