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是劉詩雯實現大滿貫的最後一站,職業生涯能否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這是很多球迷所關心的。與2019年絕地反擊、涅槃重生般地連奪世乒賽、世界盃女單冠軍不同,東京之旅對劉詩雯來說挑戰更大,甚至是人生之極限。小棗就像剛剛羽化完成的一隻蝴蝶一樣,要想飛躍眼前這座「火焰山」成功到達彼岸,她需要付出更大的勇氣和努力。就劉詩雯目前的狀況而言,實際上也有兩種方案擺在她面前,大家看看你到底支持哪一個?
選擇之前先打疑慮,劉詩雯退賽、棄陣而逃,那她到底「逃」了多少賽?
評價一位球員要秉公、秉正,否則所有一切談下去都沒有意義。退賽的聲音,甚至是劉詩雯被稱之為「劉躲躲」2019年就已經有之。那麼劉詩雯到底2019年退了幾場比賽呢?2019年劉詩雯自韓國公開賽腰傷復發後,僅退出澳大利亞一站公開賽的爭奪。而接下來她又參加了世界盃單打、世界盃團體賽、奧地利公開賽和年終總決賽。整個2019年退出了1站公開賽就被稱為「劉躲躲」是否名副其實呢?那麼劉詩雯在2020年又為什麼出現相繼退賽的情況呢?原因還是源自於2019年的「魔鬼賽程」。
2019年國際乒聯共有12站公開賽的比賽,除了舟車勞頓之苦,28歲的劉詩雯在這些公開賽上都是「雙線」作戰(女單、混雙),與更為年輕的陳夢、孫穎莎、王曼昱只負責打好單打不同,劉詩雯在亞錦賽、世界盃團體賽更要兼顧女團中的女雙比賽。由於2019年是各協會的奧運備戰期,像日本、德國、韓國等各個球隊都在全力磨合陣容,甚至是爭取對對手的連勝以增加信心。劉詩雯與許昕的混雙更是劉國梁眼中的重中之重,不容有失。混雙比賽,女隊員往往與男子進行高強度相持,全年30幾場比賽下來,莫說是劉詩雯就連「鐵人」許昕的膝蓋也是敷著冰袋走出賽場的。
用許昕的話說:「我和劉詩雯打完單打,馬上就要趕往混雙場地的比賽,這麼多站比賽下來幾乎沒有休息的空隙。」即便如此,「昕雯組合」也取得了37勝1負的戰績,失利的一場也因為太過疲勞而負於了香港隊的黃鎮廷、杜凱琹,對伊藤美誠、水谷隼則是保持了全勝。由於比賽強度太大,劉詩雯不得不在公開賽上做出選擇,她放棄了女單的爭奪,甚至在對陣朱雨玲時4局僅拿到17分。多一個公開賽級別的女單冠軍,對劉詩雯來說並不重要。而混雙能否打好,則牽涉到她的東京奧運資格。也正是頻繁參賽,劉詩雯的肘部傷病不得不進行手術治療。而就此劉詩雯也退出了2020年卡達公開賽、世界盃、總決賽、澳門賽。
方案一,傷病+年齡劉詩雯能否重回2019巔峰?東京奧運或被放棄單打。
逃賽也罷,棄賽也好,沒有一個人會選擇剛下完手術臺就拎著拍子上賽場的。從2020年卡達公開賽後算起,劉詩雯已經有9個月的時間遠離賽場了,對於一個職業運動員來說這是極為可怕的。鄧亞萍當年曾說:「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對手知道,三天不練觀眾都看得出來。」長達9個月沒有投入正式訓練的劉詩雯,還能回到2019年世乒賽對陳夢、丁寧連續「送蛋」,打出11:0的巔峰狀態嗎?馬龍在2019年8月赴美做了膝蓋手術,直到今年總決賽奪冠,他用了一年零4個月的時間才恢復到如今的狀態,而去年世界盃還因未痊癒負於張本智和、林昀儒。男、女運動員在傷病的恢復上是有差異的,劉詩雯在東京奧運前能像馬龍恢復到最佳嗎?這個很難說。
另外,隨著陳夢、孫穎莎在單打上的強勢崛起,兩個人也分別對伊藤保持著4戰全勝、6勝1負的戰績。而劉詩雯自從2018年對伊藤2連敗以來,還未曾在單打上與其交過手。伊藤美誠在2019年亞錦賽之後所創造出來的這些「攤大餅」式的發球和搶攻花招,劉詩雯還沒有親自嘗過滋味。從目前「棗夢莎」的單打能力、狀態來看,劉詩雯無疑在奧運單打資格中,是競爭力最小的一個。除了技術,劉詩雯的年齡也是個問題,王楠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已達30歲「高齡」,而同樣30歲的劉詩雯若身兼女單、女團、混雙三項,與比自己小9歲的伊藤美誠去比拼,那她的體力、精力是一個巨大考驗。第一個方案,從她的年齡和傷病考慮,劉詩雯放棄單打,繼而只參加混雙和女團的比賽,這個方案你支持嗎?
方案二,「三線作戰」以劉詩雯為核心,東京奧運衝擊個人大滿貫。
按照國乒2019年的奧運備戰,劉詩雯確實是作為核心的,李隼在採訪中都表示:「劉詩雯現在就是我們女隊的大姐大。」由於丁寧技術下滑嚴重,劉詩雯在混雙上的優勢無可取代,女單上又手握世乒賽、世界盃兩個大賽冠軍,世界盃團體賽中她也是發揮老隊員的作用,在帶著陳夢、孫穎莎打團體。如果不是傷病來襲,即便是劉詩雯在2020年輸掉一些內戰,也不會影響到她的奧運參賽資格。相比起幾乎沒有間隙的公開賽「三線」作戰,奧運會的賽程還相對寬鬆。劉詩雯目前在身兼女單、女團、混雙上也有以下幾個有利條件:
第一點,丁寧若無緣東京,那劉詩雯成為僅有奧運參賽經驗的選手。陳夢、孫穎莎都未曾參加過奧運會,而反觀日本隊的伊藤美誠、石川佳純都有參加裡約奧運的經歷,平野美宇2016年也拿到了P卡。球迷聲中呼籲陳夢、孫穎莎、王曼昱三位新人參加東京奧運,然而歷來注重大賽經驗的劉國梁及其教練團隊,會讓三位奧運均「一張白紙」的隊員打奧運會這樣的大賽嗎?孫穎莎自2020年以來遭遇了內戰5連敗、面對陳夢3連敗,技術上正遭遇瓶頸,而王曼昱在澳門賽數次在拿到局點、賽點的情況下,被孫穎莎逆轉翻盤。
甚至是因緊張而手握球拍躺到地上,這種心理素質她能扛得住奧運會嗎?陳夢目前也僅僅拿到一次世界盃的大賽冠軍,一次突破就代表心理成熟了?因此,從陣容的搭配上來說,老中輕結合是相對比較合理的。劉詩雯經歷過莫斯科世乒賽的慘痛經歷,經過去年布達佩斯世乒賽的洗禮,在2年未能戰勝陳夢的情況下能逆襲奪得世乒賽女單冠軍,劉詩雯實際上就是靠的大賽經驗。
第二點,劉詩雯已經度過傷病恢復期,完全有時間在8個月內調整到最佳。剛剛結束的澳門賽,劉詩雯看到隊友們在場上激戰,自己也按捺不住拿起球拍與徐晨皓對練起來。在這之前,劉詩雯完成了肘部手術之後已經進行了體能、有球訓練。之所以還退出世界盃、總決賽、澳門賽,還是出於隊醫及教練組保護的目的。另外,在東京奧運會之前,在大賽上檢驗一下陳夢、孫穎莎的單打能力,也是國乒考察隊員的重要方式。莎莎在世界盃、總決賽就暴露出反手硬實力不足、進攻穩定性不夠的問題。從現在算起,劉詩雯還有長達8個月的時間來調整,而這麼長的時間已經足夠到恢復到正常水平,甚至是最佳狀態。
第三點,奧運會賽制有望緩解劉詩雯體力問題,身兼三項並非不可能。東京奧運會桌球項目整個賽程時間跨度長達14天,而女子方面,女子單打和混雙自7月24-7月26日,3天內劉詩雯若兼女單比賽的話,只需要每天分上、下午打2場比賽,混雙項目奪冠一共只需打4場比賽。這樣的賽程安排對國乒的平時的訓練強度是完全沒有問題的。7月29日女單冠軍決出之後,在女團比賽開始前還有1天的休整時間。8月1日-8月5日女團比賽,也只需要打4場球就可以拿到冠軍。
對劉詩雯來說,主要的精力還是在前半段的混雙、女單上,如果混雙順利奪冠,那一枚金牌在握的劉詩雯對衝擊女單桂冠也無疑會增長許多信心。奧運會寬鬆的賽程設計,讓劉詩雯不會像公開賽那樣一、兩個小時之內打三、四場比賽。應該說,劉詩雯身體恢復良好的情況下,奧運會的賽程身兼三項還是能夠完成的。第二種方案,劉詩雯在東京奧運會仍是備戰核心,會出戰女單、混雙、女團三個項目,你支持嗎?
無論是哪種方案,劉詩雯憑藉混雙的優勢肯定會拿到一個東京奧運參賽名額的,充其量也就是她兼兩項,還兼三項的問題。大家更支持哪一種呢?歡迎各位留言、探討,感謝關注!我是騎馬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