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緣一世情----感恩我的老師之四
遲 表 的 敬 意
2020年10月29日,一大早,我的手機微信就響了起來,打開一看,是我新疆兵團六十五團的校友七六屆高中生袁德生發來的消息,他告訴我,林錦棠老師病故了。
我愕然了。
不一會兒,我的手機不停地響起來,一看,全是六十五團校友微信群的信息,都是為林錦棠老師的去世發給林錦棠老師的妻子胡旋旋老師的悼念電文。
天空陰沉,細雨綿綿,微信不停,唁電飛傳,真可謂是天人同悲,天人同悼......
林錦棠老師是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從溫州支邊來疆的,他們同來的十四人,有十人先後進了六十五團學校,為六十五團的教育事業撐起了一片藍天。林錦棠老師是最早進六十五團學校的溫州支邊青年之一。
一九六五年「文革」已經開始,而且形勢越來越嚴重,學校已經不能正常上課,但林錦棠老師始終恪守師責,儘自己的力量,抓住機會認真講好每一節課,認真批改好學生的每一次作業。
記得有一次學校組織我們聽老職工鄭來盛同志的憶苦思甜報告,林錦棠老師要求我們聽完後寫一篇心得體會,我在寫這篇作文的時候費了很大勁,其中寫鄭來盛的苦難生活佔了很大篇幅,自己總感到這部分內容寫得太多了,但又覺得把鄭來盛舊社會的苦難生活仍未很好的寫出來,自己也無從改起,只好交了上去。作文發下來之後,我看到林錦棠老師把這部分內容給我刪了很多,然後用一句「破碗空空盛雪花」,把鄭來盛當時饑寒交迫,沿街乞討的苦難景象概括地淋漓盡致。這篇作文我始終記著,而林錦棠老師的這句批改的文字,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裡,至今難忘。
林錦棠老師的語文知識淵博,基礎紮實,教學經驗豐富,再輔以他瀟灑漂亮的板書,深深地吸引了我們,他在講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一文時,他用生動的語言和激情,把毛澤東同志在詩中描寫的「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像.」的景色講述的聲情並茂,再加上他那瀟灑飄逸的板書,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一幅冬季冰封雪飄的潔白的畫面,讓我們如臨其境。他的每一節課,不論是古文、現代文,還是名人佳作,都深深地吸引了每個學生。林錦棠老師是我們六十五團學生最敬重的老師之一,也是我最敬重的語文老師之一。
林錦棠老師是來我團任教的溫州支邊青年中年齡最大的一個,那時在溫州他已是老師,和他同來在我團任教的老師中有好幾位來之前在溫州還是學生,但他放棄了在溫州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義無返顧的來到了新疆這個偏僻落後的地方,在新疆兵團六十五團仍然擔任語文老師,一幹就是十幾年。
後來他們都陸續調回了溫州,他回去以後依然當老師。一九九九年我去了溫州,見到了他和曾經在六十五團任教的老師。當時他已七十多歲的高齡,雖然從國立學校退了下來,他又被私立學校聘任為教員,依然精神矍鑠,在教育戰線上辛勤地耕耘。我們見面時他深情地回憶著在兵團農場的工作情景,還不斷地問起一些他教過的學生的情況,可以無愧地說,林錦棠老師把自己的一生完全奉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
我和妻子都是林錦棠老師的學生,今年二月份我妻子告訴我,聽她的同學們說,林錦棠老師病了,我於二月二十五日給他打了個電話,他接電話告訴我只是有點感冒,並無大礙。不想此次通話竟成了我們師生之間的永別。
林錦棠老師後來雖然回到了溫州和我們離開了數十年,但這次林老師的去世在六十五團他教過的學生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許多他教過的學生寫詩撰文,表達對先師的追念。七六屆高中畢業生袁德生同學代表林錦棠老師教過的學生委託現在溫州生活、曾在六十五團學校任教的林可夫老師替六十五團七三屆、七四屆、七五屆、七六屆、七七屆、七九屆初高中畢業生在林錦棠老師的追悼會上獻上了花籃,並在林錦棠老師十一月五日的追悼會時,又組織新疆的學生在網上參加了追悼會。
我已寫了幾篇感懷在六十五團任教的老師,林錦棠老師的妻子胡璇璇老師告訴我,她和林錦棠老師每篇都仔細地看了。寫溫州老師早在我的計劃之中,首先當寫的就是語文老師林錦棠,不想林錦棠老師盡駕鶴西去,無法再指點我的文章,也使我再無法向林錦棠老師一表我的敬意。
我焚香祈禱,願林錦棠老師在天堂一路安好;我將把我的這篇文章整理列印,在曠野焚燒,讓其隨嫋嫋硝煙升騰,帶去我一片感恩之心,望林錦棠老師在天上能看到我對先師這一片遲表的敬意。