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晚,梁旋、張春執導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在北京首映。隨處可見的中國風設計,色彩濃鬱的絕美畫面,令不少影迷驚嘆不已。意外的是,兩位導演竟都是首次「觸電」動畫電影。
兩個「門外漢」——工科出身的梁旋和自小學習國畫的張春,結緣於12年前梁旋的一個夢。梁旋說,「2004年的5月份,我們做了《大魚海棠》這個短片,源自於我當時的一個夢,這個夢是小魚最後長成大魚,大到天地容不下它」。而這個夢就是現在這部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的靈魂。對「靈魂」一詞,梁旋有自己的獨特理解,「靈魂是每個好電影都必須有的,連接到每個觀眾心底的東西,是能夠打動每個人的東西」。因此,梁旋多次強調,《大魚海棠》是一個「全年齡」動畫電影,「15-25歲的年輕人會看到愛情,年齡大點的人會看到哲學,小朋友也能看到比較童話的東西在裡面」。梁旋說,他想在《大魚海棠》中呈現的是「一個夢境的美」:「我跟張春,因為這個電影來源於我的一個夢,所以希望能把這個夢帶給觀眾,讓觀眾進入電影院觀影的時候就進入到這個夢,所以我們會用很多技術手段幫助大家進入這個夢,包括整個光影會區別於以往的動畫電影,會更偏向於很多的真人電影,更注重光影,更注重用濃鬱的色彩和光進行對比」。基於這個思路,梁旋和張春會十分注重細節的呈現,非常重視畫面感。梁旋不會畫畫,他會把想像告訴張春,張春就會畫出非常美的畫面,梁旋的劇本也會讓張春很有創作欲。追求完美的兩個導演,也常在極小的細節上格外「較真兒」。譬如,湫這個角色的頭髮是黑還是白,就糾結了很久。張春堅持認為,「從視覺搭配來看,椿跟湫在一起,紅色的衣服、黑色的裙子,男主角的頭髮需要一抹比較亮的顏色,這樣看起來才能和諧」,「所有的設計和最初的靈感,動機都是來源於我最初的喜好,我也不會避諱說為了讓大家看起來像中國,而硬給他做一個黑頭髮」。在CG的製作上,這種對細節的執著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張春說,在《大魚海棠》中,一半以上的場景是在下雨,有大雨,還有毛毛細雨。同時,一個鏡頭裡有十幾層雨,就需要這些雨一層層輸出來給3D公司去合成,而「在每一層上都要專門調製透明度、亮度、景深,所以基本上3D轉制的時候,一半的時間都是花在雨效上」。梁旋說,「我們想把中國最極致的美帶給觀眾,一方面是畫面的美,一方面是故事動人的美」。他們在色彩畫面上做了很多工作,通常動畫電影是一場戲劇做一個色指定,或者對角色做色指定,但是《大魚海棠》中有1300多個鏡頭,有單獨600-700個鏡頭是單獨去做色指定。針對一個中景和一個全景,哪怕是挨在一起,創作團隊也會中景做一個色指定,然後遠景再做一個色指定,這個工作量是巨大的。梁旋說,「我覺得這是我們的一次嘗試,我們用非常繁瑣的工序去確保觀眾的視覺效果是達到了張春的追求」。張春也談到,《大魚海棠》的整個主色彩是紅色的,但其實製作的時候會發現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紅色,「比如椿穿的紅衣服,白天是一個紅色,晚上是一個紅色,離他近一點又是一個紅色、遠一點會帶上空氣的質感,會更是另一種紅色。所以,我是希望追求在整體效果統一的情況下,裡面有更有層次更細膩的表現」。即使做到如此極致,梁旋仍稱處女作《大魚海棠》留下了許多遺憾:「電影就是這樣一個遺憾的藝術」。談及中國風,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一些中國老牌動畫片,如《大鬧天宮》、《哪吒鬧海》、《九色鹿》、《寶蓮燈》等等,從取材、人設、畫風、音樂等,到各式各樣的細節,儘是原汁原味的中國元素,並且全部由中國團隊打造。2013年,日本導演高畑勳的作品《輝夜姬物語》,用絕美的水墨畫風呈現了《竹取物語》的古老故事,令人聯想到中國老一輩藝術家創作的中國風水墨畫動畫片。《大魚海棠》曾公布過30張水墨風的精美海報,那麼,主創們是否也考慮過在動畫電影中呈現類似的中國風動畫電影呢?「所謂的中國傳統的建築,就是我從小習慣的一個環境,對我來說沒有多大特別。我只是把自己生活的環境、自己的感受做到電影裡面,所以大家在電影裡面可以看到,都是中國的。」張春認為中國風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在《大魚海棠》的世界裡,人物角色多達一百多人,除了主角椿、鯤、湫,還有椿湫的家人、靈婆、鼠婆、后土、句芒、嫘祖、祝融等等家族各位長老等角色,每一個角色均有創作來源,靈感大多來自古籍《莊子·逍遙遊》、《山海經》、《太平廣記》、《搜神記》等等。此外,梁旋說,在創作《大魚海棠》時,自己受到很多中國經典動畫的影響,「像鯤的眼睛就有參照哪吒的眼睛」,也借鑑了很多老動畫片中「仙氣飄飄」的意境。梁旋和張春也曾考慮去嘗試更加多樣化的「中國風」,但是資金、人才、時間成本上的問題是二人無法迴避的難題,這甚至制約了二人對《大魚海棠》創作風格的選擇。梁旋提到,高畑勳導演的《輝夜姬物語》,在團隊強大、資金充裕的情況下,依然製作了9年之久,「如果按照那種方式去製作,也許還需要再有十年二十年,我覺得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怎樣在一個有限的資金預算裡,在現有的條件裡,去把這個作品帶給觀眾」。人才斷層問題,是《大魚海棠》最終選擇目前這一風格的直接原因。張春談到,「目前這種風格在我看來是最適合量產化的風格,但是並不代表說我們擅長這個風格,或者說我們只會做這種風格。基於目前的人才所熟悉的一個風格,所以我們才選擇了這樣一種」。在經歷了資金、人才、時間等諸多困難後,《大魚海棠》終於用12年遊到了岸邊。梁旋淡然的說,「生命是很長的,不用著急,我們都會見面的」。去年《大聖歸來》的巨大成功,讓許多人認為動畫電影市場開始「蠢蠢欲動」,動畫電影或許能夠迎來一個稍微光明些的投資環境。然而梁旋卻不這樣認為,在他看來,「找投資永遠都是非常難的」,所以做動畫電影一定要「非常理性的問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熱愛這個事情,因為它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早在2004年,一部7分鐘的動畫短片《大魚海棠》在網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宮崎駿式的畫風,美輪美奐的換面,奇幻的想像,都讓網友耳目一新。2008年,原創作者梁旋、張春有了把《大魚海棠》搬上大銀幕的想法,之後他們花了3年的時間打磨劇本,並完成了近20分鐘的動畫短片。2010年7月,他們創立的中國北京彼岸天文化有限公司的短片動畫《大魚海棠》成功入選韓國首爾國際動漫節,並且是唯一入選的中國動畫電影,最終摘得了最佳技術大獎。此外,影片還被法國蓬皮杜當代藝術中心收錄並讚譽為「最傑出的藝術品之一」。彼時的中國動畫片市場完全被好萊塢和日本壟斷,國內能掀起風浪的動畫都是「喜羊羊」和「熊來了」之類的低幼影片,被寄予厚望的《魁拔》也遭遇了慘澹的票房反饋,國產動畫陷入低幼和抄襲的怪圈。市場亟需精品動畫來重現《大鬧天宮》時的國產動畫輝煌,在國外屢獲肯定的《大魚海棠》自然被賦予「振興國漫」的重任。然而,《大魚海棠》動畫長片的製作卻一波三折,作為周期長、耗資高的動畫製作來說,資金無疑是制約影片製作的最主要因素,而《大魚海棠》的製作團隊在資金的籌集中卻步履維艱。2010年,彼岸天公司與上海文廣籤訂500萬美金投資的排他協議,卻因遭遇上海文廣2010年改制而被迫擱淺,「大魚」項目暫停。直到2013年6月,團隊在時光網上發起眾籌,從3996位網友手中籌資158萬元,成為中國眾籌史上籌資金額最高的項目。2013年8月,光線投資500萬美金。2013年11月,《大魚海棠》終於確定了投資方和發行方,正式進入製作階段。12年,深夜裡的小夢才終於展示於大銀幕上,這段路太長。12年裡,有國產動畫的市場缺失、饑渴和焦慮,也有擁躉們對國漫崛起的殷殷期望。雖然歷經砥礪辛苦,但梁旋也承認環境確實變好了,《大聖歸來》的逆襲會讓院線把更多目光投向動畫電影,「大家會有這樣一個念頭,想著也許《大魚海棠》會成為第二個奇蹟,當院線也有這樣的念頭時,我們就有更多的機會」。《大聖歸來》在去年七月上映的第一天排片量僅10%,而《大魚海棠》上映第一天的排片量就達到了20%左右,這或許是讓動畫電影投資人和製作人都略感欣慰的訊息。同樣欣慰的還有3年前參與眾籌的4000名網友,一位當年的眾籌者在片尾名單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唏噓道,「等了12年,不負我心。」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招聘小夥伴啦:全職記者兩名,編輯一名,坐標北京,1到2年影視行業記者從業經歷,熱愛影視娛樂行業;有激情,寫作功底紮實,願意花時間研究怎樣去講一個好故事,有自媒體工作經驗優先,待遇均高於行業水準。有意者請發簡歷至876330555@qq.com
求報導、合作可加微信:yldjszl
長按圖中二維碼
可申請加入逼格滿滿的
「娛樂獨角獸的朋友們」微信群哦
本公眾號原創版權,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法律顧問: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 王維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