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gjia:看到這些就想嘔
@榨乾豬油渣:快去看單眼皮還是雙眼皮
@藍天下的你:我可能會被嚇哭
@杜杜杜杜:說明現在生態好
@白色婚紗:那天看見一條小的都發抖,這個這麼大估計不敢動了
@燃燒吧煩惱:蟒蛇:我只是出來透下氣順便找些吃的,不用太在意
夏秋之交,天氣燥熱,近段時間,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一院」)接診被蛇咬傷患者呈上升趨勢,今年以來,已接診了108名「蛇咬傷」患者,咬傷這些患者的毒蛇種類甚多,其中毒性很強的有竹葉青、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等,日前又成功救治了全市首例圓斑蝰蛇咬傷患者。醫生提醒,一旦被蛇咬傷不要抱僥倖心理,應及時就醫。
27歲的小鄭是陸豐人,16日上午9點多在自家農田種地時,突然發現一條毒蛇,將蛇砸「死」後,準備把蛇拿走,卻被打「死」的蛇反咬一口,咬傷後,被咬處立即出現腫脹和明顯的疼痛感。小鄭知道被蛇咬傷後不能走動,用手機拍下蛇的照片後,立刻讓朋友過來送他回家,到當地的診所找蛇醫處理傷口,經過蛇醫放血和敷藥後,感覺有所好轉,但小鄭清楚被毒蛇咬傷要打血清,當地沒有血清,他多方打聽到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有專門的蛇傷救治中心,有足夠的抗蛇毒血清,於是當日下午從陸豐趕到惠州,到市一院的時候,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
到醫院的時候,小鄭已經開始出現尿血、口腔出血情況,小鄭將傷人蝰蛇照片拿給醫生看。值班醫生一看嚇了一跳,「經過對比鑑定,這條蛇不是一般的蝰蛇,是毒性很強的圓斑蝰,在惠州是第一例,而且國內目前還沒有專門的蝰蛇血清!」
市一院急診外科副主任醫師陳儀說,圓斑蝰又稱百步金錢豹,原產泰國,省內主要分布在肇慶、韶關一帶,而圓斑蝰蛇是一種劇毒的血液類毒蛇,「血液類毒蛇主要造成被咬傷的人出現凝血功能障礙、肢體腫脹,而圓斑蝰蛇之所以說是劇毒,是因為除了會造成凝血功能惡化外,還會造成腎功能的衰竭,病人會出現血尿、溶血,口腔乃至全身出血的情況,甚至出現肺出血及腦出血,病死率較高。」經過醫院檢測,小鄭當時的凝血功能指標已經低到完全測不出來,「泰國有專門針對蝰蛇的血清,因為中國的圓斑蝰數量很少,目前還沒有蝰蛇血清。」經過緊急商討,考慮到圓斑蝰蛇蛇毒屬於血液毒,同類的是五步蛇、蝮蛇,市一院按照「同種單一,異種聯合」原則,立即給患者注射抗蝮蛇血清和抗五步蛇血清,同時加大劑量,並果斷選擇為患者進行早期血液灌流,過濾血液毒性物質,讓腎功能儘快恢復。經過積極幹預和搶救,為患者使用大劑量的血清和早期介入血液灌流,終於將小鄭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這是惠州救治的第一例圓斑蝰被咬病例,目前患者的腎功能明顯好轉,尿的顏色也恢復正常,凝血功能也在逐步恢復。」8月的某個夜晚,博羅公莊鎮一棟居民樓裡,一個10個月大的嬰兒正在屋裡睡覺。突然一陣悲慘的哭聲驚醒了睡夢中的父母,起來檢查發現,孩子耳朵上和手臂上有明顯的兩點狀咬痕,夫妻倆仔細查找,在嬰兒枕頭下發現了一條小眼鏡蛇,父母趕緊把孩子送到市第一人民醫院蛇傷救治中心。幸好救治及時,經過及時的抗血清注射治療,嬰兒脫離了危險,耳朵傷口未出現潰瘍。
「單單9月13日一天,就接診了6例被蛇咬傷患者,幾乎涵蓋惠州所有常見蛇傷類型,其中三例是青竹蛇、兩例眼鏡蛇、一例是五步蛇,都是劇毒。」市第一人民醫院急救創傷中心主任、蛇傷救治中心相關負責人李王安介紹,截至9月17日,醫院今年已經收治了108名被蛇咬傷的市民,「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人待在家中減少了外出,蛇咬傷病例較去年同期減少;但下半年開始,隨著復工復產,被蛇咬傷的病例就大幅增加了,而且被劇毒毒蛇咬傷的比例也增加了。」李王安說,13日當日,一位在重慶工作,來惠州出差的小夥子,在野外遊玩時一不注意踩到一條五步蛇,送到醫院時整個凝血指標都測不出,「再晚一點就有生命危險。」據了解,惠州地區常年氣溫較暖和,加上環境好,蛇出沒多,市一院2015年至2019年上半年共收治毒蛇咬傷患者約800例,平均每年約200例。但以往在公眾層面的現場急救和大多數基層醫院層面的急診救治仍不規範,部分病例在輾轉求治過程中,錯失了最佳治療時間,一些醫院對蛇傷救治、理念、技術、血清及血清的儲存也認識不足。為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對蛇傷病人的診療水平,尤其規範基層醫院對蛇傷病人的診斷和治療手段,普及毒蛇咬傷的基本知識和早期處理方法,以減少其帶來的危害,2019年8月1日,「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蛇傷救治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組建了專業的「蛇傷救治小組」和配備了「蛇傷救治專用床位」,與省內知名的蛇傷救治中心保持密切合作,並且成為了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蛇傷救治委員會常委單位。儲備有各種抗蛇毒血清滿足臨床需要,已有一套完整的蛇傷救治體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截至目前,已成功救治超過220例蛇傷患者,治癒率達到百分之百,全部得到妥善治療並康復出院。「夏秋季天氣熱洞穴也悶熱,蛇會出來活動,如果遇上下雨,蛇常移居到陰涼、潮溼的田野、草叢、樹林,甚至居民區綠化地帶,人蛇相遇的機會隨之增加,蛇傷人事件頻繁發生。」李王安介紹,我市最常見的毒蛇是竹葉青、眼鏡蛇、銀環蛇、蝮蛇,其中,傷人比例最高的是竹葉青,佔了五分之三,「竹葉青比較隱蔽,像豆角一樣小小的,很多人摘菜的時候,一不小心就被咬了。」其中,竹葉青的主要毒素是血液毒,銀環蛇的主要毒素是神經毒,眼鏡蛇的主要毒素是細胞毒,眼鏡王蛇是混合毒。不同的蛇毒對人體產生不同的毒素,細胞毒會導致傷口腫痛明顯,甚至出現水泡、潰爛;神經毒局部表現比較輕,但可以引起肢體乏力、張口困難等全身表現,嚴重的可引起呼吸肌麻痺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血液毒會出現凝血功能障礙,造成多器官出血。「惠州一般是從3月開始,到11月下旬為蛇咬傷人的高發季節,尤其是在戶外活動的居民更要小心。」李王安提醒,夏季野外出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防患於未然。登山時應儘量穿長衣長褲、高幫登山鞋或長筒雨鞋,可隨身帶一根棍子,「打草驚蛇」是個非常不錯的方法。被蛇咬傷後,應在第一時間積極展開正確的自救,將傷肢置於最低位置,用最短的時間用布條等包紮傷口近端,但不能勒得過緊;
被咬後不建議切開或自己放血,容易傷口感染,可用淨水或雙氧水反覆衝洗;儘量給毒蛇拍照,以便醫生判斷毒蛇種類。「被不同的蛇咬傷後的症狀和發病時間不一,所以在被毒蛇咬傷後應該儘快趕到醫院就診,越早處理則越安全。切忌大喊大叫以及跑來跑去,否則會導致心跳和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會很快擴散到全身。」李王安表示,被毒蛇咬傷後不要抱僥倖心理,切勿迷信偏方,不要等到毒性發作或嚴重併發症後才送醫,應第一時間送到醫院作進一步鑑別及救治,而注射抗蛇毒血清是唯一有確切療效的救治手段。歡迎加入【大亞灣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