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大結局,人生贏家孫皇后是真實存在的嗎?

2020-11-19 騰訊網

本文作者 | 李公子

01

特殊時期,終於有時間追劇了,這幾天我加班加點把熱播劇《大明風華》看完了。

首先說明,之所以選擇《大明風華》而不是別的,是因為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明史領域是我的興趣點所在。對這部以明朝前中期為主要歷史背景的電視劇,我抱有很高的期待。

這部劇從靖難之役開始,一直到奪門之變為止,整整五十年的跨度涵蓋整個明朝前期的歷史進程。

這個人物關係圖對理解後面內容用得到

尤其是出現了像之前電視劇沒有或幾乎很少刻畫過的明仁宗、宣宗、英宗、代宗(景泰皇帝)等人的形象,可謂是填補了歷史空白。

女主人公是明宣宗的皇后孫氏(片中她的名字叫孫若微),她的故事也是第一次被搬上熒幕,她歷經了五帝六朝,從皇太孫妃熬到皇太后,堪稱是那一段歷史的最佳見證人。

導演張挺選擇從孫皇后的角度看這段歷史,是試圖講述一個「被詛咒的家庭的故事」,朱氏家族的男人們一代代自相殘殺,但最後,還是這個女人「放棄個人仇恨,輔佐登上皇位的丈夫,以自己的氣度和智慧,數度救大明王朝於危難,見證了一個偉大時代的誕生」。

總之,這就是一部大女主戲。當男人們都靠不住了,是女主挺身而出,站在皇權的中心,她的選擇和作為成為牽動歷史走向的重要因素。

從電視劇本身的角度來看,這部戲還是不錯的,演員演技在線,服化道考究,重大歷史事件場景宏大,基本做到了歷史劇「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

這部劇的場景細節也都做得很精細。

但我唯一有意見的就是對女主的塑造,她雖然的確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可強行讓她「大女主」卻十分不符合歷史。

當屢次看到劇中將很多不屬於她的功績或者事件加到她身上,我都有一種強烈地吐槽衝動。

「那真的不是她幹的啊!」

尤其是最後讓她功成名就之後,與戀人徐濱坐船出走,客串了一把鐵達尼號,登上人生巔峰的結局,更是讓我難以忍受。

明朝是一個文官政治高度發達的朝代,也是一個皇權相對與前代更加伸張的朝代,無論是后妃、外戚,還是武將、皇親等這些在前朝歷代對政權頗多幹預的政治勢力,在明朝都受到非常大的抑制。

尤其是對於后妃,明太祖在當上皇帝的第一年就下令,后妃決不能干預政事。

他還別出心裁的設計了後宮所有嬪妃的封號,挑選的字都是「賢、淑、順、敬、惠、寧」這樣的、專門體現女性所謂「勤勞淑德」的字,像唐朝武則天獲得「宸妃」這樣的封號,在明朝純屬神話故事。

朱元璋希望后妃都能體會他的「一片苦心」,老實把自己圈在後宮裡,不要試圖將自己的影響力透過皇帝向外廷傳遞。

在特別重視所謂「祖宗家法」的明朝,這也作為一條鐵律被不折不扣的遵行。

因此,明朝的后妃在歷史上的記載都不算多,史家甚至認為,將筆墨過多投向她們,都是一種不祥的象徵。

《明史 后妃傳》一共28頁,卻足足寫了有明一代46個皇后和妃嬪。作為對比,朱元璋同志一個人的傳記就佔了不多不少整40頁。

具體到宣宗的這位孫皇后身上,《明史》留給她的篇幅只有短短半頁。當然,看著少,其實也已經超出平均數了。

所以,雖然這位皇后熬的時間長,資歷老、地位高,是明朝名副其實的「老幹部」,但資格老不等於權威高,明朝的管理體制註定了這不是一個能出大女主的時代。

02

那麼,歷史上的這位孫皇后,也就是主人公孫若微的原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簡單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這位孫皇后在歷史上的作為,與電視劇中的劇情幾乎都是完全相反的。

孫若微的人生,的確有幾分傳奇色彩。

她出身於一個縣級幹部家庭,卻因為家中與宣宗的外祖母(也就是電視劇中吳越那個角色的母親)交好而得選入宮。

作為女性,她有一個天然的原始資本——顏值很高,史書說她「幼有美色」,從小就長得漂亮。

我們不清楚永樂皇帝是不是外貌協會成員,但她確實被朱棣確定為自己孫兒的妻子之一。

眾所周知——電視劇裡也有不少表現——永樂很喜歡他的嫡長孫,也就是後來的宣宗皇帝,因此朱棣能讓她做自己最寵愛的孫子的媳婦,間接證明對她還是很滿意的。

等到宣宗做了皇帝,孫小美女也按順序遞升。然而,她當時只是一個貴妃,在她頭上還有一位胡皇后(電視劇裡鄧家佳扮演的角色)。

從這裡就開始不對了,歷史上胡皇后和孫若微根本就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關係,更談不上是失散多年的親姐妹了。

孫若微與胡善祥成了靖難遺孤,姐妹倆於兒時走散

電視劇裡為了突出女主的形象,對胡皇后進行了非常嚴重的醜化。實際上賢良的是胡皇后,有心機的那個才是孫若微。

孫若微是個很有「上進心」的人,她一直試圖扳倒胡皇后。

憑藉著她與生俱來的美貌外表和聰明頭腦,她看穿了自己丈夫潛藏的一顆喜好玩樂、厭惡規勸的心。當出於責任心的胡皇后每次勸諫遊樂無度的丈夫、讓宣宗不勝其擾時,孫貴妃就適時地為丈夫找來新的樂子。

一來二去,宣宗對二人的感情傾向越來越分明。

雖然宣宗對自己的感情不斷加深、對胡皇后的厭棄與日俱增,但孫若微知道,要想取代對方,自己必須要掌握住一個后妃的立身之本,那就是兒子。

胡皇后既不得寵,自然不會生下一兒半女;但令人著急的是,自己的肚子幾年也毫無反應。

經過與宮中的宦官、宮女的一番密謀,她不知道從後宮哪個曾被宣宗召幸過的宮女那裡奪來了一個兒子,即後來的英宗皇帝(朱祁鎮)。

劇中的朱祁鎮

誰也不敢與正在得寵的她爭辯什麼「真相」,宣宗本人對此當然一無所知。

至於那個被搶了孩子的無辜母親更是無人問津。這齣明朝版的「狸貓換太子」大戲就這麼成功的瞞天過海。

有了寵愛,有了兒子,沒有人懷疑孫若微將登上中宮之位,取代那個體弱多病又不得寵愛的可憐皇后。

在大學士楊士奇(電視劇裡他的戲份不少)的策劃下,自知理虧的宣德皇帝採用了假惺惺地「批准胡皇后自行退位」的方式,成功將孫若微扶正為皇后,這年是宣宗即位第三年。

如願以償的孫貴妃——不,此時應該稱她為孫皇后,開始陪著夫君恣意玩樂。正值盛年的宣宗皇帝僅僅在位十年就撒手而去,與他在胡後被廢之後毫無約束地縱情聲色、煉丹服藥不能說沒有關係。

劇中朱瞻基自知自己時日不多,但是此時的朱祁鎮只有2歲,皇位該由誰繼承呢,朱瞻基是這麼交代的。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那位胡皇后,社會普遍抱有相當的同情;甚至宣宗本人在臨死之前都對此表示過悔恨,當然木已成舟,回天無力。

宣宗死後,孫若微的「兒子」朱祁鎮即位,她則榮升為皇太后。

朱祁鎮被蒙古人俘虜之後,她扶持朱祁鎮的異母弟弟朱祁鈺登基,繼續以皇太后的身份輔政。

朱祁鎮獲釋之後,遭遇幽禁,雖然她不是朱祁鎮的親生母親,但好歹是親手養大,還是有感情的,所以七年後,她又支持朱祁鎮奪權復位。

之後她在歷史上就沒有了太多作為,直到60歲左右自然死亡。

史書上關於她記載的最後一句話頗令人心傷。當她帶著最高規格的禮儀和最崇高神聖的封號進入墳墓時,明史在她長長的徽號之後加上了一句,「最終大家也都不知道英宗的生母是誰」。

感謝這位寫史人,為這位無辜的母親留下了一點筆墨。

搶了她孩子的女人永遠享受香火祭祀,她則只能帶著失去兒子之痛孤獨地活著,或是孤獨地死去,留不下一絲痕跡。

就連她的兒子,也是臨死之前才知道,自己叫了幾十年母親的那位女人並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

03

電視劇中,孫若微的高光時刻是著名的北京保衛戰,劇中甚至出現了她身穿鎧甲親臨戰陣、激勵士兵的鏡頭。

湯唯的演繹的確讓這一刻令人熱血沸騰,血脈噴張。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真實的歷史上,北京保衛戰的功勞主要是監國郕王(即代宗朱祁鈺)和于謙兩人,孫太后的表現則並不算出色。

在那個明朝主力喪盡、皇帝都被蒙古俘虜的時刻,孫太后陷入了極度恐慌之中。

她所想的最重要之事,不是如何打退蒙古人,而是維護朱祁鎮的皇帝身份而不使皇帝位子落到朱祁鈺手中。

一方面,在北京城大敵當前、抗戰派與南遷派鬥爭不休時,孫太后竟然拿出大筆宮中的彩緞金帛秘密送往蒙古軍營,又密令大同等邊鎮獻出兩萬多兩銀子「犒賞」蒙古軍隊。

她仿佛人質家屬在警察不知情時秘密向綁匪繳納大筆贖金,可以想見她這一番作為對明軍的士氣造成了多大的打擊;

另一方面,她堅決不同意給予朱祁鈺皇帝身份,只答應給他「監國」稱號,實際上就是提防一旦朱祁鎮回歸將失去帝位的可能性。

劇中的朱祁鈺

與電視劇相反的還有,她極力隱瞞朱祁鎮被俘的消息,一直到蒙古「收錢不辦事」拒絕釋放朱祁鎮的回信傳來,她才勉強同意于謙等大臣的要求,冊封朱祁鈺為皇帝,一來一去已經過了整整二十八天。

對軍情急如星火的北京城來說,浪費這幾十天的爭論簡直猶如自殺,這一階段的戰局一時陷入被動,被蒙古牽著鼻子走,一直到于謙接替指揮後,情況才開始好轉。

大概是出於對于謙在北京保衛戰中堅決要求擁立朱祁鈺的不滿,她對七年後朱祁鎮奪權復位的「奪門之變」給予大力支持,對奪權之後冤殺于謙的命令也予以默許。

從這一部分歷史來說,孫若微不僅不是力挽狂瀾的功臣,反而起了一定的負面作用。

忠臣于謙最後被朱祁鎮枉殺

為了強行塑造孫若微的大女主形象,編劇篡改了相當多的歷史事實,將很多人物的正面作為生搬硬套地換到女主身上。

比如被篡改命運的除了胡皇后,還有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謙和危難時刻被推上皇位的朱祁鈺。

朱祁鈺在北京保衛戰中賞罰得當、臨危不懼,卻在電視劇中變成了二十多歲還被母親脫下褲子打屁股的畏葸小兒。

力挽狂瀾的于謙雖然忠誠沒被改掉,但卻被強行降智,剝奪了歷史上原有的北京保衛戰全面指揮權,成了在一邊旁觀孫若微「開無雙」的高級龍套。

有人被黑化,也有人被美化。

比如對英宗的美化就達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

英宗被描繪成一個單純善良但受到蒙蔽的「乖孩子」,實則此人不但極度貪生怕死、帶著蒙古騎兵去要挾大同等地的守將開關迎接蒙古軍隊,腦子更不清醒到在復位以後對拒絕開關的郭登等人給予嚴厲處分,罪名居然是「大不敬」!

拜託,人家不是為你老朱家守的這個江山嗎?

縱觀全局,編劇既想維持住「歷史正劇」的口碑,又想描繪「大女主」主導歷史走向的圖景,為此在篡改歷史之外,更讓每個人物都仿佛精神分裂。

就像劇中的宣宗,在朝廷上與祖父和叔父角力鬥智,聰敏而富有心計;回了宮中就開始化身痴情小王子,客串瑪麗蘇男主,兩個內核之間的巨大張力最終讓整個劇陷入定位的巨大混亂。

近年來,「宮廷大女主」戲泛濫螢屏,最後往往都會陷入這樣強行加戲,缺乏可信度的矛盾當中。

究其根本,是因為深宮中的女性在時代和社會的背景之下,既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去「書寫屬於自己的歷史」的。

恰恰相反,她們中的絕大多數安於妻子、母親或奶奶的角色,更多情況下沒有介入政治事務的興趣和能力。

這當然不是她們的錯,從小熟讀《列女傳》之類的教育、長大後男尊女卑的環境、社會的普遍認識共同造就了她們的這種狀態,用一個高大上的詞來說,這叫「時代局限性」。

其實,想謳歌歷史上的功勳彪炳的女性,自有無需胡亂編造的真實人物可拍。

如隋朝南疆的擎天之柱冼夫人,元代紡織業的革命性人物黃道婆,我之前寫過的明代女將秦良玉。

甚至就生活在《大明風華》時代的真實人物,永樂山東起義的領導人唐賽兒,她們自有大把完全真實但又堪稱偉大的事跡。

她們雖都具有不同的歷史局限性,卻力所能及地在時代需要的時刻挺身而出,靠自己的作為推動了時代的進步,她們身上所蘊藏著比宮廷貴婦們更要高貴的力量。

但鏡頭為何鮮有對準她們的時候?

大概和現在娛樂圈的慣例是一樣的吧,「流量不夠」。

- END -

本文文字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介紹:李公子,話癆型寫作選手,年齡90後,愛好60後,自小沉迷歷史,擅寫陳年舊事,不求妙筆生花,只願以文會友。

相關焦點

  • 《大明風華》孫若微的歷史人物原型是誰?真實人生比電視劇更精彩
    近日,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許多觀眾對明朝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劇中的女一號孫若微在歷史上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孫若微的歷史人物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孫氏(孝恭章皇后),具體名字不詳。
  • 大明風華:湯唯因與「孫皇后」原型驚人的相似,而被導演選中
    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當中,然後對於劇中的角色,大家眾說紛紜,很多人表示對選角色產生了一定的爭議。認為參與的演員並非最適合的,現在我想說,導演選擇角色肯定有自己的道理的。那麼現在我們來談一談關於選角色的一些事。
  • 大明風華:不要裝模作樣的瑪麗蘇 只有坑死你的孫皇后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大明風華這部電視劇如果能將卿卿我我的溫情,注入到煌煌大明的300年往事,便足以做到受眾層面的男女通吃。顯然,正在上映的《大明風華》就深知其奧義。下層官吏的女兒入宮,居然放棄個人恩怨和宮鬥常態,成為匡扶大明皇室的孫皇后。一個充滿古風的瑪麗蘇勵志形象,就這樣躍然於熒幕之上。然而,歷史上的孫皇后不僅不是傻白甜,甚至是坑死你沒商量的可怕存在。
  • 《大明風華》三大女主結局 胡善祥被廢而她成最大贏家
    《大明風華》三大女主結局 胡善祥被廢而她成最大贏家時間:2020-01-09 23:48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李子柒年入1.6億怎麼回事?與2018年上市公司淨利潤指   由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等人共同主演的古裝劇《大明風華》目前正在熱播中,這部劇的演員陣容十分強大,個個都是實力派,一經播出就吸引到了許多網友的注意,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收視成績,期待後續表現!   《大明風華》根據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改編而來,主要講述了明朝孝恭皇后孫若微傳奇的一生。
  • 大明不和親、不納貢,為何《大明風華》中孫太后用重金贖買朱祁鎮
    孝恭孫皇后在歷史上的戲份其實並不多,雖然歷經六朝五帝,但《明史》中關於她的記載只有不到四百字。然而,由於孫皇后是電視劇《大明風華》中的女主,她的戲份實際上人為增加了不少,而關於其用重金贖回朱祁鎮這件事便是如此。
  • 網商社科丨大明風華,明朝永城張皇后的真實和傳說
    全劇展現了這位大明皇后傳奇的一生,非常勵志。當然,劇情大多都是虛構,但我們根據劇中幾位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明朝皇帝推斷,《大明風華》中孫若微的歷史原型就是影響明宣宗、明英宗、明景泰帝三朝政局的孝恭孫皇后。孝恭孫皇后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山東鄒平人,永城縣主簿孫忠之女。
  • 《大明風華》沒告訴你的歷史真相,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棄劇了
    自古以來,後宮宮鬥都是你死我活的角逐,以賢德著稱的胡善祥無緣無故被廢,孫皇后不可能沒有干係。而且歷史上的胡善祥在餘生中一直遭孫皇后壓制,直到孫皇后去世,她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才給已去世許多年的胡善祥恢復了皇后名分,由此可見在孫皇后有生之年一直沒有放過胡善祥。
  • 《大明風華》中的孫若微,歷史上歷經六朝五帝的傳奇皇后!
    可清朝之前的明朝劇卻不多,《大明風華》就是一部明朝電視劇。這部劇根據小說《六朝紀事》改編,又名《大明皇妃·孫若微傳》,講述的是明朝初年,湯唯飾演的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 《大明風華》中湯唯飾演的孫若微 孫若微何許人也?她的原型是明朝第五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位皇后孫氏。
  • 《大明風華》裡的孫若微,歷史上歷經六朝五帝的傳奇皇后
    可清朝之前的明朝劇卻不多,今年年底終於有一部講述明朝且製作宏大的電視劇播出了,該劇便是——《大明風華》。這部劇根據小說《六朝紀事》改編,又名《大明皇妃·孫若微傳》,講述的是明朝初年,湯唯飾演的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
  • 《大明風華》中的孫若微,歷史上歷經六朝五帝的傳奇皇后
    可清朝之前的明朝劇卻不多,今年年底終於有一部講述明朝且製作宏大的電視劇播出了,該劇便是——《大明風華》。這部劇根據小說《六朝紀事》改編,又名《大明皇妃·孫若微傳》,講述的是明朝初年,湯唯飾演的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
  • 10個古裝劇皇后《大明風華》胡皇后好慘,《皓鑭傳》把蕩婦變賢后
    許多古裝劇中都有皇后,像是近日熱播的《大明風華》,前前後後就出現四位皇后,而該劇是以明朝初年為背景的歷史故事,劇中皇后都有其原型人物,以下10個「古裝劇皇后」歷史原型,《大明風華》胡皇后好慘,吳謹言《皓鑭傳》把蕩婦演成了賢后!
  • 大明孫皇后,原來她也演過,扮相比湯唯美
    上一個扮演孫皇后的,還是何晴,她在《女醫明妃傳》中扮演的孫太后就是現在湯唯扮演的孫若薇。《大明風華》中湯唯扮演的是年輕版的孫太后,雖然湯唯很漂亮,但是劇中的造型有點一言難盡,大多時候都太過簡單,沒有體現出湯唯的美。
  • 明宣宗孫皇后,堪稱宮鬥高手,卻被《大明風華》成功洗白!
    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這部劇以明宣宗的皇后孫氏為主角,講述了她不平凡的一生。然而,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卻和劇中有著很大的差別,也可以說電視劇在某種程度上為孫皇后「洗白」。那麼歷史上的孫皇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其實在歷史上,宣宗孫皇后的名聲不好,甚至可以說很差!據記載,孫皇后是山東鄒平人,父親名叫孫忠,擔任永城縣主簿。孫皇后能夠入宮,說來也是機緣巧合。
  • 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堪稱宮鬥高手,被《大明風華》洗白
    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這部劇以明宣宗的皇后孫氏為主角,講述了她不平凡的一生。然而,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卻和劇中有著很大的差別,也可以說電視劇在某種程度上為孫皇后「洗白」。那麼歷史上的孫皇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 《大明風華》大結局了,朱祁鎮後來皇帝當得怎麼樣?
    春節之前,《大明風華》也全劇終了。
  • 《大明風華》:人生需要大格局的孫若薇,而不是小情小愛的胡善祥
    最近我擱筆追了兩部劇:《大明風華》,《鶴唳華亭》和《精英律師》,因為我覺得自己寫文章已經到了一個瓶頸,不知道該怎麼去寫出好的文章了,於是索性放下筆向大編們學習。其實,我們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地發展自己和自我成長成熟的過程,不犯錯的人幾乎沒有,《大明風華》中漢王對孔老夫子的評論讓我忍俊不禁,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連孔子都會犯錯,更何況是渺小如塵埃的凡人,平頭老百姓?
  • 大明風華中,皇太孫後來廢掉胡皇后,真是因對孫皇后情深義重嗎?
    最近大明風華熱播,很多人又對明史有了興趣,尤其電視劇的主人公朱瞻基。雖然他在位只有10年,但是政績還是很好的,他跟他父親一起被稱之為仁宣之治,簡直堪比漢代的文景之治。但是這樣一位有作為的好皇帝,他卻有一個汙點,什麼呢?他廢后了。就像電視劇演的一樣,實際上朱瞻基是有兩個老婆的,胡皇后和孫皇后。
  • 《大明風華》孫若微原型:歷六朝五帝,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皇后
    《大明風華》開播,熱度直線上升,該劇以皇后孫若微的傳奇一生為主線,講述了她歷經六朝五帝從靖難遺孤成為皇太孫妃、太子妃、皇后到太后的故事。
  • 「創作開運禮」大明風華只是一部家庭倫理宮鬥劇,不是什麼歷史劇
    (《大明風華》中的孫皇后和胡皇后)雖然《大明風華》的收視率很高,但是不容置疑其豆瓣評分實在是有點兒差強人意。豆瓣評分只有6.6分。在大家看來豆瓣評分只有高於八分才可以稱之為是一部好劇。例如《大明王朝1566》評分就達到了9.7分。可謂是口碑炸裂。
  • 《大明風華》那些明顯與歷史不符的情節,網友表示不能忍!
    最近一直熱播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終於大結局了。不過,真正了解這段時期歷史的人可能會覺得這部電視劇偏離歷史太多。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吐槽一下劇中那些明顯與歷史不符的情節,真的不能忍!雖然沒必要與電視劇太過較真,但多了解點歷史知識總是對自己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