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SING女團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從網際網路O2O到「電子國風」,這是一段人氣女團的成長史
如果你留意過今年國產遊戲和動畫的主題曲,那麼你很有可能會發現一個在二次元極為活躍的女團。不論是手遊《方舟指令》的《神域法則》、《雲裳羽衣》的《雲裳謠》,還是動畫《魔道祖師》的片尾曲《不羨》、《貓妖的誘惑》的主題曲《前塵》,背後的演唱者都有同一個名字——SING女團。
實際上,這個帶有「二次元」、「中國風」標籤的SING女團,在B站有著極高的人氣。她們不但憑藉一首《寄明月》「血洗」音樂區、舞蹈區,你甚至還能在遊戲區、鬼畜區見到與之相關的作品。即使沒有了解過這個女團的B站用戶,也可能對它的名字有所耳聞。
在B站,《寄明月》舞蹈版MV的播放量已經突破540萬,SING女團官方帳號的粉絲達到了34萬。該女團的高人氣,也讓很多人產生了一個疑惑:「中國的女團千千萬,為什麼SING女團能獲得B站用戶的喜愛呢?」
網際網路概念女團的風格摸索期
其實,中國的各個經紀公司,對於「打造中國女團」這件事一直都很有熱情。大概從2015年起,中國每年至少會湧現出幾十個不同的女團,可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真正能在國內火起來偶像團體的屈指可數。而SING女團,就是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成立的。
2015年8月,由酷狗音樂與酷狗繁星網共同打造的SING女團,被確立為「網際網路O2O概念女子偶像團體」。那時候的O2O是一個極為流行的創業概念,因此被用到了女團的打造上面。線上線下共同推進,進行偶像「養成」,粉絲可以從網絡綜藝觀看海選過程,與十位出道的女生一同感受去韓國參加培訓的經歷,你還能pick喜歡的小姐姐,陪伴她成為真正的愛豆。
由於中國缺少打歌節目,SING女團在作品的宣傳渠道方面,就正如它的網際網路概念一樣,主要通過網絡直播進行,同時也會接商演,參加電視節目的錄製。出道後的SING女團推出過不少單曲,音樂、舞蹈風格大都與 「青春」有關。不過它和國內其他女團的情況差不多,都在模仿日本或韓國那些較為成熟的女團風格。像當年的聖誕節單曲《靈兒想叮噹》,走的是日系活力少女的風格,而如《kiss me》等風格的單曲,卻極具韓國女團的特點。這樣看來,SING女團初期在風格定位方面,仍然是處於迷茫的摸索階段。
由於宣傳渠道以及團隊定位等原因,儘管SING女團一直在發新歌,宣傳效果卻並不好。最初SING女團的粉絲群體,主要為三四線城市的中小學生。他們會懷著對SING女團的喜愛,學習她們的歌曲和舞蹈,參加學校的文藝匯演。不過,這些小粉絲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都不算大,更不用說給愛豆瘋狂打call(錢)了。
可以說,當時的SING女團,出道一年就經歷了難以跨越的瓶頸——風格不突出、知名度也低,並沒有為公司帶去理想的經濟效益。
也正因為如此,在2016年4月,酷狗音樂與AKB48的運營管理公司AKS籤署全方位戰略合作時,就有不少人猜測,SING女團可能會被轉型成48系女團。從2016年下半年起,SING女團幾乎沒有通告,公司也降低了SING女團的運營預算。這一時期,團隊成員的變動比較頻繁,這個女團一度面臨被解散的困境。
從「背水一戰」到「血洗B站」
2017年,對於SING女團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一年。
雖然團隊仍然在解散的邊緣掙扎,但公司似乎找到了新的解決方法:回到女團最初的網際網路定位,加大在網絡平臺的內容輸出。像B站這樣擁有眾多年輕用戶的平臺,成為了SING女團的主要戰場。
在B站,SING女團的官方帳號幾乎每周都會發布新的視頻。不僅如此,SING女團負責人高靜曾在採訪中提到,公司還給SING女團的成員分配了KPI指標,妹子們需要在各個平臺開通帳號並拍攝視頻,努力達到公司的對播放量、粉絲增長數的要求。像賴美雲、秦瑜等成員,很長一段時間都堅持在B站周更,投稿包括翻唱、翻跳、原創編舞、日常生活等多個方面。
當時,《極樂淨土》作為2016年的「萬惡之源」,在B站掀起的翻唱、翻跳、製作MMD的風潮仍未褪去,這些衍生出來的作品長期霸佔各區的排行榜。就連SING女團個人以及團隊在B站的視頻投稿,也沒能逃開這一首歌曲:賴美雲的個人翻跳視頻衝進了B站全站排行榜;全員「紅紅火火」版的《極樂淨土》廣場舞,還讓SING女團收穫了「廣場舞女團」的戲稱。
不過,《極樂淨土》的熱度持續近一年,B站的用戶們的確需要換換新的口味了。可惜的是,GARNiDELiA在《極樂淨土》之後推出的《桃源戀歌》,並沒能繼續在中國維持「從圈內火到圈外」的盛況。倒是幾個月後SING女團的《寄明月》,接下了新一輪「B站神曲」的稱號。
這首《寄明月》,將中國風與電音兩大元素進行結合,旋律歡快且十分「洗腦」。另外,活力十足的扇子舞比起《極樂淨土》的蝴蝶步,動作簡單的同時也不失美觀,更加便於粉絲複製。
事實證明,SING女團的《寄明月》的確抓住了B站用戶的心。這首歌吸引到許多B站UP主進行翻唱、翻跳,另外在「MMD寄明月聯動企劃」中,也有不少的視頻投稿。再加上前期成員們投稿的粉絲積累,《寄明月》成功走上了當初《極樂淨土》的道路,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又一首「血洗B站」的歌曲。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一位《寄明月》的幕後功臣——鬼畜區UP主「T2o」李懋揚。除開鬼畜區大佬的身份之外,他還是SING女團的新製作人,擔任《寄明月》的作詞、作曲以及編舞的工作。李懋揚曾在學生時期組建過女子組合DREAMIX,推出過一首國風電音歌曲《繚花絢爛》,正是《寄明月》的前身。
SING女團借著《寄明月》的大熱,直接轉型成「電子國風女團」,隨後還發布了《如夢令》《傾杯》等多首相同類型的歌曲。其中的《寄明月》和《團團圓圓》還被確定為「雙本家」歌曲,洛天依、樂正綾等V家歌姬的演繹,進一步鞏固了SING女團歌曲在阿宅們心中的地位。
與此同時,網友們也對SING女團「到底是不是真的中國風」產生了爭議。但不能否認的是,轉型後的SING女團,音樂、舞蹈和MV的風格與不少B站用戶的喜好相契合。而且這些歌曲旋律「洗腦」的特點,也非常適合在網際網路平臺進行傳播。
正如文章開篇所講的,SING女團演唱過許多遊戲和國產動畫的主題曲,這些作品也讓這個團隊在B站的人氣越來越高。這時候SING女團的粉絲群體,已經逐漸從最初三四線城市的中小學生,向一二線城市的高中生、大學生等年輕群體發展了。
特殊的運營模式及團隊定位,是SING女團突圍的法寶
實際上,SING女團能夠獲得B站年輕用戶的支持,取得如今的成績,還是得益於這個團隊特殊的運營體系和風格定位。
前文我們也提到,中國的女團競爭其實非常激烈,不斷有新的團隊湧入,有老團解散。而且在中國,許多經紀公司都在模仿韓國的練習生模式,或是模仿日本的養成系偶像模式。就拿走日系風格的愛豆來講,中國就有SNH48、1931、Idol school等多個女團,劇場、握手會、總選的運營體系,致力於為粉絲展現偶像們的成長過程。
但其實,在中國並不完全適合照搬日本的偶像養成模式。畢竟從素人到偶像的培養,再到劇場公演、握手會的養成體系,背後經紀公司所走的都是漫漫燒錢路。而且在中國,只建一家劇場、在一個地區舉辦握手會,根本無法滿足全國各地的粉絲需求,因此需要更多的資金在各地區組建新的小分隊。更何況,中國的養成系偶像市場,基本都被SNH48佔領,即使像1931這樣較早誕生的養成系女團,最終還是都敗給了SNH48。
原本SING女團也有機會向48系的養成偶像靠近,但現在看來,SING女團不走48系路線,才是正確的選擇。
雖說SING女團也是偶像「養成」,但卻更加注重網際網路平臺的作用,與48系的模式完全不同。藉助網絡平臺,與粉絲直接溝通交流,不但可以豐滿成員的個性形象,還能給予粉絲「偶像陪伴著你」的體驗。不過,也正因為網絡宣傳節省經費,初期的SING女團總是透露出貧窮的氣息。據粉絲描述,初期的SING女團從造型到音樂宣發,無一不顯示出「貧民窟女團」的特質。雖然轉型前的SING女團非常艱難,收益也並不理想,但這卻幫助SING女團避開了與SNH48的正面競爭,最終在競爭中存活下來。
如果說SING女團獨特的運營體系使得這個團隊成功存活,那麼《寄明月》之後的「國風電音女團」的定位,則是她們能在B站火起來的重要原因。
近幾年來,中國風和電音都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熱門元素,這兩者的結合也讓轉型後的SING女團,在作品方面的辨識度極高。再加上之前成員們在各個平臺投稿的粉絲積累,以及較高的音樂質量,SING女團能夠在B站火起來也就並不奇怪了。
今年夏天,SING女團的賴美雲、許詩茵、蔣申參加的《創造101》,讓更多人知道了這個女團的存在。賴美雲更是以「火箭少女」限定女團的名義出道,為SING女團帶來不少粉絲。
用飯圈的話來說,近兩年的SING女團都是在「走花路」。可即便如此,目前的SING女團仍然需要面對一些問題。
過去的SING女團,大有「一人拖起全團」人氣的架勢——SING女團曾經的王牌擔當林津伊在2017年正式退團,之後獲得超高人氣的賴美雲,也必須在近兩年內以火箭少女的身份進行活動。這樣一來,在大眾眼中,SING女團少了兩大王牌,要如何才能使整個團隊繼續「走花路」,是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另一方面,SING女團主要活躍在B站,而且「國風電音」的風格,比起流行音樂也顯得較為小眾,那麼如何提升團隊的國民認知度,則是SING女團需要考慮的又一問題了。
按照現在的境況,SING女團在推出高質量新歌的同時,仍然需要將團隊運營的重點放到「打造偶像」上面來。畢竟不論是「團粉」還是「唯飯」,最終還是要依靠愛豆的「人」來留住。只有增加現有團隊成員的辨識度,才能讓更多的人記住這個團隊,從而讓SING女團「歌曲比人更紅」的局面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