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16歲小姑娘周子瑜帶著她的組合她的經紀公司JYP一同上了微博熱搜榜,只是這位被臺灣部分媒體稱為「臺灣之光」的姑娘,卻在網絡上遭到了大家的聯合抵制。隨後,其所在經濟公司的部分做法及言論再度激起民憤,抵制聲不絕於耳。
△「微指數」官方微博截圖
△「微指數」官方微博圖片
事情最初發酵於愛國藝人黃安的一條舉報微博。1月8日,黃安舉報有臺獨傾向的藝人「周子瑜」將登上今年安徽衛視的春晚,呼籲大家聯合反對。據黃安發布的圖片來看,周子瑜曾在韓國綜藝節目上明確表示自己是「臺灣人」,並且在節目上揮舞過臺灣「國旗」。
△黃安微博截圖
△黃安微博圖片截圖
△黃安微博圖片截圖
隨後黃安的微博得到了大量的網友支持,紛紛喊話安徽衛視撤銷與周子瑜的合作。同時,與周子瑜有關的其他相關言論也被網友們扒了出來,比如其粉絲的驚人言論。
△周子瑜粉絲言論截圖
看到這「鏗鏘有力」「字字珠璣」的百字小短文,知著君也是嚇到下巴掉下來,說好的「不想讓大家拿來爭論」呢,這位粉絲你確定你是真愛粉而不是混跡其中的黑粉嗎?你站出來知著君想跟你好好聊一聊啊喂!
隨後,安徽衛視果斷終止了與周子瑜的合作,但是該退通告的行為卻遭到了周子瑜經濟公司JYP的拒絕。溝通未果的情況下,該事件的中間溝通人在微博上曝光了其與JYP相關負責人的通訊記錄。
△明星經紀人揣寶微博截圖
△明星經紀人揣寶微博截圖
△明星經紀人揣寶微博圖片
一句「不在再臺灣和中國之間做選擇」瞬間把JYP推上了風口浪尖,這公關能力再次讓知著君嚇掉下巴,瓦特RU弄啥嘞!就這樣,號稱韓國三大娛樂公司之一的
JYP Entertainment成了中國微博上「人人喊打」的對象。可惜了旗下眾多優質藝人,畢竟2PM、Miss A等等都是我們喜歡的歐巴歐尼們呀!
與此同時,華為公司也停止與周子瑜的合作。以及之前JYP公司官方網站上曾標註周子瑜的國籍為「臺灣」,事件發生後遂悄然將其改成了出生地,但咱們眼尖的網友可不是好糊弄了,截圖呈上啪啪打臉。
△張曉雲Glory微博截圖
△周子瑜個人資料圖片
面對排山倒海的抵制浪潮,JYP於昨日晚上九點在官微發表申明,稱:
2. 我公司(包括周子瑜)從未發表過與中國有關的政治言論以及行為。3. 不實傳聞的主人公只有16歲,年紀太小政治觀點未形成。△JYP微博圖片
讀完這份申明,知著君也是被弄糊塗了。如果JYP認為自己被冤枉了,那麼為何又停止其藝人的活動呢?如果JYP及周子瑜從未發表過政治傾向的言論,那為何又要用未成年來辯解其政治傾向問題呢?果然,眾網友們並不買帳。
△該聲明微博評論部分截圖
事情發展到這裡,恐怕還需些時日來等待後續發展。就此事件中發生的一些媒介觀點,知著君有話要說:
喉舌觀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的一個基本要點:在階級的社會裡,新聞媒體在傳播新聞的過程中,總要做某個階級、階層、黨派、集團的喉舌。也就是說媒體在報導有衝突的事件時,總會天然的站在所屬的立場上。但是,在喉舌觀之下,真實性仍然是新聞的生命。兩者之間如何保持平衡,知著君認為,真實性在任何狀況下都不可被捨棄,否則「新聞」將不復存在。此時正值臺灣大選期間,臺灣多家媒體在報導此事件時或綠或藍的態度一目了然,有傾向可以理解,但若失真,就失去了作為媒體的尊嚴。
△黃安微博圖片
1972年麥克姆斯和肖提出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給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後順序。即無法決定「這麼想」,但可以決定「想什麼」。在這次事件當中,各大媒體的跟進報導為大眾設下了各項「議程」,從周子瑜到JYP,議程的轉向改變了大眾的關注點。其中網絡媒體憑藉其互動性與自發性,充當了「議程助推器」的角色。媒介設置議程成為熱點,但是觀點與思想仍存在個體性,即使是在此事件中言論一邊倒的局面下,仍然有少數派的聲音出現。
△該聲明微博評論部分截圖
JYP事件中,網絡上發言激烈,立場明顯,幾乎所有的言論呈現一邊倒的局勢,這與往常的熱點事件並無不同。網絡熱點常常引發群體感染,甚至導致群體極化,之前的眾多網絡事件最後發展成線下激烈運動就是群體極化的結果。在以前的事件中,網絡上常常容不下第二種聲音,凡是對立的言論就會被列為反動派,遭受多數人的攻擊,但是這一次事件中,我們看到少數派的第二種聲音得到了發聲甚至眾人的支持,比如對中國香港藝人王嘉爾的聲援,對JYP其他藝人的支持等等。從盲目感性到理性發聲,這一點值得肯定,也體現了網民素養的提升。
△支持王嘉爾微博截圖
在知著君截稿的時候,徐若瑄又上了熱搜,可見我國人民的拳拳之心。
國家面前無愛豆,我們愛偶像,但我們更愛我們的國家。
給愛國BOY們點個讚。
△部分網友微博截圖
在2105年12月30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就指出:「決不允許少數人一面在大陸賺錢另一面卻支持臺獨!」
所以咯,我們寬容友好,但我們不瞎呀,兩面三刀這種行為還是算了吧。
△網易新聞截圖
很久以前我爸跟我說,你需要去儘可能的去了解所有的東西,但你更要知道自己說了什麼話。
是啊,當我們可以握著」媒體「這個傳聲筒的時候,我們得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