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竟然是為人母親。
人們對於賢妻良母這個詞的普遍印象應該是良母可做,但賢妻難當。不過最近的新聞報導,卻讓我發現母親太難做,可以說為人母親已經成了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
山東一女律師被她15歲的女兒以按摩為由用繩子把她勒死,浙江溫州一17歲學生因打手機遊戲被母親打擾,當場暴打母親。江蘇鹽城讀六年級的12歲男孩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而持刀把母親給殺了。
當生命裡有最親密血緣關係的人,能持刀相向,不禁太讓人心酸與難過,現代社會中的家庭問題不容忽視。
如果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那麼我們應該表達對藝術家們的敬意,他們敏銳而前瞻,他們細膩而又溫婉,他們在作品中充滿善意的提醒。
我們的感謝首先給到美國導演大衛·S·高耶(David S. Goyer),他在其作品《隱形人》中已經深刻反映過現代社會中家庭問題這個主題,不知道你看過了嗎?
01 電影《隱形人》的歷史淵源
1933年,有部電影橫空出世,它叫《隱形人》,因為"故事和精神近乎完美貼近小說"而聞名。自此後,"隱形"的設定深受編劇和導演的喜愛,最為知名的隱形人改編,是2000年也是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透明人》,之後在2006年還上映了《透明人2》,都有不錯的票房。
今天我要說的這部電影也叫《隱形人》,它拍攝於2007年,由曾拍攝了《第六感》(The Sixth Sense)的試金石電影公司製作,導演是大衛·S·高耶(David S. Goyer),代表作品有蝙蝠俠系列電影。
《第六感》被封為"最有文藝感的懸疑驚悚片",《隱形人》(2007)則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驚悚片",二者都脫離不了懸疑驚悚的屬性。
令人想不到的是,導演大衛·S·高耶借著懸疑驚悚的外衣,探討的是人與人之間冷淡、疏離、孤獨的關係。
我們每天生活在家人中,生活在同事中,生活在同學中,但你能想像,在他們眼裡,甚至在所有人眼裡,我們是隱形的、透明的,你能想像這種情形嗎? 這部影片就描述了這樣一個看上去很荒誕卻讓人信以為然的情形。
02 完美男主尼克·鮑威爾
影片的主角尼克·鮑威爾(賈斯汀·查特文飾)是一個"完美"的高中生,過著"完美"的生活。
家庭富裕,學業優秀,腦子聰明,長相帥氣,還有自己的知心好友,課堂上對於詩歌的討論,只有他的答案充滿文學氣息,老師和同學都由衷欣賞,一切的一切都那麼完美。
尼克正在申請倫敦學院的寫作課程,欲離開美國前往英國求學。 就在等待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尼克完美的生活發生了轉折。而這個轉折是與尼克同在一所高中上學的女生安妮·紐頓所帶來的。
安妮誤以為是尼克將自己的偷竊行為報告給了警局,於是夥同夥伴報復尼克,不料將其打擊致死,並將身體丟棄在林間的泥坑裡。
03 靈魂出竅也要回到人世中
敏銳如你,一定會問,怎麼是將身體丟棄在泥坑?不應該是屍體嗎?你的問題直接指向了本片的流派: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是現代電影的一種運動,1920年興起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潛意識的種種狀態。
尼克被打致死,觀眾的觀影經驗瞬間被顛覆:主角怎麼可以中途離場?中途沒了主角怎麼辦?觀眾開始猜想和擔心:難道我追了一個假的男主?這些疑問太正常,但該片就是不落窠臼。
尼克復活了,我們看著他從林間走出來,依然是年輕帥氣的他,只見他來到教室,來到最愛的文學課,他舉手回答老師的提問,但只聽得老師一次再一次地詢問: 沒有人知道答案嗎?沒有人知道答案嗎?。。。。。。尼克,在嗎?尼克,在嗎?你有答案嗎?
尼克已經變成隱形人,用東方的概念來表達的話,尼克仿佛靈魂出竅,他的靈魂無拘無束,來去自如,能聽到別人,能看到別人,但別人無法看見聽見他;他似乎還擁有了超能力,能瞬間移位,被汽車撞也安然無恙。
導演藉助超現實主義拍攝手法實現了主角尼克以隱形人的身邊再次回到生活裡,去發現"完美"生活下的一切真實。
04 隱形人的可悲境地
尼克的"完美生活"只是假象。
靈魂出竅的前後對比,會發現尼克仿佛過了個假的人生。
之前,他是老師眼裡最優秀的學生、同學們豔羨的優等生、眾人眼裡好孩子。之後,尼克發現原來同學們對自己文學才華的喜愛都是一種假意的奉承,並控訴自己喜歡掌控課堂。
之前,眾人眼裡他家庭幸福生活優越,之後,他發現自己和母親之間幾乎無法溝通,母親對自己的了解知之甚少。
原來,即使團寵如天之驕子的尼克,也不過是生活中的隱形人。
影片中的隱形人又豈止尼克一人,安妮·紐頓儘管沒有遭遇到尼克戲劇性的靈魂出竅,但她早已是生活中真正的隱形人。
肉身在人間行走著,但背後呢,內心世界呢?無人去關注,以致她對自己的價值感極低,在生活中成為了混混,成為了問題學生。
優秀如尼克,學渣如安妮,在他們的有限人生空間裡,在他們不長的人生裡,都成了隱形人。
05 母親的隱痛
披著懸疑驚悚的外衣,導演深刻地反映了現代的家庭問題,並借母親這個角色拋了出來。
影片中有個很出彩的場景:母親以為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兒子尼克,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晚上再過兩小時就要乘飛機去英國了,自己卻一點也不知情,討論無果,無奈之間,她拋下一句:我感覺我是和陌生人住在一起。
片中關於母子之間情感難以流動的描寫還不少,兒子無法理解母親為何時時刻刻維持自己完美形象,即使丈夫去世,她似乎也不難過,而對兒子自己總是要求按照她的規劃來發展。
其實片名《隱形人》隱隱約約已經透露了電影主題:若缺乏真正的溝通與交流,人們終將在自己的生活裡活成隱形人。導演藉由母親的話終是在提醒著觀眾,我們的生活不該是這樣。
06 現代家庭需要真正有效的溝通
美好的生活願望,要有極好的方法和技巧來實現。構建和諧的家庭關係,完全有章可循。
第1, 對於6-13歲的孩子,父母要樹立絕對的權威,但權威不是來自於專制、打罵,而是來自溫柔的堅持,堅持是制定規則、養成習慣,此時體現為人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溫柔而和善地講道理,讓孩子在愉悅的環境中、在愉悅的心情中自覺培養了良好的習慣。
第2, 對於14-18歲的孩子,父母要掌握溝通的技巧和心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創造力強,想法多,不再適合講道理,而是要放權,讓孩子掌握更多的自主權,在父母的循循善誘中,幫助孩子明辨是非,讓孩子自己有權利決定自己的事情,這才是讓孩子成長的重要之道。而不是都讓父母來做決定,卻讓孩子心生不滿。
這就是美國導演大衛·S·高耶(David S. Goyer)帶給我們的電影作品《隱形人》,旨在喚起人們對家庭關係的重新思考,雖然該片定義為超現實主義懸疑驚悚片,但電影中幾乎沒有恐怖鏡頭,相反,影片拍攝的很美,故事很美,演員很美,取景也很美,這樣一部影片必須在你的觀影單上,還等什麼呢,快快收藏起來吧。
後記:看電影助力人生成長,歡迎關注,帶你一起看電影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