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以及戰後的悲觀失望且迷茫的情緒感染下,法國知識界形成了一種過於苦悶、孤獨、被遺忘,放蕩不羈的風格,人們提起法國總會想到「浪漫」,當然,愛情也是必不可缺的,但如果非要給法國電影《兩小無猜》分類,它一定是黑色幽默。
雖然這部影片給自己的定位是:愛情、喜劇、劇情。
相對於大眾經常接觸到的愛情題材電影,《兩小無猜》顯得離經叛道。
《兩小無猜》是中文翻譯過來的片名,它的法文版名字Jeux d'enfants,意為兒童遊戲。
英文版更為直接和符合劇情,「Love me if you dare」。
這都與「兩小無猜」這個中文翻譯沒有太大的關係。
不過知道了這個英文名字,就能更好的理解這部電影。
影片貫穿始終的,都是男主女從小開始玩的遊戲:敢不敢。
最開始這個遊戲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兒童遊戲,你也可以理解為熊孩子之間的比拼,但是後面隨著男主媽媽的去世,在偏激的父親和家庭環境影響下,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了顛覆。
電影並不是要表達愛情有多麼美好,在我看來只是講了兩個「精神病」的成長故事。
敢不敢——叛逆的遊戲:當一個人問另一個人「敢不敢」的時候,另一個回答「敢」,那麼就必須行動,做到的人才可以擁有獎勵,也就有了給出下一個賭注的主動權。
蘇菲和朱莉安都是在不正常的環境下長大,蘇菲從小被嚴重歧視被惡意捉弄,家人對她不管不問;另一邊朱莉安母親病重、去世,父親常年冷著臉,關心的話更是不會表達。這兩個小孩子過的孤獨又惶恐,從小內心就沒有安全感可言,相同經歷的人在一起,就會成為彼此的精神支柱。
所以兩人從小就玩「敢不敢」遊戲來逃避現實世界,暫時忘記痛苦。
後來遊戲變成了習慣,他們已經對現世界形成了一種排斥,徹底與世俗隔離,對立。
遊戲一直進行,於是兩位主角做出了許許多多叛逆的舉動,比如在校長辦公室撒尿、在母親葬禮上唱《玫瑰人生》、考試的時候內衣外穿、在婚禮上說「不」……
一個遊戲陪伴了兩個人十幾年,但兩人都有不敢的事情,就是向對方說「愛」。
影片中兩人彼此相愛,可是誰都不想說,不敢說,因為怕被對方當成遊戲的賭注。
不過他們每一句「敢」的背後,都有一句「我愛你」。
兩個人都具有極端的、瘋狂的浪漫因子。這種愛情觀在普通人身上是很難看到的。
蘇菲提出十年內不見面,朱利安依然無法給出否定的答案,於是遊戲繼續。哪怕只有一次,停下來,不再遊戲,結局可能會不一樣,也不同浪費十幾年的時間,不同浪費其他人多餘的感情,不用浪費自己根深蒂固的愛,所以說兩人的愛太過前衛、偏執和任性。
十年時間,彼此離開對方的生活,過著平靜的日子,這就是長大成人,這就是與世俗和解,但是十年的思念讓他們都明白了自己的內心,就算是瘋狂、危險、墮落、致命的,也要朝著這愛情飛奔而去,十年前缺少的勇氣和無畏,全部釋放,最後他們把自己的生命當成遊戲。
你問我為何毫不畏懼?因為這遊戲是和你一起。
最後看到男主女被埋進水泥,正常的彈幕都炸開了鍋,「為什麼不能好好在一起?」、「他們不顧及自己的家庭了嗎?」。看,這就是正常人和精神病的區別,看這種極端的愛,我們總是會感到莫名的恐懼,這兩個人為了對方什麼都敢做,如果不一起自殺,那後面可能還會為了對方去殺人,玩遊戲最可怕的就是,玩著玩著,就認真了,繼續沉浸其中,分不清遊戲還是現實。
我知道也會有人羨慕電影中的兩個人,因為我們都做不到,我們都不敢,我們只是一個文藝少年或者少女,在雪地裡、下雨天唱著歌追憶自己尚存的遺憾的過去……
其實影片給了我們兩個結局,一個是殉情、一個是攜手到老,依然玩著那個瘋狂的遊戲,雖然關於結局有不同的理解和猜想,但人人都相信那個悲劇結局,因為按照電影劇情的發展,第一種結局似乎更加合理,而後者更像是一種幻境、夢境。
電影《兩小無猜》從意義上很好地詮釋了人生的悲劇色彩。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像你說過那樣的愛我。」,每次聽到劉若英的這首歌,都感覺她用盡了全力,很多人都唱過這首歌,究竟敢不敢,永遠得不到答案,或許在那個時候,我們早已氣喘籲籲,身不由己。
如今有很多人都不相信愛情了,大多數人經歷過太多來自愛人的背叛和怯懦,也可能是源於自己的力不從心,還有外界給予的壓力,所以堅守一份純愛看上去非常困難,於是我們說服自己相信,向現實妥協,順從大多數人的意志。
年輕的時候,什麼都敢嘗試,當人成熟了,有家庭了,有身份了,還敢這麼瘋狂嗎?
電影《兩小無猜》給了一個答案,他們依然繼續進行著遊戲。
不過一旦清醒便意識到人生不是電影,才發現現實中的我有多麼惜命。
cap ou pas cap?——我不敢。
目前關於這部影片的評價兩極分化,不理解的純屬是厭惡影片中男女主的做法,而另一方理解的人,應該和男女主有著同樣的經歷或者是相同的家庭背景,這部電影很變態,觀眾對這片的厭惡和喜愛兩極分化的明顯,這更成就了它的精彩。
最後,個人覺得《兩小無猜》與《胭脂扣》中如花與十二少的感情相似。
就算國界不同,但愛都是相通的。
「挨窮不難,只要肯,但你敢不敢?二人形容枯槁,三餐不繼,相對泣血。終於貧賤夫妻百事哀,脾氣日壞,身體日差,變成怨偶。一點點意見便鬧得雞犬不寧。各以毒辣語言去傷害對方自尊。於是大家在後悔,我為什麼為你放棄錦衣玉食嬌妻愛子,我又為什麼為你虛耗芳華謝絕一切恩客?當你明知事情會演變至此時,你就不敢。」——李碧華《胭脂扣》
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皆為情之至也。
文原創,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