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個「摩天輪」禮物,可解鎖「18禁音視頻套餐」!這些涉嫌色情音視頻「交易」的現象,竟堂而皇之地發生在語音平臺「荔枝」的助眠直播間裡。
原本只是想緩解睡眠問題的市民楊先生(化名)進入荔枝平臺名為「X鹿」的助眠主播直播間,發現主播在不斷發出彈舌、吹氣等聲音的同時,還稱打賞可獲得「超刺激」福利。抵不住好奇,楊先生打賞了一個「鑽戒」,隨後收到主播發來的一段音頻。音頻中,不時傳來女性呻吟、喘息、吮吸等聲音,並詳細描述了長達半個多小時性交過程,情節聳動。
接到楊先生報料,記者對荔枝平臺上的助眠類語音及直播間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多名主播都涉嫌誘導交易類似「福利音視頻」,不少荔枝金牌獨家主播參與其中。另外,在部分助眠直播間內,還有疑似未成年人參與評論和打賞。
平臺力推助眠
背後發現色情音視頻交易
去年9月,荔枝在抖音官方帳號上線一組視頻推廣「助眠」,用「舒適的白噪音」「小哥哥、小姐姐的聲音哄睡」「伴著安眠曲入睡」「催眠3D音樂」等內容,吸引用戶進行相關搜索。
記者在該平臺搜索「助眠」,會出現「掏耳朵」「白噪音」「海螺敲擊」等助眠方式,但更多的播單題目是類似「睡裙下的心跳」「老師採耳的舒適感受」「嬌妻懲罰之冰塊折磨」「蘿莉御姐雙人採耳」等具誘惑性的文字。
直播間助眠頻道內,「色情音視頻」交易更不斷上演。楊先生提供的截圖顯示,主播給其發來一個名為「B鑽戒套餐」的文件包和兩個私密視頻。文件包內含12個mp3文件,標題為「嬌媚小姐姐幫你清理耳朵」「心跳舔耳訂製」等。
*主播「X鹿」通過QQ發來語音及視頻文件
打開一個音頻後,傳來主播的聲音,語調曖昧,言語露骨。另兩段視頻中,女性身著情趣內衣,半脫內衣褲,不斷撫摸私密部位。
楊先生告訴記者,收到文件包後,主播表示「摩天輪的更刺激」,引導他繼續送更大數額的禮物。
*文件包內的「至尊套餐」項目
記者在荔枝多個助眠直播間看到,有用戶在公屏不斷發QQ號售賣「熱門主播音頻」。添加QQ號後,對方表示15元就可購買10餘個荔枝金牌主播的全套私密音頻,這些語音包都是這些主播發給用戶的。對方發來的音頻截圖上,包括「X鹿」「X尼」「秋X」「啾X」「墨X」等多個主播,目錄與楊先生收到的音頻無差別。
*圖中為某直播間內一用戶發廣告售賣熱門主播音頻
不少助眠金牌主播
誘售「私密福利」音視頻
8月28日晚,記者進入主播「X鹿」的直播間。
*主播「X鹿」直播間
*主播「洛X」直播間
記者在幾個主頁標註為「荔枝金牌獨家直播主播」的主播動態及頭像中也發現不少推廣「私密福利」音頻的內容。
*主播「X尼」的動態
曾被關閉頻道的ASMR
有的變身「助眠」
事實上,目前荔枝上多數「助眠」「採耳」「哄睡」音頻脫胎於換了馬甲的「ASMR」內容。ASMR發源於國外,意為「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俗稱「顱內高潮」,興起初衷是為了通過各類模擬音效緩解人的精神壓力,但不少音頻內容利用ASMR傳播具有強烈性暗示的音頻。2018年,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曾約談多家網站要求大力清理涉色情低俗問題ASMR內容。
兩年前,荔枝平臺曾被曝光ASMR頻道存在色情內容,平臺回應表示已對ASMR類節目作出了關閉頻道的處理,併集中進行了對違規內容的整治,但如今,低俗、擦邊球類ASMR內容,以「助眠」外衣通過平臺大量傳播、複製。
疑似學生在直播間打賞
記者還注意到,荔枝平臺已經上線了青少年模式,開啟青少年模式,只能瀏覽「讀繪本」、「讀詩」等推薦音頻,無法使用錄音、直播等功能。但在部分助眠直播間內,仍有疑似未成年人參與評論和打賞。
8月29日凌晨,在主播「文X」的直播間內,有一用戶自稱是初三生,說自己「就能撩得到大姐姐」。另一主播「辰X」的直播間內,有一疑似高中生稱「30號就開學了」「公立校連智慧型手機都不讓帶到學校」,說完後接連給主播打賞了幾個禮物。
*部分助眠直播間內,疑似學生參與討論
在平臺上,還有部分音頻內容疑似為未成年人錄製,內容較正常,但有的配以低俗標題,引人誤解,在幾段音頻下方,有不少粗俗評論。
聲音
傳播色情內容觸碰法律底線
針對目前語音社交市場上出現的、甚至是平臺大力推廣的「助眠」「音療」「ASMR」等內容產品存在的問題,廣東蘊德律師事務所主任林志明律師接受南都採訪表示,包含比較露骨色情內容的文字、語音等,在法律上為「淫穢電子信息」,屬於淫穢物品的一種。其表示,今天App裡交易的色情內容,不過是換了一個平臺或信息載體,但換湯不換藥,它仍然屬於淫穢電子信息,試圖通過傳播這些內容牟利,也仍然涉嫌違法。經營平臺對此類違法信息負有法定的監管、清理義務,如果因為短期的經濟效益而對此類信息「視而不見」,甚至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仍然默許、放縱色情信息大量傳播,就會涉嫌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
「這是法律底線的問題」。林志明律師認為,有色情內容的信息,始終屬於違法犯罪的範圍,任何平臺或內容生產者都應時刻警醒,無論大環境是否在整治網絡內容生態,一個平臺都應當通過設置舉報機制、監察機制等方式,儘可能履行監管責任,以使平臺的內容創作生態保持健康和積極向上,否則也只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以擦邊球的方式博流量關注並非平臺或企業經營的正道,平臺只有守住法律底線,才能創造良性循環的社區生態。」
而今年3月實施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明確,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使用者不得製作、複製、發布含有散布淫穢、色情,以及帶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產生性聯想的信息。
來源:南方都市報、杭州交通9182020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