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dashian 和Jenner 這兩個家族,十多年來在娛樂產業可說是話題十足,從真人秀起家延伸到各式產業,每個成員都坐擁豪宅美車、生活在光鮮亮麗的鎂光燈下,似乎是地球上最會賺錢的一個家族,多年來也不斷爭相在《Forbes》的年度財富和名人收入排行榜上競爭。
與其他Kardashian家族成員一樣,年紀最小的成員Kylie Jenner也是從部分小報的八卦新聞開始發展事業,光是質疑她豐唇的新聞就吵了一年多,直到2015年5月她才終於承認,也意外讓她與她機靈的母親找到一個新的商機——販售有豐唇效果的美妝品。
同年11月,Kylie Jenner便運用從真人秀《Keeping Up With The Kardashians》、模特兒和代言等工作所賺入的25萬美元,推出了首批包含唇膏與唇線筆的唇彩套組,搭配她成功的Instagram策略布局,Kylie Cosmetics每組29美元的商品,就在不到一分鐘之內被一掃而空。她曾在《Forbes》的訪問裡表示:「我還來不及重新整理頁面,全部的東西就都賣光了。」
幾個月後,家族大姐Kim Kardashian West 登上了《Forbes》2016年7月的封面,Jenner 家族的公關團隊便開始發起一個名為「讓Kylie 登上《Forbes》封面」的活動,表示Kylie 的美妝品牌在創立後一年半收益就達4億美元,而其中Kylie 的淨收入就有2.5億美元。
而的確到了2016年底,Kylie Cosmetics 就已推出數十種新產品,並在美妝產業裡以火箭般的驚人速度擴張著。
Kim Kardashian West 登上《Forbes》2016年7月的封面。
為了證明這點,他們還與《Forbes》 約在Kris Jenner(卡戴珊家族掌門人) 位於加州Hidden Hills 的豪宅,秀出詳載了3.07億美元的稅務申報,來證明該年度Kylie Jenner 的個人所得確實超過1.1億美元,並向《Forbes》表示這些數據就足以讓Kylie Jenner 成為富豪百人榜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是小天后Taylor Swift)。
儘管這些文件看上去沒什麼問題、還附上Kylie Jenner 的親筆籤名——但在聽完Jenner 家族所講述Kylie Cosmetics 的銷售在一年多內就從0增長到3億美元的故事、並與少數分析師與行業專家討論過後,《Forbes》仍認為Jenner 家族的說法頗讓人難以置信,而後也對2017年的「名人100(Celebrity 100)」名單作出合理調整,表示Kylie Jenner 的總收入應該為4100萬美元,名列排行榜的第59名。
對此Kris Jenner 表示她「非常沮喪」,Jenner 家族的公關團隊也以「我們已經盡最大努力」等回應來作為反擊。名單公布的兩個月後,素有「時尚聖經」之稱的《WWD》發布了一篇關於Kylie Cosmetics 的報導,內容提到了先前Jenner 團隊提供給《Forbes》的銷售數據,Kris Jenner 與其團隊更首度公開表示,Kylie Cosmetics 在前18月內的銷售額就已達4.2億美元,更提供給《WWD》文件來佐證。
某位替Kylie Jenner 經營美妝平臺、同時也是電商Shopify 的高階主管在當時的訪問裡表示:「沒有其他網紅能像Kylie Jenner 這樣在過去兩年內這般具有話題性、並擁有一群狂熱又死忠的粉絲追隨。」
自此之後,各家媒體便開始瘋狂報導這不可思議的銷售奇蹟,到了2018年夏季,許多分析師也紛紛改口表示Kylie Jenner 能在短時間獲得如此龐大的收入是「完全有可能的」——而就在去年, Kylie Jenner 21歲時,《Forbes》終於認證她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媽媽Kris Jenner 對此也終於表示滿意。
然而封面一釋出,質疑Kylie Jenner 並非白手起家億萬富翁的聲音,也如排山倒海般而來,直到2019年11月,當時總收益有86億美元的美妝企業Coty 宣布,以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Kylie Cosmetics 51%的股份。
除了轉移反對者的注意力,這場總值約達12億美元的交易,也同時讓開業116年的老牌Coty 搖身成為一個時髦、精通社交媒體的品牌,希望能反轉其乏力的資產負債表,更給了Kylie Jenner 一個擴展的機會、外加一大筆現金來「再次」證實自己億萬富翁的身份。
《Forbes》的報導也說到,在一次電話會議中,Coty 的財務長稱表示該交易將有助於使科Coty 成為一個摩登、穩定成長且獲利飽足的美妝企業。不過分析師立即對此提出懷疑,認為Coty 似乎為這種名人熱潮所帶來的短暫商機付出了過多代價,另一個為分析師也接著詢問Coty ,如何確保Kylie Jenner 在未來幾年內仍會繼續致力於促進品牌發展?
根據Coty 的說明,交易前一年Kylie Cosmetics 的收入為1.77億美元,並表示2019年的銷售額比2018年增長了40%,但這並不足以讓人感到希望,反倒意味著當年的收益僅約1.25億美元而已——遠低於當時Jenner 團隊為了說服《Forbes》以及新聞媒體們所公布的3億多美元數據。
同時Kylie Jenner 的發言人則向《Forbes》補充,去年5月Kylie's Skin 保養系列上市以來的一個半月內,就達到1億美元的收入——但反對者再次提出,實際上這個品牌剛好才正要步入軌道,去年底的銷售總額僅有2500萬美元。
「我想大家都很訝異吧。」Jefferies 的分析師Stephanie Wissink 在電話訪問裡說道:「因為這份交易帶出的負面影響,便是讓大家看見實際上這個企業比想像中要小很多。 」這也間接證實了先前Jenner 家族提供的數據幾乎不可能是真的。因為按照這個邏輯,如果Kylie Cosmetics 在2018年僅收穫了1.25億美元的收入,那根據其提供的應納稅申報資料,品牌怎麼可能會在2017年就有3.3億美元與2016年3億美元的收入?
也有另一種說法是,Kylie Cosmetics 的銷售狀況在一年內降低了一半以上——如果是這樣,那麼Coty 這回大手筆尋求「穩定成長且獲利飽足」的計劃似乎就不太能說服人心。Coty 對此雖不作出回應,但根據電商公司Rakuten 的追蹤數據顯示,Kylie Cosmetics 的網絡銷售在2016年至2018年之間的確有大幅度下降,總計減少了62%。
大多數接受《Forbes》採訪的專家們都認為,品牌不太可能這麼快就崩潰。Evercore 的分析師Omar Saad 表示:「不太可能一夕之間就蒸發掉這麼多收入。」而曾帶領過Note Cosmetics、Nyx 和Calvin Klein Beauty 的資深業界人士Jeffrey Ten 也補充:「因為如果真的是這樣,那Coty 幹嘛還收購它?」
因此本篇報導也歸納出第三種更可能的解釋:那就是Kylie Cosmetics 自創立以來的規模就從來沒那麼大過,且自2016年以來,Jenner 家族就一直在對外撒謊——包括讓會計師草擬帶有錯誤數據的納稅申報表——來「協助」《Forbes》估算Kylie Jenner 的收入和淨資產。儘管可能性很大,《Forbes》目前仍無法證明這些文件是否真的有造假,但毋庸置疑的是,Jenner 家族及其團隊一直都在對外編織謊言。
還有一個關於利潤的問題:《Forbes》一直以來都估計Kylie Cosmetics 的規模不大、淨利潤率約44%,但比對Coty 的文件後卻顯示,Kylie Cosmetics 的利潤可能還要更低於《Forbes》的估測,因為她的Ebitda 利潤率*(佔她部分但不是全部支出)僅佔25%。
*Ebitda 利潤率是指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常被私人企業使用以計算公司的營運業績。
多年來,Jenner 家族都堅稱所有利潤皆直接歸給Kylie Jenner,因為公司是她的。但Coty 的收購協議裡特別列出Kylie Cosmetics 的利潤權益由Kristen M. Jenner 所控的「KMJ 2018不可撤銷信託」所擁有。而根據合約,交易完成後該信託將獲得公司的資本或所有權權益。Jenner 團隊表示該信託基金只是用來控管Kylie Jenner 18歲以前所賺得的收入,其受益人就是Kylie Jenner,且拒絕提供任何證據來支持他們的主張。
由於缺乏透明性,加上Jenner 團隊過去所編造的謊言紀錄,《Forbes》表示這回他們會謹慎行事,並自動假設信託屬於Kris Jenner——代表Kylie Jenner 手上所擁有Kylie Cosmetics 的股份應該是百44.1%,而不是49%。
「你還是要記得他們是娛樂產業的一份子。」JEFFREY TEN 說道:「任何娛樂圈裡的事情只要越浮誇就越能引起注意。」
綜觀以上所有資訊並將疫情影響因素列入考量,《Forbes》重新計算了Kylie Jenner的淨資產後並得出一個結論:她還不是億萬富翁。
儘管她與Coty交易的頭條新聞,似乎證實了她億萬富翁的身份,以更現實的核查角度來看,她的個人財產應該是近9億美元。
其中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出售Kylie Cosmetics大部分股票後所賺得的稅後現金3.4億美元,其餘部分則是根據她其他規模較小的業務和對其利潤的保守估計所得出、再加上她手邊Kylie Cosmetics股份的價值。這不僅與Jenner團隊當初公布的數據相差甚遠,考慮到疫情後的經濟影響,現在的交易額比11月份時又要更低。
在這不景氣的時代下,表現更好的競爭對手例如Ulta Beauty 和Estée Lauder,也都下降了個位百分比——反觀自交易達成以來Coty 的股價卻下跌了60%以上,連華爾街(Wall Street)的人們都認為Coty 花了太多錢投資,也表示儘管Kylie Jenner 大量將股票變現,要達到十億美元以上淨資產的目標還是不太可能的事。
《Forbes》事後也要求Jenner 團隊提供更多詳細文件來證明,卻沒收到回音。直到2020年6月1日發表此篇報導後,Kylie 和Kris Jenner 便透過發言人致信給《Forbes》,否認過去曾撒謊或提供給《Forbes》含有錯誤數字的文件。
儘管現在這個「億萬寶貝」的爭議似乎又要演變成另一樁羅生門,但當然Jenner 團隊們還是有達成另一個目標——那就是炒不完的話題與曝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