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發表演講。張軍擴認為,我國經濟形勢可概括為喜中有憂,總體呈現穩定恢復態勢,但經濟運行已然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發展環境面臨多重複雜調整。目前經濟恢復不平衡,消費、投資、出口需求不足,就業問題突出。
張軍擴指出,目前我國經濟運行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首先是經濟恢復不平衡,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在消費需求方面,今年前10月累計與去年同期相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5.9%,消費需求不足問題較突出,主要與疫情影響下居民收入增長放緩有關。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實現了正增長,但是實際增幅0.6%,消費者信心指數一直沒有能夠恢復到疫前水平。
在投資需求方面,雖然整體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前三季度累計實現正增長,但民間投資和製造業投資不足問題比較突出,截至到10月末,民間投資還是下降0.7%,製造業投資下降5.3%。民間投資和製造業投資不足,主要是在外部環境緊張疊加內部需求疲軟的背景之下,企業投資預期不穩,投資意願不足,投資能力受限。
在出口需求方面,雖然今年前11個月出口按美元計算增長2.5%,但如果剔除防疫物資出口大幅度增長等等特殊因素,出口形式也並不樂觀。隨著特殊因素逐漸消退,出口要保持較快增長存在難度。另一方面,經濟增長分化現象較嚴重,部分行業、地區、企業仍然面臨較多困難,截至三季度末,在生產性服務業如科研服務、租賃、商務服務等銷售收入保持了兩位數增長的同時,生活性服務業銷售收入仍在下降,航空運輸,住宿餐飲、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行業銷售收入降幅在兩位數以上,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困難問題仍尚未得到根本緩解。
另外,經濟運行中的就業問題也比較突出,9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上年同月高0.2百分點,重點群體失業率也高於去年同期,特別是今年高校畢業生較往年居高,因此我們需要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和「六穩」「六保」等各項工作。
張軍擴還指出,當前發展環境面臨多重複雜挑戰。一是新冠疫情和經濟恢復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二是全球經濟受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等影響,全球經濟或將在較長時期內處於一種弱復甦的態勢,全球貿易萎縮對我國出口帶來長期壓力。三是全球產業鏈調整趨勢增強,我國面臨的產業安全壓力將會加劇。疫情加大了各國對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重視程度,逆全球化趨勢將加劇,產業鏈外溢將會隨之增加。四是中美關係難以根本緩解和改善。
在張軍擴看來,要真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還是要靠深化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要進一步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關鍵在於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切實打破對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各種隱性壁壘和提示。要進一步優化創新生態和環境,必須下大力氣著力改革我國的教育、科研、人力管理制度,著力解決制約創新諸多的卡脖子問題,著力營造與新時期創新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創新生態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