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孟買酒店》後的我,
大概需要三天時間來緩緩吧。
# Jun.19 #
這部電影在我的網盤裡放了幾天,最初我有點不敢看。
不敢看是因為有人把這部《孟買酒店》打上了恐怖片標籤,作為一個內心弱小不敢看恐怖片的人,每每看到電影貼著恐怖片這個標籤,就會有些「望而生畏」。
所以雖然最近這部電影好評率太高,我還是不太敢看。
今天選了在熱熱鬧鬧的公交車上打開了這部電影。
沒錯,周圍人多的時候,我似乎就敢看了。
結果我發現,這是因為「真實事件改編」而可怕,是因為這是一場「人禍」而更恐怖。看這部電影我全程沒有快進,全程感覺自己要窒息。
電影改編自2008年印度孟買遭恐怖分子襲擊的事件。
那場恐怖襲擊於2018年11月26日開始,此後在長達60個小時裡,10名恐怖分子端著AK47衝鋒鎗,拿著手榴彈衝進火車站、五星級酒店、醫院等12個不同地點,盡興無差別殺人,最終導致195人死亡,295人受傷。
而電影把視線主要聚焦在位於孟買市中心的五星級酒店泰姬瑪哈酒店,在電影裡,這家酒店叫做泰姬陵酒店。電影用了一小部分篇幅去描繪了這家酒店是如何做到「顧客就是上帝」的,而在2008年那場血災中,在這家酒店裡喪命的人,幾乎有一半是為了保護顧客而喪生的酒店員工。
這場恐怖襲擊最可怕之處在於這是無差別的屠殺,你無法讓恐怖分子在看到你的時候突然同情心大發,放下槍枝,只能祈禱自己不被恐怖分子發現。
《孟買酒店》讓人覺得像是恐怖電影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把當時那種恐怖氣氛還原了,讓你甚至有一種下一秒槍就會對著自己的感覺。
前一秒大家還覺得這家泰姬陵酒店是全孟買最安全的地方,不少從其他地方逃命的人也紛紛想要湧進這家酒店,被允許進入酒店以後,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但後一秒,恐怖分子就開槍了。
因為偽裝成逃難者混入了逃命的人流,恐怖分子輕輕鬆鬆進入了酒店。
電影從個體在這場災難中的表現,推動著情節的發展。
比如戴夫·帕特爾出演的酒店工作人員阿瓊。
電影的開頭就講了他普通的一天,把孩子交給妻子,自己去酒店上班,結果還因為把鞋子落在了家裡,差點失去工作,還好主廚借了他一雙鞋。
但阿瓊卻是電影裡的靈魂人物。
比如在恐怖分子開始在酒店大堂裡殺人的時候,他果斷關掉了餐廳的燈,並讓所有人趴下靜等。又比如幫助警察儘快找到了監控,得以了解恐怖分子的動向。還比如在監控裡感受到危機時,用電話通知了主廚,使得避難人群有了多一點點逃生的機會。
阿瓊是除了酒店主廚以外,在電影中擁有鏡頭最多的酒店工作人員,某種程度上他也代表著酒店員工們。就像雖然危險就在身邊,大堂前臺的工作人員還在堅持給一個一個的房間打電話通知情況。直到最後一刻,恐怖分子拿槍指著他們要求騙客人開門時,她們還是用死拒絕了恐怖分子。
電影讓人感覺真實,是因為它並沒有把所有人都刻畫成神。
就像雖然很多酒店員工都在拼死保護酒店客人,踐行著「顧客就是上帝」的遵旨,但也有員工因為「我家裡有4個孩子」就表示要退出這場救援,早早地逃離現場。
其實這沒什麼好指責的,畢竟在大難面前,誰也不能保證能做得更加偉大。
再比如一個嬰兒的保姆。
這個嬰兒的父母是富商,所以在電影的開頭,對於他們的迎接都是酒店最高規格。
當時孩子的父母已經去了餐廳用餐,而她獨自在房間照看孩子,結果危險臨近了。
一個滿身是血的女人進了她的房間,也引來了恐怖分子。
作為保姆,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護孩子。
而她能做的就是抱著孩子躲進衣櫃裡,為了讓孩子不再哭泣,她只能用手捂著孩子的嘴,衣櫃外是對整個房間都感到新奇而不肯走的恐怖分子,懷裡是呼吸越來越弱的孩子。
最後恐怖分子終於離開,她抱著孩子衝進浴室。
孩子放聲大哭,而她自己的害怕情緒卻依舊無處安放。
而孩子的父母,父親經歷了好幾次直面恐怖分子,最終終於衝回房間。後來為了帶著孩子和保姆找到避難的大部隊,這位父親用自己作為誘餌,引開了恐怖分子。
而孩子的母親也始終放心不下孩子。
雖然和避難的大部隊在一起,但她寫好了遺書,準備衝出去找孩子。不過,還沒衝出去幾步,就被恐怖分子發現了。但因為她看上去像是有錢人的關係,正在尋找人質的恐怖分子並沒有把她爆頭,而是把她關了起來。
孩子的父母總算再次重逢,只是這次重逢,兩個人都被恐怖分子控制著,只能裝作彼此不認識。最後,孩子的父親在這場災難中還是未能倖免,而母親靠著吟誦做禮拜,讓有虔誠信仰的恐怖分子沒能下得了手。
所以孩子的母親最終活了下來,是人質中唯一倖免的。
一起被關的還有一個俄羅斯富豪,這個富商有點戰鬥民族的氣質,雖然一開始電影呈現的是一個因為錢多所以可以隨意遊戲人生的形象,但在關鍵時刻他很剛,連恐怖分子已經拿槍對著他的時候,還能反咬一口。
不過,因為把恐怖分子咬傷,他最終並沒有活下來。
電影還用了很多篇幅呈現恐怖分子視角。
其實他們還只是孩子,看著孟買,他們從未見過的「新世界」,也會感到驚喜。但他們因為受到了嚴苛訓練,其實在殺人這件事情上,已經相當淡定了。
所有他們腳步到達的地方,就是一場血災。
當他們尋找「獵物」的事情,其實神情狀態更像是逛商場。
很隨意,走走看看停停,然後看到一個人,就是毫不猶豫開始射擊。
但你說他們內心一定是冰冷的嗎?其實未必。腿中了槍的一個恐怖分子,在看守人質的時候,還不忘給爸爸打電話,告訴爸爸,「我很愛很愛你們」。
當時釀成那場恐怖襲擊的10個恐怖分子中,有1個被活捉。
據說在警方盤問過程中,他說大概會給父親幾十萬盧比吧,但是錢有沒有到父親手裡,其實他並不知道。事實上,家人是他們的軟肋,這些開槍掃射的恐怖分子看上去是惡的化身,但他們心中沒有愛嗎,或許也有一個角落。
某種程度上,這部電影因為太過於真實,而真的很恐怖。
但或許可以告訴很多人,那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那些像是死神一樣的恐怖分子,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充滿無知,以為心中有信仰,卻不知道自己只是他人的槍桿子罷了,他們做到的只是濫殺無辜,而絕無其他。
這些恐怖分子或許本身也是不幸的,但他們最大的不幸是造成了他人的不幸。
而這樣的電影裡,那些平凡的普通人,在生死關頭閃現的某些人性之光,或許是整部電影的高光時刻,那時候我們似乎忘記了這部電影有多麼恐怖,只希望所有的好人都能平安。而這些展現出來的善良,是所有惡意都抹不掉的。
我會推薦這部電影,或許是因為真的很真實。
又或許是因為我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部讓我久久好像走不出來的電影了。
內心極端壓抑,好像找不到釋放口。
但又會覺得,看過這樣的電影,比沒有看過之前要幸運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