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
1186年對陸遊來說,是個特殊的年份,是他晚年閒居和官宦生活的一個重要節點。那年,他儘管61歲了,換到如今,是該退休的年紀了,卻又被重新啟用,於是詩興勃發,不露老態。
1186年即淳熙十三年,是宋孝宗趙昚在位27年中使用最後一個年號的第13年,趙昚是南宋頗有佳評的皇帝,執政期間平反嶽飛,整頓吏治,重視農耕,百姓安康,史稱「乾淳之治」。
1186年新春伊始,因左丞相金華人王淮的推薦,陸遊被任命為嚴州知州,3月,陸遊即去臨安覲見孝宗,在餘杭磚街巷祖宅南樓寫下那首著名的《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份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閒居紹興山陰五年後被重新委以重任,陸遊並不高調,相反,還帶有幾分淡然。
孝宗是在延和殿接見陸遊的,並勉勵:嚴陵山青水美,公事之餘,卿可前往遊覽賦詠。換句話說,你要好好寫詩,莫摻和莫偏激。要知道,陸遊前幾次遭貶謫或罷官,多少和他喜議論好收復的性格觀點有關。
陸遊從臨安回來後,並不急於去上任,而是在春夏之交蠶麥俱收之際,遊玩了明州,到6月份才動身去嚴州赴任,怪或不怪?
不怪也。
赴任之前,明州必須一到。因為他接到了退休丞相魏國公史浩的邀請。史浩是陸遊的貴人,多年之前,就是史浩推薦陸遊進入樞密院重地任編修官的,這次被重新任用,應該少不了史浩的運作,現任丞相王淮不僅是史浩的老部下,還是史浩兒輩孫輩的姻親。就這樣,王淮抓住一個適當時機,推薦有效,但陸遊最想見,或者說內心最感謝的還是史浩。
我們從陸遊的那次來明州寫的《遊鄞》及《發丈亭》《明州》等詩中,大抵可以知道他這次遊鄞的緣起(訪舊)、交通線路(僱船、水路)和那時明州的景致。且看《遊鄞》:
晚雨初收旋作晴,買舟訪舊海邊城。
高帆斜掛夕陽色,急櫓不聞人語聲。
掠水翻翻沙鷺過,供廚片片雪鱗明。
山川不與人俱老,更幾東來了此生?
明州府的鄞縣,鄞縣的明州城,在陸遊的筆下,絕對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好地方,山川不老,試問我餘生還有幾次能來鄞?文人的讚美總是要拐幾個彎,真心抒發的同時,讓住在鄞縣的故舊或尊者,看了也要舒心。
陸遊僱船自浙東運河來,如果明州有一場熱鬧的晚宴迎接他,那麼,有哪些人會在晚宴中出現呢?
第一是史浩,無須多言。
第二個人是元衡禪師,法名法平,號元衡,自號怡雲野人,善作偈子,先天童寺書記,後主持蘆山禪寺,再移錫杖錫寺。這是陸遊在1161年冬和亦師亦友的曾幾一起來明州遊玩時結識的僧友,並一直在往來。元衡也和史浩交好,史浩曾寫詩讚他:白鷺棲煙一點明,皎然壓倒語全清。莫言後代無人繼,仗錫行將擅此名。陸遊這次來,之前也聯繫了元衡,元衡提早下山,在城中等候,有陸遊此番來寫的《明州》詩中可證:海東估客初登岸,雲北山僧遠入城。
參加晚宴估計少不了史浩1183年退休後創立的月湖詩社中淳熙四先生楊簡、袁燮、舒璘、沈煥及其他詩友。對明州詩人的創作,陸遊曾讚賞過:白髮都門客,青燈夜雪時;盡捐塵世事,細看月湖詩。詩社骨幹們和史浩的關係都很親密,比如袁燮是史家姻親,沈煥是史浩同科進士,楊簡是史浩雙胞胎愛子史彌遠、史彌堅的老師。
還有兩人有較大可能來參加晚宴,一是時任明州知州的趙師夔,趙知州是孝宗皇帝的侄子,他的妹妹新安郡主許配給史浩四子史彌堅,因此和史浩也成了親戚,史浩還是長輩。另外,陸遊在乾道年間入蜀時路過嘉興,時趙師夔在秀州(嘉興)任通判,兩人見過面認識的,陸遊《入蜀記》有記錄,這次陸遊嚴州知州已任命,又是史浩請來的。
二是時任鄞縣知縣的新昌人石晝問,石知縣為政寬信簡明,治鄞有佳績,和史浩交好,幾年前史浩還在丞相任上,推薦了石晝問的兒子石宗昭,說「學問、履操、文採、政事皆過人」,推薦成功,石宗昭擔任了長洲縣令(蘇州)。這次陸遊來看望史浩,還要遊鄞,還帶著嶄新的知州身份,鄞縣的「縣老爺」要來碰一杯酒的。
極有可能史浩還帶了他得意的雙胞胎兒子彌遠和彌堅,兄弟詩文可嘉,彼時陸遊已是聞名詩人,這樣的機會最好別錯過。史彌遠要等明年1187年才中進士,此時,一邊在沿海置制司任幕佐官,一邊還在月湖碧沚講舍聽老師楊簡的課。
陸遊不是大人物,可能沒有這麼多人參加宴會,但史浩重情愛才,再說魏國公的面子也大啊,他邀請一下各位,也不甚費力的。宴會即將開始,名酒十洲春已飄出香氣,十幾個人的酒局肯定是熱鬧的,也許,開局之前陸遊出去了一下,看看「掠水翻翻沙鷺過,供廚片片雪鱗明」,這時,若干年後理宗權臣史彌遠輕輕走近,作過揖,對陸遊說:叔叔,開宴了,父親請您入席。陸遊自感失禮,匆忙入席,詩人不拘小節,眾人也不會怪罪,史浩看看人齊了,作個簡短的開場辭,大家舉起酒杯,喝下第一杯。
那時的南宋還是健朗的,一起都還欣欣然,往好的方向發展,而從理宗後,國運每況愈下,直至崖山覆滅。湊巧的是,1279年2月,抱著宋末帝趙昺跳崖自盡的左丞相陸秀夫,乃是陸遊的曾孫子,又有誰料想得到!
1186年歡迎陸遊的那次宴會,是南宋歷史中極瑣細的一個片段,倘若猜中參與者,他們中的一些人,之前和之後的種種作為,和一國一朝的命運,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在歷史進程中起過重要作用,令人感慨。
1186年陸遊的那次遊鄞,通過詩作,也為我們留下了南宋時代的世情和鄞地的風土人情,值得回味。
槳人來源 鄞州日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