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總體呈不規則幾何狀的房子,被巧妙地「嵌入」了7棵大樹之中,當夜幕降臨,燈光亮起,房子外牆瞬間變幻為一幅山水畫。如果不走近看,你可能很難想到,這座位於上港郵輪城4A景區內的房子,其實是一座公共廁所。
本文圖片均為「上海虹口」微信公號 圖1月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虹口區獲悉,近日,這座佔地面積85.6平方米、被評為2020年度上海「最美廁所」稱號的國家3A級公廁,向公眾開放了。
巧妙避開7棵樹,施工像「搭樂高」一樣虹口區介紹,這座「最美廁所」的奇妙之處在於,總體呈不規則的幾何狀,被巧妙地「嵌入」了7棵大樹中。
在室內中心的透明玻璃罩內,還有一棵大樹正茁壯生長,一套雨水收集灌溉系統,利用屋頂收集雨水灌溉周邊綠化,做到了「借樹成景」,融於自然。
這樣的設計,對施工作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廁下方是地下商業廣場,所以地表荷載不能過大,不然會有安全隱患。」上港郵輪城景區管委會綜合主管李驥告訴記者,地形承重限制了大型機械的使用條件,現場地勢起伏較大,不具備吊裝條件。為減少承重,公廁外觀全部採用新型環保鋁板,每平方米承重小於350kg,組合成的6個獨立的模塊在工廠生產後再運去現場拼裝,就像「搭樂高」一樣。
走近細看,外立面的鋁板上都是一個個的小孔,這樣的鏤空設計白天看著毫不起眼,當華燈初上,內部燈光亮起,外立面瞬間變幻為一幅美麗的山水畫。為了夜景效果,工程師排版、設計、打孔加工就用了1個多月。
走進這座「最美廁所」,其內飾也與一般公廁不同,單調的瓷磚不見了,鋪設的壁紙讓內部看起來,像置身於一艘郵輪內部。李驥表示,在景區內建設「最美廁所」,一方面為了解決沿途旅遊公廁點少、服務等級低的問題。另一方面更是想用科技化手段讓遊客身臨其境,潤物細無聲地傳遞國客中心港口的百年歷史變遷和文化底蘊。
智能系統實時檢測空位和空氣品質雖說只是一座公共廁所,但硬體上卻處處體現「智慧」。廁所內的一塊大型電子顯示屏上,顯示著整個廁所的「基本信息」,包括總的使用人數、當前的溼度、溫度、空氣品質等,都有清晰的指示。
在男、女衛生間門口的電子顯示屏上面,則清楚地呈現出廁位的使用狀態,如廁人員可根據狀態直接進入廁間,避免了誤入的尷尬。第三衛生間裡,設施齊全,無障礙設施、嬰兒護理床、兒童坐廁以及兒童洗手池等一應俱全,並安裝了報警按鈕,便於發生意外時,及時迅速施救,為陪護老人、小孩、殘障人士提供了最貼心的照顧。
智能梳妝鏡、烘手機、感應龍頭、24小時熱水供應,讓遊客和戶外工作者在極端天氣裡倍感溫暖。
此外,廁所內還有中央空調、新風系統,每個廁間都配備了排氣扇,當有人使用時,它會感應並自動開啟;當空氣裡的氨氣等有害氣體超標時,翻窗同樣會自動開啟,使室內的環境更加適宜。公廁的運行信息、管理員考勤、公廁環境控制等一系列功能,皆可通過大數據後臺進行管理和操作,經過培訓,廁所管理員就可進行簡單的操作,方便管理。
虹口區表示,北外灘是上海港開埠的第一扇門,其港口擁有170多年悠久歷史。百年來的變遷和發展孕育了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虹口碼頭文化。作為國家4A級景區,上港郵輪城擁有著濱江核心岸線和郵輪遊艇泊位,處處反映著虹口碼頭文化的變遷。景區「最美廁所」的人性化設計,在讓遊客們體驗碼頭文化不斷發展的同時,也生動踐行著「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