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新海誠的「誠」,是誠意的「誠」,意思是說,新海誠出品的電影,一定不會差。
但這次不靈了,《天氣之子》在豆瓣評分似有跌破7的趨勢,人們最為詬病的是劇情設置,和顛覆三觀的結尾。
然而在我看來,新海誠還是那個新海誠,觀眾卻不是當年的觀眾了,似有一種「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的意味。
《天氣之子》是繼《你的名字》之後,原班團隊三年磨一劍的作品。
《你的名字》是巨成功的,超越了宮崎駿老爺子的《千與千尋》,成為全球最賣座的日本電影。故不難發現,電影中有許多向《你的名字》致敬的小彩蛋,比如《你的名字》中男主角立花瀧,串場跑龍套,撩撥回憶殺。
立花瀧的奶奶
在寫影評之前,特意重溫了一遍《你的名字》,發現一些有趣的小細節。
系守鎮的宮水三葉,她厭倦連咖啡館都沒有的小城生活,她的夢想是下輩子能夠做東京的帥哥。
來自離島的帆高,他不願等到下輩子,他選擇離家出走,流浪東京。電影沒有交代帆高離家出走的原因,但可以合理推斷出,應該是單純受了《麥田守望者》的影響,那本他隨身攜帶用來蓋泡麵的書,書中講的是一個同樣16歲少年離家出走,獨自到紐約遊蕩三天的故事。跟三葉互換身體的立花瀧,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自摸胸肌,無論欣喜,或傷悲。帆高到須賀事務所報到的第一天,恰逢夏美在休息,帆高是一個很有禮貌的男孩子,他沒有打擾,悄悄咪咪獨自欣賞夏美的酥胸。帆高兩次偷窺夏美的胸,是電影為數不多的笑點,算是向鹹豬手的立花瀧致敬了吧。《你的名字》中,最印象深刻、最感人、最催淚的場景,是三葉見完立花瀧,從山上回村裡時,一邊狂奔,一邊喊著他的名字:「瀧....」同樣催人淚下,帆高為了陽菜,不顧勸阻與安全,爬上電車軌道,呼喚著「陽菜」奔跑。系守鎮的宮水家,是具有神職的巫女世家。電影借宮水奶奶的口,引進了一個玄妙的概念———產靈。人與萬物之間的聯繫是產靈,時間的流動的是產靈,正是結繩中的產靈,給三葉和瀧帶來穿越時間的愛戀。《天氣之子》中,陽菜把自己獻祭給天氣,人能夠與天氣連接一體,這算是對產靈概念的直接運用了吧,給這個玄幻設定,有了不牽強的理論基礎。說完電影與《你的名字》中精巧走心的致敬彩蛋,讓我們回到《天氣之子》本身吧。高中時代,我認為是人生中最為純粹的階段,是高曉鬆口中所說的「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的美好階段。對世界充滿好奇,又對學校家庭的條條框框無力,那個小小少年不曾萌發過離家出走的念頭。情竇初開,荷爾蒙泛濫,那個小小少年不曾幻想一份轟轟烈烈的愛情。然而,帆高做到了,他在電車軌道上的奔跑,那是我們逝去的青春,帆高替我們去追逐自由,去不計代價愛一場,我看得很感動,也很感慨。不計代價愛一場,字面上看很感人,但電影真要這麼去拍,有很多人就受不了了。電影的結局,帆高為了救回陽菜,不顧東京被大雨傾倒,任由東京被海水慢慢淹沒,極不符合人們期待中「舍小愛,成大愛」的結局,簡直道德淪喪、大逆不道、喪盡天良。要知道在古時候,在一些偏遠的城鎮鄉村,人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雞美魚肥,會用活人來祭神。所以仔細想想,觀眾希望陽菜的獻祭,能換來一座城市的安寧,跟那些自私的村民有什麼區別呢?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這個結局,這才是符合16歲少年的人設,那懂什麼大愛無疆,只懂得:「如果沒有你,擁有全世界又如何。」就像我小時候不懂事,潮汕人喜歡拜神,我也會跟著一起拜,但我不知道大人都念叨什麼,所以我單純的只會念叨:「老爺保號,讓某某某做我女朋友吧~」電影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都很正常,我會推薦給在校生去看,在天真無邪的年紀,不要喪失愛與被愛的能力,如果愛,請勇敢愛,只要人間真情在,東京沉落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