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在電視機前看過的動畫片嗎?
廠長前兩天聽到一朋友的手機鈴聲,「大風車吱呀吱喲喲地轉,這裡的風景呀真好看」,哎呀呀,當時腦海裡瞬間就浮現了好多動畫人物形象......
興致到了就不能浪費,大家不妨也坐上廠長的時光機,一起回顧下那些年的經典動畫片吧:
《小糊塗神》
(1998)
小糊塗神之歌
兒童歌曲 - 兒童歌曲
也許情節已經不記得了,但「金糊塗,銀糊塗,不如咱家的老糊塗」這句經典臺詞,很多人還是記得的。
《小糊塗神》是中央電視臺出品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說的是一個小學生小寶,他家裡突然來了個名叫小糊塗神的糊塗神仙,天天住在小寶的轉筆刀裡,連自己的名字都記不清楚。
只要一念「金糊塗銀糊塗」的咒語,它的爸爸老糊塗、爺爺老老糊塗就會現身,可是他們的糊塗指數也是隨著輩分漲的,一個比一個糊塗。
一波糊塗神仙各種惹出糊塗事兒,還有個死對頭大魔包總是裹亂,小寶的生活可謂是波折不斷......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1995)
大頭兒子小頭爸爸
兒歌 - 空
說實話,小時候在羨慕劉星家之前(電視劇《家有女兒》),最羨慕的就是大頭兒子家了。
喜歡他們家的小花園,喜歡他的小房間,書架上堆得滿滿的玩具,上面還有一個拉著窗簾可以躲貓貓的秘密基地。
還羨慕他有一個萬能的爸爸,總是可以滿足他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
抓鬼,養寵物,做玩具,做風箏,就連一個紙箱,他也願意幫兒子做成房子,還真的在外面過夜......
雖然是獨生子女,但大頭兒子並沒有太多「獨生子女時代」的孤獨與無聊。
因為於他而言,小頭爸爸和圍裙媽媽不止是父母,更是朝夕相處的同伴,不會高高在上,不會永遠正確,也會犯錯,也會貪玩。
大頭兒子闖禍,他們也會生氣,可最終的解決辦法都是坐下來好好溝通,認真了解大頭兒子內心的想法,這麼做的動機。
可以說,大頭兒子滿足了很多人對童年的全部嚮往。
《葫蘆兄弟》
(1986)
葫蘆娃
兒歌 - 童年的歌謠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
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個葫蘆,結出了七個小男娃娃,有的力大無窮,有的能隱身,有的能吸水,有的能噴火,有的銅頭鐵臂刀槍不入。
在那個還不懂什麼是超能力的年紀,這七個神奇的葫蘆娃成為一代人心目中最早的超級英雄。
雖然每個本領都不小,可每個也都有著這樣那樣的弱點。
誰能想到,如此豐富的情節設定,當初是從一個個可以活動關節的紙片人在背景圖片上做動作,然後再一點點拍下來完成的。
已故導演胡進慶
只是幾秒鐘的動作,就要耗費好幾天的拍攝時間。
可以說,活靈活現的七個葫蘆娃背後,是無數個夜不能寐的日子,也是許許多多人默默無聞的努力。
《海爾兄弟》
(1995)
雷歐之歌
蔣小涵 - 雷歐之歌
這部是2001年中國最長的動畫片,由海爾集團投資拍攝,共計212集,長度超過了同樣是企業投資的經典動畫《鐵臂阿童木》。
據說如果把全部畫稿排成畫廊,其長度能達到一千公裡。
投入很大的廣告了,有木有?
當時只記得智慧老人帶著一幫子孩子到處旅行,見識了不同的風土人情,還在旅途中經歷了各種各樣的驚險。
但他們憑藉著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一次次克服了問題。
大自然的種種神奇都在這部動畫裡得到了最淺顯易懂的呈現,也為那時候的我們在課本、課堂之外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寶蓮燈》
(1999)
想你的365天
李玟 - 碰碰看愛情
這部最深入人心的就是三首主題曲。
劉歡的《天地在我心》,李玟的《想你的365天》,張信哲的《愛就一個字》,配合著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
這部《寶蓮燈》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第五部動畫長片(前四部分別為《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金猴降妖》),投資最大,篇幅最長。
第一次邀請故事片導演、錄音師參與製作,第一次邀請電影演員為角色配音。
從1995年開始籌備,幾易其稿,人物造型、背景設計反覆推敲了許久,主創團隊更是遠赴西安、敦煌、寧夏、西雙版納採風收集素材。
攝製歷時3年,繪製逾15萬幅動畫畫面 、2000餘幅背景,全片鏡頭2000多個,人物近50個。
不說別的,單單感受著這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就是滿滿的誠意。
妥妥的良心製作。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1997)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王菲 - 空
最初的道德文化啟蒙老師。
相對於其它動畫片的幽默畫風,這部比較偏重寫實,所呈現的大多來源於歷史上真實人物的故事傳說。
像是我們熟知的孔融讓梨、破釜沉舟、荊軻刺秦、毛遂自薦、解鈴還須繫鈴人這些經典成語、典故都有涉及。
由於各個故事分屬不同的時期和朝代,片中人物的造型以及背景也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
印象中有一集,好像是緹縈救父,父親淳于意被判「肉刑」,小緹縈四處奔走、向漢文帝遞信,皇帝感念她一番孝心,廢除了「肉刑」。
後來過了幾年,賈靜雯、趙文卓、高圓圓合作了一部《神醫俠侶》,賈靜雯演的就是淳于緹縈,當時立刻就想到了這部動畫片。
一個簡單的成語,腦補出一部大型古裝偶像劇,簡直了。
《小神仙和小仙女》
(1998)
小神仙和小仙女主題曲
兒歌 - 空
在一個神仙村裡,住著兩個小神仙。
小神仙奇奇最害怕無聊,經常開各種稀奇古怪的腦洞,改裝車,玩搖滾、爵士鼓,搞發明,研究古董,一天天的可能折騰了......
小仙女美美,人如其名,活潑可愛,梳著一對辮子,扎著蝴蝶結,粉粉嫩嫩的。
特別愛美,從痴迷香水、耳環、口紅、時裝,到為了痘痘煩惱、為了保持身材發愁,用現在的話說,是個精緻的豬豬女孩沒錯了。
還特別愛幻想,喜歡體驗不同的生活,一會兒想當演員,一會兒想當歌星,一會兒又想教書。
有次想變成一隻人魚,邂逅英俊的王子殿下,結果可倒好,嘴裡念叨的王子沒見著,差點餵了鯊魚......
每集基本上由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一般講得是小神仙的故事,後半部分則是小仙女的故事。
兩人不經常同框,但他們有共同的師父,共同的朋友大熊、三胞胎兔子。
還有他們共同居住的神仙村,簡直是童話裡的世外桃源。
《哪吒傳奇》
(2003)
小哪吒
貝瓦兒歌 - 空
「是他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朋友小哪吒~」
我知道肯定有人跟著唱了。
當時唱這首歌的,就是後來馮小剛電影《芳華》中林丁丁的扮演者楊採鈺。
而片頭曲則是由孫楠演唱,「說一段神話,話說那麼一家,這家夫妻倆,生了個怪娃娃......」
扎著兩個沖天揪的紅衣小少年,身邊跟著一隻膽小、懶惰又特別貪吃的小豬熊,還有哪吒最大的敵人石磯娘娘。
據說石磯娘娘還入選過「造成童年陰影的影視角色」榜單。
這部動畫裡還藏著一條感人的愛情線。
就是妲己和紂王。
原本千年之後這隻九尾白狐就會自然修成人形,時令的變化使它甦醒過來,恰巧邂逅了紂王。
為了立刻幻化人形陪在紂王左右,妲己一連用去好幾條命尋找仙草,並且任石磯差遣,成為她的爪牙。
當周軍攻破朝歌時,她沒有聽從石磯的命令殺了紂王,而是選擇將自己的真實身份和盤託出,和愛人共赴黃泉。
殊不知,紂王早已知曉,「寡人寧負天下,也絕不負你」,最終二人一起葬身摘星樓的火海之中。
那時候還不懂,後來才明白,原來這就是愛情啊。
《西遊記》
(1999)
一個師傅仨徒弟
吸引力合唱組 - 空
這部《西遊記》,據說當時《動畫城》、《大風車》循環播了好多遍,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買了全套的光碟。
片頭、片尾兩首歌簡直洗腦,「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白龍馬,蹄兒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
如果說六小齡童成就了真人版本《西遊記》的經典,那麼這個妥妥的就是動畫版本的經典。
52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方潤南擔綱總導演,歷時6年,是首部由中國獨立製作的全數位化動畫片。
PS:經典的《沒頭腦和不高興》,就是他當年和幾個同學一起創作的畢業作品。
《西遊記》是當時一頂一的大製作。
共有15家動畫公司、2000餘人參與製作,繪製了近100萬張動畫,設計了兩萬張背景,創造了500多個人物造型。
耗紙30噸,斥資3000萬元,拍攝期間,方潤南每天只睡3個多小時,頭髮早早地就熬白了。
說到底,他們就是要拿出一部精品,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動畫。
事實證明,方潤南他們做到了,這版《西遊記》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角色性格豐滿生動,整體保留了古典文學名著的精髓。
央視各個頻多次播出,各地方電視臺這些年也陸續重播多次,後來還被翻譯成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多種外文版本。
如方潤南所言:從此,中國動畫開始有能力和外國動畫一決雌雄。
可以說,從早期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到後來的剪紙動畫片,再到電腦三維特效技術的引入,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動畫工作者一直都在致力於中國孩子們造夢。
《黑貓警長》、《魔方大廈》、《舒克與貝塔》、《邋遢大王奇遇記》、《藍皮鼠與大臉貓》、《小虎還鄉》、《我們的家園》......多到說都說不完。
也許相比現在,這些動畫片的畫風、情節略顯簡單、粗糙,可它們的的確確照亮了一代人的童年。
這個獨一無二的時間節點,這份獨一無二的純真,是動畫工作者用一張張手稿、一格格鏡頭、一幀幀畫面給予的寵愛。
在他們構建的五彩世界中,充滿著美好、純真,令人無限嚮往,也成全了孩童時期的我們很多對於現實的無數構想。
它們代表著那些一放學回家就迫不及待打開電視的日子,那些被許許多多動畫陪伴著的我們,那些專屬於小孩子的動畫時段。
動畫,早已不止是動畫。
當8090後紛紛邁入3字頭、4字頭,童年成了再也回不去的過去。
可我們依然感謝曾經的年少時光被賦予了無限美好,那是生命中永遠也無法抹去的美好記憶,更是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燦爛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