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2006年10月16日,來源《北京青年周刊》
曾幾何時,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評選中國電視主持人25年25星,經過專業委員會二十多位專家的無記名投票,幾經篩選,在2萬多位電視主持人中,趙忠祥以最高得票數毫無爭議地榮獲「中國電視主持人25年傑出貢獻大獎」。 他在頒獎儀式上的獲獎感言只講了一句:「感謝觀眾允許我像一個運動員一樣打滿了全場!」
在中國電視螢屏上,從主持人這個名詞的誕生迄今已有25年。1981年趙忠祥主持「中學生智力競賽」,看到字幕上自己的名字前打成「主持人」,感覺很彆扭,自己是播音員幹嘛要打成主持人。25年後,趙忠祥卻成為惟一一個打滿全場、貫穿始終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講,像一個蛐蛐兒一樣全頭全尾。
主持節目25年,趙忠祥在這個崗位上又何止25年!從1960年18歲的趙忠祥走上這個工作崗位算起,掐指算來至今已逾46年,到明年2月份,他整整工作47周年。一個電視節目播音員、主持人在一線崗位上能夠連續工作47年,據我們所知,不要說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美國的著名電視主持人丹阿瑟也不過是做了二十六七年的電視節目,克朗凱特則做了二十年,他們都沒有超過三十年。有人說這是個奇蹟,也有人說這是個個案,更有媒體稱「這是值得人們記住的集體記憶中的一幕奇觀」。
跨越大半個世紀的時間,跨越兩到三代人的時間,趙忠祥已成為中國電視的一個符號,喜歡他的人也好,不喜歡他的也罷,誰都抹不掉他在中國電視史上的印記。
「在做許多第一的事情時不會知道是第一,就像熊貓它不知道自己就是國寶一樣,往往覺得第一很神聖的時候他做不出第一來,在歷史不經意一回首,他就成第一了。」
46年間的幾個第一
中國電視史上的第一位男播音員。趙忠祥強調,沈力是中國電視史上的第一位播音員,自己應該算是第二,但作為男的來講,算第一個男性播音員。1960年2月,18歲的趙忠祥考入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的前身)。一個懷著幾分傲氣、無限憧憬和不可限量的理想和抱負的男孩子,踏入了一個當時還不知道日後需要他長期默默甚至是痛苦地奉獻的工作崗位。當年周恩來總理親筆批示,在全北京市中學生中招考電視男播音員。在數千名應試孩子中選中了趙忠祥。這個今天看起來輝煌的殿堂在當時看起來甚至還不如一個報紙和雜誌,當時在全國僅有8000臺黑白電視機。
《新聞聯播》的第一個播音員。當時有一個時期毛主席接見外賓的新聞指定由趙忠祥一個人播音。
中國媒體第一位進入白宮採訪美國總統的人。1979年,趙忠祥見到美國總統卡特的第一句話是:「總統先生,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電視臺記者第一次有機會採訪一位美國總統。」趙忠祥在日後的回憶中寫道:「我微不足道,但我代表的是五千年的一種文化傳統,我所應體現的是站起來的正在日益強大的中國人民的氣質、風度和自尊自重的尊嚴……」當時的《人民日報》報導了趙忠祥採訪的整個過程。
1981年第一個主持中央電視臺第一檔益智類節目《中學生智力競賽》。
1983年中央電視臺第一屆春節晚會趙忠祥是第一個出場的人。參加過18屆春晚,主持過16屆。
1985年,上海《新民晚報》第一次舉辦了一個由群眾投票評選優秀播音員和主持人的活動,8萬多人參加,趙忠祥以7萬多票當選最受歡迎的主持人。這是他第一次獲獎。
1985年,在中央電視臺,趙忠祥也是第一個由播音轉入主持專題節目的主持人。
第一個獲得環保獎項的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1992年獲得過由人大環資委頒發的中華環保世紀行先進個人獎,在人民大會堂頒發證書和獎金,這也是該項目惟一一次評選個人獎。這使趙忠祥成為播音隊伍中專業之外獲獎的第一人。
2002年獲得由國家林業部頒發的保護野生動物大熊貓獎。《動物世界》和《人與自然》的第一主持人。《動物世界》第一期的開播者,該節目播出26年,趙忠祥的語音語調觀眾早已耳熟能詳,已成為他標誌性的工作。同時也是《人與自然》第一期的開播者,該節目是第一個受到聯合國秘書長加利表揚的中國電視節目。
跨國主持大型高雅文化節目的第一位主持人。國內轉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至今已18個年頭,趙忠祥也主持了18個年頭,該節目已成為國內觀眾的一道精神大餐。
電視主持人出書的第一人。出版的《歲月隨想》帶動了楊瀾、倪萍、姜昆等「名人出書」熱潮,餘波至今。
職業的受益者 幸運的有心人
「在做許多第一的事情時不會知道是第一,就像熊貓它不知道自己就是國寶一樣,往往覺得第一很神聖的時候他做不出第一來,在歷史不經意一回首間,他就成第一了。」趙忠祥這樣看待他的這些第一。
「比如我做《動物世界》,第一期就是我播的,我並不認為它日後有什麼值得我紀念的,因為我播的各種各樣的片子都有,但沒想到過從那時候能播到今天,更從沒想到它能播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人人都喜歡,能夠在社會上一定的認知領域來保護野生動物,提醒你它不是畜牲,不是任你宰割的,進而提高一種環保生態意識,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是我自己也始料未及的。宋健在寫給我的信中寫到:『《動物世界》教育了很多人。』在一次座談會上我引用了這句話,就有人質疑,你趙忠祥這麼牛,你認為你教育了很多人?他覺得你在吹牛。」
趙忠祥說他播《動物世界》本身也受到了教育,逐漸認識到什麼是環保,怎麼樣保護野生動物,產生人文關懷。他和觀眾在這個節目的薰陶下都是被教育者,都是受益者。
二十餘年的節目主持、解說過程中,趙忠祥學到與掌握的專業知識已經達到了一般人無法達到的程度,他逐漸被專家、專門機構和學術團體所認可,他陸續被授予各種職務和頭銜,如: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國家林業部野生動物與環境監測高級專家顧問、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兼職教授等。
「我在我的播音生涯中有幸遇到了這個節目,在這個節目中得益於它傳播的知識,也在這個節目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我覺得這是值得稱道的。很多人一輩子播了很多節目,沒有一個打得響的品牌,這就很遺憾了。」一個節目改變了自己的後半生,這也許是趙忠祥當初選擇加入《動物世界》時自己都始料未及的。「我用受益匪淺四個字來形容我所從事的工作,是準確無誤的描述。我從一個中學生跨入到這個殿堂,每一次播音任務每一篇稿件都帶給我新的信息,帶給我過去所不知道的文化知識。這個工作是這個時代所有高精尖知識信息的集匯點,它是非常寶貴的一個課堂。」
在《動物世界》開播的頭兩年裡,趙忠祥一直把它當成一個科教片、紀錄片來播,但播的時間長了,他逐漸領悟到裡面一種深層次的人文關懷,這也是所有《動物世界》編創人員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逐漸形成的集體意識,那就是人不是自然的主宰,人是和自然界萬物生而平等的,自然萬物是人類的朋友,這個觀念不是很樸素就能產生的。
趙忠祥在播出過程中不斷被內容打動,也不斷被解說詞中所注入的人文關懷所感染,「作為節目的第一個觀眾,也作為一個傳播者深受影響,逐漸對各種門、綱、科、目動物的知識、生態環境、整個食物鏈條有了深入了解。在做《人與自然》節目過程中接觸過百餘名國內頂尖專家學者,聽他們把各自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科學理論用最簡單易懂的話傳達給我,這個受益是無窮的。一個人給你一句兩句,加起來你要得到多少知識的滋養!」
「從個人的經驗來講,作為一個電視人你一定要做一個有心人,你所接觸的事情你所傳播的內容,如果你要有心地把它保存下來,不要說都保存下來,就是保存個20%你就非常了不起了,我可能記住20%都不夠,但40多年的積累,我用受益匪淺、受益無窮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而且恰如其分,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幸運的人。在播音員、主持人的隊伍中大家都面臨著這樣學習的機遇,那就看誰是好學生、誰是差學生了。」
對於一些主持人過分注意裝飾自己、倒飭自己,把時間精力都花費在化妝間裡精雕細刻的化妝,趙忠祥甚為惋惜,他說:「一張美麗的面孔是不能持久的,只能得到人們一時的愉悅!真正讓觀眾喜愛你,一方面是你要敬業,把信息知識、文化理念化成自己的語言傳達給觀眾;另一方面是要在你的傳達中表現出人文的關懷,和他貼近、交心。如果離開了這些,你基本就是過眼雲煙。這是我在工作中悟到的。」
「我今天有這樣一個機會,觀眾還念叨我,我不過是觀眾的一個老朋友,我在這裡惟一能被觀眾肯定的是我曾經兢兢業業地為大家服務過,大家記住了我。可是我覺得距離我個人追求的目標還差得很遠。初踏工作崗位,還帶著18歲少年的傲骨和輕狂,腳踏實地進入工作崗位後,慶幸的是,在中央臺遇到了夏青、齊嶽等一批前輩,使自己一下子清醒下來,我和他們差得很遠。我跟我們同班同學比我第一,在這兒比沒有我的份。我很快就冷靜下來了。」趙忠祥當初的覺悟對於時下剛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依然有著啟示意義。
有人問趙忠祥,如果不做主持人會選擇什麼樣的職業。趙忠祥說:「我從18歲就開始做電視節目播音員、主持人的工作了,它早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成了我的生活習慣,是我性格養成的地方,我是這個職業的受益者,如果不做主持人,我想像不出會去做什麼。我別無選擇。」
和楊瀾親如家人與倪萍珠聯璧合
很多觀眾經常會問趙忠祥,你怎麼評價與你合作過的主持人?你最欣賞的搭檔是誰?
趙忠祥說,在中央電視臺能夠在大型綜藝節目、大型文藝晚會出鏡、擔綱主持節目的主持人,無論是資歷深的,還是新人,一定都是很優秀的,是挑了又挑,選了又選的,有他登臺的道理的。但要說到自己最看重、最欣賞的搭檔,那還要說是楊瀾和倪萍兩人。
趙忠祥和楊瀾合作主持《正大綜藝》兩年多,論年紀,可以說是兩代人。趙忠祥在評價兩人的合作時,用的評語是:「給我的感覺始終是美好的!」
在和楊瀾合作的100多期節目中,趙忠祥覺得楊瀾和自己始終把精力都集中在節目上,倆人琢磨的都是怎麼把節目做精彩。楊瀾不像其他一些主持人那樣總是想著著裝怎麼樣,化妝怎麼樣。給趙忠祥感觸最深的就是,有些搭檔想的不是做好兩個人,而是先如何做好自己。趙忠祥就親身經歷過,有的合作者為突出自己,對座位、打光斤斤計較,還沒怎麼樣先提出換座位的要求。而楊瀾從沒有這樣的毛病,她深知和搭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
說起當年的合作,趙忠祥透露了一個小秘密。在《正大綜藝》裡有不少「世界真奇妙」的旅遊短片,為了能了解節目細節楊瀾都是獨自堅持觀看,然後再逐一講給因還有其他業務無暇觀看的趙忠祥聽,倆人再設計解說。趙忠祥由衷地說:「楊瀾在這個節目上盡的力要比我大,可以說90%的幕後細活是她做的,我很依賴她。」從楊瀾的身上,趙忠祥看到了年輕一代對事業的執著、投入和全力以赴。
趙忠祥用「君子之交淡如水」來形容他和楊瀾的交往,自從《正大綜藝》的合作之後,無論楊瀾在哪裡,做什麼,趙忠祥對她都有一份深深的牽掛,為她取得的每一個成績感到由衷的高興。而楊瀾同樣惦記著他,每年春節的第一個問候一定是來自楊瀾。趙忠祥每年的生日也一定會收到楊瀾精心準備的一份禮物。趙忠祥的兒子趙方結婚那年正是北京非典肆虐的時期,楊瀾特意從上海飛到北京參加趙方的婚禮,這讓趙忠祥深受感動。就在所謂「緋聞官司」最嚴重的關口,楊瀾又是從上海飛到北京,請趙忠祥夫婦吃飯,什麼多餘的話也沒有說,用默默的行動關心和支持趙忠祥。如今,從工作中發展的友誼已經把兩個人凝聚得像一家人一樣。
中央電視臺20世紀末所有重大晚會幾乎都是趙忠祥和倪萍聯袂主持的。「用外界的評價,說我和倪萍的合作是珠聯璧合,不為過。」趙忠祥這樣總結自己和倪萍的搭檔。
趙忠祥比倪萍年長16歲,開始時是帶著倪萍主持晚會。在排練中,看到紕漏趙忠祥總會直言不諱地給倪萍指出來,而倪萍永遠都是虛心地接受。趙忠祥感覺得到倪萍對自己心存尊敬。這對已經取得了些成績的主持人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搭檔之間除了能親密合作外,還要互相尊重,這種尊重絕不是禮儀上的客套,而是事業上的彼此器重。」趙忠祥覺得這才是成功的合作者。每次兩個人主持節目只要彼此站在對方的身邊,都會覺得多了一份保險、可靠和信賴。倆人如果在主持上出現紕漏,肯定會互相及時補臺,不會把漏洞暴露在臺上。他們倆合作彼此都會感覺很踏實。
「倪萍是我見過的主持人中最用功、最敬業的人。」趙忠祥如是說。在任何一個和趙忠祥合作的節目中,一向自認為早到的趙忠祥到達後臺時,一定會看到更早到的倪萍。中央電視臺的大演播室燈光還未開,在側幕過道裡,倪萍一定會就著壁燈走來走去在背臺詞。對比那些直到上場的最後一分鐘還在化妝室裡描眉毛,不停催場了還不急或主持時心不在焉的主持人,趙忠祥說:「每次倪萍都會拉著我說,趙老師咱們再對兩遍吧。」每場晚會的開場詞倆人都要「壓」個七八遍。無論是非正式演出,還是大型節目,只要進入現場,就看不到倪萍說笑、聊天,她立刻就進入工作狀態。趙忠祥認為,倪萍之所以能在螢屏上表現得風風火火、熱情四溢,能和觀眾貼近,能調動整臺節目的氣氛,確實不是浪得虛名。她在業務上下了極大的功夫。
趙忠祥認為,很多播音員或主持人不是很成功,那麼在他主持節目的過程中,觀眾就一定會心明眼亮地察覺出他複雜的內心――他在這個時候在顯示自己,他在搔首弄姿,他會有很多戲外的動作,他不是很專注很樸實地投入到規定的節目情境當中,這種情況是最令趙忠祥接受不了的。針對當前電視主持盛行的「新三美」即「發嗲、裝嫩、犯賤」的弊端,趙忠祥用自己的主持座右銘「寧醜勿媚」來告誡同行。
張弛有道的過去進行時
雖然很少再見到他在中央電視臺的大型晚會、綜藝節目上露面,但日常的主持工作依然很繁忙,《動物世界》一年要播出220集,《人與自然》一年要播出52集,這就是說趙忠祥現在一年要做272集的節目,除去節假日,平均每天要錄1集半節目,工作量還是很大的。但趙忠祥很喜愛這種有深刻內容、有哲理、有專業素質的節目,更醉心於這種遠離喧囂和名利的幕後工作。這也使他可以以一種很平靜的心態,度過退休前的最後一班崗的主持生涯。
業餘時間裡,趙忠祥把休閒活動分成三大部分。一是讀書、看報、看電視。身為電視人,趙忠祥同樣關注電視節目。但他以看新聞和專題節目為主,有時陪著家人一起看體育節目、重大賽事。因為夫人和兒子都是體育迷,所以家人在一起時更多的時間是一家人都看體育節目。趙忠祥笑言,自己夫人和兒子對運動員履歷、成績的熟知一點不比黃健翔他們少,堪稱準內行,連他自己都是受他們的影響喜歡上看體育節目的。趙忠祥說,他在欣賞體育節目時獲得的美感是最多的,因為體育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意志力、身體的極限力,看出他的堅韌、靈巧和拼搏,最高、最快、最強的追求。儘管也有興奮劑、賭球等現象,但體育場還要算是一塊比較純潔、公平競爭的地方,給我們的生活注滿了活力和趣味。
另外一大塊時間是看書、寫書。趙忠祥是「開卷有益」的支持者,不管什麼書什麼樣的報紙,即使有人斥之為「垃圾文章」,趙忠祥都照看,他深信「只有擺錯位置的東西,沒有廢棄物」。在旅途中、在飛機上,趙忠祥會向空姐要來一大摞報紙,從開頭的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他會從中搜集有用的信息、觀念,甚至是學識。比如他有一次在一張小報上看到這樣一篇不起眼的小文章,文中提到,人們學習樂器如果能有3000個小時的訓練,就能彈奏一般的曲子,如果達到1萬個小時訓練就可上臺演出。這說明做任何事都沒有捷徑可走。在給學電視主持的學生講課的時候,趙忠祥就舉出了這個例子,讓他們問問自己有沒有1萬個小時的積累。
有些人認為像主持人、演員這類名人出書多是東拼西湊,信筆塗鴉,但對於趙忠祥來說寫作已然是業餘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每天他都會伏案筆耕,舊體詩詞、藝術隨筆、紀行散文、業務心得,甚至是摯友囑託的書序。目前趙忠祥正在著手寫作他的第三本書,書名同樣有「歲月」兩字,作為歲月三部曲之一。以繪畫、收藏為內容,抒寫人生的一些感悟。趙忠祥寫作有個習慣,他不喜歡使用電腦,依然留戀一桿筆、一疊紙的原始狀態。每有「大作」問世,夫人既是他的第一個讀者,也成了他的文字錄入員,有時候還要兼趙忠祥外出的司機。
畫畫、書法也是趙忠祥的一大愛好,這個愛好要追朔到學生時代了,從小他就有個繪畫夢。文革結束後趙忠祥結識了不少著名的畫家,和黃胄、範曾這些大師級朋友的交往,使趙忠祥提起筆一直不間斷地畫下來。他認為自己的書畫不是很平庸的那種「聊戲筆墨」,而是注入了自己對人生、對藝術的獨到見解。2001年的時候,趙忠祥的一幅四尺潑墨駱駝在中央電視臺《真情無限》欄目裡,以5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出,趙忠祥把全部收益捐贈給公益事業,一時間傳為美談。
在生活上,趙忠祥沒有什麼特殊的嗜好,二十年的吸菸習慣從1997年就戒掉了,他現在是中國戒菸協會的副會長、文藝界的會長。他以切身體會證明戒菸絕不像傳說中那麼困難。自視草根出身的趙忠祥反感網球、高爾夫球這樣的貴族化運動,也不喜歡到酒吧、夜總會這樣的消費場所消遣,一得閒暇他會到離家較近的玉淵潭公園散步鍛鍊,疾緩由己,隨心所欲。由於年輕的時候練過體操,所有的器械都摸過,有個很好的身體底子,所以趙忠祥平時並沒有力量性鍛鍊。他覺得最好的鍛鍊就是創造一個和大自然親近的環境。他日常裡很注意養生,他覺得養生就是讓自己在有限的生命裡過得更健康更愉悅一些。
「養生同樣分物質和精神兩方面,而中國人多重視甩甩胳膊、踢踢腿、跑步、遊泳等身體方面的鍛鍊。但往往忽視精神上的一種修煉,就是怎麼放鬆自己,讓自己在緊張的環境中排除緊張、煩躁和幹擾,使自己有一個超脫的內心世界。這個鍛鍊需要長期的修養。這種鍛鍊沒有一定的章法,也沒有一定的操練,但要時刻注意調劑自己。人沒有七情六慾是不可能的,但不要大喜大憂,高興的時候要想到這點兒事沒什麼值得高興的,悲傷的時候要想到還有人比你更痛苦,要有一種禪心和頓悟。」
說到自己一家三口,趙忠祥說:「就是一個典型的普通中國人的家庭,過著和大多數人一樣普通的生活。」說起兒子趙忠祥溫馨之情溢於言表,兒子的名字還有一段小故事。趙忠祥參加工作的時候到廣播電臺實習,按當時的規定要播音必須起一個筆名,同事說你姓趙,取照耀四方之意,就叫趙方吧。這個新名字還沒來得及用,工作又有了新變化。等到趙忠祥有了兒子,他連想都沒想就說叫趙方吧,播音員的情結可見一斑。兒子的樸實不事張揚深得趙忠祥的喜愛,一家人到了周末會聚到一起。
「我的目標就是在有生之年,能給自己建造一個非常愉快的心境、一個比較平安的身體狀況,看得更多一點,知道得更多一點,如果能做的話再多做一點。這就是我目前的生活狀態。」
近半個世紀的時光,成就了趙忠祥堪稱「奇蹟」的主持人生涯,也把趙忠祥的形象在兩三代電視觀眾的腦海裡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不知道在他之後還會有人打破這個神話嗎?
「一張美麗的面孔是不能持久的,只能得到人們一時的愉悅!真正讓觀眾喜歡你,一方面是你要敬業,另一方面是要在你的傳達中表現出人文關懷,和他貼近、交心。如果離開這些,你基本就是過眼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