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說了後期到底應該做什麼,有些人產生疑問:為何後期主要爭對光和色進行調整?那些不都是表現形式嗎?主題內容不去管嗎?這裡回答一下這個疑問,風光攝影的主題內容在拍攝時(前期)就決定了,後期不對主題進行重大改動,更偏藝術類的概念攝影后期可能對主題也進行創作,這是不同攝影類別的一些界限,個人認為風光攝影更偏傳統意義的美術。(現代藝術涵蓋範圍實在太廣,幾乎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打著藝術招牌的任何光怪陸離事務都可以說成藝術,這裡不做討論。)
現在回歸本文主題:談後期怎麼修圖時為何先說光影而不是色彩?回答:物體之所以呈現出不同顏色,是因為它們吸收和反射不同的光而產生不同的顏色,當物體吸收全部的光就呈黑色,反射全部光則成白色。
而傳統認為物體固有色只是人們在特定光環境下產生的一種觀念,一般是指白天的日光環境中物體的反射顏色,比如雪是白色的、樹葉綠色的,其實那只是它們在白天的顏色,而雪、樹葉在一天之中其它時間會呈現出很多不同的顏色,日出、日落時是粉紅粉紫甚至黃色,而日出前日樓後的昏暗中又呈現藍色,夜晚就黑,這都是由於光的強度、反射角度發生變化而改變了物體所呈現的顏色。
同樣的樹枝在陽光下的樹枝與在陰影中的樹枝呈現出相反的顏色。
上下兩圖都是奧地利哈爾斯塔特的冬天,陽光下的雪景與夜晚的雪景,雪的顏色完全不同。
人們又要問了解這些光與顏色的原理有什麼意義?回答:知道了這個原理就可以讓我們明白後期修圖時為何要先調整光影比例而不是先調整顏色,或無次序的隨意調整,是因為光決定顏色,所以我們先調整光,只有在一個合理的光環境下顏色才自然。反之如果先把顏色調整好在進行光影修正那顏色會隨著光影的變化而發生嚴重變化,到那時又要重新調整色彩,而且此時再次調整色彩將是非常困難的工作。
了解的光影與色彩的關係後,我們就可以實際操作了,後期中有那些技術手段可以用來調整光影比例?
在lightroom和camera raw裡最重要的有:
曝光度 Exposure
高光 Highlights
陰影 Shadows
白色 Whites
黑色 Blacks
色溫 Temperature
色調 Tint
漸變濾鏡 Granduated Filter
以上1到5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首先使用的功能鍵,6、7的調整會改變會非常明顯的改變照片明暗,所以在調整時要注意對整體亮度的影響,因為顏色與光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8起到漸變灰度濾鏡的作用可以壓低天空亮度。
在lightroom和camera raw裡的其他相關功能
9. 鏡頭矯正中去黑角 Lens Corrections
10. 對比度 Contrast
11. 曲線 Tone Curve
12. 鏡像濾鏡 Radial Filter
13. 去霧 Dehaze
14. 清晰 Clarity
這其中9、14對光有影響但不嚴重,但去黑角之後照片全體都會亮一點,需要注意一下。對比度、曲線和去霧對光影比例的影響特別嚴重,一定要謹慎運用,下手要輕。鏡像濾鏡是一種無光源提亮或壓暗局部的功能,可以造成某種神秘感,不建議經常使用,運用時要注意邊緣過度,不然感覺太假。
以上這些手段如果運用得當,照片的光影效果就可以調整的很好,尤其是1-5的運用對光影起決定性作用。下面介紹一下使用這些功能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時刻注意直方圖,不要出現嚴重的過曝光或過黑,即直方圖兩邊不要起邊
注意光影和諧,不要全部明亮或全部暗,要既有光明的地方也有陰影的地方,那樣照片才有厚重的質感。
每個功能運用時按鍵左右移動要緩慢,要多試幾種效果,選最好的組合。
調整過6、7、9、13後要注意光影變化,需要時再重新調節1-5進行修正。
對比度、曲線最後調整,下手要輕。
這些對光影調整的後期方法特別容易用,只要點擊按鍵左右拉就行,沒有複雜的合成刷蒙版,但按鍵拉多少就特別講究,要非常小心,用心體驗。
這些方法雖然特別容易使用,但用好卻需要大量經驗積累,所以必須積極訓練後期,體驗感受光影的變化效果。
最後說一下作品的後期調整是要有前期正確拍攝為基礎,不是空中樓閣,想要了解本人前期如何拍攝風光作品,可以在我的公眾平臺裡找以前關於【如何創作最美的旅行風光作品】的兩篇文章進行參考。
用好光影調整,這樣的太陽高位正對逆光照片也就單張出片,光影調整也就左右拉拉上面所提的那些按鍵,無需複雜的合成技術。
說明:以上功能鍵的中文都是本人按英文翻譯,由於我的軟體是英文版,沒有中文版可以對照,如有翻譯錯誤請諒解。
通過前兩篇文章的反饋來看,大家更喜歡具體照片具體說明,講具體的針對性明確的實際的東西,這個我非常理解,實際好用的東西,學了就能用,我們中華民族本身就是務實的民族。
不過我本人還是認為任何事情都得先搞清楚最基本的原理概念,只有那樣才知道我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的作用如何,懂得原理做什麼都簡單。尤其對水平越高的人越有幫助,因為他們將進入由繁入簡過程。
我將在這個系列的開始幾篇文章大致說明一下後期的原理、程序、方法,然後儘快進入具體的實際作品講解,望大家理解。
如果您喜歡這系列,歡迎轉發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