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是日本著名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長篇小說。
2000年,小說《白夜行》入圍第122屆直木獎。2006年的日本電視劇《白夜行》發行,2009年韓國發行電影版《白夜行》,2011年日本的電影版《白夜行》也已上映。
《白夜行》是東野圭吾小說中被改編為影視作品最多的一部。
《白夜行》小說內容摘要
小說的時代背景是日本的泡沫經濟時期。
經濟上的蕭條,使得人們在追求金錢的過程中迷失自我,隨之而來的是社會的精神危機。或許,正是那時社會普遍的冷漠情感,造成了男女主人公的悲劇起源。
為了傳達這種思想,東野圭吾將小說的起點設置在一座爛尾樓當中。
故事從一起命案開始,爛尾樓中,一名中年男子離奇被殺,嫌疑最大的一名女子卻疑似自殺。案件一時失去頭緒,只有警察笹垣潤三始終覺得真相併非這樣簡單。
圍繞案件,牽引出兩個相互有好感的少年男女主人公:
一個是被害人之子桐原亮司,一個是嫌疑人之女雪穗。
之後的19年,兩人從初中、高中、大學以致走上工作崗位,雖然表面上他們的生活沒有交集,雪穗躋身上流社會,桐原亮司在社會底層遊蕩。但妨礙他們生活的人,不管是親人、同學還是朋友卻接二連三地遭遇不幸,甚至離奇死去。
警察經過19年的苦苦追蹤,終於使真相大白於天下。
原來雪穗和桐原亮司才是當初那起命案的始作俑者,為了保守這個秘密,他們從此裝作不認識,但卻相互守候、互相依靠。
雖然他們精心策劃、無比完美地掃清一個個障礙,一步步成就了自己的夢想,但是卻為此身負罪孽不能自拔。
雪穗和桐原亮司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手牽手在陽光下散步,但是這對他們卻是無法實現的奢望。他們只能在彼此的光亮照耀下的黑夜艱難前行,為了生存,他們付出了無法償還的代價。
東野圭吾筆下的「極品惡女」:雪穗
在這部作品中,雪穗被稱為是東野圭吾筆下的「極品惡女」,因為她的「惡」是不動聲色的、是陰毒的。
凡是被她陷害的人幾乎都沒有識別出她的真面目,反而還把她當成親人、同學和朋友。
雪穗在大學期間有一個心儀的男孩,他也許是看透雪穗本性的第一個人,選擇遠離雪穗,但是自己心儀的女孩卻在雪穗的設計之下受到侵犯,永遠失去了自尊。
雪穗的惡有一個漸變過程,她從受害者變成施害者,是因為她遭受過凌辱,她知道被侮辱過的那種傷痛和屈辱,因此,她指使桐原亮司使用這種手段去摧毀擋她道的女孩。
也因為從小被母親出賣,所以她不再相信親情,她才會冷血地看著母親死去,才會過早結束養母的生命。
隨著時間的推移,雪穗的表裡不一逐漸變得清晰。追根溯源,是家庭的冷漠、社會的冷酷、童年的不幸遭遇導致了雪穗人性的扭曲,「恨」的種子在她心中滋長,結出「惡」的花朵並不斷蔓延而不可遏制。
《白夜行》暢銷背後:傳達的主題思想深刻
關於《白夜行》的主題眾說紛紜,但主要是關於愛情悲劇與社會反思。
相比東野圭吾其他作品如《解憂雜貨鋪》等,《白夜行》通篇給人一種難以言說的壓抑之感。在這部小說中,東野圭吾大膽地嘗試了一種寫法,即讓男女主人公始終處於「被注視」的狀態。
面對桐原亮司的死亡,雪穗直到最後都沒有回頭,這兩人相互依存,飽經苦難,卻又雙手沾滿罪孽。
而從雪穗和桐原亮司通過科技竊取他人成果來賺錢的行為中,也有人讀到作者想要傳達的另一種情感。現代社會的倫理已經不再局限於人與人,還會蔓延到人與科技。這種在新技術應用中出現的道德風險主要根源在於:人類理性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和科學技術的工具屬性。
雖然人類的認知能力隨著社會發展,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理性能力在其現實層面仍有所不及。甚至隨著人類認識範圍的不斷擴大,人類面臨的無知世界將會更大。
所以,依靠一個人有限的認識而作出的重要的技術應用選擇,就會潛藏著巨大的風險。
現在很多社會問題的爆發,不就是因為沒有處理好這二者之間的關係嗎?
因此很多學者認為,《白夜行》的暢銷不僅是因為作者成功塑造了「惡女」雪穗的形象、讓人愛恨交加的桐原亮司形象和他們令人唏噓不已的愛情,更因為作品暴露了日本當今社會的一些黑暗面和現實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親情關係的淡漠、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中產家庭已婚婦女心靈空虛問題、銀行電子系統的發展和完善問題等,讓讀者在為男女主人公不幸命運扼腕嘆息時陷入深深的沉思。因此,《白夜行》不僅僅是一部推理小說,更是一部社會悲劇。
如果你也喜歡推理,如果你和我一樣,在享受懸疑的同時,想讀到更加有深度的推理小說,我強烈建議你讀一讀東野圭吾的《白夜行》!
這部獲獎無數、全球暢銷的作品,會帶給你完全不同的閱讀體驗!
點擊下方商品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