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曹泳春,1965年出生,中國農科院教授,果樹專家。1990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1995年從事果樹營養學研究,一直深入到農業第一線,理論聯繫實際,在全國南北果區建立了1200多個優質高效示範園。發表論文20餘篇,著書有《曹泳春務果論》和《果樹營養循環學》。
水(氫二氧)、肥(大、中、微肥)、氣(碳、氫、氧)、熱(溫度和陽光)是植物生長的四大條件,土壤的肥力就是土壤供給和協調植物生長水、肥、氣、熱的能力。
植物學家通過對各類植物進行檢測,至今為止,發現在植物體內最多含有71種元素,但除了17種必需營養元素之外,其他元素如有益元素鈷、硒、鈉、鎳等並非植物生長所必需。
「必需」的意思有三重含意,即唯一性,缺一不可性和無可代替性。
1、果樹生長必須得17種營養元素
對於果樹的生長,17種必需營養元素缺一不可,缺少了哪一種元素則會得相應的病症,而且這一種元素則無法代替另一種元素的作用。
首先是常量元素碳、氫、氧,這三種元素是老天爺無償而免費地贈送給果農朋友的禮品和財富,果樹依靠自身的呼吸和雨雪的供給就可以得到補充,而且這三種元素要佔到果樹整體比重的90%以上,所以果園的管理主要是體現四個字:通風透光。
其次,餘下含量不足10%的元素就須由人工補充。根據果樹利用率的不同人們把它分為大量元素:氮、磷、鉀;中量元素:矽、鈣、鎂、硫;微量元素:鐵、硼、銅、錳、鉬、氯、鋅。
2、這些營養元素的作用
「氮」是(生命)元素;「磷」是(能量)元素;「鉀」是(品質)元素;「矽」是(傳導)元素;「鈣」是(表光)元素;「鎂」是(光合)元素;「硫」是(風味)元素;缺「鐵」(黃葉病);缺「鋅」(小葉病);缺「鉬」(花葉病);缺「銅」(早期落葉病和桃樹流膠病);缺「硼」缺「鋅」影響坐果;「錳」多中毒產生(粗皮病);果樹(尤其是桃樹、葡萄樹)是忌「氯」作物,最好的果樹肥「氯」的含量≤3%。
元素與元素之間不僅有協同(促進)作用,而且也有拮抗(抑制)作用。例如「氮」抑制「鉀、鐵、硼、鋅、鎂、鈣」的吸收;「氮磷鉀」拮抗「鐵硼鋅鎂」的吸收等。清楚元素之間的協同和拮抗作用,就能夠明白肥料的搭配和利用,避免走進許多誤區。
各種植物由於生長習性不同,在不同季節所喜元素也各不相同,如果說植保是醫學,講究治病,那麼土肥水管理就是營養學,講究防病。對於果樹的管理就好比對於我們女兒的管理一樣,既要穿衣打扮(整形修剪),也要看病吃藥(病蟲害防治),更要吃飯補養(土肥水管理),所以說,整形修剪是基礎,病蟲害防治是關鍵,土肥水管理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