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更多單兵裝備、軍品、特種作戰資料和故事麼,想在飯桌上吹牛逼戰無不勝麼?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雄壯,裝甲千軍列陣,威武雄壯
力量,踏著戰場足跡,悲歌激蕩,鬥志昂揚
軍旗終會永遠在飄揚,在飄揚,在飄揚!
大家好,我是王牌自行車,今天來給大家聊聊軍樂那些事。
在十天前的國慶大閱兵當中,榮譽戰旗方陣出場時,身為文藝青年的我立刻發了一條朋友圈:「現在這個BGM很厲害啊!」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鋼鐵洪流進行曲》開始各種各樣地刷屏,大家異口同聲表示,好聽!
好聽其實是個蠻主觀的說法,音樂家們可以從編曲等等方面來分析下,不過我不是專業的樂評人(就是一個死軍迷),所以也就不敢獻醜,所以直接從我所了解的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和文化背景方面來說說。說錯了請大家不要噴。
長久以來,我們國家的軍樂深受蘇俄軍樂的影響,但是跟蘇俄軍樂又有些區別,比如蘇俄更加強調悲壯的調調,歌詞方面描述的意向更加多樣化,一首歌甚至有七八版歌詞。我看過一些歌曲的歌詞集合本,說實話,哪怕不作為歌詞,單拎出來作為詩歌都是很賞心悅目的,比如很有名的《神聖的戰爭》,這個曲子算是亞歷山大·彼得羅夫紅旗歌舞團的代表作了,戰火中譜寫,戰火中傳唱——「讓高貴的憤怒,
像波浪翻滾,進行人民的戰爭,神聖的戰爭!」憤怒如波濤般洶湧,千千萬萬人民站在廣袤的俄羅斯原野上,對抗法西斯的野蠻入侵,這是屬於全體軍民的高光時刻。
又或者如著名的《斯拉夫女人的告別》,這首歌出品的時間就更早了,那會兒還是沙俄呢,一代代的俄羅斯姑娘/蘇聯姑娘,高唱著這首歌送心上人上戰場——「離別的時刻已來臨,你不安地直視著我的眼睛,我捕捉著故鄉的氣息,而遠方降下了雷雨,霧狀的藍色氣流在顫動,擔憂的神色湧現在鬢邊,俄羅斯為榮譽而召喚我們,風兒從隊伍的步伐中吹起,再見了,父親的土地,請你把我們記起,再見了,親愛的目光,我們無人會怯陣離去,再見了,父親的土地,請你把我們記起,再見了,親愛的目光,別了,再見了!別了,再見了!」
這個版本呢,還是1912年打巴爾幹戰爭的時候寫的,歌詞還是以斯拉夫民族的民族意識覺醒為中心,衛國戰爭開始後,在1941年11月7日的紅場檢閱中,由作者阿伽普庚指揮莫斯科衛戍部隊的混成樂隊進行演奏,蘇軍的無數部隊就在暴雪中接受檢閱,之後直接奔赴戰場。
在格裡高利.丘赫萊依1957年的電影《雁南飛》中,《斯拉夫女人的告別》出現過:鮑裡斯參軍上戰場,薇羅尼卡沒能趕上為他送行。鮑裡斯在車站的新兵隊伍中焦急地等待,這時,樂隊奏響《斯拉夫女人的告別》,隊伍開始登車啟程。
俄羅斯導演謝·鮑德洛夫1996的電影《高加索的俘虜》片尾,俄軍士兵被車臣老人釋放,我們似乎看到了善良戰勝仇恨的可能。可是,我們聽到螺旋槳的轟鳴混合著這支曲子——全副武裝的俄軍直升機編隊從萬尼亞的頭頂掠過,飛向車臣小村,它們是去復仇,去毀滅的。這裡運用了「音畫對位」的手法,在聲音與畫面的錯位衝突中把情緒傳達給觀眾。這部影片中,《斯拉夫女人的送別》給人強烈的悲愴感,讓人體會到命運的殘酷與戰爭的荒誕。
同一首歌,在兩部電影裡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大家要注意到悲傷和悲壯的區別。2008年安德烈·克拉夫庫克拍攝2008年電影《無畏上將高爾察克》中白軍士兵在彈盡糧絕中向著紅軍陣地衝鋒時的背景音樂也是此首曲子。給人強烈的悲壯之感,戰爭的殘酷得以生動的表現。
同樣的樂曲含義的正反表現手法在美國電影《鍋蓋頭》中也出現了,採用了戲中戲的結構,具體來說就是主角一行人在參加海灣戰爭的前夜被組織起來觀看一些戰爭影片,他們看得是著名的反戰片《現代啟示錄》,《現代啟示錄》中美軍坐著無數架直升機浩浩蕩蕩殺向平民,這時候響起了著名的《女武神的騎行》,也名《飛翔的瓦爾基裡》(對,就是復聯裡不知道怎麼就從北歐人變成黑人的那個女武神),氣氛帶感,劇院裡的陸戰隊員們在下面看著這個反戰片裡的精彩戰爭鏡頭時,大聲叫好,紛紛表示要打死這些查理。反戰片裡的主角被另一個反戰片裡的精彩戰爭鏡頭所鼓舞,恨不得去幹掉所有敵人,這個就是我對於《女武神的騎行》的無可奈何的第一印象,充滿了諷刺——更諷刺的是我們這代軍迷的入坑作《黑鷹墜落》也算是反戰片。
既然扯到了美軍軍樂,我們就來講講那個很有名的美軍跑步歌吧,很多人可能都看過《全金屬外殼》,裡面那個口吐蓮花小嘴兒抹了蜜的陸戰隊教官就經常在帶領著大家一邊在跑步的時候一邊唱著這樣的歌詞:
「mama and papa were laying in bed !
媽媽和爸爸躺在床上!
Mama rolled over and this is what she said :
媽媽翻身向上然後說道:
oh, give me sone …..
哦 給我些
oh, give me sone …
哦 給我些
P T
體能訓練
P T
體能訓練
good for you , and good for me !
對你對我都有好處!」
這~~~~~~~
其實這個曲子叫Marines Running Cadence(陸戰隊員跑步軍歌)是美軍海軍陸戰隊裡的士兵們,尤其是在bootcamp(新兵訓練營)裡的士兵們跑步的時候常唱的一首歌,嚴格來說,這更象是一種「號子」,歌曲調子一定,而歌詞就可以任意更改,可以說,任何一個Drill Sargent(操練教官)都編得出自己的歌詞。號子的節奏鮮明,和跑步的步子很合拍,調子也很容易學,加上美國佬特有的幽默調調,歌詞的衍生版本也非常多,不過說實話我只能放第一版這種擦邊球的歌詞,其餘的貼上來估計立刻就會被審核,所以,各位自己去看吧,一個調調唱了六版歌詞,版版口吐芬芳。
其實說到正港的「山巔之民」愛唱的軍歌(算軍歌吧?)應該還要往前數到獨立戰爭那會兒的《揚基歌》(「揚基」是對新英格蘭土包子的輕蔑之詞),早在美國獨立以前,在這些英國殖民地上《揚基歌》的曲調和歌詞的某些段落就已經很流行。甚至在十八世紀七十年代以前,英軍就曾唱《揚基歌》來嘲笑美國的大陸軍。歌詞的早期版本是嘲笑這些殖民地居民粗俗的衣著和舉止。當時英軍被迫向大陸軍投降,但是心中不服氣。軍官下令軍樂隊演奏《揚基歌》來羞辱前來受降的大陸軍。當時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為了更加羞辱英國人,曾經把這首歌曲作為大陸軍的軍歌。
再往下沿革就是101的歌子了——《滴血的傘繩》,旋律洗腦,歌詞巨長,對於空降兵跳傘失敗摔死之後的慘狀描寫得極為詳細,我就摘錄幾段歌詞,大家看看就好,我現在只恨文字不能打馬賽克——
「他從高空可怕地向下撞。
降落傘的絲帶飄散著,
纏在了他的腿上。
他再不會站起。
血腥,血腥,多麼恐怖的死亡方式。
他再不會站起。
空中搖曳的亂麻纏住了他的頸,
傘繩撕碎了傘頂。
懸掛的帶子打了結,
繞著他的皮包骨。
那圓頂篷成了他的裹屍布,
他從空中被擲下了地。」
說實話這歌估計嚇跑了不少在徵兵處躍躍欲試的美國佬。
《勇士之歌》那個算不上軍樂,民間基金會做的,我就不說了,聽著夠狠,但實際上不算是正宗的軍樂。
同理還有《蘇維埃進行曲》,那個是美國人寫的,也不能算進蘇聯人的軍樂範疇內。
接下來要說到日本的軍歌了,本子那德性我們都知道,各種「七生報國」,什麼「屍山血海」,什麼「黑色鐵堡」,什麼「咲いた花なら 散るのは覚悟」,字裡行間透露出一種「老子不怕死,老子敢玩命」的愣逼勁頭,而且還要很酸地自比一櫻花,「啊,我的生命凋謝如櫻花般,轉瞬即逝」這類調調,說到底就是日本文化裡的「物哀」文化,著力於宣傳世事無常,繁華易逝,死了是很美好的。其實這套洗腦理論真的是很好地對應了以前日本人動不動切腹的愛好(順便闢個謠,日本人切腹從理論上來講不用那種長柄武士刀(太刀),也不用短柄武士刀(脅差刀),用的是專門準備的小刀,所以當初看到《血戰鋼鋸嶺》裡面的日本軍官用軍刀切腹的時候我都呆了,你就算是找一把三八大蓋的刺刀切腹也算你努力過了,拿把軍刀怎麼搞十字切?死得太輕鬆了吧?作弊吶?)
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歌就是創作於甲午戰爭時期的《雪中行軍》,當時大山巖統帥的第二軍正在攻擊威海衛途中,軍樂隊成員永井建子目睹凍死的軍馬觸景生情,作詞並譜曲,太平洋戰爭時期一度因太過悲愴而被禁。這首歌在國內的軍迷圈子裡知名度挺高,主要是被初音未來翻唱過,賦予了無與倫比的喜感與歡脫,但是大家看看歌詞就知道是個什麼情況了——
「踏著冰在雪中進軍,連哪裡是河哪裡是路都分不清。
騎的馬死了,但沒法隨便丟掉不管。這裡是哪裡?到處是敵人的國家。
不管了還是先大膽地抽根煙吧,連煙都只剩兩根了,心裡不安。
吃著沒烤過的魚乾和半熟的米飯,勉勉強強還算活著。
用生木頭點了堆篝火,但還是冷得受不了,潮溼的生木頭冒著煙,當然很嗆人。
帶著陰鬱的表情大談自己的功績,「酸的」(有滋味的)東西只有手中的一顆酸梅。
直接穿著衣服躺在地上睡,拿背囊當枕頭大衣當被子。
後背的體溫把雪融化,雪水弄溼了墊在身下的黍穀殼堆。
露營的我遲遲進不了夢鄉,冰冷的月光照著我的臉。
如果獻出自己的性命從軍出陣,做好死的覺悟吶喊衝鋒,
卻武運不佳、沒能戰死沙場的話,那帶著「義務義理」的慰軍棉衣就會慢慢地來勒住我的脖子。
反正我也沒打算活著回去。
反正長官也沒打算讓我活著回去。」
這就是日本的陸軍馬糞被長官不當人看的悲慘寫照,巧的是幾年之後鬧出來的八甲田雪中行軍遭難事件(はっこうだせっちゅうこうぐんそうなんじけん)正好很符合這套歌詞,不知道是不是詞作者未卜先知——在1902年(明治35年)1月,當時的日本帝國陸軍第8師團的歩兵第5連隊,為了進行寒冷天氣的軍事訓練,由青森縣青森市出發前往八甲田山的田代新湯,在雪中行軍途中遇難。參加此次訓練的210人中有199人死亡(其中6名為救出後死亡),是日本的冬季軍事訓練史上最多死傷者的事故,也是近代史上最大規模的山嶽遭難事故。這個事鬧這麼大主要就是真的因為「反正長官也沒打算讓我活著回去」,一意孤行的上級讓這幫本子去雪中行軍,然後真就把人給凍成日棍了。
其實很多人在聽所謂的昭和軍樂的時候總會覺得跟蘇聯軍樂有點像,但又不是完全一個路數的,其實這個問題我也觀察了一下,主要是日本軍樂和蘇聯軍樂都偏愛進行曲,但是日本因為以往的傳統音樂編曲習慣,總是在自然小調和旋律大調之間來回橫跳,切分音多得一批,總結下來就像是在山地上搞自行車速降,日本軍樂和蘇聯軍樂都是波瀾起伏的,但是日本軍樂會經常捏剎車,導致聽起來一頓一頓的,不和諧音程較多,聽起來就沒有蘇聯軍樂那樣流暢自然,說實話更接近傳統的日本小調,改改編曲讓藝伎去唱,毫無違和感(這裡分享一段韓寒在《一座城池》裡的描述:假裝有格調的餐廳裡響起了萎靡的日本妓音,這一聽就是軍國主義時期日本男人侵略海外以後慰安無方的日本苦悶女人在櫻花樹下彈奏低吟的樂曲,真是讓人沉淪)。而且蘇聯軍樂為了突出雄壯感,一般拍子都在每分鐘120拍以上,不會出現日本軍樂那種很尷尬的拉長音。所以我感覺蘇聯軍樂還是要比日本軍樂好聽很多的,而且歌詞也更有意境,未知生,焉知死,蘇聯軍樂裡讚頌自己的祖國,表達對愛人的感情,然後選擇上戰場保家衛國,這有種特有的俄羅斯式的憂鬱,而不是像日本軍樂裡傳達出的那種「啊,我不想活了,讓我上戰場吧!」真正的勇士是那種熱愛生命又浴血奮戰的人,高下立判。
噹噹噹噹,最後壓軸分析的自然就是我們的中國軍樂啦!
其實說到中國特色的作品,很早就有了,《詩經》裡的這首詩就是例子:
《國風·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總結下來:共進退,共患難,共同衝鋒陷陣。而且這個還是問答句式,是將領與士兵的對答,其實我們在後來可以看見很多類似的問答,包括大家很熟悉的「你是誰?為了誰?」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當中,假團長龍文章也對著手下的「炮灰」們喊:「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也算是千年來戰士精神的傳承了。
批鐵甲兮,挎長刀。
與子徵戰兮,路漫長。
同敵愾兮,共死生。
與子徵戰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兒。
與子徵戰兮,歌無畏。
漢高祖那首著名的「大風起兮雲飛場,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算是漢代軍歌代表。
而《馬踏燕然》最直接的精神體現則要算著名的十三將士歸玉門。公元74年,東漢重新設立西域都護府,耿恭為校尉,次年,北匈奴單于派兩萬精兵進攻車師,殺死車師後王,轉而攻打駐紮了數百人的耿恭駐地,漢軍且戰且退,最終死守疏勒城。此時正值漢明帝駕崩,東漢朝廷無暇救援,漢軍守軍耗盡糧草,在圍城戰之中,他們切下鎧甲和弓弩上的皮革吃下去,拒絕敵軍的勸降,堅守陣地。直至章帝繼位,才出兵戰敗匈奴。當援兵來到耿恭守城時,城中僅餘26人。待隨漢軍撤回至玉門關時,僅剩13人,而且戰甲殘破衣衫襤褸,面容憔悴枯槁。玉門關守將感動得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這個戰爭故事可比《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烽燧堡之戰慘烈多了,張小敬和第八團死戰若干天,可是耿恭和部下們打滿了春夏秋冬,一直沒有支援,難度係數更高,壓力更大,作戰之餘還把匈奴使者下了鍋,涮著吃,壯志飢餐胡虜肉這句詩說得就是這個。
當然,說到古代中華軍威之盛,當然要數唐代戰歌《秦王破陣樂》:
「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
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回看秦塞低如馬,漸見黃河直北流。
天威直卷玉門塞,萬裡胡人盡漢歌!
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
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
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
在這得說一下,《秦王破陣樂》寫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不是秦始皇,秦王是李世民在登基前的封號,而且這首戰歌也不是李世民作詞,是620年李世民打爆劉武周確立唐朝政權的地位之後,部下們給他填的詞。不過說實話,他也確實配得上這些彩虹屁,畢竟李世民被尊稱天可汗不是靠平易近人,而是靠著從白山黑水一路砍到青藏高原的軍功,對手們運氣好的能來得及跪下來叫爸爸,運氣不好的那真就身死國滅了。
宋朝的軍歌emmmm,說起來當數嶽飛的《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啥也不說了,給嶽武穆抱個拳吧,兩宋之際的皇帝實在是拖累了這位天才選手的發揮。宋徽宗這個傻屌在大敵當前時還搞跳大神,說要開門迎敵,結果半仙屁用沒有,東京外城倒是被攻破了,連累多少人。嶽飛也只能嘆嘆氣,不再說前朝的攻城略地,而是嘆起了收復失地。
明朝軍歌首推戚家軍的《凱歌》: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幹犯軍令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走,義烏老鄉們,一起去幹小日本。
以及:戚家軍這塊「百戰百勝」的牌子真的沒有誇張,除去最後血戰而死那一場,從國內打到國外,保持全勝記錄,以四千人的編制前前後後創下了十餘萬的斬首記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清朝也有軍歌——《頌龍旗》
1906年,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頌龍旗》。
「於斯萬年,亞東大帝國!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產博。揚我黃龍帝國徽,唱我帝國歌!」
坦率的說,看起來不像軍歌,反而很像國歌,東亞大帝國的說法一出來,總有種奇怪的感覺,順便說一下,李鴻章沒有在奧運會上唱過《茉莉花》,中堂大人那會兒正往聖彼得堡趕呢。
好了,終於到了最讓我期待的時刻了,中國的現代軍歌!
首推《知識青年從軍歌》,這首歌是中國遠徵軍新一軍的士兵在印度蘭姆伽訓練基地寫就的,歌詞尚存,曲調流失。這首歌伴隨著遠徵軍復仇的炮火轟爆了南亞叢林裡的日軍。我本人是非常喜歡這首歌的,在15年我的朋友老苗停學參軍的時候還給他發了這首歌: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
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
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
採石一載復金陵,冀魯吉黑次第平,
破浪樓船出遼海,遮天鐵鳥撲東京!
一夜搗碎倭奴穴,太平洋水盡赤色,
富士山頭揚漢旗,櫻花樹下醉胡妾。
歸來夾道萬人迎,朵朵鮮花擲馬前,
門楣生輝笑白髮,堂內騰歡驕紅顏。
國史標明第一功,中華從此號長雄,
尚留餘威懲不義,要使環球人類共沐大漢風!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當中,最「面」的阿譯長官反而是在陣前第一個唱響這首歌的人,十分感人。如果在抗戰勝利之後,我們也能效仿蘇聯,一邊演奏這首戰歌,一邊將俘獲的那些日本軍旗扔進長江祭奠亡靈,那該多好啊。14年抗戰,損失兩千萬人,勝利永遠需要代價。
比如,1945年6月24日的蘇聯衛國戰爭勝利大閱兵之中,最為著名的瞬間是在閱兵即將結束之時出現的,當時,200名老兵倒持戰爭中繳獲的200面納粹軍隊旗幟納粹旗幟走過檢閱臺,最後把旗幟拋在列寧墓腳下,這是專屬於勝利者的榮耀,也是蘇聯在用這種方式向戰爭中犧牲的幾千萬軍民致以悼念。
重磅的來了,《中國軍魂》,這首歌是2003年的電視劇《亮劍》的主題曲,慷慨悲壯,歌詞比喻的手法也十分獨特,「就讓鮮血染紅最美的花,灑在我的胸膛上」,令人印象深刻,曲調也很激昂,是我覺得很「毛子」味的一首歌,與以往的中國軍歌也有較多不同,豪邁慷慨的氣氛更加濃烈,同時多了一種在中國軍歌當中少見的悲壯感:
「如果祖國遭受到侵犯,
熱血男兒當自強。
喝乾這碗家鄉的酒,
壯士一去不復返。
滾滾黃河,滔滔長江,
給我生命,給我力量。
就讓鮮血染紅最美的花,
灑在我的胸膛上。
紅旗飄飄,軍號響,
劍已出鞘,雷鳴電閃,
從來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向前進,向前進,
向前進,向前進,
紅旗飄飄,軍號響,
劍已出鞘,雷鳴電閃,
從來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向前進,向前進,
向前進,向前進,
向前進,
中國軍魂!」
李團長說:好聽,真他娘的好聽,今天劍也不亮了,旅長來了我也不去見了,就聽你小子在這兒吹黑管,醜話我可說在前邊,吹得不好,你小子給我滾蛋,咱獨立團丟不起這個人,吹得好了,老子賞你半斤地瓜燒。
接下來就是我本人非常喜歡的《鋼七連連歌》了,這首無曲的歌在電視劇《士兵突擊》中多次出現,每次在新兵下連的時候,班內都會組織大家朗誦歌詞,堪稱劇情之魂:
「一聲霹靂一把劍,一群猛虎鋼七連;
鋼鐵的意志鋼鐵漢,鐵血衛國保家園。
殺聲嚇破敵人膽,百戰百勝美名傳。攻必克,守必堅,踏敵屍骨唱凱旋!」
在這裡私心放上鋼七連最後一次入連儀式的宣誓詞:鋼七連有有五十七年的歷史,在五十七年的歷史中有五千人成為鋼七連的一員!我是鋼七連的第五千名士兵,我為自己感到驕傲!我為我之前的四千九百九十九人驕傲!我記得鋼七連為國捐軀的一千一百零四名前輩!我是鋼七連的第五千名士兵,我有勇氣扛起這面連旗!我更有勇氣第一個戰死!他們是我的兄弟!我願意為我的兄弟而死!無論是誰,無論是將軍,列兵,只要曾是鋼七連的一員,我會要求他記住鋼七連的前輩!我更會記得我今天說的每一句話 !現在跟我們一起背誦這首無曲的連歌,會唱這首歌曲的前輩都已經光榮的犧牲了。現在,現在只剩下鋼七連的士兵在背誦這首歌曲,我們希望,我們希望你能聽見五千個喉嚨裡吼出的歌聲!
最後奉上《鋼鐵洪流進行曲》的完整版歌詞:
「向前方,我們的血氣方剛,嶄鋒芒,震虎狼
向前方,我們的步伐鏗鏘,風雨裡,我挺起胸膛
向前方,我們的熱血滾燙,將使命責任扛在肩上
向前方,鐵流滾滾向前方,乘風破浪,八方,勢不可擋
我們點亮和平的曙光
我們守衛人民的安康
我們豪氣萬丈縱橫馳騁疆場
讓我們再塑新輝煌
看大地,戰神吐蕊在怒放
看戰士,雙手緊握住鋼槍
看人民軍隊築牢鐵壁和銅牆
用勝利續寫新榮光
雄壯,裝甲千軍列陣威武雄壯
力量,踏著戰場足跡悲歌激蕩鬥志昂揚
軍旗終會永遠在飄揚在飄揚,在飄揚
忠於黨,打勝仗!」
這個詞有多好就不用我說了吧?
同志們,億萬炮塔,億萬榮光,鋼甲洪流,戰車如雲,千軍列陣,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功勳與勝利屬於我們!
寫在最後:我本人只是個軍迷,說不出多少深刻的音樂理論,只是盡力從自己所理解的一些粗淺的方面來闡述下自己的想法,寫下了這篇文章,請各位大手子輕噴。好了,本期文章就到這裡,感謝各位的閱讀,祝各位讀者心明眼亮。
別走開,看看我們產品,支持下戰甲
HELIKON UTP 冬季帆布版戰術褲 特價 3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