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佛王維:人生的態度就要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空

2020-12-24 一條鹹魚愛詩詞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

他出生於書香門第,祖父教他音樂,父親教他詩文,母親是個佛教徒,懂佛經,教他畫畫,有如此高端優良的家庭教育,王維九歲就會寫文章,22歲便中了進士,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王維成了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

721年,王維任太樂丞,因伶人舞黃獅子受累,貶為濟州司倉參軍。

735年,張九齡執政,拔擢王維為右拾遺。

736年,調任監察御史,後奉命出塞,擔任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

說到這裡,如果不出意外,王維的仕途也許不會青雲直上,也能平平淡淡,不幸的,他遇上了安史之亂,還非常運氣不好的成了俘虜。安祿山對他很中意,強迫他當了官。

757年,叛亂平息,王維被收獄中,按律當死。因其弟平反有功,王維才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後又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

上元元年(760年),王維轉尚書右丞。

上元二年(761年),王維逝世。臨終時,他仍作書向親友辭別,完成後便安然離世。

王維的一生都在做官,即便到後來他對仕途生活感到壓抑、黑暗,理想也隨之破滅的時候,他依然沒能跳出仕途的圈子。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貶官濟州時已經有了隱居想法,後經歷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臺的政局變化,他覺得仕途生活太壓抑了,既不同意同流合汙,又感到自己無能為力,內心的矛盾和苦悶卻越來越深了

就在激烈的思想鬥爭中,他開始參禪悟理,學莊信道。詩與佛、文與空,成為王維恣情流瀉虧節折磨的浩瀚海洋,由此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後被稱為「詩佛」。

王維的詩,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

王維詩詞精選賞析:

1、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畫意美

《積雨輞川莊作 / 秋歸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譯文:連日雨後,樹木稀疏的村落裡炊煙冉冉升起。燒好的粗茶淡飯是送給村東耕耘的人。

廣闊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鷺掠空而飛;田野邊繁茂的樹林中傳來黃鸝宛轉的啼聲。

我在山中修身養性,觀賞朝槿晨開晚謝;在松下吃著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葷腥。

我已經是一個從追名逐利的官場中退出來的人,而鷗鳥為什麼還要猜疑我呢?

2、王維山水田園詩的音律美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新雨過後山谷裡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遊蕩下輕舟。任憑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連。

3、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禪意美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

寂靜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無聲的飄落,寧靜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時驚動了山中棲鳥,在春天的溪澗裡不時地鳴叫。

4、王維邊塞軍旅詩的豁達美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賞析:首聯兩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頷聯兩句包含多重意蘊,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頸聯兩句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尾聯兩句寫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於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薰陶、淨化、升華後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5、王維思鄉懷親詩中的樸素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析: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

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你最喜歡王維哪一首詩,可以評論留言哦。

感謝關注,與你一起愛上韻律之美。

相關焦點

  • 《千江有水千江月》
    在外面久了,或許是習慣了獨自一人,餓了就出去吃或者點外賣,累了就躺在床上刷劇,有心事了也默默的憋在心裡。像這樣倏的一下回歸到家庭之間,鄰裡之間,自然之間,反而有一種說不出的愜意。 這情景倒讓我想起來很多年前看的這本小說《千江有水千江月》。
  • 薦書《千江有水千江月》
    曾以《千江有水千江月》獲聯合報長篇小說獎。代表作有《桂花巷》(1977年1月1日初版)、《千江有水千江月》(1981年4月初版)、《白水湖春夢》(1996年12月13日初版)。書中有很多令小編覺得意猶未盡的古詩詞和經典句,特地摘抄與大家分享。1.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回做兄弟?2.深知身在情長在。
  • 千江有水千江月,人在天涯心相牽
    佛家有言: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月如佛性,千江則眾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只要天空萬裡都無雲,萬裡便都是青天。人生匆匆,短暫的相逢裡,只想把最美的回憶,串成悠揚婉轉的旋律,彈奏給你。你且聽,周遭萬物的佳音,你且聞,空氣中香草味道的氣息,都是愛與牽掛的模樣。掬一捧小溪水,飲月千尺,熬長夜成相思,甩不掉的情思一縷,忘不掉的往昔片段,靜默成一生的憂傷。相聚,別離,恍然如夢,夢醒過後只剩下眼角的一滴淚,滴落在橋邊紅豆上,衍生了斑駁的傷痕。
  • 看看網友是怎麼理解,「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這句話
    @大千極微:很有禪意的兩句詩,意境高遠,讓人心胸豁達,仿佛悟到了一些禪密。這兩句詩看似描寫自然物理現象,實則闡明既簡單又高深的佛理。前句,以月喻佛性,所有有情,如千江水,都具佛性,可映同一個月亮,佛性如一,如如不動,所有有情的佛性都是一體的,沒有兩樣。
  • 讀書丨千江有水千江月
    我迄今讀過的書單中除了《查令十字街84號》之外,便只有簫麗紅的這本《千江有水千江月》。故事的女主人公貞觀是臺南海港布袋小鎮殷實人家的女子,男主人公大信是臺北長大、去英倫留學的新城市一代,這本書的情節便是圍繞著男女主人公從相識、相戀到最後分開來展開的。而這兩人的相識,應該是託了中國人大家庭多親多戚的福。若不是後來愛上,恐怕他們都不曉得彼此的輩分稱呼到底哪個合適呢。
  • 萬裡無雲萬裡天
    來到現當代文學作品區,忽然看到了一本久違的書——臺灣作家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好似故人來,我立即毫不猶豫地把它買了下來。        這本書早在上高中時家裡曾有過一本,是哥哥的朋友送給他的,可惜後來老屋拆掉了,這本書也不知所終。記得高一那年的暑假,迷上這本書時,我花了一個通宵,一口氣就將它看完了,後來還摘抄了好多裡面的文字。
  • 詩佛王維的八字(1321)
    陰曆三月初七日春日春風放風箏不是昊天無處著瑣事人生如闖關曾逐東風遊春苑家家遊春多歡顏應友之約寫詩佛江流天地有無中陰曆三月初七出生的人,性格向春天的風向,複雜多變,心性起伏較大,事到臨頭喜歡變卦,導致合作的對方無所適從,事業發展吉兇不定。
  • 留白的藝術:萬裡無雲,萬裡天
    人們留意到她的參演的作品提起最多的是《琅琊榜》裡沉穩大氣的靜妃,卻少有提及:1999年,劉敏濤也扮演過《人鬼情未了》的小倩。很多優秀的演員戲紅人不紅,在《人鬼情未了》裡的另一位寧採臣的扮演者劉奕君也是如此。偶然看到劉奕君的一次訪談,被問到:「作品與演員的關係,只是互相成就嗎?」劉奕君回答道:「我覺得是互相給予。
  • 詩佛王維真的擺脫世俗的羈絆了嗎
    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大家認為他的詩山水化、繪畫化、音樂化,甚至有人認為禪化了,所以讀者往往只注意到他平和衝淡的一面,仿佛他悠遊輞川別業,不食人間煙火,「行到水窮處,臥看雲起時」,無嗔無喜,大徹大悟,故後人稱之為詩佛。
  • 悠遠空靈-「詩佛」王維的20首五言詩
    07 《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王維,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籍貫山西祁縣,唐代詩人、美術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肅宗乾元年裡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崇信佛家,早前王維積極主動用世,是至情至性的人,用詩筆寫感情,如《紅豆》,寫真情和友誼,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晚年時期處於藍田輞川別墅。
  • 詩佛王維的終南別業
    什麼「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這兩句詩其實真是有佛意的,因為是佛系詩人王維所作。王維可以說是離佛門最近的一個人。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這字號取自佛教典籍《維摩詰經》。看看這字號,這可是實實在在的佛系。世人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 「詩聖」,王維為「詩佛」。
  • 柒城記 | 千江月第四年
    說到這裡,想到合肥的鮑律師笑我,是不是把打官司賺的律師費都貼到茶裡了,呵呵,做一件事如果要計較便沒有意義了,人生為什麼要折騰,如果我弄得明白,就不會活得如此了草,不願意的事誰能迫你呢。杜瑩便常笑我,連三餐都沒顧好,活著為了什麼呢,但雪影又會笑杜瑩,除了三餐捨得,其餘都摳,都不是會生活的人。
  • 疲憊不堪,走投無路時,不妨讀讀詩佛王維這句禪詩,拉你一把
    這就如同大唐詩佛王維筆下的那句禪詩一樣: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的本意是:詩人在山林之間,走走停停,走到水流窮盡的地方發現前方已經沒有了路,索性就坐在原地,看天邊雲起雲落。這句詩看似寫景,實則是詩人王維對自己人生處境的一種描述,當時的王維身經「安史之亂」,又因曾在叛軍中任職,險些被殺,後因平叛有功的弟弟王縉以力保全才免去一死,所以他才有感而發,寫下了這一首寓意頗深的禪詩。
  • 唐代: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狂賀知章、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
    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
  • 李子恆:創作牽手、風雨無阻 捧紅小虎隊佛系音樂人 堪比詩佛王維
    燦爛星光蝶飛舞, 青春激揚少年虎歲月記憶夢回首, 鮮肉偶像始鼻祖情致難枕誰在乎, 執手白頭皆無阻仰望星雲任遊走, 萬世佛性唯我屬唐代詩人王維,是精通詩、畫、音樂的全才,因常年參禪悟理,又有詩佛之稱他的歌詞工整、雅致,意境高遠,兼具人生理性思考,可謂是身在紅塵 卻超脫於世俗。他就是當今華語樂壇獨一無二的佛系音樂人李子恆。
  • 明明白白王維的心
    ►逃不出詩歌的體律 盛唐時期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這個黃金時代裡最出名、成就最高的三位詩人是:李白、杜甫和王維,他們分別被稱為詩仙、詩聖和詩佛。「詩佛」的稱謂,不僅是指王維詩歌中的禪意,更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地位的肯定。
  • 詩仙李白 詩佛王維 詩傑王勃 還有詩鬼 詩魔 詩聖 詩骨 詩壇先聖
    詩佛(唐代詩人王維綽號)一般指王維(唐朝詩人、畫家)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
  • 40歲王維送別恩人張九齡,唐詩看上去畫面如水,但字字透著不甘心
    說起來張九齡擔任丞相還是很有能力的,畢竟這盛唐氣象都出自於他的治理之下。更難能可貴的是,張九齡還是當時的詩壇領袖,自己不光寫出了很多精彩的詩歌,甚至還提拔了一大批很有能力的詩人。王維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雖然張九齡和他提拔的這些人,未必能夠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密切聯繫,但他的被迫離開,顯然對於他所提拔的王維等人來說,也感覺到了自己在朝堂當中的生存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