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俊臣是武周時期著名的酷吏,他刑訊逼供手段之毒辣,對付犯人手段之狠,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論是誰,一旦進入了他的地盤,那就形同進入了地獄,而來俊臣就是掌握了生死大權的閻王。
來俊臣辦案還有一個很獨特的特點,要麼不辦案,辦了就一定得是大案,如果不是大案,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那他也會把他搞大,一場案子審下來,不誅殺上千號人,絕不罷休。
來俊臣折磨人的事情幹多了,經驗豐富了,就形成了一套整人體系,他將那套理論寫成了一本書,書名叫《羅織經》,顧名思議,就是教人怎麼羅織罪狀,怎麼把無罪說成有罪,把有罪說成重罪,說白了那就是純粹的害人經。
來俊臣為什麼如此熱衷於害人呢?其實這是有家傳淵源的。
來俊臣的爸爸叫來操,一看這名字相信大家就能猜得到,那絕對不是個好貨。是的,來操是個賭徒,不但好賭而且好色,見賭友蔡本的老婆有幾分姿色,且看上去比較風騷,於是就試著去勾引,誰曾想不勾不知道,一勾就奏效,從此後就與蔡本的老婆開始了地下情。
那蔡本不知道自己戴了頂綠帽子,照樣與來操高高興興的賭博,有一天蔡本輸慘了,欠了來操幾十萬的銀子,沒辦法就哭著對他老婆說,娘子啊,老公無能,輸了幾十萬,如今沒辦法償還那麼多的債務,只好把你抵押出去了。
蔡本也許永遠也不會知道,他將他的老婆抵押出去的時候,他老婆的心裡其實是很高興的。
來操平白得了這麼一個如花似玉的女人,心裡自然也很高興。可他怎麼也想不到,其實蔡本的老婆在進他家門的時候,肚子裡已懷了一個種,只是那時還是懷孕早期,看不出來而已。儘管那個種有可能是來操的,但誰說得準呢,也有可能是蔡本的,總之蔡本老婆肚子裡的那個種,就這樣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地來到了來家。
這個孩子生下來後就是來俊臣,不管他是誰的種,反正繼承了他老爸的貪婪和狡詐,以及他媽媽的風流和好色。
什麼樣的家庭養育出什麼樣的孩子,這樣的說法雖然不是絕對的,但至少有一定的合理性,反正來俊臣從小就不是只好鳥,成天遊手好閒,不是偷就是盜,有一次因犯盜竊被抓捕入獄,到了牢裡他還是不思悔改好好表現,而且還在裡面搬弄是非,比如打聽到某個囚犯的信息時,他就向獄卒告發,說某人隱瞞了罪行,沒有好好交代。
在來俊臣告發別人的那些信息中,有些的確是真的,但絕大多數都是假的,他如此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想爭取立功,早日出獄。可這樣舉報的次數多了,不管是真是假,人家獄卒也惱火,畢竟當個小官也不容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也就是了,現在倒好,抓進來一個多事的,天天讓你搞得不得安寧。就在獄卒心火旺盛的時候,來俊臣又報了個假案,獄臣王續一怒之下,把他打了一百棍。
無巧不巧,王續把來俊臣打了之後,他自己觸到了高壓線,出事了。來俊臣聽到這事後,頓時像打了雞血一樣的興奮,寫了封長長的檢舉信,好像他是王續的跟班似的,每一件事都寫得清清楚楚。
這封檢舉信其可信度為百分之五,比幻想類小說還不靠譜,絕大部分是把別人的罪名移花接木套到王續頭上,但是這封檢舉信武則天看了後,表示很喜歡,立即把來俊臣從牢裡提出來,領到宮裡面聖。
有人也許會奇怪,武則天是傻子嗎,比小說還不靠譜的東西她也信?
武則天當然不是傻子,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當時的時局,各位就明白了。武周朝建立起來之後,原來依附於舊朝的皇室、高官等統統下崗,這些人有些幹起了造反事業,有些則虎視眈眈地一天到晚盯著武則天,想伺機而動。在這樣一種形勢下,武周朝一如無根的飄萍,飄飄蕩蕩,社會根基十分不穩。
所謂成王敗寇,在政治上沒有什麼情面或人性可講,既然你一天到晚盯著我想我死,那我就只能讓你先死了。武則天出臺了一項檢舉制度,舉報有獎,只要是上京來舉報的,各州各縣不但不得盤問舉報內容,而且還得予給一定程度上的物資贊助,倘若核實舉報內容真實有效,朝廷就給予封賞或財物獎勵,舉報不實的,我也不會懲罰你。總之一句話——舉報光榮,不舉可恥。
在這樣一種政策環境下,各州各縣上京舉報者如過江之鯽,絡繹不絕。來俊臣正巧給他趕上了好時代,雖說舉報內容未必真實有效,但武則天對他的這種精神很是欣賞,所以讓他立刻入宮面聖,並且給他封了個侍御史的官。
一個賭徒的後代,一個村裡的無賴,坐牢居然還坐出福來了,一下子在中央行政監察機關上班了,這對來俊臣來說,簡直就跟做夢一般,一下子就一步登天了!
武則天對他的封賞,相當於告訴他,你只管發揮你的特長,好好幹吧。來俊臣這下就來勁了,在一年之內就有上千餘人鋃鐺入獄,而且這上千人一旦被抓十有八九都不能活著出獄。古代一人犯罪,全家服刑,如果按照每戶二十口人計算的話,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來俊臣就殺了兩三萬人。
這麼一來武則天放心了,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可大臣們卻睡不著了。因為那貨辦案根本就不講什麼證據,捕風捉影的事他也能給你判個滿門抄斬,朝野上下,除了皇帝幾乎人人都在來俊臣的鬼頭刀之下生活著,天天如坐針氈。
最典型的例子是狄仁傑謀反案。狄仁傑狄大人大家都比較熟,天天帶著元芳辦案,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有一天早上在去上班的路上,讓來俊臣的人給抓了,說他謀反。狄仁傑知道來俊臣是個狠角色,當下也不敢反抗,讓人帶去了麗景門。
那麗景門就是來俊臣辦公的地方,到了那裡之後,狄仁傑發現任令暉、李遊道、袁智弘、崔神基、盧獻等五位大臣也在,不由得笑道,大伙兒都來了!那五位都是一聲苦笑,都來了!
來俊臣見了狄仁傑等六人後,表現得比較客氣,說諸位大人平時公務繁多,不會到我這種地方來,今兒個好不容易湊齊了,就由我來當嚮導,領諸位參觀一下吧。
來俊臣帶著六位大人到了刑具房,一一給他們介紹說,這個叫做仙鶴展翅,用椽子把人的手腳串連起來,然後在地上轉圈,很好玩的;這個叫驢駒拔撅,用板子固定人的腰部,然後用枷將脖子往前反拉;這個叫蜻蜓倒立,人倒吊在上面,在脖子上綁上石頭,然後往他的鼻孔裡灌醋……
饒是狄仁傑見多識廣,見了這些血淋淋的刑具之後,也是冷汗直冒,心驚肉跳。
來俊臣帶著他們走了一圈後,讓大家都坐下來,說現在我們來談談吧。你們六個人合夥謀反,這個罪名認是不認?
狄仁傑回答得很快,說認,我承認我謀反了。但這只是我一個人的事,與他們無關。
來俊臣笑道,狄大人可真會說笑,謀反可是個體力活,一個人怎麼做得成的?不過既然你承認了,那我就不為難你了,先留你在這裡小住幾天,等候聖上發落。其他幾位大人嘴硬,不想認,也沒關係,這裡的那些傢伙我會讓你們一件一件都嘗試一遍。
狄仁傑被關進去後,知道如果不想辦法,謀反這個罪名被坐實,那腦袋肯定是要搬家的,於是就想了個辦法,撕下棉衣上的一塊布來,咬破手指寫了封血書,細述了自己的冤情。寫完之後,塞到棉衣裡面,叫來獄卒說,天熱了,這棉衣用不上,勞煩通知我家人來取走。
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得到父親的血書之後,進宮去見了武則天,武則天多少還是信任狄仁傑的,就把他從牢裡提出來問,既然你是被冤的,為什麼要承認謀反呢?
狄仁傑說,進了那裡好比是入了閻王殿,若是不招供,必死無疑。
武則天也知道判狄仁傑謀反確實牽強了些,就把狄仁傑等六人給放了。
來俊臣除了製造冤假錯案之外,乏善可陳。唯一做的一件好事是留下了一個成語——請君入甕。
話說有一次武則天收到一封舉報信,說是周興謀反,武則天盛怒,責令來俊臣清查此案。
來俊臣這人以製造冤案為樂,唯獨接到周興的案子後,他犯難了。周興跟他是同事,是在一個地方上班的,所以他很清楚,周興之狡猾絕不在他之下,要想使他認罪,非常困難。而且很有可能這是起假案,周興雖為人陰險,但其野心並不大,不太可能去幹謀反這種體力活,這樣一來難度係數就又增加了。
可這案子是領導主抓的,不辦實了的話領導睡覺睡不踏實,來俊臣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
那一天,他買了酒肉,高高興興地去周興家裡,說咱哥倆雖在一個地方上班,但平時都忙於公務,很久沒坐下來喝一杯了,正巧今兒個大家都有空,好好地喝他幾杯吧!
兩人分賓主落座,跟個親兄弟似的,你一杯我一喝互敬起來。酒過三巡,來俊臣嘆了口氣說,現在的那些犯罪嫌疑人吶,嘴越來越硬,咱們單位裡的那些刑具遇上個嘴硬的,根本對付不了他們,你說這可咋辦好呢?
周興神秘兮兮地說,哥別擔心,兄弟我這裡有一招,用上之後,鐵人也得求饒!
來俊臣饒有興趣地問,什麼好招,倒是說來聽聽。
周興說,找一個大甕,把犯罪嫌疑人放在甕裡,然後用慢火烤,不須烤到半分熟,嘴再硬也會乖乖招供!
來俊臣一聽,哈哈大笑,說這辦法好啊,太好了!兄弟你這裡有那麼大的甕嗎,有的話借我用用?
周興說有啊!馬上命人抬了出來。
來俊臣走到大甕旁邊看了看,轉過頭來問,這傢伙能行嗎?你讓人拿些柴火上來試試。
周興雖然覺得來俊臣的行為有些奇怪,但還是吩咐人抬了柴火上來,點燃了在甕周圍燒。沒一會兒工夫,果然見大甕裡面熱氣騰騰,倒一杯酒進去,立馬滋的一聲,冒出一股白煙。
來俊臣笑道,果然是好東西!兄弟,要不你跳進去試試吧?
周興聞言,著實嚇得不輕,說大哥啊,兄弟我膽子小,這種玩笑可玩不得!
來俊臣說,聖上接到舉報,有人告你謀反,現在我給你兩條路,要麼你跳到甕裡面去,要麼承認謀反!
周興撲通跪倒在地,連忙承認自己謀反之罪。
這就是請君入甕的由來,相當的諷刺。但是這還不是最諷刺的,更諷刺的是,來俊臣壞事做盡,天天做些告發他人的事情,有一天他自己卻讓人給告發了。
事情是這樣的,來俊臣把該殺的不該殺的人都殺了,朝中人人自危,大家都非常小心,平時連話都不敢亂說。這樣一來,來俊臣沒事幹了,就覺得空虛寂寞了,萬分無聊之際,他盯上了太平公主,去跟武則天說,太平公主這人野心極大,有謀反的跡象。
太平公主的確有野心,但她一來是武則天的女兒,二來也不是個善茬兒,豈是你一個小小的來俊臣能對付得了的?這事傳到太平公主耳裡後,她就把這筆帳記在了心裡,既然你要作死,總有一天我會成全你的。
正好有一天,來俊臣的一位同事衛遂忠,喝了點酒後估計是一時興起,想去找來俊臣談談人生,誰知道到了他家門口,讓看門的給攔住了,說主人不在家,請改日再來。
那衛遂忠耳朵尖,明明聽到了來俊臣在裡頭行酒令的聲音,不由得怒從心起,你個狗東西,平時稱兄道弟的,喝酒的時候卻要把當兄弟的攆出門,這算是哪門子兄弟啊!
衛遂忠借著酒興,踢開守門的人,硬闖了進去。到裡面一看,見來俊臣果然在與幾個人喝酒,當即破口大罵說,你個狗東西,還把我當兄弟嗎?
罵完之後,衛遂忠就氣衝衝地出去了。第二天酒醒後一想,開始後怕起來,如果是其他人,朋友之間發生口角並無什麼不妥,甚至是正常的,但來俊臣不是一般人,他把殺人當作樂趣,根本沒有人情可言,現在當眾罵了他,搞不好是要死人的!
衛遂忠心想,與其等著你來殺我,不如我先下手為強,把你滅了吧!於是馬上去找了太平公主,說來俊臣早就盯上你了,要是你不儘快動手,他就要下手了。
太平公主早就想除了此人,但她同時心裡很清楚,來俊臣是武則天面前的紅人,要想殺了他絕非易事,最為可行的方法是聯合各方力量,把他幹掉。於是太平公主把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以及其幼子李旦都拉了過來,聯名上訴,說來俊臣自比石勒,要謀反了。
石勒是何許人?那是一個從奴隸一步步爬到將軍的位置,然後再登上帝位之人,來俊臣自比石勒,那不就是真想要謀反了嗎?
但是武則天不信,她是比較喜歡來俊臣的,只有他的存在,她才能睡安穩覺,所以儘管武則天心裡也清楚,來俊臣辦了不少的冤假錯案,得罪了不少了,但還是不想失去他。因此在接到聯名上訴後,武則天無動於衷,就好像她根本沒收到投訴一樣,來了個充耳不聞。
如此一來真把太平公主、武承嗣等逼到了絕路上,因為你這一次告不倒來俊臣,來俊臣就會把你扳倒,就意味著你只能回家洗洗睡棺材裡去了。
既然已經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那就來硬的吧。太平公主等人動用李旦的關係,把禁軍的頭領拉了過來,要把來俊臣強行斬殺!
說實話,來俊臣那人誰都恨他,禁軍頭領聽說要殺來俊臣,立馬答應,反正法不責眾,即便武則天怪罪下來,莫非還能為了一個外臣,把她的兒子女兒都殺了不成?當下招呼了一批人,趕到來俊臣家裡,把那廝拉到鬧市,一刀砍了。
圍觀的群眾見狀,歡欣鼓舞,拍手稱快,爭相上去割來俊臣的肉,沒一會兒就把他屍體肢解了。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武則天也沒辦法了,只得下詔承認來俊臣的罪狀,並抄其家,以平民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