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護理完全手冊(完整版)

2021-01-15 月嫂天天學

 迎接新生命,除了要為即將到來的寶寶準備衣、食、住、行等用品外,父母雙方也要在寶寶來臨前學會照護寶寶的種種方法,以免寶寶出生後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第1門課  哺餵母奶或配方奶

小叮嚀

  新生兒在餵食完後,拍打嗝的動作相當重要,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寶寶吐奶與溢奶的發生率。

  「吸吮」是寶寶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通過吸吮,寶寶即可獲取成長所需的營養。無論是哺餵母乳或是配方奶的新手父母,都應該有基本的哺餵觀念,才能讓你的寶貝吃得順利又健康。

Tips:

  哺餵母乳:約每2個小時哺餵1次。

  哺餵配方奶:約每4個小時哺餵1次。

4姿勢正確餵母乳

  媽媽在哺餵母乳時,可嘗試不同的姿勢讓寶寶吸奶。

搖籃式


大家聊起哺乳姿勢時,腦子裡最先浮現的姿勢大概就是「搖籃式」了。


哺乳室以及很多母嬰相關產品上,都會出現媽媽用搖籃式的姿勢懷抱保護著寶寶的圖案。這個姿勢堪稱經典,簡單而易上手,是很多新手媽媽的首選。


把寶寶橫抱在媽媽身前,左臂抱時讓寶寶吃左乳房,右臂抱時吃右乳房,寶寶的頭則可以躺在媽媽的手臂中。


這裡給大家一個友情提示,採用「搖籃式」的時候,媽媽們可以把靠枕墊在腰後、腳下或墊在手臂下作為支撐,藉助墊子給自己營造一個舒適的哺乳環境,讓寶寶開心吃奶的同時也能讓自己舒舒服服的。


不想過了哺乳期落下肩酸、腰酸、脖子酸的毛病,媽媽們就一定要注意在哺乳的時候做好腰背部的支撐呀。


總體來說,搖籃式適用於大部分剛剛開始哺乳的新手媽媽。


橄欖球式



沒錯,確實很難把柔美溫情的哺乳與暴力野蠻的橄欖球比賽聯繫在一起。


媽媽把寶寶夾在臂彎下,就像運動員夾著橄欖球的動作,手臂可以支撐在椅子的扶手或者靠墊上。


這個姿勢非常適合雙胞胎媽媽同時給兩個孩子餵奶,大大節約了寶寶輪流吃奶的時間。


另外,這對於剖宮產的媽媽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橄欖球式的哺乳姿勢可以避免寶寶壓住或觸碰到剖宮產傷口。


躺餵


媽媽側躺休息時,讓寶寶側身面對位置較低的那側乳房。寶寶後背最好有墊子或者柔軟的紗布卷支撐,媽媽的對側手臂也可以在背後支撐寶寶的脖子和肩胛骨。


躺餵姿勢非常適合產後體力尚未恢復、需要臥床休息的媽媽,也適用於剖宮產的媽媽。


最重要的一點,躺餵還是一種特別適合夜奶的姿勢。


夜深人靜的夜晚,小小的人兒窩在懷裡靜靜地吃著奶,寶寶和媽媽享受可以靜靜這段獨處時光。


餵好奶後,媽媽也不必起身折騰,可以直接入睡,這對於嚴重缺覺的哺乳期媽媽來說是最好福利了。


半躺式哺乳



和躺餵一樣,這也是一個很適合休息的哺乳姿勢,媽媽可以半躺著或者平躺,身後用枕頭或者靠墊做支撐,把寶寶放在胸前。


寶寶可能會因為媽媽乳汁流速過快而頻頻嗆奶,半躺式哺乳則可以對抗重力,幫寶寶緩衝過急的奶陣,解決寶寶嗆奶的問題。


上面哺乳姿勢只是給各位媽媽一個參考,並不需要媽媽們板起身子嚴格對照來做,哺乳時選擇自己和寶寶最舒適的姿勢就好啦。

5步驟,正確衝泡配方奶

  在餵食寶寶配方奶時,建議新手父母遵循以下5步驟,會讓寶寶吃得衛生又安心。

1、準備器具

  消毒器及有蓋的大鍋、奶瓶、奶嘴、奶蓋,宜準備6-8支奶瓶、洗奶瓶用毛刷(1支)、鑷子(夾奶瓶、奶嘴用)。

2、消毒方法

  先用肥皂清洗雙手,用乾淨的消毒鍋加8分滿的水,準備加熱。耐熱的玻璃奶瓶、鑷子等器具於冷水時放入鍋內煮10分鐘,再將較不耐熱的器具包括奶嘴、奶蓋、奶圈等用紗布包著一起放入煮5-10分鐘。再將消毒好的奶瓶放置於乾淨的地方晾乾,以備使用。

3、溫開水衝泡奶粉

  在奶瓶裡倒入需要的溫開水(煮沸過的熱開水冷卻至40℃左右)。不要用滾燙開水衝泡奶粉,易結成凝塊,引起寶寶消化不良。

4、溶入奶粉

  用湯匙舀起奶粉,舀起的奶粉需松松的,不可緊壓,再用「D形罐口」刮平,對準奶瓶口倒入。

5、套上奶嘴並檢查溫度及流速

  手不要碰到奶嘴,把它裝上去並試試牛奶滴出的情形。在手內側滴一滴,確定適當的溫度。

第2門課  睡覺

  1個月大以內的新生兒,平均每天有15-20小時的睡眠時間,是成年人的2倍多。寶寶的睡眠周期循環相當頻繁,約每2個小時會有短暫的清醒,一個晚上約有7-8個周期,淺睡和深睡交替進行。

Tips:

  新生兒每天約清醒2-3小時,之後又進入睡眠狀態。

寶寶夜夜難眠8項原因

  「夜啼」有時是寶寶身體不適的表現,以下為你提供8項檢視新生兒夜晚哭鬧的原因,排除這些原因,寶寶就可以一覺到天明。

1、肚子餓

  新生兒的胃部容量較小,進食變得較為頻繁,有些新生兒在半夜還需要再餵一次奶,當爸媽忘了餵食自然會哭鬧不止。

2、尿布溼了

  新生兒每天大概需要換掉10片尿片,半夜寶寶哭鬧不安,可能就是尿布溼了。尿液跟糞便中含有尿素和尿酸等刺激性物質,容易使寶寶的小屁屁不舒服,換尿片不僅可以預防尿布疹,也可以減少寶寶半夜哭鬧。

3、脹氣

  奶嘴孔的大小不同、母親餵奶的技巧不好、拍氣的方式不對等都會令寶寶出現一陣哭鬧一陣停止哭泣的脹氣症狀。這時,父母親可以用手掌按摩小寶寶的腹部,來舒解寶寶因脹氣帶來的不適,若情況仍無法改善,則需要到醫院請醫生開藥消除脹氣。

4、皮膚癢、痛

  注意寶寶是否有被刺傷、被蚊蟲叮咬等未被注意到的傷口,甚至連嚴重紅腫的尿布疹及異位性皮膚炎,都會使寶寶突然造成身體上的不適而影響睡眠,這時,爸媽們最好詳細檢查寶寶的身體狀況,了解使寶寶不適的原因。

5、白天睡太飽

  很多寶寶白天睡得十分香甜,半夜無法入眠。所以白天儘量不要讓寶寶睡太久,以免晚上哭鬧不休。

6、需要安全感

  寶寶太冷或太熱、奶嘴掉了、心愛的玩具沒在手邊或心理上感覺需要爸媽的關愛時,都會以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寶寶的睡眠環境溫度要適當,不要蓋過量的被子,爸媽們適時地給予寶寶擁抱與安撫,讓寶寶更有安全感,自然會減少哭鬧。

7、維持睡眠環境安寧

  父母的脾氣與生活習慣、家庭氣氛、居家環境都會影響寶寶的睡眠,儘量維持一個安靜、祥和的氛圍,讓寶寶帶著好心情入睡。

8、寶寶生病了

  a、腸絞痛 由於嬰幼兒在未滿4個月之前,腸壁的神經發育尚未成熟,造成腸胃道蠕動不規則,蠕動過快,糾結在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發作時間通常在傍晚4點到8點,以及半夜零時前後。

  b、胃腸道疾病 家長應留意寶寶的排便狀況,是否好幾天沒排便 。(如糞便嵌塞、肛裂、腸胃炎、消化不良或腹股溝疝氣。)

  c、感染性疾病 寶寶若發燒,則可能是新生兒感染的跡象。常見的感染器官為呼吸道、腸胃道、泌尿道與腦神經系統。

第3門課  寶寶哭泣與抱法

  剛出生的寶寶,還不會說話,也無法自己行動,「哭」是寶寶表達及溝通的一種方式。了解寶寶的需求並給予安撫,可讓寶寶感受父母的關懷。

寶寶在告訴我什麼?

  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對外界感受度很低,通常因為生理反應而哭,例如肚子餓、尿布溼等。也可能因為沒有安全而放聲大哭,畢竟寶寶才剛從把他包得緊緊的子宮出來,還不太習慣踢不到東西的感覺。如果媽媽發現,寶寶哭的聲音和平常不太一樣時,就要注意,是否身體不舒服。

寶寶哭泣所代表的訊息是多層面的,大約可分為3種:

1、心理需求 需要人陪、沒有安全感、受到驚嚇。

2、生理反應 肚子餓、尿布溼、想睡覺、太熱或太冷。

3、病理狀況 腸絞痛(腹絞痛)、發燒。

  媽媽,我要抱抱!

  研究指出,懷抱會促進寶寶的消化及循環系統,也會影響其人格發展。所以,懷抱寶寶不只是為了安撫,還可以增進親子互動,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

Tips:

  寶寶哭時,媽媽別慌了手腳,要平心靜氣的安撫寶寶,因為寶寶是可以感受到你的慌亂和煩躁的。

抱起·放下寶寶

抱起寶寶(以慣用右手為示範)

1、先用左手輕抬寶寶的頭部及頸部,讓寶寶的頭與床之間產生空隙。

2、再用右手,放進空隙處,託住寶寶的頭及頸部。

3、最後用左手託住寶寶的臀部,就可安全抱起。

放下寶寶

1、雙手將寶寶放到床上,先將託住臀部的手移開。

2、原本託住寶寶的臀部的手,協助另一隻手,將寶寶頸部輕輕放下。

3種寶寶抱姿

1、搖籃式抱法

  適用時機 安撫情緒、餵奶

  寶寶的頭放在胳膊彎中,並用胳肢窩扣住寶寶內側的手,而下手臂放在寶寶背部下方,以手掌抱住寶寶的臀部,將寶寶貼緊自己的身體,可以讓寶寶更有安全感。

2、直立式抱法

  適用時機 拍打嗝

  先抱起寶寶並豎起身體,一隻手臂墊在寶寶的臀部下方,另一隻手託住頭部及頸部,讓寶寶靠在胸前,頭部靠在肩膀上。幫寶寶拍隔時,要將寶寶頭部穩穩地靠在肩膀上。

3、橄欖球式抱姿

  適用時機 洗頭、清理臉部、餵奶

  抱起寶寶,豎直其身體面向自己,一手託住寶寶的頭、頸部,再將其身體放到同一隻手的腋下,並用手肘來夾住,讓寶寶貼近自己的身體。

第4門課  換尿片

  紙尿片要和寶寶小屁屁的肌膚長時間接觸,因此,新手父母們須了解如何謹慎挑選適合小寶貝的紙尿片之外,正確地幫小寶貝換穿尿片,也能有效地降低紅屁屁的發生率。

4步驟正確包尿片

  要順利地包好尿褲其實很不容易,以下提供你基本的換尿片5步驟,讓新手爸媽也能輕鬆上手。

1、先用溼布或溼紙巾擦拭屁股

  擦拭小屁屁時,要把握從乾淨部位到髒部位擦拭的原則(如:從大腿擦拭到內部兩側、由生殖器擦到肛門等。)

2、抬起腿部,更換尿片

  抬起寶寶腿部時,由於新生兒骨骼很脆弱,所以照顧者在抬起雙腿時,不要將腿直接向上拉直,而是將雙腿抬起並向胸部微彎。

3、更換新尿片

  輕柔地抬起寶寶雙腿,照顧者應將寶寶的屁股跟著腳部一起微微抬起換上新尿片。

4、貼上腰貼

  兩側的腰貼都貼上後,也要記得用手指翻開尿褲的防漏側邊,以防止尿液或便便滲出。

Tips:

  新生兒1天至少更換6次以上。照顧者與新手父母可用手觸摸尿片表面(若感覺有蒸氣或沉重感)即可更換新尿片。若寶寶大便,則須立即更換新尿片。

尿布疹5大成因

  尿布疹俗稱「紅屁股」,出現於嬰幼兒尿布所覆蓋部位的皮膚,由於刺激或其他成因而引起的皮膚發炎反應所長出的紅疹,主要的成因有以下5點:

1、磨擦

   皮膚與尿布之間的相互磨擦,產生的刺激紅腫。

2、尿液

    因皮膚表面過分吸水,特別容易在磨擦之後受傷,且表皮長時間接觸水分,也易引起皮膚炎。

3、糞便

     糞便會製造消化酵素造成肌膚刺激。

4、微生物

     主要是指白色念珠菌感染,由於尿液或糞便刺激導致破皮,讓微菌增生。

5、化學物的刺激

     香皂、溼紙巾、紙尿布上的瑩光劑或是洗衣粉用量過多,都是造成尿布疹的可能因素。

5原則紙尿片輕鬆選

1、注意腰圍與腿圍

  選購前應特別注意腰圍與腿圍是否有加寬或是伸縮彈力的功能,可減少腰部與腿部對紙尿褲產生的磨擦力。

2、輕柔、透氣性佳

  寶寶的小屁屁與紙尿片接觸的時間相當長,因此,棉柔材質的透氣性與觸感都會比塑料材質舒服很多。

3、尿溼顯示功能

  有些紙尿褲有尿溼顯示的功能,可以提醒照顧者該替小寶貝更換尿片了。

4、吸水性強

  選擇吸水性強且能幹爽不回滲的紙尿褲,能有效減少寶寶發生紅屁股。

5、多家詢問與比較

  在選購前可先諮詢有經驗的家長或親友,或是先使用試用裝。

第5件門課  洗澡

  幫寶寶洗澡對許多新手父母來說,也是一項很難的任務。由於寶寶的骨骼尚未發展成熟,肌膚也相當敏感、細嫩,因此,在洗澡的步驟以及沐浴用品的選購上,應特別小心謹慎。

13項步聚洗澡輕鬆go!

  1、水溫在37.8-40.6°C為宜。

  2、洗澡前先放冷水再放熱水。

  3、水量以1/2浴盆為佳。

  4、先用手拭探水溫是否適合寶寶。

  5、脫下寶寶的衣服,再用大毛巾包裹後放置大腿上。

  6、用清潔的毛巾浸潤清水,清洗寶寶的臉部。(這時請勿塗上肥皂或沐浴乳)

  7、在清洗寶寶眼部時,最好由內向外擦拭。

  8、幫寶寶洗頭時,一隻手塗上嬰兒洗髮精,另一隻手託住寶寶的頭部,以旋轉動作由前向後輕擦頭部,再用水擦洗乾淨。

  9、寶寶下水前,最好先讓寶寶有愉快的情緒。

  10、下水後,照顧者一手握穩寶寶的腋下,用另一隻手將沐浴精塗抹於寶寶身上,然後再用水洗淨。

  11、留意清潔寶寶皮膚皺摺處。

  12、洗完澡後,儘快將寶寶放在毛巾上,擦拭身體時應留意皺摺處是否乾爽。

  13、全身擦乾後,包上尿片,穿上衣服。

Tips:

安全洗澡3原則

  在幫新生寶寶洗澡時應注意以下3原則

1、安全

     浴室內應鋪上止滑墊

2、保暖

     時時留意室溫的變化,不要急著脫下寶寶的衣服,以免著涼。

3、衛生

     無論是幫寶寶洗澡或洗臉,在進行清洗前照顧者應先洗淨自己的雙手。

清理寶寶眼、鼻、口、指甲

  新手爸媽在幫寶寶洗澡時,也別忘了清潔眼、耳、鼻、口等部位,讓寶寶每天健康又乾淨。

眼睛

     眼屎太多容易造成寶寶不舒服。可準備一根棉棒,用生理食鹽水或溫開水沾溼之後,由內眼瞼往外眼瞼輕推即可。

鼻子

     若寶寶鼻內有過多的分泌物時,可以利用吸鼻器清潔,要注意的是,在吸一邊鼻孔時,另一邊的鼻子要按壓住,清潔效果會更好。

口腔

     將乾淨的紗布沾上溫開水,然後將紗布套住食指,進入寶寶口腔內擦拭,可有效清潔舌苔與奶垢。

指甲

     使用寶寶專用的指甲刀,輕柔地固定寶寶手指,剪去指甲白色部分。

第6門課  寶寶的穿衣哲學

  寶寶怎麼穿、如何穿,對新生父母來說真是一個大難題。寶貝穿得太多,就會出現痱子,穿得太少,又會鼻涕直流,讓爸媽傷透了腦筋!

Tips:

  寶寶洗澡後,要用大浴巾包住,徹底擦乾,尤其注意皮膚皺褶部位。若要穿的衣服多於一件,就先將衣服套在一起,以縮短穿衣時間,避免寶寶著涼。新生寶寶手腳常呈現屈曲狀,穿衣服時,應該用衣服遷就寶寶的姿勢,而不能硬拉他的手腳來套進衣服,以免使寶寶受到傷害。

幫寶寶穿衣的技巧

穿袖子

  先用一隻手穿過袖口,拉住寶寶小手,再用另一隻手將袖子往裡拉。

穿套頭衣

  先把領口以下的衣服捲起來,把領口撐開,再把寶寶的頭輕輕抬起,將衣服套入。

穿褲子

  先將褲管捲起,用一隻手穿過褲管,拉住寶寶的腳,再用另一隻手將褲管往上拉,雙腳都穿好後,再將寶寶臀部抬起,把褲子拉起穿好,並將上衣扎進褲子中。

究竟寶寶穿多少衣服才能保暖?

  寶寶的基礎代謝率會比成人高,其體溫也會稍微高一些。在晚上,其自主神經會較活躍,因此有些寶寶會在晚上睡覺時出一身汗。寶寶穿衣並不需要特別多,這樣反而會降低他對溫度改變的適應力。若寶寶的四肢常常會摸起來有點冰冷,這時只要耳溫、活動力正常,也是屬於正常現象。因此,寶寶穿衣和成人一樣即可。

如何選擇適合的衣物?

  嬰兒服的選擇,應以棉質、透氣、吸汗、質地輕柔、不易褪色為首要考量。

  內衣 內衣直接接觸寶寶細緻的皮膚,宜選擇棉紗或棉布製成,最好是前面開襟,有小帶子固定的較為方便。

  上衣 上衣的質料有厚有薄,可視天氣冷熱來選擇。

如何清潔寶寶的衣物?

  寶寶衣物和大人的衣物應分開清洗,而且最好用手洗。因為大人的衣物較髒、細菌多,而洗衣機容易藏汙納垢。如果寶寶的衣服沒有特別的汙垢,用清水清洗即可。若要使用清潔劑,也要選擇成分天然、無害的,尤其避免含有苯、磷化合物與瑩光劑的成分,另外,也應該避免使用漂白劑、乾洗劑來處理寶寶的衣物。

  衣服清洗過後,應晾在通風、有陽光的地方,徹底曬乾後,再收起來才不會發黴。寶寶的衣物收納處應避免使用樟腦丸,因為樟腦丸中的酚會讓患有蠶豆症的寶寶產生急性溶血性貧血。

第7門課  臍帶護理

  寶寶的臍帶護理做得好,可以有效地降低寶寶感染的發生率。

Tips:

  洗澡後擦乾,全身即可進行臍帶護理。

6步驟做好臍帶護理

1、準備好嬰兒臍帶護理包

  臍帶護理包內含棉花棒數支、95%濃度的酒精一瓶。

2、清潔前先洗手

  進行臍帶護理前,應先用肥皂將雙手洗淨,搓揉20秒左右,才能達到殺菌效果。

3、棉花棒沾溼酒精

  先取出棉花棒,以95%濃度的酒精沾溼,棉花棒要完全沾溼才可開始進行。

4、撐開寶寶臍部

  用手撐開寶寶的臍部,讓寶寶的臍根露出。方法有二:

  a、用手輕輕拉住寶寶的臍帶。

  b、用食指與中指撐開臍部周圍的皮膚。

5、擦拭酒精棉花

  待寶寶臍帶根部露出之後,以95%濃度酒精浸溼的棉花棒,按照臍帶的根部、臍帶以及周圍皮膚的順序擦試。

6、將尿片外折

  完成以上步驟之後,將腰際的尿布外緣反折,避免壓迫到肚臍即可。

臍帶照護3原則

  臍帶大約在寶寶出生後1~2周就會脫落,脫落後可繼續使用75%濃度的酒精擦拭消毒,直到肚臍乾燥。以下3原則,可作為參考。

1、保持乾燥

  寶寶臍帶脫落前應保持此部位的乾燥,尤其當洗澡不慎弄溼時,應先以乾淨的小棉棒擦擦乾淨後,再進行臍帶護理。

2、避免摩擦

  挑選紙尿褲時應注意大小是否合適,勿使尿褲的腰際剛好在臍帶根部,以免摩擦導致臍帶根部破皮、出血。

3、避免悶熱

  禁止使用乳液及油類護膚品塗沫於臍帶根部,以免導致臍帶根部發炎。

臍帶發臭與分泌物應就醫

  即將脫落的臍帶及臍帶根處,偶爾會有發臭並有少許黃色分泌物的狀況,此時應繼續給予寶寶提供臍帶護理的照護,並且隨時要保持臍帶根部的乾燥與清潔。若以上的情況並未改善,或者是有發炎現象(如:紅、腫、分泌物流出等),應快速帶寶寶就醫診治。

第8門課  便便和疾病

  剛出生的新生兒,便便顏色有很多種,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意義,從寶寶的便便就能觀察出可能隱藏的疾病,新手媽媽們在換尿布時要好好檢查一下。

Tips:

  寶寶呱呱落地後,就會領到一本兒童健康手冊,手冊中所附的「嬰兒大便顏色卡」,經常會被媽媽們忽略,但便便顏色可是新生兒最需要提高警覺的問題。

  寶寶若是患腸道閉鎖,必須把握治療黃金期。

  滿月:接種B肝疫苗時,也必須登記大便觀察結果。

  出生後50天內:完成診斷。

  出生後60天內:完成手術。

4顏色透視寶寶便便

  從便便顏色,能辨別寶寶的身體狀況是否健康。

黑綠色:胎便

  寶寶剛出生還沒有吃任何食物,所以胎便是由膽汁混合腸胃道脫落細胞的殘渣和分泌物所形成,呈現黏稠狀,較不會為固體狀,因此新生兒的胎便會呈現黑綠色。大約出生1~2天之後,就會變成正常的黃色、綠色大便了。

綠色:正常

  一般說來,寶寶的便便呈現黃色到綠色都屬於正常範圍。以醫學理論來看,大便呈現黃色到綠色都是受到膽汁染色的結果,不過也會因為飲食或腸內菌的不同而略有不同。

米色、白色、淡黃色:膽汁滯留或膽道閉鎖

  如果寶寶的便便顏色非常淺、偏白,像是米色、白色或是淡黃色,表示膽汁沒有順利排洩,也就是肝臟、膽道或膽管方面出現問題。當便便出現這些不正常的顏色時,要小心留意寶寶是不是有膽汁滯留或膽道閉鎖的疾病。

鮮紅色、暗紅色、黑色:腸胃道出血

  大便若帶有出血,也就是所謂的血便,不管是鮮紅色或暗紅色,或是較高位腸胃道出血,所形成的黑便,通通都是異常的大便。如果寶寶的大便顏色帶紅色,除了腸道的先天性異常之外,也表示寶寶的腸子裡面有出血、發炎的狀況。常見的疾病有肛門裂傷、細菌性的腸胃炎、腸套疊、腸糾結等,或是腸道裡長出不正常的腫塊或息肉,也有可能是食物過敏造成腸黏膜損傷所致。


第9門課  親子互動

  與寶寶的互動,早在懷孕時期就已展開,等到寶寶出生後,自然也要延續下去,才能培育親子間良好的默契和親密感。

Tips:

  親子互動必須從小培養,可別以為寶寶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各種感官的發育,從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進行了。寶寶出生之後,也同樣要給予刺激,才能讓他健康、聰明地成長。

  懷孕時發展:聽覺、運動覺、嗅覺、觸覺。

  出生後發展:視覺。

  持續發展:聽覺、運動覺、嗅覺、觸覺。

5感官刺激寶寶發展

  通過簡單的遊戲,就能幫助刺激寶寶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運動覺的發展。

視覺

  嬰兒一出生時對光、人臉及黑白的圖案會比較有反應,大約3個月大時開始對色彩鮮豔及會動的物品感興趣。

遊戲

      可給予寶寶聲光刺激的玩具。如:嬰兒床的懸吊玩具、黑白畫,或和寶寶玩躲貓貓等。

聽覺

  從懷孕期間開始,胎兒的聽覺就已經發展,所以從懷孕到出生期間,即可開始刺激寶寶的聽覺。

遊戲

       可和寶寶說話、唱歌,放一些胎教音樂或給寶寶聽的音樂,或用沙鈴玩具等,刺激寶寶的聽覺。

嗅覺

  在媽媽肚子裡5個月大的胎兒就已經具備嗅覺功能。根據心理學家的發現,嬰兒能夠對不同的氣味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好惡反應,當聞到香味時,會顯出愉悅的表情;當聞到臭味時,則會表現出嫌惡的表情並將頭轉開。

 遊戲

      哺餵母乳時,讓寶寶能聞到母奶及媽媽的味道,多抱抱寶寶讓他熟悉照顧者的味道,並增加他的安全感及親密感。

觸覺

  早在胎兒階段,寶寶就已經在媽媽肚子裡,借著吸吮拇指來經驗觸覺刺激了。出生後到半歲之前,用嘴巴來感覺的次數會快速增加,但隨著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用嘴巴來感覺的頻率就會降低。

遊戲

       讓寶寶趴在大人胸前,增加接觸的面積,可以增加他的安全感及與父母有親密的接觸,或用被子或浴巾包裹身體,可以讓寶寶情緒比較穩定減少驚嚇。

運動覺

  胎兒在懷孕期間即會開始運動自己的肢體,所以由出生開始可以幫助寶寶運動手腳來增加對自己身體的感覺。

遊戲

       趁換尿布、換衣服時順便幫寶寶運動手腳,如兩手(腳)同時彎曲及伸直,或雙腳做踩腳踏車的動作、將雙手帶到胸前拍手等。

第10門課  嬰兒用品消毒

  所有的餵奶用具在使用前都要消毒,即使是新的也不例外。如果在24小時內沒有使用,就必須重新進行消毒工作。消毒好的用具,應以夾子取出,以免造成燙傷的危險。目前市面上的消毒鍋共有4類型,可做為新手媽媽消毒器具的好幫手。

Tips:

  奶瓶全數使用後即可進行消毒工作,約早晚各1次。

傳統·煮沸消毒法4重點

重點1、準備不鏽鋼鍋

  準備一個不鏽鋼煮鍋,裡面注滿清水,水的深度要能完全覆蓋所有已經清洗過的餵奶用具。

重點2、瓶內裝滿水

  讓奶瓶、瓶蓋裝滿水,完全沒有空氣,這樣瓶瓶罐罐就不會向上浮起。

重點3、材質不同煮沸方式不同

  玻璃奶瓶 要與冷水一起煮沸,水滾後5分鐘再放入奶嘴、瓶蓋等塑料製品,蓋上鍋蓋再煮5分鐘後開火,放至稍涼,再以夾子取出奶嘴、瓶蓋,套回奶瓶上備用。

  塑料奶瓶 需等水滾之後,與奶嘴、奶蓋一起放入消毒。

重點4、避免燙傷

  拿取剛煮沸消毒後的奶瓶、奶嘴時,應用夾子取出,以免造成燙傷意外。

現代4類型消毒鍋

  目前市面上的消毒鍋分為以下4種類型,新手爸媽可以在了解各類型的特色之後,挑選適合自己使用習慣的消毒工具。

一般蒸氣鍋

  利用蒸氣的熱度來達到高溫消毒、殺菌,是目前市面上最普遍使用的消毒鍋。

紫外線烘乾

  用紫外線燈管的照射來消毒,燈管以70℃低溫消毒,加上暖風烘乾,適合不耐高溫的寶寶用品。

快速蒸氣

  可於8分鐘內達到高溫殺菌

微波式消毒盒

  適合外出攜帶、一次消毒或量較少的時候使用。



望姐妹們多多支持,多多轉發,讓更多人的母嬰從業者收益!


長按二維碼5秒,識別二維碼馬上關注公眾號!



天天老師祝你月嫂之路,一帆風順!


月嫂天天學

傳道 授業 解惑者







相關焦點

  • 史上新生寶寶護理完全手冊(完整版)
    第1門課  哺餵母奶或配方奶小叮嚀  新生兒在餵食完後,拍打嗝的動作相當重要,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寶寶吐奶與溢奶的發生率。  「吸吮」是寶寶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通過吸吮,寶寶即可獲取成長所需的營養。第7門課  臍帶護理  寶寶的臍帶護理做得好,可以有效地降低寶寶感染的發生率。Tips:  洗澡後擦乾,全身即可進行臍帶護理。6步驟做好臍帶護理1、準備好嬰兒臍帶護理包  臍帶護理包內含棉花棒數支、95%濃度的酒精一瓶。
  • 如何護理新生寶寶臍帶!
    臍帶是胎兒與媽媽相連的通道,寶寶出生的第一件事就是剪臍帶,這時寶寶肚臍的護理就非常的重要,尤其是還沒有閉合的時候,如果護理不好,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洗澡容易進水;未脫落時容易感染,引起炎症,嚴重的可能化膿等不良後果。所以父母一定要精心呵護寶寶的肚臍!
  • 寶寶的第一道傷疤:肚臍的護理手冊
    是天氣太熱護理不當麼」?自從發了<<除了讓我15天瘦30斤的臺灣月子法,關於生孩子,還有這些要告訴你!>>那篇文章後,也有不少準媽媽新手媽媽在諮詢一些新生兒護理問題。於是,查閱資料解答大姨家問題的同時,我會把知識點進行整理匯總,未來咱公號應該會多一些針對小月齡寶寶的信息。的確,面對一個剛出生的寶寶,這麼嬌嫩的一個生命。
  • 懷孕及新生寶寶護理常識,沒有比這再全的了!!!
    新生寶寶該如何護理?且看本文介紹。《奶粉與銷售》微刊已正式升級、更名為《奶粉智庫》,感謝關注!懷孕的最佳季節:5~7月是受孕的最佳時間。準媽媽在5~7月懷孕,到來年的3~5月生育,這樣孩子出生正好跨過嚴寒,又避開酷暑,嬰兒的護理相對比較容易。
  • 婁星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專科門診、新生兒科護理門診開診啦!
    新生兒寶寶出現餵養困難、咳嗽、哭吵不安、睡眠質量差等問題怎麼辦?黃疸問題要不要幹預?皮膚問題怎麼解決?……婁星區人民醫院(婁星區婦幼保健院)為寶寶健康保駕護航,特開設新生兒科專科門診、新生兒科護理門診,並於7月1日正式開診!
  • 9種最常見的寶寶皮膚疹子護理方法之熱疹的誘因及護理
    新生爸媽護理經驗不足加上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嬰幼兒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各種皮膚疹子問題。總結下來一共有9種最常見的皮膚疹子:乳痂、口水疹、痤瘡、粟粒疹、痱子、尿布疹、蕁麻疹、溼疹以及幼兒急疹。
  • 新生寶寶的囟門摸不得,娃會變傻、變啞?後悔太晚知道答案
    文|文兒我們都知道,新生寶寶身體器官很脆弱,照顧的時候需要格外周到、小心。但因為大家太過看新生寶寶的護理,民間流傳著照顧寶寶的禁忌:新生寶寶的囟門摸不得,娃會變傻、變啞,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在寶寶剛出生的大概前8個月,囟門未閉合前,我們把手放在寶寶的囟門上,還能直接地感受到與脈搏一致的跳動,所以囟門一定是脆弱的。新生寶寶的囟門,可以摸寶寶的囟門是脆弱的,需要保護,但是也不至於不能摸。
  • 給新生寶寶用尿不溼,這個部位不能包住,很容易感染
    到了醫院後,醫生先是給寶寶肚臍消了一下毒,接著告訴寶爸:紙尿褲邊緣總是有血色物質,那是因為紙尿褲穿得太高,包住了寶寶肚臍。新生寶寶肚臍本來就嬌嫩需要好好呵護,紙尿褲經常摩擦肚臍,會導致肚臍部位紅腫發炎。要是再讓臍帶沾染上尿液,那更是會增加感染機率,到最後受苦的都是寶寶。
  • 9種最常見的寶寶皮膚疹子護理方法之溼疹的誘因與護理
    新生爸媽護理經驗不足加上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嬰幼兒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各種皮膚疹子問題。總結下來一共有9種最常見的皮膚疹子:乳痂、口水疹、痤瘡、粟粒疹、痱子、尿布疹、蕁麻疹、溼疹以及幼兒急疹。
  • 新生兒的護理請提前做以下攻略,從容迎接寶寶的到來
    寶寶的出生,總是給一個家庭帶來歡樂和希望。寶寶出生時是非常脆弱的,需要我們小心呵護,謹慎對待,那麼新生兒護理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新生兒餵養注意事項。寶寶出生第一天,出產房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寶寶吸母乳,國家提倡母乳餵養,對於寶寶的成長,母乳也是第一選擇。這樣可以促進泌乳。在寶寶吸母乳的過程中,同時給寶寶泡奶粉,第一次泡20ml,奶粉和水的比例,奶粉比正常量稍微少一點,濃度稍微稀一些,但也不要過稀。寶寶剛出生時,按需餵養,有利於寶寶胎便的排出。
  • 準媽好孕:第1周~40周完全手冊
    其次,保持健康的心態也很重要,要經常聊些輕鬆愉快的話題,多留心周圍新生寶寶的父母,從他們身上總結出可以用到的方法和經驗。以下是「懷孕第一周的育兒手冊」,供孕媽媽們參考!  一、胎兒發育  此時,您的「胎寶寶」還只是一個正在發育的卵子,等待與精子的結合,您和您伴侶的身體狀況決定了卵子和精子的質量,所以要保持好狀態哦!
  • 陳小春給寶寶洗澡嚇壞應採兒,新手爸媽應如何護理新生兒?
    一位新手爸爸被妻子拉去上醫院的新生護理課,課程要求準爸爸們給「寶寶」穿衣服,然後再用毛毯將「寶寶」包起來。 前段時間,一位西安爸爸喜提新生寶寶,當第一次抱女兒時,這個一米八幾的大漢全程小心翼翼,腿腳都在發抖,害怕把寶寶摔壞了的模樣笑翻全網。
  • 護理未滿一百天寶寶,這5個方面要注意,看看你中了幾招!
    小寶寶在出生滿一百天後身體才逐漸開始硬朗,而在寶寶未滿3個月,爸媽在平時的護理中,稍微的有一個不注意,都會對小寶寶造成傷害,下面小編就來給各位新手媽媽介紹寶寶護理中的5個禁區,各位媽媽們一定要注意。護理未滿一百天寶寶,這5個方面要注意1、臍帶護理不當小寶寶在出生以後,臍帶最少要1個星期的時間才會自然掉落,在這之前,媽媽們一定要做好新生寶寶臍帶的護理,否則很可能會導致臍帶發炎,如果嚴重的話還很可能會引起敗血症的發生。媽媽們可用75%的醫用酒精擦拭臍部,每天最少兩次。
  • 護理寶寶要注意哪些
    分娩日即將來臨,寶寶也即將出生,準父母都會提前準備很多嬰兒護理用品,即使向老輩人或是已為人父母的閨蜜請教,實際應該準備哪些嬰兒用品以及應該如何選擇,這當中也有不少學問。有些嬰兒用品根本都不用準備,因為用不到,所以,我們還是需要好好的多學習下母嬰護理知識,我們就不會在為嬰兒購買用品時而浪費金錢。 那麼哪些是必需品?而哪些用品不必買。一,常規新生兒餵養護理用品清單。1,寶寶綁帶合同套(貼身無骨純棉,可以薄點的。外穿合同套,厚點的。
  • 同樣是新生寶寶,為啥有的頭髮濃密,有的卻是「小禿頭」?
    相信每個剛生過孩子的媽媽都會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寶寶到底是胖還是瘦,相貌怎麼樣,長得可愛還是呆萌。不管怎樣也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漂亮,新生寶寶頭髮的多少對於爸爸媽媽們而言也同樣重要!有的寶寶從出生到2歲期間理髮的次數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頭髮都少得可憐,而有的寶寶一出生就帶著一頭烏黑的頭髮,有的還因為自己「旺盛」的頭髮出名。
  • 新生寶寶這七種看似異常的情況,家長統統不必擔心
    其實對新生寶寶來說,身體的一些「異常」表現並不是生病了,反而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可別再自己嚇自己了!新生兒哪些看似異常的症狀,其實是正常的呢?二、體重減輕寶寶出生後,體重不僅不會增長,還會減輕,在出生一周時體重下降到最低點。這可不是寶寶生病了,而是生理性的體重減輕。因為新生寶寶身體中水分含量太多,佔據了體重的70%~80%,出生後水分丟失較多,才會出現體重減輕的情況。一般在出生10天左右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家長無需擔心。
  • 護理學系與啟德書院舉行2020年護理專業新生見面會
    9月29日下午,護理學系迎新師生見面會在護理樓二層多功能廳舉辦。護理學系主任李小妹、副主任李津,啟德書院院務主任助理龍樹榮、輔導員史旭東參加見面會,護理學系教職工、一附院護理部李晨陸、新入學的2020級本科生,以及部分碩士和博士學生參加會議。
  • 新生寶寶有「氣肚臍」怎麼辦?6個對策讓你輕鬆應對!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一樁煩心事:寶寶出生後一直很健康,突然一段時間發現寶寶的肚臍時不時會鼓出一塊,或者是鼓出來後再也沒有下去過?「氣肚臍」在醫學上被稱為「臍疝」,是新生寶寶常見的一種病症。就是寶寶的臍部向外突出,呈半球形或圓柱體,頂端有一個小瘢痕,也就是臍痕。當寶寶哭鬧、咳嗽、直立時,突出的肚臍會非常飽滿,摸起來比較堅實;當寶寶安靜或者睡眠時,用手按壓肚臍會縮小或者回到腹腔內。一、寶寶有「氣肚臍」會感覺到痛苦嗎?
  • 新生兒臍部如何護理?護理新生兒臍部需要注意哪些?
    新生兒出院以後的第一周,在護理寶寶的工作中,臍部護理是非常重要的。寶寶出生以後,臍帶殘端通常需要7-10天左右才會幹燥脫落,在此階段,需要家長正確地護理寶寶的臍部,避免發生感染。
  • 新生寶寶發熱進醫院,只因家長的「常識」出了錯?
    由於感染、營養不良、膽道阻塞等原因,一部分寶寶會出現病理性黃疸。這種黃疸對孩子傷害大,才是家長真正該注意的。就像我在寶寶成長手冊中提到的:可以避開早上10點至下午4點這個時間段;6月齡以上寶寶出門,還得戴上太陽鏡;防曬霜每隔1.5小時,就要重新給寶寶塗一次,全方位保護寶寶嬌嫩的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