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真人版中的戰爭:觀眾和劇組都有誤解

2021-02-06 裝甲參謀部

2020年的真人版《花木蘭》在豆瓣上的評分是D字型,也就是說評分一般。

IMDB評分是E型,也就是說有打高分和低分的人都很多。

至於爛番茄的評分兩極分化,專業影評人評價75%(較好),觀眾51%(一般)。

截至到9月13日,福布斯統計國外的點播票房大約3700萬美元(約2.5億人民幣)。

截至到現在,在中國區的票房,上映一周才將近2億,貓眼預測總票房2.73億。

 

西方電影業缺古代戰爭顧問嗎?顯然是不缺的,美國影視業拍過不少叫好又叫座的古代戰爭片。

西方娛樂業缺乏中國古代戰爭顧問嗎?其實也能請到,比如《三國全面戰爭》請的就是西方的漢學家,裡面的中國風也得到了許多玩家的稱讚。

 

有人說,《花木蘭》的許多細節顯示出劇組不了解中國,比如:

許多女性角色的妝容簡直更像是日本在中國古代化妝的基礎上做的改進,

圓形的圍屋幾乎是中國南方獨有的,

中國古代的皇宮不會有打傘閒逛的貴婦人,

嬪妃和貴婦人不會在皇宮大殿裡列隊接受皇帝召見,

 

有些可能是觀眾的誤解:

有人說將軍和禁衛軍的盔甲樣式是古代日本的,這不是事實。

他們佩戴的頭盔叫兜鍪【móu】,在四川省成都永陵墓,也就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開國皇帝王建墓的武士石像上出現過。五代十國在唐朝之後,又是出現在皇帝墓裡,那麼唐朝的禁衛軍可能已經使用了這種頭盔。

兜鍪

他們穿的山文甲和抱肚樣式,唐朝也已經出現了。

甲冑樣式

還有一些武士,比如獻上寶劍的這位,帶著帶有護頸的頭盔,這種樣式唐朝確實也有——唐朝《武士出行圖》和敦煌的唐代壁畫中,都有武士佩戴這種帶有札甲護頸的頭盔。

護頸頭盔

但是劇組可能對這種頭盔有一些誤解,札甲護頸和頭盔捲起的頓項在作用方面是差不多的,何必要重複佩戴呢?

其實這些盔甲有個最大的缺陷——明光甲沒有明光!

所謂明光甲(明光鎧)是以胸前/背部的圓形/橢圓形金屬甲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而得名,《花木蘭》中出現的盔甲幾乎都是按照唐朝武士畫像、雕塑和壁畫中的明光鎧樣式製作的,卻把這些圓形/橢圓形金屬甲片全部去掉了。

如果劇組覺得這些護甲片會讓西方人聯想起女性內衣,不妨全部用橢圓形的護甲片好了。這一點《長安十二時辰》處理得很好,而且頭盔的護頸沒有犯錯。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明光甲

武器最顯著的年代錯亂是配重式拋石機,一般認為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徵服了西亞之後,將這種武器從那裡帶到了中國。而從其它武器盔甲來片段,這部電影的設定大致是在中國的唐朝,等於說將這種武器的出現時間提前了數百年。

投石車

 

很多人都抱怨,兩軍交戰,雙方出擊的騎兵少到宛如村長械鬥。

其實,兩支大軍進入大規模接戰之前,小股輕騎兵或者輕步兵之間的較量是可能存在的,但是花木蘭及其戰友的盔甲看起來實在不像是輕騎兵。

村長械鬥?

還有人調侃說,這美國的導演是不是把花木蘭以及一些應徵入伍的士兵當做西方的騎士來對待。

我倒是覺得,劇組腦子裡恐怕對騎士沒有什麼清晰的認識,或者壓根還沒想到這一層。

片中的花木蘭家,有能力自己置辦武器、盔甲和戰馬,當然《木蘭辭》也表明了這一點。在西方封建時代,能擔負起這些的除了騎士也就是富裕的僱傭兵了。

但是,騎士階層日常要進行軍事訓練,或者參加類似軍事訓練的活動。

騎士上戰場,多半會帶著扈從甚至侍從騎士一同出徵。

片中卻花了幾十分鐘來描繪徵兵到達營地後,如果從最簡單的訓練開始做起。在交戰之時,每個人也沒有隨從伴隨作戰。

劇組沒有將花木蘭按照西方的騎士來處理。

 

至於中國,唐朝的士兵又不是廉價的炮灰,其鼎盛時代以府兵制度組織起來,平時就經常參加訓練,戰時應徵。

但是電影裡的描繪也不完全像是府兵制的士兵,既然都自備武器裝備了,為什麼集合之後還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基礎訓練?

 

進行協同性訓練,觀賞性不是更強嗎?

 

敵人柔然的騎兵不藉助攻城器械,直接爬上牆攻城。嚴重懷疑劇組是不是很喜歡看韓國的神劇《最終兵器:弓》,覺得裡面的情節都是真的?如果可以直接爬牆攻城,那麼城牆的意義何在?

攻城

演員的射箭方法,不是傳統射箭法(蒙古式射箭法),而是西方的地中海指法。演員又不需要真的射箭,卻如此不注意細節。

指法

柔然獲得壓倒性優勢的方法也很可笑,用拋石機的燃燒彈去摧毀軍隊的盾陣,這精度是雷射制導炮彈嗎?打得這麼準,劇組哪怕用特效複製黏貼幾個拋石機同時射擊也能看起來合理一些啊。

命中後效果 

也許有人說劇組是照抄大獲成功的動畫版花木蘭,不過這部電影不也更改了許多情節嗎?

木須龍這個角色消失了,改成了一個一言不發,和主角幾乎沒有互動的鳳凰。

花木蘭擁有一種叫「氣」的特殊能力,如果「氣」叫原力,大概就是星球大戰電影,如果「氣」叫超能力,大概就是中國隊長電影吧。

 

花木蘭離家前經過激烈思想鬥爭,剪短頭髮情節沒了。

 

多了個女巫,中國可沒有經歷過「女巫狩獵」的特殊時期,不會對女巫產生恐慌,

 

花木蘭的小分隊在皇宮中化裝搜索敵人的情節全部刪除。

 

花木蘭父親扔掉繳獲的單于劍,選擇擁抱花木蘭的情節也刪除了。

 

看起來編劇和導演很「睿智」?

 

翻了翻編劇的工作經歷:

 

勞倫·希內克和伊莉莎白·馬丁沒有任何已經上映的電影劇本。

 

裡克·傑法和阿曼達·斯爾沃看起來是搭檔,兩個人合作了猩球崛起 (2011)、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2014)和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 (2017)。

 

這三部電影基本上可以看作是1968年起的猩球系列的翻拍。

 

至於導演妮琪·卡羅,成名作是《決不讓步》,沒有動作片執導經歷,也沒有戰爭片執導經歷,她執導的《決不讓步》等一系列影視劇,是不是利用美國的政治正確上位,大家自己判斷。

 

據稱這部電影成本2億美元,甚至還有更高的說法。不過因為在橫店取景,相比省了很大一筆費用,那麼是否能在古戰、服裝、禮儀和盔甲以及特效方面多花點錢,多請幾個顧問?

 

顯然沒有,或者片方想試試其它的宣發方法,比如操控輿論之類的,從IMDB和爛番茄的評分來看,也許已經開始了?

擴展閱讀:

披甲兵擊:《長安十二時辰》武打細節詳解

盔甲、弓箭、投石車與碉堡:花木蘭預告片與史料考證

在後臺回復mov3,獲得本公眾號的三篇戰爭片的歷史文章;

在後臺回復sgt15,獲得本公眾號的三篇坦克戰的歷史文章;

相關焦點

  • 《花木蘭》真人版中的戰爭:觀眾和劇組都有誤解
    2020年的真人版《花木蘭》在豆瓣上的評分是D字型,也就是說評分一般。IMDB評分是E型,也就是說有打高分和低分的人都很多。至於爛番茄的評分兩極分化,專業影評人評價75%(較好),觀眾51%(一般)。盔甲武器有些可能是觀眾的誤解:有人說將軍和禁衛軍的盔甲樣式是古代日本的,這不是事實。
  • 為什麼中西方觀眾都不喜歡真人版《花木蘭》
    李連杰、鞏俐、甄子丹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9月在美國、中國等地上映後,得到的是觀眾幾乎全面的差評。和之前《美女與野獸》《阿拉丁》中西方評價都還湊合相比,這一次似乎大家都不怎麼待見這部作品。分析《花木蘭》怎麼爛的文章已經有很多了,事實上小萬覺得,惹怒中西方觀眾更主要是「不符合預期」西方觀眾想看到童年回憶裡1998年動畫片《花木蘭》,有著歌舞片段、有著木須龍和各種搞笑橋段復刻,畢竟從《美女與野獸》《阿拉丁》到《獅子王》,迪士尼真人版都是這麼照著拍的。
  • 真人版《花木蘭》,中國觀眾為何不喜歡?
    迪士尼想借真人版「花木蘭」(Mulan)在中國一飛沖天,導演卡洛(Niki Caro)甚至對中國官方新華社說,「許多方面來說,這部電影是對中國的情書」。但這部投入2億美元、耗時五年拍成的電影,在中國卻不太受歡迎。
  • 美國人誤解了花木蘭
    《花木蘭》定於9月11日在中國大陸公映,但北美於9月4日就上線Disney+,這導致國內相當一部分觀眾可以提前一周就欣賞到「盜版資源」。可以合理推測,看了「盜版資源」而感到失望的這批人很可能不會再走進影院,而豆瓣4.7的評分也會再勸退一部分觀眾,這都為《花木蘭》在華的票房前景蒙上陰影。
  • 豆瓣4.9,《花木蘭》差評如潮,影片中滿是對中國文化的誤解
    這樣一部看似很有誠意的作品,這樣一部萬眾矚目的作品,為何會讓國內外的觀眾如此失望?油管上對這個影片的差評並不比國內少,大部分豆瓣評分都給予了2顆星,因此,也不存在大量黑粉刷一星事件。 本文主要通過相關影視劇的對比,探討為何新版《花木蘭》差評如潮。
  • 迪士尼公司最新翻拍的真人版《花木蘭》與動畫版《花木蘭》的區別
    素材相當陰暗,沒有歌曲,最適合兒童(也很容易銷售)的角色——龍木須(Mushu)和蟋蟀克裡基(Cri-Kee)——也不見蹤影。真人版《花木蘭》被認為是一部全新的電影,更接近中國古代民歌《花木蘭歌謠》。根據最初的傳說,木蘭取代了她的父親,當時皇軍要求每個家庭都要有一個男性來聯合起來保護中國免受北方入侵者的入侵。
  • 誤解與重構:好萊塢劉亦菲版《花木蘭》如何拍成了功夫熊貓?
    「氣」較勁的時候,有那麼一瞬間,好像在看女·真人版《功夫熊貓》,烏龜大師和熊貓阿寶因為領悟了「氣」的真諦進入超凡境界。動改一向有風險,這方面被詬病的不止《花木蘭》一個,早在1998年和2004年迪士尼就出品過動畫版的《花木蘭》1、2,當時都收穫不錯的口碑和票房,在西方審美和價值觀體系裡的花木蘭,一頭黑長直加丹鳳眼,爽朗堅強,是個元氣滿滿的少女
  • 《花木蘭》真人版和動畫版到底有多少區別?
    1998年的動畫片《花木蘭》,作為上個世紀末尾上映的國人熟悉的動畫片,估計那個時候大多數人還是租借DVD碟看的影片,那一年去影院看電影還沒有成為人們日常的娛樂方式,在新版《花木蘭》重映之際,小唐22年後重新再看這部動畫片,其美術風格相比現在的各種特效,真的是舊舊的,但是又有一些獨特的韻味,其中的木須龍真的是整個影片中獨特的亮點,
  • 真人版《花木蘭》為什麼變成了「神力女超人」?
    雖然《花木蘭》在泰國、臺灣、新加坡等地開出不錯的成績,但在大陸上映的首日票房卻被認為「不盡人意」,在豆瓣和IMDb的評分中,也僅分別獲得4.8分、5.4分的慘澹評價,在片中巾幗不讓鬚眉的花木蘭,更是屢屢成為觀眾吐槽的對象,這部「女力覺醒」的花木蘭,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 真人版《花木蘭》:文化誤解造成口碑崩塌
    過去一年裡《花木蘭》每每發劇照、預告、海報,都能在社交網絡上引發一波關注和討論,有網友統計,影片自開拍以來已經上了170個微博熱搜,然而,這種吸引注意力的能力,終究沒能轉化為實質的對票房的拉動,該片的成績越來越體現出口碑決定票房的現實。
  • 真人版《花木蘭》:文化誤解造成口碑崩塌
    《花木蘭》在內地上映三天票房超過1.57億元,首周成績便已躋身年度進口票房前三甲。但該片周日票房環比跌33%,僅收穫4000萬元。過去一年裡《花木蘭》每每發劇照、預告、海報,都能在社交網絡上引發一波關注和討論,有網友統計,影片自開拍以來已經上了170個微博熱搜,然而,這種吸引注意力的能力,終究沒能轉化為實質的對票房的拉動,該片的成績越來越體現出口碑決定票房的現實。
  • 真人版《花木蘭》拍的不是巾幗英雄,而是超級英雄
    今天我們有一說一,談談這部電影到底哪點不太行,惹得中國觀眾有這麼大的怨念? 一句話總結:真人版《花木蘭》拍的不是中國的巾幗英雄,而是外國的超級英雄。如果打開視頻網站點播動畫版《花木蘭》,會在彈幕裡發現有個很有趣的事情,大家都在一句一句地刷《木蘭辭》。有觀眾甚至在彈幕裡問,為什麼動畫片沒有拍「東市買鞍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的情節?
  • 真人版花木蘭怎麼就成了「花木爛」?
    真人版花木蘭已經上映多日了,口碑一路下跌,票房遭遇滑鐵盧。這令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大為光火。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說明西方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相當不到位。對中國文化他們仿佛就是煞有介事的給公牛擠奶。花木蘭的童年是在福建土樓裡度過的。土樓啊,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無異於外星人撞地球。
  • 劉亦菲《花木蘭》精彩上演,迪士尼真人版電影
    》,讓「木蘭代父從軍,徵戰沙場,榮歸故裡!《花木蘭》千呼萬喚始出來,並選擇劉亦菲出任女主角。她從緊張的訓練和戰爭中存活下來,發現自己內心的戰士,並且最終從外族侵略者手中救回了皇帝和她的祖國。。,Yoson An飾演花木蘭戀人,李連杰飾演皇帝,鞏俐飾演反派女巫,越南華裔女Xana Tang飾演花木蘭的姐妹,甄子丹飾演花木蘭的導師tung。
  • 《花木蘭》真人版全球首映,世界如何看待新版花木蘭?
    不僅如此,《Reflection》演唱者Christina Aguilera本人也來到了《花木蘭》的全球首映以示支持。劇組成員包括男主安佑森、李連杰、甄子丹和為98動畫版配音的溫明娜也都悉數到場:例如澳大利亞名廣播人莫德(Maude Garrett)表示:「戰鬥場面和動作表演太驚人了,而且男女主角間的化學關係會偷走觀眾的心,甚至身體!」影評人埃裡克(Erik Davis)也表示:「《花木蘭》和動畫版完全不一樣,刺激、充滿活力與感情,走出了自己的路,成為一部更為成熟的迪士尼電影。」
  • 動畫版vs真人版"花木蘭"有哪些不同?
    時光網特稿 1998年,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橫空出世,這部以中國南北朝時期樂府詩《木蘭辭》中,「花木蘭」為主角的音樂電影在美國上映後,瞬間讓觀眾們記住了這個柳葉彎眉、丹鳳杏眼的中國公主。
  • 為何真人版《花木蘭》會被評價為「沒有讀懂中國」
    雖然《花木蘭》在泰國、臺灣、新加坡等地開出不錯的成績,但在大陸上映的首日票房卻被認為「不盡人意」,在豆瓣和IMDb的評分中,也僅分別獲得4.8分、5.4分的慘澹評價,在片中巾幗不讓鬚眉的花木蘭,更是屢屢成為觀眾吐嘲的對象,這部「女力覺醒」的花木蘭,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 《花木蘭》真人版電影的創新和延伸,不知道是否是你心中期待那樣
    《沉睡魔咒2》,儘管這些作品上映後皆獲得褒貶不一的評價,但不可否認它們最終也準確地達成迪士尼希望能將經典延續,並進一步將推廣給年輕觀眾的目的,只不過今年2020新推出的真人版《花木蘭》可就沒有前面幾部迪士尼電影發展得這麼順利好運。
  • 真人版《花木蘭》完全沒優點嗎?
    時光網觀眾評分5.2分,豆瓣評分4.9分,IMDb評分5.4,似乎中國觀眾和外國觀眾都不喜歡這部電影。媒體可以批評迪士尼炒冷飯,但不少外國觀眾還是來懷舊的。但真人版《花木蘭》迪士尼這次不想完全復刻了,想加入真實的風格,於是讓美國普羅大眾失望。中國觀眾想看到《木蘭辭》裡描述的花木蘭,起碼在好萊塢的改動下,能有點《英雄》這樣史詩大片的感覺。
  • 好萊塢拍出了最爛《花木蘭》!網友:外國人對我們有什麼誤解?
    當時,花木蘭的原型雖然來自中國,卻被迪士尼宇宙賦予了更多元的色彩。我們熟悉的《木蘭辭》中,記載了木蘭從立志從軍,到戰後歸來完整的故事。而對於她的十多年從軍生涯,並沒有過多描述。這也給迪士尼創作留下了不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