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肆》這張專輯,我聽到的第一時間就去聯絡專輯宣發相關團隊,約了一個佛跳牆專訪。後來,我轉念一想,《BJ肆》除了Buddha Jump第四號專輯的意思,還有一層含義就是:不解釋。既然專輯的名稱已經暗含了樂團做音樂的初衷,索性就不讓他們解釋了,說說我聽到了什麼吧。
初聽到這張專輯後,我的第一感覺是戴佩妮在這張專輯中表現得很真。從一主打《關你屁事》出來我就寫了一篇微博:從這一主打大概能感覺出戴佩妮為什麼不發個人專輯了。她把華語成人抒情其實已經寫到頭了,《賊》那張專輯獎項、市場各方面給她的反饋可能都不足以給她繼續寫下去的理由,於是我聽到了這一個有點grunge rock的佛跳牆《關你屁事》。而這張專輯以戴佩妮為核心集結了佛跳牆對人、對世界、對所有不理解的事物的看法和質疑,甚至是憤怒。
僅從作品來看,我可以理性的把這張專輯分為戴佩妮主導和樂隊主導這兩個部分。
前者以《自尋煩惱》、《hold on》、《可有可無》這三首作品為代表。它們的主題相對較為輕鬆,小情小愛,在樂隊的編制下搭建出更為突出戴佩妮的一面,並且律動相對弱化,轉而更強調旋律,這一點不用過多解釋,細聽便很容易從上述三首歌中感受到戴佩妮旋律的多變。
但我更傾心的是佛跳牆戴佩妮更「放肆」的戴佩妮以《sad sad song》、《關你屁事》、《蒼蠅》為代表,佛跳牆或許給了一次戴佩妮卸下包袱,創作自己喜歡作品的機會。
整張專輯聽下來最讓我覺得驚豔的都來自於這張專輯佛跳牆戴佩妮的野性面。其中《sad sad song》的編曲與作曲非常不俗,木吉他半音遞減著重突出故事感,緊迫感,不同樂器的反拍正派交錯重疊淡化了來自敘事感所缺少的起伏。
歌詞上戴佩妮在結尾歌詞反覆強調的freak意為不正常和出乎意料的事,再加上雜亂無章的尾奏。詞,曲,意,三個維度上的相互契合,給了這首作品無可挑剔的完整度。但最後卻都被一把電吉他的riff給收了回來,鋼琴,bass,與吉他的合奏,給了這首歌一個大大的To Be Continue。
第一首歌聽過之後,是與第二首無縫連接的,很明顯,故事還沒有結束。如果說第一首作品還在猶抱琵琶半遮面,不好意思地遮遮掩掩。那麼第二首就仿佛找對了狀態,開門見山《關你屁事》。同時這首作品也是整張專輯的先行曲,算是為這張專輯提前透露了底色。
專輯中我認為最富有才氣的一首,也是最具有侵略性的《蒼蠅》想必也有很多樂迷注意到了。
首先在《蒼蠅》中所用的小調和聲進行很適合以一種卑微的角度探索出對陰暗角落的細微觀察。這首歌很有趣,戴佩妮以蒼蠅的視角自述了一場蒼蠅的日常,但這樣的作品決絕不會是著眼於現象,看似是對生活角落的無聊觀察,但其背後想說的內容盡都隱藏在了最後一段獨白之中,回味之下,後勁更足。專輯TOP1
餘下的作品《刺眼》、《無名氏》、《意識到》、《沒人在聽》放在專輯中來看,EMO、Punk的形式更趨近於樂隊,但所探討的內容又不過深,很適合放在列表裡轉換心情活躍氣氛。《刺眼》是一首的情感上心水的一首歌,它自帶一種能衝破一切的能量,這是佛跳牆通過樂隊賦予給歌曲再傳遞出來的一種隱秘力量。
從樂團的層面來說,佛跳牆與近幾年來大火的臺灣樂團有著非常大的不同。
後者如Deca Joins,落日飛車等樂團,他們在表達內容上,對於作品本身想講述什麼一般不會給出具體的答案,轉而以營造意象的方式隱晦地袒露,二形式上則融合了New Wave、Shoegaze、Grunge、甚至是Psychedelic等多種音樂風格,因此臺灣樂團才能通過內容和形式兩者共同營造出他們所獨有的「甜喪」味。
但佛跳牆不同,相對於同根同源的臺灣樂團,他們反倒更趨近於來自大陸,直來直去的表達,Punk、EMO風格的融入,以及充滿少女心思的小情歌,讓他們更像是一群20歲出頭,敢愛敢恨的少男少女。如果想進一步探求原因,可供猜測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佛跳牆樂隊只是間歇性聚在一起創作,創作上並沒有很貼合臺灣樂團近幾年的創作脈絡:或者是主創戴佩妮的個人特質在樂團的創作中佔了更多的主導地位,讓佛跳牆或多或少多了一些Solo歌手戴佩妮的影子。亦或是樂團成員各有特點,黃宣銘、吳貞儀、陳君豪、林奧迪、江尚謙每個人都將自己的獨特之處融入進去,才形成了這樣一支不太一樣,卻能時長給人帶來驚喜的佛跳牆。
從這專《BJ肆》作品看,佛跳牆已經拿到了金曲31的入場券,戴佩妮也選擇了自己成為佛跳牆主唱戴佩妮。希望佛跳牆帶著戴佩妮拿回她本應得的讚譽。
專輯推薦曲:《蒼蠅》《關你屁事》《刺眼》
我之前問過《樂隊的夏天》請過佛跳牆嗎?導演的給的回答是:請過。
我知道太多音綜找過戴佩妮,她都拒絕了。我理解她。
而這張《BJ肆》專輯戴佩妮已經選擇了佛跳牆主唱戴佩妮,那能不能渴求一下讓群眾大面積認識一次佛跳牆樂團呢?理由很簡單:好的樂團可以豐富樂迷的世界,進而豐富團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