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行業是一個看風景、有故事、講故事的產業,那就必須好看、好玩、好吃、好買、好享受!
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如何通過提高娛樂性來增加吸引力呢?
首先,我們來看分析一下市場現象及趨勢:
現象1——主體消費群觀念轉變,當前市場環境趨向年輕化
現象2——傳統景點打卡向娛樂體驗轉化
「體驗」代替「抵達」——像當地人一樣旅遊,比如京都和服體驗,峇里島滑翔傘飛翔等。
現象3——文旅市場競爭激烈,遊客眼界顯著提升。
現象4——新一代客群旅遊行為習慣具有時間彈性化、碎片化、社交屬性強等特點。
網紅景點在小紅書上有8W+相關搜索,「網紅」已成為文旅產業重要的營銷手段。
一段有趣的短視頻,一篇精美的遊記,在社交網絡中的傳播,都有可能帶火一個目的地甚至一個產業。
現象5——單身經濟崛起:吃外賣、養寵物、旅遊、花錢為悅己
獨立樂活主義逐漸成為年輕人的選擇
綜上可以看出,當前文旅市場現象、趨勢的關鍵詞:
娛樂體驗、社交屬性、個性化、品質化
未來的文旅模式與遊客市場發展方向——「娛樂+」
「娛樂+」可以帶來什麼?活化文旅資源,豐富遊客體驗,提升經濟價值,擴大市場維度。
典型案例1:洛杉磯環球影城
上世紀60年代初,環球製片公司成立,1963年環球製片公司將部分攝影棚改建成環球影視城對外開放。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環球影城演變成集舞臺演藝、影視演藝、實景演藝及多種形式的遊樂項目於一體的主題公園,每年吸引著世界各地2000多萬人來參觀遊覽。
典型案例2:甘迺迪航天中心
甘迺迪航天中心建於1967年,是美國最大、最重要的太空飛行器測試、準備和發射的場所,原本只是為了方便太空人及家屬視察而專設的一個園區,如今作為遊客參觀綜合中心對外開放,通過將航空主題轉化,並加以娛樂產品,打造出一條以航空為核心的產業經濟鏈。
1、自然資源娛樂轉化
景區面臨的現狀:
名氣高的景區——同質化、娛樂體驗單一,景區吸引力逐年降低;
名氣低的景區——自然資源開發潛力大,無爆點,遊客驅動力低。
通過「娛樂+」手法,讓靜態美景活起來,娛樂體驗多元化。讓100個遊客有100種歸屬。
典型案例:重慶奧陶紀景區
獨特自然景色+高空娛樂,打造網紅景區,是冒險者的天堂。
重慶奧陶紀主題公園定位為全國首家體驗式地質主題公園,通過專門定製的高科技參與性遊樂項目和奧陶紀時代遺留的地質遺產,打造集自然觀光、主題遊樂、實景演出和夜間遊覽為一體的綜合性主題景區。
案例2:紐西蘭皇后鎮
皇后鎮位於紐西蘭南島,背倚南阿爾卑斯山,毗鄰瓦卡蒂普湖,處於紐西蘭地勢最險峻最美麗的地區。人口2萬,每年卻吸引200多萬的世界遊客。從自然環境著手,同一資源進行不同價值開發,變成冒險家的樂園。
2、主題IP娛樂轉化
將自主IP轉化為娛樂元素,營造全方位的沉浸式體驗,為遊客提供吃、喝、玩、樂、購一站式的娛樂體驗!
案例1:哈利·波特魔法世界
主題樂園根據J.K.羅琳原著的故事和角色設計,並且嚴格忠實於電影中呈現出來的視覺形象。園區佔地20英畝,由霍格沃茨城堡、霍格莫德小鎮以及禁林三部分組成。
樂園的主體建築霍格沃茨城堡按照比例建成,裡面有鄧布利多的辦公室、黑魔法防禦術教室、格蘭芬多公共休息室、有求必應屋、地下室等,遊客甚至可以一睹電影裡分院帽的風採。
3、廢舊資源娛樂轉化
案例1: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從原本破舊的倉庫,轉變成臺灣最具成功的藝術街區,結合藝術、音樂及美食,讓各地遊客紛紛慕名而來。街區即是市民休閒公園,又是高雄城市文化、歷史的展示窗口。
案例2:美國伯利恆SteelStacks園區
SteelStacks藝術文化園區是由伯利恆鋼鐵廠改造而成:原先廢棄的工業場地被轉變為一個富有生機、藝術和娛樂氣息的城市場所,激發了該區域活力。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由創行合一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部分圖文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公眾平臺,內容僅供各位學習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本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