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一說他是清末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柳亞子先生說他是「三百年來第一流」,老人家曾經完整引用他的一首詩來給文件作為批語,「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但也有一種說法,說他是一個不孝子孫,嗜賭好吹牛,勾搭寡婦,詩文不通,兒子是個漢奸,簡直是一個文才、品行俱差之人。我想持這種觀點的人,如果不是別有用心,就是有點過於挑刺。
龔自珍出生於乾隆晚期,家境很好,祖父和同胞兄弟都是進士出身,他的父親也是進士出身,他的母親也是才女,有詩集、文集傳世。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龔自珍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文化薰陶,十餘歲就可以書寫詩文。
但龔自珍的科考之路一直不順,鄉試、會試都曾數次落榜,直到37歲才中進士。龔自珍在這次考試中,所作答題涉及多項改革,敢於直言,引起考官震驚,最終被以「楷法不中程」為由不列優等,列三甲第十九名。由此可見,龔自珍是一個有自己政治主張、敢於直言的人。「楷法不中程」指的是他的字不符合標準,清朝科考通用書寫字體為「館閣體」,這種字體出自於明朝的沈度,因明成祖朱棣喜歡,遂推廣開來,在明代稱為「臺閣體」。館閣體不標準,也側面反映出對於龔自珍這樣一個有革新思想的人來說,實在不願拘泥於世俗標準,更願意標新立異。
事實上,在現實中,龔自珍確實也是一個不拘小節、不拘傳統的人,更願意活出自我的一個性情中人。
一是不拘泥於官場規則。從公元1820年龔自珍擔任內閣中書算起,到1839年辭官結束,在朝中為官大約20年時間,主要職務是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這些都是屬於後勤類比較閒散的差事。但他卻越級給欽差大臣林則徐寫信,闡述自己的禁菸主張,建議林則徐加強軍事設施建設。要說這些建議是沒錯的,但一個主管後勤事務的低品級官員越級越界提出建議,這在清朝官場絕對是個另類。
二是不拘泥於生活小節。關於龔自珍的生活狀態,多有記載,簡直在世人眼裡就是個瘋癲之人。龔自珍說話幽默,經常好多天不洗臉,常穿破舊衣服鞋襪,不在乎旁人怎麼看。和朋友聊天,說到忘情之處手舞足蹈,把鞋子都能甩掉。自己坐著驢車到豐臺鄉下,坐到田地裡,拉過一個農民就一起喝酒,正好遇到益陽郎中湯鵬,就三個人一起喝,湯鵬問他,一起喝酒的人是誰?龔自珍也不回答,搞得湯鵬莫名其妙。這就是龔自珍的生活狀態。
三是不拘泥於世俗禮制。這也是後人多抨擊他的事情,但也就是這件事,不僅讓龔自珍不得不辭官回鄉,另一個主人公,號稱「清代第一女詞人」的顧太清也受牽連,被趕出了王府。事情真假、是否冤案,沒有定論,雖然這一樁「丁香花公案」在當時傳揚得沸沸揚揚,最終以主人公的落敗而結束,但歷史上這類文字冤案也太多了。具體細節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網絡搜索「丁香花公案」。
龔自珍生活在一個封建禮制社會,這樣不拘一格的生活態度,確實難以施展政治抱負,可能只好以這樣瘋癲的狀態生活來釋放自我。
關於龔自珍兒子龔橙是漢奸的事,主要是說他給英法聯軍帶路去燒圓明園的事。這件事實際上經不起推敲,圓明園那麼大,就在那裡擺著,需要人帶路嗎?況且在清朝一些大臣以及英法聯軍的回憶錄中,都未提到過龔橙帶路的事。
只不過這個龔橙的歷史風評確實不好,而且自己也承認,是個比他爹更隨性的人。晚年自號「半倫」,說自己無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道,只愛一個小妾,五倫去了四倫半,所以說自己是「半倫」。龔橙聰明絕頂,結交胡人,懂滿語、蒙語,甚至懂英語,參加一次科考未中,從此再不參加科考,有點破罐子破摔的勁頭,怎麼高興怎麼來。被人栽贓為火燒圓明園的漢奸,不過是個替罪羊而已。
回到龔自珍,公元1839年,47歲的龔自珍辭官於夏天回到杭州,秋天又到京城接回了家眷。往返途中寫了315首詩,來記錄自己的經歷和觀點,因為這一年是己亥年,這組詩被稱為《己亥雜詩》。兩年後,突患暴病於江蘇丹陽去世,後人對龔自珍的去世原因多有異議,有被人投毒之說,但沒有史料記載。
《己亥雜詩》中有兩首詩特別著名,一首詩是《己亥雜詩》中的第220首,因為老人家的引用而出名,其中名句就是「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因為這首詩,龔自珍在清朝的歷史地位被空前提高。
另一首就是《己亥雜詩》中的第5首,這首詩寫於剛辭官離京,一下離開生活了20多年的京城,詩人自然是百感交集,但心中的理想依舊,所以在這首詩中既有詩人的「離愁」,也有自己的灑脫與輕鬆,尤其這首詩中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更成為名句,經常被人們用來讚揚老師,或者是雖已不在崗位但仍甘願付出的精神。龔自珍確實也是這樣做的,回鄉後,在江蘇丹陽雲陽書院執教,後兼職杭州紫陽書院講學,最終在工作崗位上去世。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辭官歸鄉,猶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經典需要傳承,歷史需要弘揚,書法和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歷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特邀請來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四川、山西、甘肅、廣東、陝西等全國各地的書法愛好者,共同書寫這首愁而不悲的《浩蕩離愁白日斜》。
20位老師共書寫了23幅書法作品,精選其中20幅展示如下:
1作者:昝財川(天津)
2作者:韋傑,書法愛好者,學習小楷兩年時間。
3作者:劉陽明,湖南岳陽市詩詞楹聯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嶽陽市委機關詩聯學會副秘書長。嶽陽市詩詞協會、楹聯學會、書法協會會員。
4作者:黨曉山(湖南)
5作者:劉嶽生(湖南)
6作者:萬海濱(湖南)
7作者:王海彬(四川)
8作者:隴上墨言,甘肅省白銀市老年書畫協會會員。
9作者:洞庭老龍(湖南)
10作者:董平立(河南)
11作者:鄒忠誠(四川),華西醫大藥學院藥物分析專業,製藥工程師,喜歡書法,2017年5月開始學習書法,參加過市2018年、2019年迎春杯書法展,獲優秀獎。
12作者:姚昱平(湖南)
13作者:譚琦英(女,湖南岳陽)
14作者:榮光(湖南)
15作者:陳長水,河南廣播電視臺二級美術師,中國文藝家藝術研究院會員。
16作者:夢回唐朝(河北)
17作者:劉國華(湖南)
18作者:時獻忠(河南)
19作者:樊朝陽,河南省鄭州市黃帝故裡新鄭人,八二年畢業於黑龍江工程學院。現就讀於新鄭市老幹部大學書法研究班。師承家傳,習歐楷。作品《轉輪大藏經》收藏於中國嵩山少林寺。
作者:郝乙,師承牛逍先生。中國書畫家聯誼會軍旅書畫家工作委員會委員,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金融書法家協會會員。
註:文中圖片除書法作品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