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雅文化|人生的安穩,離不開包容

2021-01-12 八雅先生

歲月靜好,安然若素。

生活中的好多溫馨,多是源於原諒,家庭中的許多歡笑,多半來於容忍,原諒就是心胸,容忍就是氣度。

沒有度量,不會原諒,沒有涵養,不會容忍,原諒了一個人的任性,容忍了一個人的無理。

甚至缺點,都需要耐性,需要冷靜,仔細想想,生活中的很多事,其實都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看重了,就會被事所困,亂於心;看淡了,就會悠閒輕鬆,靜於心;看無了,就會海闊天空,修於心;

生命,本身就是一場經歷,有起點,必有終點,不在於事,在於心,人生的安穩,離不開原諒與容忍。

擁有一份自然,一份豁達,一份了無的心境,就是一種美麗,一種精彩。

【八雅說】

撫琴聽流水,閒坐觀春秋,品「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人生之八雅,悟「雅、靜、寧、和、安、逸、儒、清」生命之大道。

八雅文化——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為中國古代文人必備的根本素養,亦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八雅文化——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於無聲中已融合在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裡。

雅,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追求的意境。

雅,是一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文素養。

雅,是一種與世無爭,回歸田園的人生修行。

雅,是一種人間正道是滄桑,追尋萬物生長的天地人和。

雅,是中國傳統文化形成的獨特的美學體系,無不傳遞出儒釋道文化的精髓,貫穿了國人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

相關焦點

  • 「東方美學、人生八雅」 2020首屆中國八雅文化藝術交流節在京成功...
    據八雅文化網報導:「東方美學、人生八雅」——2020首屆中國八雅文化藝術交流節於2020年12月18日14:58——17:28在北京成功舉辦。 「東方美學、人生八雅」 2020首屆中國八雅文化藝術交流節,以八雅文化之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為主導元素,有效融合八雅文化領域相關產業,並與相關聯企業進行長期戰略合作。 此次活動是由八雅文化網、八雅文化產業聯盟、北京八雅文化弘道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北京四為書院、北京八雅大公書畫院、山東八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協辦支持。
  • 官宣:東方美學、人生八雅——2020首屆中國八雅文化藝術交流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雅」指的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它們每一個都代表著一種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八雅說】八雅說,說八雅,八雅先生說文化。撫琴聽流水,閒坐觀春秋,品「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人生之八雅,悟「雅、靜、寧、和、安、逸、儒、清」生命之大道。八雅文化——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為中國古代文人必備的根本素養,亦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 三生有幸——我的八雅文化之路
    列車行駛在青藏高原上,這是一場不同尋常的人生旅行。我透過窗去,看到的是蔚藍的天空,聖潔的白雲和一望無際的草原。今天是一個極不尋常的日子,從2015年12月11日,八雅文化網註冊成立到現在,八雅文化已經走過了五個春夏秋冬,一路走來,我們付出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1、走過的路,記在心裡。五年風雨兼程,五年砥礪前行。
  • 有你,有院子,有八雅文化,那才叫日子
    八雅先生說:「撫琴聽流水,閒坐觀春秋」,品「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人生之八雅,悟「雅靜寧和安逸儒清」生命之大道。..................................................
  • 八雅文化|花藝、插花、花道的區別
    八雅探尋:雅,在品之上,在藝之精,在德之求。 八雅境界:撫琴聽流水,閒坐觀春秋,品「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人生之八雅,悟「雅、靜、寧、和、安、逸、儒、清」生命之大道。2、人生八雅——人生一大樂事3、中國的八雅文化你了解多少?
  • 雅,文雅,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雅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雅」指的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它們每一個都代表著一種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他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們修身養性、玩物怡情,大到對治國、處世、居舍、書齋、園林、家具、音樂、繪畫、雕塑、古玩、動物皆有精闢之見,小至賞玩扇子、筆筒、串珠、鼻煙壺、飲茶、喝酒、打麻將都滲透其充滿人生哲理的審美意識。雅,斯文也,斯文者,生活皆有講究也,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講究」文化,怎麼講究,如何講究,講究到什麼程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國學。
  • 石力派翡翠「八雅」究竟是什麼?
    君子有四德,而翡翠有八雅,翡翠傳承了華夏的上千年文化,而八雅也承載了中國上千年文化沉澱。那翡翠的「八雅」究竟是指什麼呢?今天石力派翡翠和大家聊聊翡翠的八雅~德君子比德於玉,君子佩戴翡翠是在提醒自己要嚴以律己、寬厚待人,更要端正品性、心地仁厚。靈翡翠是集天地之精粹的產物,人們常說翡翠具備靈性,期望能招祥納福、驅邪避災。
  • 八雅文化|菏澤市書法家協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翟永華當選主席
    八雅文化網,旨在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八雅文化網的創辦,將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和服務媒介。 八雅定位:弘揚八雅文化,營造書香中國。八雅探尋:雅,在品之上,在藝之精,在德之求。 八雅境界:撫琴聽流水,閒坐觀春秋,品「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人生之八雅,悟「雅、靜、寧、和、安、逸、儒、清」生命之大道。
  • 2016亞洲首屆中闔八雅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將啟動
    亞洲首屆中闔八雅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即將啟動。該系列活動圍繞中闔八雅這一主題開展,內容包括拍攝製作八雅大師主題的電影、電視劇、紀錄片以及其他影音作品,開展書畫筆會、慈善拍賣等活動,旨在通過傳承傳統文化重鑄時代精神。  據了解,中闔八雅緣起「中闔」,執尚中之意,行中庸之道,傳中和之法。「八雅」,撫琴聽流水,閒坐觀春秋,品「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人生之八雅,悟「雅、靜、寧、和、安、逸、儒、清」生命之大道。
  • 八雅文化產業聯盟採風團走進河南信陽毛尖產區
    2020年10月5日,八雅文化產業聯盟採風團在八雅文化網創始人兼主編、八雅文化產業聯盟主席、中國八雅文化春節聯歡晚會發起人,總策劃兼總導演八雅先生劉永國帶領下走進河南信陽毛尖產區。八雅文化產業聯盟採風團河南信陽毛尖產區成員有北京信茶舍創始人陳敏女士及其老公方海波先生,八雅文化網書法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著名青年書法家林青先生,八雅文化網詩詞文化學術委員會委員
  • 詞牌/漁歌子《人生八雅》
    【漁歌子 *人生八雅*】 【漁歌子 琴】一曲高山對月彈, 子期無語靜聽弦。 風瑟瑟,水潺潺, 任憑十指話前緣。八 【漁歌子 茶】 慢煮香茗賞古箏, 馨香一縷繞蘭亭。 同賞月,共觀星, 擁書品卷世無爭。
  • 包容,是人生最大的修養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感悟人生,ID:samick52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包容。  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  而是察人之難,補人之短,揚人之長,諒人之過,  而不會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諷人之缺,責人之誤。
  • 八雅先生到訪北京當代中國書畫研究會進行文化產業交流
    2020年6月18日上午10時,八雅文化網創始人兼主編,中國八雅文化春節聯歡晚會發起人,八雅文化產業聯盟主席八雅先生,到訪北京當代中國書畫研究會,並與副會長寧國波先生進行文化產業發展及今後深度合作進行了交流,著名青年畫家林鵬先生全程參與交流活動。
  • 藝術欣賞||人生八雅 你有幾雅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雅」指的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它們每一個都代表著一種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全軍大型美展並獲獎,發表於《美術》、《解放軍報》、《中國政協報》、《軍營文化天地》、《解放軍書法美術》等各類刊物。作品多被國家單位、藝術機構收藏。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
  • 2020第三屆中國八雅文化春節聯歡晚會上海分會場成功舉辦
    據八雅文化網報導:「八雅論道、夢回京華」——2020第三屆中國八雅文化春節聯歡晚會上海分會場於2020年1月10日13:58——15:28在上海中國雅丹藝術館成功舉辦,活動由易欣悅女士友情主持,青年詩人林輝先生現場朗誦原創詩歌作品:《雨露》。
  • 《人生八雅事》—丁信才
    人生百歲多蕉鹿,萬事皆能裁短長。七律.花香長城內外好風光,戴綠披紅沐旭陽。七律.人生八雅藏頭吟琴樽有味知音少,棋局悠然得意中。書法欲迷塵世外,畫圖如夢此間逢。
  • 蘭納萬境、幽香天地——八雅先生的君子之風
    八雅先生的才品,是值得肯定的。他自小酷愛文學,一直堅持文學創作,無論詩詞歌賦,還是散文小說都有涉及,並均有所成。值得一提的是他文學創作時,大部分作品都是一氣呵成。八雅先生作品有三高特色,即:「高效率、高產量、高質量。」這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書法家協會理事,單縣原縣委常委,單縣武裝部原政委謝培哲先生對八雅先生的中肯評價。
  • 真正有大格局、能成大器的男人,往往懂得八種包容的智慧,錯不了
    真正有大格局、能成大器的男人,往往懂得以下八種包容的智慧,錯不了;一個男人,懂得這八種包容的智慧,也是有大格局的體現,早晚必成大器。一、能夠包容別人的男人,更容易成就自己給他人空間,往往是給自己機會。包容的空間越大,最終贏到的會越多。
  • 人生八雅,謙謙君子
    中國古代人生八雅分別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其中聖者各有誰呢?
  • 人生九雅——李皓詩書合璧作品欣賞
    人生九雅——李皓詩書合璧作品欣賞 一、琴(撫琴) 琴韻悠揚 人生九雅——李皓詩書合璧作品欣賞 黑白子何必論高低,無聲無息起硝煙。 方寸之間在博弈,人生不在輸和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