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外媒Engadget報導,蘋果在最新的macOS Big Sur Beta版中加入了Face ID相關代碼。雖然目前已上市的Mac系列暫未支持此功能,但是開發者已在相關代碼中發現了「FaceDetect」和「BioCapture」等字眼。除此之外,開發者還仔細檢查了Face ID拓展,並確定這個功能是為macOS設計。
Face ID是蘋果在2017年推出的一項功能,其目的是為了取代Touch ID。 目前,支持Face ID的蘋果產品主要包括iPhone X、iPhone XS系列、iPhone 11系列、iPad Pro(2018款)及以後的機型。
其實,三年前,蘋果就已經計劃將Face ID加入到Mac系列產品中。
據外媒9to5Mac報導,2017年,蘋果遞交的專利中提到,如何通過Mac的相機來實現人臉識別。 該專利顯示,蘋果會在Power Nap中新增一項功能,即便Mac處於睡眠模式,相機卻仍然處於啟動狀態,並可進行人臉識別。 此時的相機,是以一種低功耗模式來運行,對電腦本身的功耗沒有太大影響。
當Mac的相機監測到人臉時,它就會自動進行識別。如果Mac識別出相機前方是已經錄入的面孔,它便會喚醒電腦,直接進入主界面。整個過程不需要用戶點亮電腦屏幕,只要坐在電腦的相機前方即可完成解鎖。
也就是說即便Mac處於息屏狀態,相機依舊可以進行人臉識別。 雖然這項功能與iPhone的Face ID有些相似,但是後者必須用戶抬腕點亮手機屏幕,然後才可進行人臉解鎖。
Mac的相機會保持低功耗運行,這不禁讓人想起了Apple Watch Series 5上的1Hz的屏幕,通過將屏幕的刷新率降低到1Hz,以此來實現全天低功耗的屏幕內容顯示,感覺兩者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針對這項技術,蘋果在新的專利中做了補充。 據外媒patently Apple報導,蘋果在Mac上使用的人臉識別,並不是iPhone上的Face ID,而是一種「視網膜掃描」識別技術。 相比Face ID,這種技術的安全性要更高一些,哪怕是兩個長相相似的人,Mac也不會進行錯誤的人臉識別。
在此之前,有消息稱,iPhone的Face ID面對雙胞胎等兩個長相相似的人時,他們的面部都可以解鎖手機。 不過,根據最新消息,蘋果遞交的專利顯示,Face ID將加入靜脈識別技術,通過人體內部隱藏的生物特徵來進一步確認用戶信息。 這樣一來,哪怕是雙胞胎,iPhone的Face ID也不會進行錯誤解鎖。
對Mac用戶來說,人臉解鎖要比文字密碼和指紋識別方便許多,用戶不僅可以使用它在App Store中下載應用、還可以在網頁上進行人臉支付。同時,人臉識別加入,也為Mac用戶提供了更多選擇,使用場景也得到了進一步擴展。
另外,Mac有了人臉識別這項功能後,電腦的安全性也會更高。 不過,Mac的相機長期處於開啟狀態,是否會對用戶的隱私造成影響呢? 雖然無需點亮電腦屏幕即可完成人臉解鎖,用戶體驗會很好,但是先點亮電腦屏幕再進行人臉解鎖也不會影響效率,涉及的隱私問題也會更少。
Windows的人臉識別與Mac的區別
看到這裡的小夥伴可能會吐槽,蘋果已經落伍了,WIndows筆記本早就支持人臉識別。話雖如此,但是兩者區別還是挺大的。
2015年,微軟為Windows 10用戶帶來了一項名為Windows Hello的新功能。 這項新功能指的是Windows 10中一整套生物識別方式的總稱。包括指紋識別、虹膜識別和人臉識別。
原理上,Windows Hello的人臉識別與蘋果的Face ID類似,都是通過普通攝像頭、紅外攝像頭以及紅外傳感器來捕捉人臉的3D圖形。
Windows Hello的面部識別功能最早應用於Surface Pro 4上,設置這項功能需要一分鐘,系統會要求用戶眼睛看向攝像頭,然後它會掃描你的面部。如果你想要提高識別率,可以重複這個過程。當使用Windows的面部識別失敗時,你也可以輸入PIN碼或文字密碼解鎖電腦。
值得一提的是,Windows Hello不會將面部照片保存在電腦上,而是收集面部或者虹膜傳感器、指紋閱讀器的數據,並創建數據表示法。也就是說,Windows Hello把收集到信息做成了一個類似圖標的東西,然後進行加密後存在電腦上。在此之前,蘋果表示Face ID採用的方式與Windows Hello基本相同。
簡單點來講,Windows Hello的人臉識別與iPhone上的Face ID原理相似,只是技術實現的方式有些差異。而Mac上的人臉識別更加接近於Windows Hello的虹膜識別,因為兩者都是掃描用戶的眼睛。
蘋果的Mac系列為何一直沒採用Face ID?
可是蘋果明明有Face ID,現成的技術為何不直接應用到Mac?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原因可能分為以下兩點:
1.成本問題。 相比Touch ID,Face ID的組件成本更高。IHS Markit的成本分析報告顯示,iPhone X的Face ID組件成本為16.7美元(約合人民幣117元),而iPhone 8 Plus的Touch ID組件成本則是6.65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7元)。 其次是如果將Face ID移植到Mac上,還要對電腦屏幕進行重新設計 ,這樣一來,成本也會進一步增加,同時產品售價也會跟著往上升。 本來Mac系列的售價就普遍偏高,如果繼續加價,消費者可能不會為此而買單。
2.產品迭代。 蘋果手上還有很多張底牌,比如mini LED,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表示,2021年,蘋果將推出6款mini LED產品,其中包括MacBook 14.1英寸、iMac Pro 27英寸、16英寸MacBook Pro等。即便Mac系列要加入Face ID,出於成本考慮,蘋果也會拿高端產品試水,如MacBook Pro 16英寸。不過,MacBook Pro 16英寸發布也沒多久,市場對於下一款迭代產品的需求還沒有那麼強烈。因此,蘋果不會貿然在Mac系列上採用Face ID。
雖然Mac系列沒能用上Face ID,但是蘋果為用戶準備了新的電腦解鎖方式,使用起來應該與Face ID差不多,而且綜合體驗可能還要更勝一籌,因為Mac上的人臉識別省去了喚醒電腦屏幕這一步驟。
相比MacBook系列,這種解鎖方式感覺更適合iMac系列,其原因在於用戶的身高差異比較大,如果MacBook放在桌面上,長得高的用戶坐在電腦前,相機可能無法捕捉到用戶的視網膜和面部。當然,這個問題用戶可以通過調節座椅的高低和筆記本的開合角度來解決。總而言之,Mac上加入了新的解鎖方式,有助於提升產品的使用體驗。
【來源:雷科技】【作者:MoFi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