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和託林兩兄弟,湧入位於曼徹斯特的老特拉福德看期待已久的曼聯比賽,這是他們各自放假後,第一個兄弟一起度過的周末,兩人興奮不已。
但不到24小時後,兄弟倆就被發現在一家酒吧上的小旅館裡雙雙斃命。實體檢測報告結果是——藥物過量。
01 愈演愈烈的青少年吸毒問題
像大多數英國父母一樣,退休教師雷和妻子曾和兒子討論過毒品的危害,包括死亡的風險。他的兩個兒子感情深厚,做什麼事都在一起,從帆船到足球,再到組樂隊,愛好完全一致。
不幸的是,他們的死亡也是一致的。
2014年11月29日,大兒子和二兒子穿越了半個英國在曼城相見,兩天後死於服用過量的搖頭丸。對於家長來說,這是令人震驚的消息,因為他們從沒有發現孩子對毒品有興趣。
事實上,這是兩兄弟第一次嘗試搖頭丸,他們聽說這種東西能讓人更快樂,便從暗網上從一個化名為Stone Island的店裡購買了一些。屍體被解剖時,法醫在他們體內發現了大劑量的搖頭丸。
在某些情況下,以藥丸或粉末形式服用的搖頭丸會導致青少年的心率和血壓飆升至危險水平。還可能導致噁心、焦慮、食欲不振、發熱,以及「扭曲」的身體感官。
一些青少年因為心臟過負死亡,另一些在吃完藥後感到燥熱口乾,於是不停喝水,導致水中毒身亡。
1995年11月,在英國最引人注目的搖頭丸死亡事件中,女學生Leah Betts在18歲生日聚會上服用了一片搖頭丸後,然後因為口渴的副作用,在90分鐘內喝下了12品脫的水(接近6升),最終死於飲水過量造成的腦腫脹。
當時,家人發出了她躺在病床上的照片,悽慘的場景第一次令全英國重視起搖頭丸的危害。但二十多年過去了,非但搖頭丸沒有從英國消失,青少年吸毒致死事件卻越來越多,2019年比2018年因搖頭丸死亡的未成年人多了三倍。
在一天裡因為搖頭丸失去了所有的孩子的父母,除了絕望和悲傷外,不禁費解,為什麼在英國如此大劑量的毒品能夠輕易獲得?
02 暗網,跑步者,毒販千變萬化
罪魁禍首之一就是暗網(dark web)。暗網是通常用來交易非法物品的網絡黑市,在這個加密的網絡中,你可以輕易買到槍枝,毒品,走私的貨物,色情復仇或自殘虐待錄像。而註冊暗網的帳戶沒有什麼門檻,交易也非常難被警方監管。造成了無數青少年踏入深淵。
但在英國,毒品販賣「熱火朝天」的地方不僅是網絡,即使是面對面交易,毒販仍然十分猖狂。首先掌握毒品貨源的通常是一些幫派頭目,他們不會親自去賣貨。
倫敦頂級辯護律師Nick Titchener解釋,向青少年提供搖頭丸的通常是他們的同學或朋友,以一種類似於「直銷」的方式形成完整的上下線。
這些遊走在學校,酒吧和車站附近的毒品「推銷員」,被道上稱為runner——跑步者,這些人日常會攜帶毒品在外面晃悠,並處於幫派鬥爭的第一線。因為是跑腿的,又經常需要躲避警察的追捕,所以被稱為跑步者。
跑步者通常是英國貧窮社區的底層人家的青年,有時候幫派甚至會找小學生送貨。對於跑步者來說,很多人的父母也是酒鬼或毒販,家境貧寒的他們從小就生活在充滿暴力的社區,知道自己註定上不起大學,不會擁有更好的未來,於是以自取滅亡的方式將毒品送到更多貪圖享樂的孩子們手裡。
英劇《重任在肩》中就有兒童介入販毒之中的情節
警察辦案時,最多只能將這些小嘍囉帶走,由於上線複雜,通常無法追查到真正的販毒高層。這就導致警察抓再多的跑步者,也會有其他的跑步者來接班,沒法動搖毒品銷售的根基。
03 零花錢夠買藥,比點外賣還方便
毒品銷售對於幫派的高層來說只是一門生意。他們清楚地知道,諸如搖頭丸、大麻等B類毒品面向的是廣大的青少年,當然包括未成年人。因此,這些毒品的價格都定得相當之低。
在暗網上可以批發到搖頭丸,一顆只有2英鎊,比買菸酒還便宜。你可以選擇自己吃,也可以做跑步者去大街上用5倍的價格賣給別人。
「在你的社交媒體上,可以在線訂購搖頭丸,直接送到家門口,比外賣披薩送的都快。」
對於英國青少年來說,嗑藥的成本看起來比喝酒抽菸低太多。購買香菸和任何酒類,進出酒吧都需要滿18歲。在這點上,英國執行得很嚴格,如果店員認為你不像成年人,就必須索要你的身份證件核實年齡。
想要開party的中學生們已經認定了一種享樂主義——派對上必須要有點什麼助興。所以他們偶爾會躲在超市外讓成年人幫忙買菸酒。但在毒品越來越便宜,越來越好獲得後,這些小孩發現買毒品比買菸酒簡單太多。
毒販不會問他們任何信息,只要有錢就能交易。如果你是熟客,甚至還能得到毒販的手機號,隨時需要,隨時上門送貨,速度比外賣都快。
並且,搖頭丸的藥效不會立即起作用,想要借搖頭丸達到快感的青少年在吃下藥後,通常還會服用多種其他的藥物,來加快藥效的來臨。這就導致了在英國,許多同樣疏於看管的B類毒品泛濫,在倫敦這種大城市裡非常容易買到。
比如同樣臭名昭著的K粉,在青少年中也相當流行。K粉在英國的年輕人眼裡是一種非常隨意的毒品,他們並不認為這會對自己造成什麼損害。由於價格相當低廉,K粉一度在英國超越了階級和年齡的限制,成為了一種時髦而愚蠢的放鬆工具。
大麻更是如此,很難想像在英國購買大麻的便利程度。當記者採訪幾名未成年學生這個問題時,他們甚至哈哈大笑嘲笑起來。因為在英國學生的世界裡,不用你去找大麻,大麻會自己來找你。
一個16歲的孩子說到:「當我們走路去學校的時候,有人會過來問我們要不要買大麻。」另一個人說:「如果他們認為你是那種常抽大麻的人,可能會直接塞給你名片。」。
如果看到有學生抽菸,就會有販子上去推銷大麻。英國禁毒組織Volteface研究顯示,與香菸和酒精相比,大麻已被視為年輕人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娛樂品。
這對於一個《濫用藥品法》中寫明了持有任何種類的大麻均是違法的國家來說,實在是有些可笑。內政部發言人卡羅爾·布萊克坦言英國政府在遏制毒品方面做得有限。多年來英國警方一直被削減預算,缺乏緝毒的資金支持。
倫敦大都會警察局局長甚至透露出他們有意放鬆對毒品的管制,他認為抓捕跑步者反而會導致販毒鏈的權力真空,從而在爭權奪利時造成更多暴力犯罪。(主要還是因為沒錢人少不想管)
這就導致毒品在青少年中流通更加肆無忌憚。
自2014年起,11歲至15歲兒童的吸毒率增加了40%以上。而接受專家幹預的青少年吸毒人數持續大幅下降,仿佛嗑藥已經成為了常態。
而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吃進去了什麼,在大部分時候,街頭銷售的搖頭丸都摻雜了其他的毒品。「零花錢」價格的搖頭丸,通常與古柯鹼、海洛因等致命且嚴重成癮的A類毒品混在一起,做成糖果的樣子。
這樣做可以保證購買人迅速上癮,逐漸從便宜的B類毒品轉向價格高昂的A類毒品,幫派坐收漁利。而年輕人們就從他們自認為沒有什麼大害處的大麻,搖頭丸開始,一步步走入深淵,丟掉正常生活甚至性命。
04 死神就在門口等你
很多人喜歡用大麻、搖頭丸不成癮的話術來勸導年輕人嘗試這些「無傷大雅」的毒品。但醫學家表示,此類的迷魂藥雖然不會在生理上造成依賴,但卻很容易讓年輕人產生心理依賴。
一些英國年輕人已經深深地迷上了搖頭丸,以至於他們覺得沒有搖頭丸,他們就無法在聚會或節日中享受美好的時光。根據英格蘭公共衛生組織(PHE)的統計,一年中需要治療來戒除搖頭丸成癮的兒童就有457個。
一位參與戒毒的青年承認,她在17歲的一次家庭聚會上第一次服用搖頭丸後迷上了它。她說,一開始這種藥給了她「很大的興奮感」。但當她越來越多次服用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我每周和朋友出去玩兩三次,很快,一粒藥丸就不足以讓我興奮。我開始吃兩到三倍的藥,然後再喝很多酒,才能達到興奮的狀態。」
她發現她只有在吃藥的時候才能快樂,日常仿佛行屍走肉,在高潮和低谷間切換,精神恍惚,家人的電話也不再接。
緊接著,她像很多人一樣,瘋狂尋找著更刺激的毒品,把古柯鹼和搖頭丸一起吃,只為了自己回到飽滿的精神狀態,但回到飽滿的狀態也只是為了有精力再去買更多的藥。
僅僅1年,她就已經頹廢得不成人形。但幸運的是她戒掉了毒,重新開始了生活。但這沒有改變一個事實,路上還有著一批又一批的「毒品推銷員」,熱情地告訴來往的孩子:這個不上癮,這個可以吸。
那些為了追求和同齡人一樣酷的孩子們像買披薩一樣選著毒品,在派對上縱情大笑。但當生命隕落的那一刻,笑到最後的只有毒販罷了。
雅克和託林的父親擔心著英國青少年的未來:「死神就在門外等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