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韓國財閥很厲害,掌握了國家經濟的命脈,我們今天就用數據來看看,他們到底有多豪,以及它們對韓國社會的影響。
根據財富500強榜單公布的2019年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各經濟體的GDP的數據,我們可以算得如下圖表。2019年前10大公司收入/GDP指標看,荷蘭高達99.4%,瑞士98.2%,臺灣地區73.7%,韓國42%,法國35,2%,英國33.2%,德國31.6%,日本23.7%,中國16.1%,美國12.5%。
從數據看,韓國最大企業似乎不是特別壟斷,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比我國臺灣地區要低得多。那麼事實是什麼樣的呢?
財富500強主要是基於公司營業收入數據給全球企業進行排名,而且對於一個集團旗下的多家公司,會單獨統計。而韓國的大財團普遍多元化發展,如三星集團旗下有85家子公司,布局了包括電子、機械、造船、金融保險、貿易、體育等多個領域,其中有3家是世界500強企業,有6家是韓國市值前50高的公司。所以基於這套排名規則,韓國財閥的實際實力要大於表單統計的。
我們來具體看看名單,2020年財富500強榜單共收錄14家韓國企業。排名第一的是三星電子,收入1977億美元,收入規模佔到韓國GDP的12%,利潤185億美元,利潤率9.3%。其次是現代汽車(907億美元)、SK集團(862億美元)。14家企業中三星系有3家(三星電子、人壽、C&T(物產)),現代系有2家(現代汽車、起亞汽車和摩比斯)。
我們再把榜單放寬些,根據福布斯的數據,2018年韓國前50大上市公司中,三星系有6家,營收3127億美元;現代7家,營收2271億美元;SK4家,營收1938億美元;LG5家、營收1192億美元。四大財團合計22家公司上榜,營收總額達到8528億美元,佔當年韓國GDP的53%。而臺灣地區前四大公司營收佔GDP的46%,韓國比臺灣要高。
我們再看看臺灣的龍頭企業的情況,2019年臺灣共有9家企業登上財富500強榜單,第一名是鴻海精密(富士康母公司)收入1729億美元,和三星電子收入規模相當;但利潤率只有2.2%,遠低於三星電子的9.3%。臺灣龍頭企業中只有臺灣積體電路(臺積電)利潤率較高,其他企業除了金融企業利潤率有6%以外,均小於3.5%。
臺灣地區的龍頭企業多從事較低端的電子代工製造業,而韓國財閥卻多是電子、汽車、船舶、金融、貿易等多元化發展,而且三星、現代等公司在全球都有較強的競爭力,因此韓國財閥對經濟掌控力遠非臺灣企業能比。
強大的實力,使得韓國財閥不僅對經濟有巨大影響,而且對韓國政治和社會各方面都有很強的控制力。大企業壟斷經濟,普通人很難通過創業改變命運,只能給等級森嚴的大企業「打工」,因此韓國社會階層固化情況較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