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一次對張學良的訪談中,張學良坦言道:茂宸在時,奉軍戰鬥力很強。若他不死,日本未必會進犯。
張學良這裡說的茂宸,是指郭松齡。
(郭松齡舊照)
我們知道,郭松齡曾經反奉,被張作霖殺掉後,還暴屍三日。可是,張學良為什麼卻說出這樣的話呢?
郭松齡於1883年出生在奉天,族譜記載他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裔。在人生的頭二十年裡,郭松齡繼承了父親的志向。他想要考取功名,復興祖上的輝煌。然而在1905年,日俄戰爭的爆發,使得郭松齡無法繼續專心致志去研學。他的家鄉處於日俄交戰區中,無數房屋被毀,無數居民被殺。郭松齡受到很大的觸動,他由此改變了入仕的想法,轉而進入了陸軍學堂。
畢業後,郭松齡進入盛京將軍衙門衛隊,並很快得到了陸軍統領朱慶瀾的賞識。之後幾年中,郭松齡跟隨朱慶瀾去四川進行革命活動。
1911年武昌起義後,朱慶瀾遭到排擠,被迫出川,郭松齡也就回到了奉天。
1912年,郭松齡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次年又考入中國陸軍大學。在學習的這幾年中,郭松齡積累了大量軍事理論知識,這也使他能在後來的戰爭中大放異彩。
1917年,郭松齡前往廣東追隨老領導朱慶瀾。後來護法運動失敗,郭松齡再一次返回奉天,成為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的一名教官。
在這裡,郭松齡遇到他人生中的第二個貴人張學良。
在張學良的推薦下,郭松齡成為奉系軍官。
在隨後爆發的多次戰爭中,郭松齡為奉系立下汗馬功勞。
可是,1925年,郭松齡卻選擇起兵反奉。不過,在合伙人馮玉祥的背叛,以及奉軍與日本關東軍的夾攻下,郭松齡最終還是失敗了。他和夫人一同遭到槍殺,並且還被張作霖曝屍三日。
(張作霖舊照)
那麼,郭松齡本來是奉軍主力,怎麼會走上反奉的道路呢?
郭松齡在加入奉軍後,很快成為一名團長。在1920年發生的直皖戰爭中,張作霖以調停為由,揮師南下,郭松齡的部隊很快抵達了前線。在同皖系軍隊的作戰中,郭松齡以一個團的兵力,成功擊潰了皖軍兩個旅。雖說當時的皖軍本來就已經陣腳大亂,並沒能完全發揮出實力。但郭松齡以區區一個團的兵力,就兵不血刃解決了敵人,也著實展現出了他的能力。此戰之後,張作霖將郭松齡提拔為了混成第八旅旅長。
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在奉軍前線潰敗的情況下,郭松齡與張學良領導的東路部隊,與數倍於自身的直軍進行作戰。最終,他們擊敗吳佩孚部隊,成功突破了山海關。這也使得張作霖最後能夠全身而退。
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作為第三軍副軍長的郭松齡,帶領部隊大破直軍,其軍事才華展現得淋漓盡致。
不過,有一件事讓郭松齡的命運發生了轉折,這就是他和姜登選的關係。
郭松齡與姜登選同屬張作霖帳下的五虎將之列,並且郭姜二人還都曾追隨過朱慶瀾,可以說是共事很久的老同事了。但郭松齡偏偏因為一些小事,最終殘殺了姜登選。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姜登選的第一軍率先傳來捷報,眼看已經快要立下大功。然而此時張學良卻命令郭松齡親自帶隊,增援第一軍戰場。看起來似乎有讓郭松齡「搶功」之嫌。
(姜登選舊照)
會後,第一軍副軍長韓麟春諷刺郭松齡說:「這計謀好,你也可以露露臉。」郭松齡勃然大怒道:「我郭某絕不沾別人光,我還是從山海關正面打過去!」隨即他憤怒地離開了大營。姜登選隨即說:「這打破了我們的全盤計劃,如此妄為,該當何罪?」接著他便讓韓麟春到張作霖那裡去告了一狀。郭松齡由此開始嫉恨姜登選。
戰爭結束後,張作霖論功行賞,張宗昌、楊宇霆等人都得到了各省督軍之位。而本屬於郭松齡的安徽督軍,卻被姜登選搶佔。這讓郭松齡更加厭惡姜登選。
1925年11月,郭松齡倒戈之後,姜登選親自拜訪郭松齡,想勸他不要鑄成大錯。結果郭松齡反勸姜登選反奉,遭拒絕後,便將姜登選悶死棺中。
說起來,郭松齡之所以反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在日本期間得知了張作霖與日本密謀的計劃。郭松齡認為張作霖賣國,隨即便舉起愛國旗幟與馮玉祥合作反奉。這也是很多人認為郭松齡是民族英雄的重要原因。
不過,人們質疑郭松齡的一點,也恰恰是因為他實際上並非全然是因為民族大義。在他與馮玉祥合作反奉的計劃中,目的是要全面接管東北三省。這就讓郭松齡的行動動機不純。
並且在一些人看來,郭松齡衝動的行為,大大削弱了東北軍的力量。也為日本後來的入侵提供了機會。也就是文前張學良說的那句話。
當然了,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歷史已然無法改變。對於郭松齡的看法,也是後人們見仁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