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的閱讀因為工作居多。難得有假期,把一本本與工作無關,只是單純想看的書看完,誰能說這不是最好的度假方式之一?
看小說對我來說一直和看電影、看電視劇是一樣的。表現方式不同,但是其實都是講故事。
說到《編舟記》的故事,最出名的應該是這張電影版中的截圖:
男主馬締光也躺在書堆中,既有構圖上的美感,又能凸顯編輯苦逼的生活狀態。
所有和編輯、圖書相關的公號,必有一篇推送用過這張圖當作頭圖。可見這部電影至少在出版從業者心中非常能夠引起共鳴。
和電影版《編舟記》豆瓣30349人次的評分比起來,小說版《編舟記》的1079人評分實在不多。
(但對於一本書來說,其實已經很多了。╮( ̄▽ ̄")╭)
一般評分人數越多,評分質量越高。電影版和小說版同分,似乎電影版應該更勝一籌才對。
但是事實上,電影版將小說中太多的細節刪去。書中那一個個形象豐滿的人物在電影中,顯得寡淡很多。
或許看完電影,有共鳴的人會寫出這樣的標題的讀後感:
但是看完小說版,你的關注點應該不會只在編輯這份職業上。
就像小說作者三浦紫苑在她另一部作品《哪啊哪啊神去村》中描寫的伐木工一樣,編輯這個職業並沒有那麼特別,特別的是每個人在自己人生之路上的迷茫與堅持。
馬締光也,表達的迷茫
《編舟記》講的是不善言辭的馬締光也克服困難,用了15年編輯出版了一本中型辭典《大渡海》的故事。
電影中馬締光也剛一出場,就是在出版社食堂的角落裡,獨自拿著一本書。被同事笑稱為「有辭典的氣息」。
確實,這個時候的馬締在業務部門(類似我們的圖書發行),負責推廣出版社的圖書,非常笨拙。
這個感覺是不是很眼熟,很像《重版出來》裡的幽靈先生小泉純?
但是和小泉純對銷售工作一開始的不理解不同,馬締光也並沒有排斥這份工作。他表現出的格格不入,不是因為工作,只是性格本身如此。
小說中,馬締光也被調入辭典編輯部三個月後,有一段寫到:
馬締顧不上開燈,癱倒在六張榻榻米大的房間正中央。調動之後已經差不多三個月了,卻仍未適應辭典編輯部。上班時間基本是朝九晚六,下班後也無需應酬。按理說比起在營業部的日子應該輕鬆很多,儘管如此卻疲憊不堪。P27
小泉的煩惱來自營銷工作本身,而馬締苦惱的是:
如果說房間多多少少反映出主人的內心,那我就是空有詞彙卻不懂運用、積著厚厚灰塵的乏味之人。P30
小說中的馬締雖然不善表達,但是他其實是詞彙方面的天才。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一件事只有一種表達方式,或者一種理解方式。但是對於馬締來說,總是有太多種方式在他腦袋中盤旋,他看似遲鈍與異於常人的理解,都是因為這方面的天分造成的。
我們上學時,尤其是數學課上,老師經常會鼓勵學生針對一道題去尋找不同的解法。能想到不同解法的學生往往也是在數學上比較有天賦的人。馬締就是一個在詞彙方面有天賦的人。只是大部分時候,我們不太接受不同於普通人的人。
小說中的馬締第一次讓我看到他有肩負起編輯《大渡海》的能力,是在得知出版社可能終止《大渡海》項目時,所表現出來的決斷力:
「西岡,拜託你打聽下消息,到底叫停一事發展到什麼階段,是否還有交涉的餘地。然後,我這邊就把生米煮成熟飯好了。」P57
然而這段在電影中被西岡取代了:
是的,西岡是讓叔演的
另外,當出版社提出讓辭典編輯部同時只做其他百科全書時,小說中的馬締是拒絕的,而電影中是馬上答應。
電影中將遇到難題的馬締處理成了一個有決心克服困難的人。看電影的時候或許會被一兩句臺詞感動,但是仔細想想,如果只是一個光會喊口號但沒有頭腦的中二少年,怎麼可能堅持15年去編一本辭典。
所以,電影中的處理過於簡單。
馬締的決斷力在小說中也有關鍵作用,這也是西岡轉變的開始。西岡第一次覺得馬締不只是怪而已。
馬締的這種表達障礙還表現在與香具矢的感情線上。這兩個人的感情描寫既有趣又讓人意外,尤其是在最後點破那裡,讓我這已婚婦女也有種被發糖的感覺。
但是電影的處理就比較一般了……
電影中宮崎葵扮演的香具矢一直有一種憂鬱的感覺,因為馬締寫的情書太過艱澀難懂,所以有了在玄關處逼問這一幕。
這樣的情節實在是太俗了,而且至少有兩個問題。
第一,就像馬締說出「我想編《大渡海》」一樣,讓馬締這個人直接說出「我喜歡你」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使是逼問狀態。
第二,小說中,即使是和心愛的香具矢聊天時,馬締也是會經常因為詞彙問題而走神的人。即使如此,香具矢只是會去做其他事情,等著馬締神遊回來再繼續。只有這種默契,才會讓人覺得這兩個人的般配。
電影中的香具矢因為在走入婚姻時失敗而變得自卑膽怯,但是小說中的香具矢卻更加開朗自信。相比較,只有這樣的香具矢才會在婚姻與自己喜愛的職業面前選擇了後者吧。
關於香具矢,是電影改編中最不成功的部分。
馬締和香具矢,都代表了在某方面有天賦,又或者很早就對自己的人生有堅持的人。這樣的人是最令人羨慕的。
而更多的人,是像西岡和岸邊綠那樣的人。
西岡正志,為什麼而堅持的迷茫
西岡很早就是辭典編輯部的一員,但是一直都與這個部門不協調,這個感覺和在銷售部的馬締,以及後來從時尚編輯部調到辭典編輯部的岸邊綠是一樣的。
西岡的周圍一直沒有像馬締、荒木以及松本老師那樣的人。學生時代的朋友都對痴迷這種狀態敬而遠之。西崗也覺得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未免有些傻氣。西岡的父親也是上班族,但他到底是否喜歡那份工作,無從得知。單純因為是工作,才去公司上班。為了家人,為了提高公司的業績,為了領工資過日子。
理所當然的事。P116
本來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有了與自己年齡相仿的馬締的出現,讓西岡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他開始思考是否自己也可以擁有為之著迷的東西。
西岡的狀態就是大多數人對待工作的狀態。然而在這個小小的辭典編輯部裡,西岡變成了奇怪的人。
看著馬締與香具矢的戀愛順利進行,西岡也在反思著自己的愛情。西岡對馬締的感覺從一開始帶有一些不解與鄙視,慢慢變成了疑惑與惶恐。他不明白為什麼像香具矢這樣的美女反而會選擇木訥的馬締,而自己只能和醜女麗美在一起。
直到西岡得知自己即將離開辭典編輯部時,他才終於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真心。
西岡在拜託大學教授撰寫辭典詞條時,對不負責任教授的鄙視與憤怒,讓西岡終於正視了自己的態度與感情。
比起名,我要選擇實。
荒木常說「辭典是團隊協作的結晶」。這句話的意義,我到現在才終於真正懂了。
用熱情去回報他人的熱情。
西岡一直因為害臊而迴避至今,一旦下定決心去做,竟超乎想像地令人心情舒暢,胸中歡欣雀躍。P127
西岡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為《大渡海》護航。他將所有想像到的問題寫成了僅供編輯部內部查閱的機密文件。在文件最後一頁留了自己的郵箱方便有問題時隨時幫助解決。還特別複印了馬締晦澀難懂的情書作為特別之用。這些安排在小說後面可以看出,都為《大渡海》順利出版貢獻了不少力量。
然而,這些情節都在電影版中刪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句話而已:
事實上,任何事情都是說起來比做起來容易,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做事方式,這些不同才是塑造出豐滿人物的關鍵,也是一個小說角色被讀者記住的關鍵。
小說中的西岡在經歷了調離編輯部重新認識到自己真心的過程中,也明白了自己與裡美的感情。在小說後面,從別人的口中說出:
不過聽傳聞說,與他輕浮的外表完全相反,他不但有四個小孩,還疼愛有加。P174
西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岸邊綠,「為什麼是我」的迷茫
岸邊和西岡一樣,都是和這個辭典編輯部最不匹配的人,他們都曾懷疑為什麼自己會來到這個部門。如果只是想通過結果來說明,「即使看上去不適合,努力適應也可以做到」的話,那真是太天真的劇情了。
小說中將這個理由講得很清楚。
在西岡和馬締討論【西行】這個詞條的時候,西岡出於本能的思考,設身處地的為流浪漢去考慮閱讀時的感受,是只有西岡才能做到的。(P129)
在岸邊向馬締提出關於【愛】這個詞條的異議的時候,岸邊對同性或者跨性別戀者的考慮也是只有岸邊才能提出的。(P193)
這些不關乎智商與天才,只因為辭典中的詞彙是因為人才存在的。
很有意思的是,岸邊綠的扮演者和《重版出來》裡的主角小熊都是黑木華。我們能看出在對待工作態度不同時,表現出來的截然不同的狀態。
《編舟記》中一開始對辭典編輯部完全看不慣的岸邊綠
《重版出來》中對編輯部處處充滿好奇之心的黑澤心
人的興趣與熱情,真的可以改變很多事情呢。
小說中,岸邊是在西岡走後13年,從時尚雜誌被調到辭典編輯部的。岸邊一開始難以接受這樣的調動,同時也開始了自我懷疑。同時面對怪人馬締,她更不知道如何去溝通。
此時西岡隱藏的馬締情書的複印件起到了關鍵作用。是這封情書讓岸邊綠最快而且最準確的了解了馬締這個人。
岸邊想到這裡,忽然恍然大悟。讓人覺得難以接近的馬締,年輕的時候或許和我一樣。不對,現在也和我一樣。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擔心編不好辭典,所以才會這麼拼命。僅通過語言其實很難傳達心聲、相互理解,也因此而焦急。但是最終,我們只能鼓起勇氣,說出那些發自內心的笨拙話語,並祈盼對方能夠領會。(P180)
因此,這封被西岡藏起來的情書複印件是跨越時空的關鍵情節,在電影中被刪去,也使得岸邊這個角色弱了很多。
岸邊在剛到編輯部,得知馬締與香具矢是夫妻時,也感嘆過為什麼馬締能娶到香具矢這樣的美女。而她卻連男朋友都沒有。但是隨著《大渡海》編篡完成,岸邊也和造紙廠的宮本因為共同為《大渡海》的紙張研發奮鬥而產生了戀情。
或許關於配角的支線劇情對於電影來說太過龐雜,不好突出主線劇情。但在如此刪改下的《編舟記》電影版,真的就只是編輯辭典這件事了。
小說版恰恰因為各個人物的豐滿,讀後會覺得,編輯辭典只是故事背景,這些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才是作者最想表達的。
電影版也有些有趣的補充,比如馬締和松本老師去偷聽女學生聊天,來學習新的詞彙的橋段就很有趣。
因為被女學生發現,被罵「好惡」,松本老師反而關心這個詞條有沒有記錄下來。
記下偷聽到的詞條BL
電影版《編舟記》在講一個編輯的故事上算是合格的,但是同小說版比起來,情節刪改得有些平庸,豐滿程度遠不及小說版寬廣。讀這樣一本十幾萬字的小說不過半天到一天的時間,喜歡細膩感受的你一定不能錯過。
放一張馬締光也扮演者松田龍平的圖,是他在讀谷川俊太郎的詩集,氣質和馬締光也完全不同,贊演技!
順便再吐槽一下小說版《編舟記》的圖書裝幀。
我發現我有好幾本99讀書人出的書,毫無例外把內容很好的書外觀做得毫無氣質。
隨便拍的幾本。每次看到我喜歡的書他們出了我就心痛。
但是他家的書都很便宜!以這本《編舟記》為例,如果換做喜歡的出版機構來做,價格至少要1.5~2倍。我自己也很糾結這個事情。
比起內容很好裝幀很爛的書,我其實更討厭內容很爛裝幀很高級感的書。後者就像過度包裝的月餅,其實不喜歡吃月餅,送來送去就是送個盒子。前者好歹東西很好吃。
我不知道在如今的圖書市場我們到底需要哪種?是否可以找到一個內容和裝幀相對匹配的程度,一方面是讓讀者更容易接受的圖書價格,另一方面讓讀者也能感受到圖書裝幀之美。
這是編輯和設計師都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